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1月7日至13日,我校利用问卷星软件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全校共1311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98份,参与率为68.49%。现对问卷中的信息试做分析。1 .你家长是否支持你读整本的课外书?数据:支持的883人,占98.33%;不支持的15人,占1.67%。分析:绝大多数家长已达成共识,支持学生读整本的书。2 你家里有书柜吗?数据:813人有,85人没有。有书柜的占90.53%,没有书柜的占9.47%。分析:家里有书柜的占绝大多数,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一定量的藏书。3 .你看见过爸爸或妈妈在家里读整本的书吗?数据:偶尔看到过的
2、,542人,占60.36%,比例最高;经常能看到的,298人,占33.18%,居其次;从来没见过的,58人,占6.46%。分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惜能经常读书的父母,只占到三成多一点。还有个别家庭基本上看不到父母读书,这和第一题形成巨大的反差。这说明,大多数家里的书柜都是给孩子买的,书也是给孩子读的。父母能很容易做到花钱给孩子买书,却很难做到花时间陪孩子读书。这或许正是家庭阅读环境中最令人担忧的一个因素。4 .早晨到校后,不管老师在不在,你都能自觉地读课外书吗?数据:能自觉读书的739人,占82.29%;不能自觉读书的159人,占17.71%0分析:多数学生已养
3、成一到校就读课外书的习惯,或者说已经具有这样一种意识。这是最令人鼓舞的信息。5 你在读课外书的时候,喜欢出声读还是喜欢默读?数据:默读的,630人,占70.16%;出声读的,268人,占29.84%。分析:要想读整本的书,就非得学会默读。可喜的是已经有七成以上的学生习惯于默读。但仍有近三成的学生习惯于朗读,可能还有个别学生甚至连朗读都不能掌握。他们平时不敢张嘴,也不愿张嘴,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这些人如何才能迈过这道坎儿呢?读整本的书,用默读的方式读,也许正好适合他们。不用担心因为不会读,或是读错了被人笑话。自己读自己的,能读懂多少是多少。没准儿,就这样读着读着,懂得越来越多
4、了,也许这些不爱张嘴,不愿读书的学生可能有一天真会喜欢上阅读呢。6.你在读课外书时,是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了再换另一本,还是常常没读完就去换另一本?数据:读完再换的,762人,占84.86%;没读完就换的,136人,占15.14%。分析:学生能专注于读整本的书,并且把它读完,说明他读进去了,读懂了,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换个角度看,这种现象间接地证明,能读完一整本书再换的学生,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能力。而频繁换书的学生,要么是他还未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要么是他还不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不是书没意思,而是他读不懂,感受不到其中的趣味。对这些学生而言,换书,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若是一味阻挠
5、,他抱着一本看不懂又不感兴趣的书呆坐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看不懂,不感兴趣,想换就换。相信他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那时,他的读书之旅便真正地开始了。在此之前,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容许他犹豫,容许他徘徊,甚至容许他暂时地离开。7你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不会停下来查字典?数据:偶尔会查字典的,467人,占52%;多数时候只要碰到了就会查的,375人,占41.76%;怕麻烦,没查过的,56人,占6.24%。分析:四成多的学生已经有碰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习惯。但这个比重还较少,这说明学生读书的层次还局限于粗知大意的程度。读书的乐趣对他们而言,还仅仅在于有趣的情节。通过读书认字,通过
6、读书体悟表达的方法,甚至是背诵积累书中的好词佳句,这些更深层次的,需要花更大力气去做的事情,现在他们还办不到。也就是说,通过这道题,就可以基本断定,学生的阅读还处在一个浅尝辄止的初级层面上。8 .你见过图书馆的借书证吗?数据:见过的,443人,占49.33%;没见过的,455人,占50.67%。分析:不敢问:“你有借书证吗?”也没有问:“你家里人有借书证吗?“只问:“你见过借书证吗?”有近五成的学生见过,这说明在他们的身边,曾经有人去过图书馆借书,有的可能还是经常去。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就会给这些学生一个暗示:原来还可以这样读书。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给学生带来了正能量。有朝一日,学生必会在心
7、中产生一个念头:我也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借书证,就像谁谁谁那样。有五成多的学生还没见过借书证,这说明他们身边,特别是他们家里读书的人还是很有限。这种现象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就跟第3题一样,这是事实。9 .这学期,从9月份开学到现在,你读完的整本的书共有()本。数据:此项测试,抽取了前100份问卷作为样本。统计显示:学生共计读书780本,人均7.8本,月人均读书1.9本。其中,每月读书不到1本的共33人,占33%;每月读书达到1本的共30人,占30%;每月读书达到2本的,共19人,占19%;每月读书达到3本的共18人,占18%;最多的读了50本书,最少的连1本都没读完。分析:令人担忧的是,月均读书
8、不到1本的占到了三成多。令人欣慰的是近七成的学生月均读书达到1本。其中月均读书1本的,已经有三成,还有近两成的学生读书量已达到月均2本。有个学生4个月共读了50本书,月均读书达12.5本。10 .请你向同学推荐一本你读过的最有意思的书,它的书名是,作者是()。数据:北猫的米小圈上学记位列榜首,其次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分析:学生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原因是,上学的事他们都熟悉,有真切的体验。因此书中的内容更易于理解,书中的人和事仿佛就是他们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有些人,有些事可能还有他们自己的影子。这样的书最能吸引他们,他们觉得也最有意思。反之,有些专家、老师和
9、家长极力推荐的某些经典名著学生们却不买账,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名著中的内容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与之相匹配的背景知识和体验。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给学生推荐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是否与所推荐的书的内容相匹配。受此启发,我想,与其我们给学生强行推荐课外读物,不如让学生给学生推荐或许更明智一些。学生给学生推荐的形式,既包括同班同学间的相互推荐,也包括请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还包括男生给男生,女生给女生推荐。综上所述,可以形成以下一些基本的判断:一、学生的读书环境,硬件好于软件。学生不缺书,缺的是能与自己相伴读书的人。家庭方面,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学校方面,我们却大有作为。比如本学期在二年级五班、三年级三班、五年级三班开展的让学生一到校就读课外书这个实验,就是竭力在为学生营造一种安静读书的氛围,希望其能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这项实验开展了3个月,目前已初见成效。二、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背景知识是否足以匹配所推荐的读物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一是让学生自己选,二是请同学推荐。三、学生读书时,多以关注故事情节为主,没有注意到背诵积累的重要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一查字典。学生阅读的层次还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阅读,是我们今后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