《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育学一: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所著。西方最早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2 .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开启了教育学作为专门的学科研究先河,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的开始。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3 .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在
2、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历史上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德国的赖伊、梅伊曼,美国的杜威,影响较大的是以杜威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兴起,如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5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著教育过程中中提出“结构教学论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发展教学论。保罗朗格朗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3、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 .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其提供的物质条件。2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求。(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H)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L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结构的制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1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手段的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2 .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3
4、.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2 .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奠定基础,为国家的民主政治提供人才基础。()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而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独立性,从而也决定了教育的独立性。(一)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1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2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H)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L其他社会意识对教育的影响3
5、 .教育对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四)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记忆)(一)发展的顺序性(二)发展的阶段性(H)发展的差异性(四)发展的不均衡性(五)发展的互补性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 .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1)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2)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
6、展的速度和水平2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有促进作用2教育与心理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教育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 .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七、(一)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
7、制(二)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902年“壬寅学制1904癸卯学制1912壬子学制1922壬戌学制八、课程(一)目标模式:主要代表是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想L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九、教学(一)教学的任务1 .引导学生掌握各门学科课程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2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力
8、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教学过程的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己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2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 .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4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学
9、生中心论(H)教学过程的阶段1 .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阶段2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1)设置问题情境2探索发现问题3)讨论、辨析归纳、交流、内化5)巩固强化、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四)教学原则的体系L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1)切实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努力提高教育的艺术性(4)注意修炼和运用教育机智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要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书本知识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3)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3 .直观性原则(1)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运用各
10、种直观道具2)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4 .启发性原则1)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5 .系统性原则(1)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6 .因材施教原则(1)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尊重学生的差异7 .巩固性原则(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验(五)教学方法的分类1 .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 2)讲授既要系统完整,又要
11、重点突出 3)讲授要有启发性 4)要注意语言技巧(5)结合教学内容,恰当配合板书和教学媒体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1)主体参与型教学的方法2)合作学习型教学的方法(3)研究学习型教学的方法(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一班级教学制L班级教学制的基本特点1)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2)在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2 .班级教学制的优点(2)(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3 .班级教学制的缺点2)缺乏灵活性4)学生之间缺乏真正交流(1)妨碍
12、学生学习主题性的发挥(3)不利于因材施教(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L备课:1(2)(3)(4)钻研教学材料,了解教学对象, 考虑教学方法, 拟定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书做到“目中有人 做到“手中有法” 做到“胸中有数2 .上课: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内容正确、语言清晰、方法适当、积极性高、组织得当、效果优秀3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 .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十、德育模式简介1 .认识性道德发展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13、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两难法:引入性提问、深入性提问3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友性和渐进性4 .德育原则方向性与理论联系实际2知行统一3长善救失4循序渐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8)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5 .德育方法1.
14、说理教育2.陶冶3.榜样示范4.实际锻炼5.奖赏与惩罚6.品德修养指导法十一、学生和师生关系1 .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主动系统地学习间接经验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 .师生关系的类型1)民主一一平等型的师生关系(2)命令一一服从型的师生关系放任一一自流型的师生关系3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师生间的心理关系一一相互尊重(2)师生间的工作关系一一教学相长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一一民主平等4 .班集体的培养途径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3)选拔和培养班干部4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协调和统筹教育力量 7)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5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性格和广泛的兴趣爱好(2)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教育方向、关心热爱集体、为人师表,严格要求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