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221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培训主麟完善“惠”学空间建设引领课堂品质提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文件精神,落实“坚持育人为本、坚持融合创新、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引领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基本原则,结合学校“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主题,通过完善“惠”学空间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领课堂品质提升,全面开展“整校推进”工程。二、现状分析(简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优势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互联

2、网”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学校不断推进数字化教学,努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2017年至今创智课堂云平台开设常态课共452课时,其中公开课区级4节,校级31节,校园活动37次,教师培训23次,资源建设共1375次;不断优化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I;近两年,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在线教学等案例与论文征文活动共4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设在线课1170节,全校集体在线培训4次。学校开设了“3D打印、“photoshop图片处理”拓展课,开展理化生虚拟课堂教学研究。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了中央电教馆

3、组织的“全国网络空间学习”的汇报及答辩,被评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2020年9月申报了中央电话教育馆学校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成功申报全国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行动研究o学校被评为杨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曾国平老师被评为杨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左右,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学校重视鼓励更多教师投入信息化教学建设,把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优势变为教学优势。学校大力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工程,搭建平台,让教师积极投入课堂实践,成长迅速。目前.,区骨干、区骨干后备、

4、区教师新秀及区中心组成员增至20%左右,1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7位教师在区“百花杯”、“小荷杯”竞赛中获奖,2位教师参与了疫情期间市级录播课的录课。6位教师在全国、市级微课制作比赛、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大赛中获奖,区级“一师一优课”达10节左右。学校成为技术促进教育转型的生动案例,受到区域内学校的广泛关注。整体来看,教师在理念方面有对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但主要在展示课、赛课中使用较多,日常教学中教师欠缺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不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使用较多集中在青年教师,且较多停留在基础的、效率不高的应用层面,以辅助教师的教为主,与“全员

5、参与”、“整校推进”尚有一定差距,部分中高龄教师仍以“粉笔+ppt”为主要教学模式。三、培训目标(一)总体目标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即国家教育部线上资源、上海微校、创智云课堂课程资源等),总结线上资源优势,探索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形成在线教育应用创新的有效模式,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二)具体目标1.建立学校特色资源库建立校本资源库,包括教材解读、教案、课件、案例、微课等,并实现资源共享。在线交流,开展联合体、集团校线上研讨活动;结对帮扶学校,共享优质课程,推送精品课,营造共研、共进、共享的教研氛围。2 .提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

6、积极组织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培训工作,学校做到培训所有教师全覆盖。认真落实上海市教师培训、区学科教研培训、“十四五”平台培训以及创智云课堂系统操作等各类培训,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资源获取能力以及教学信息技术能力。3 .形成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全新的线上线下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优势,实现学习活动在两种学习环境中的无缝衔接,促进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地实施。四、培训对象全校在编在岗的教师(含校长)(2022年12月31日之前未退休的教师,必须参加本项目培训;2022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教师,可自愿参加本项目培训)。五、培训

7、时间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底六、培训方式在培训团队指导下,将采取市区平台线上研修、校本研修、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全员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1.市、区(校)平台在线自主选修学校根据市级k1.2在线学习平台”培训课程超市”中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进行选学。2 .集中研修从各类信息化教学获奖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遴选和组建培训骨干团队,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培训骨干团队担任主讲教师,通过主题培训、观摩课等形式开展集中研修。针对需要操作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教学软件的使用,也将采用集中培训的方

8、式进行培训。3 .线下实践采用自主选学、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学实践和应用研修。七、培训内容学校依据现阶段正在推进的“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项目四个重点建设内容:(1)“惠”学习,网络教学空间(2)“惠”课程,特色教学资源库(3)“惠”教研,助推教师发展(4)“惠”评阅,智能阅卷系统,确定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O培训研修课程模块和路径,着力打造具有校本特的“惠”学空间。培训做到三结合:培训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培训内容与“惠”学空间建设相结合;研究主题与引领课堂品质提升相结合。()学时分配课程类别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应用课程学时分配10学时15学时25

9、学时责任主体市区、校校(二)课程内容“惠”学习“惠”课程“惠”教研“惠”评阅课程内容线下教学空间线上教学空间“学习百宝箱”“惠学,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数字画像”资源分类资源管理资源统计教学监测,规范教学流程一师一档,助推发展教研一体化平台资源开发建设现有电子阅卷系统整合数据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估组别培训对象培训内容A组骨干教师参与所有培训模块并达到熟练要求,参与学校整校方案推进,参与校本研修课程模块的开发研制。B组35-45岁教师参加所有模块学习,熟练掌握10个以上微能力点,其他模块达到基本要求。C组45岁以上教师参加所有模块学习,熟练掌握5个以上微能力点,其他模块达到基本要求。八、培训安排时间阶

10、段内容负责人2022.6-2022.8段:$研计阶一定修划1 .结合项目校重点建设内容,落实信息技术2.0提升要求,学校制定整校推进实施方案。2 .教研组依据学校研修计划,根据本学科特点及研究主题,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校长室科研室教导处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出发,制定本教研组的研修计划。3.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教研组的研修计划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并明确提升的能力点。教导处2022.9-2022.11阶段1.充分利用好“空中课堂”在线课教导处二:资程资源,与备课、教研活动内容深度源整融合。利用上海微校平台空中课堂视频课推送,教师通过教

11、学内容的设计和重组,打造线上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的“惠”学习网络教学空间。2.建立校本资源库,包括教材解读、教案、课件、案例、微课等,并实现资源共享。在线交流,开展联合体、集团校线上研讨活动;结对帮扶学校,共享优质课程,推送精品课,营信息中心造共研、共进、共享的教研氛围,形成“惠”课程的特色教学资源库。3.确定学科资源搜集的操作计划。根据计划,各学科备课开展线上教学资源的搜索并进行分类。教师深入研读市视频课的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研究探讨视频课的单元整体设计,执教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方法、重难点的突破等,形成“惠”教研,助推教师发展。科研室2022.12-2022.11阶段1.在预备、初一年级

12、利用云课堂、教导处三:校教学平板等信息化技术及设备,开展本实各类教学公开课及研讨活动,开展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2.推进教研一体化平台资源开发,信息中心继续完善特色教学资源资源库,实现资源的积累和共享。3.组织开展联合体、集团校、结对科研室帮扶学校等校级线上研修活动,营造共研、共进、共享的教研氛围。4.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的网络学习状况监测平台,从后台分析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干预并个别指导。实践过程中征集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案例,评选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与论文,汇编教导处成册。2022.12-2023.1阶段四:总结评价1 .教研组汇总展示研修成果及后

13、续技术融合创新的设想与规划。2 .教师个人研修成果总结。3 .研修考核,评选学习优秀教研组及优秀个人。信息中心科研室科研室九、组织保障(-)组织架构与分工落实校长主抓、校办统筹、教学执行、后勤保障的模式,抓好校本应用、加强平台建设、抓实质量检测,完善“整校推进”机制,保障“整校推进”成效。选拔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高水平信息培训骨干团队,指导教师开展研究与实践,信息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全员培训将细化科目,全程贯穿培训科目评估、教学应用评估并将纳入年度表现评估。(二)培训考核与评价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学校将采取学习过程、实践应用与学习成果并重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核工作伴随着培训同步开展。将依据教师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教学案例来评价全员培训的成效。理念科目评估重心得、技术科目评估重操作、教学应用评估重案例。着重将培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列入学校绩效考核计算专项,通过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提升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学校将拟定教研组和教师2.0培训考核表,从学习过程、实践应用、学习成果三维度出发,结合“惠”学空间4个学习内容和15个微能力点确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方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每学期进行专项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考核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