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2491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桓台县实验学校突发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为全面做好我校防汛防台风的处置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进行,提高校园防汛防台风综合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极端性、灾害性天气造成师生伤亡和学校财产损失,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根据桓台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淄博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做好2014年度河道(湖泊)防洪预案和防台风预案修订工作的通知(桓政汛旱字(2014)3号),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基本情况桓台县实验学校是一所义务教育段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师生人数6500余人,校舍面积5万多平方米。学校地处桓台县城西北角,柳泉北路与建设街交汇处,东西分别距离乌河、东猪

2、龙河3公里左右。由于我县地势南高北低,河流纵横交错,而乌河、东猪龙河承接着我市南部山区及周边区县的洪水排泄任务,汛期一旦山洪暴发,数小时即可顺河涌入我县,可能对我校造成威胁。因此,必须认真做好防汛预案。二、防汛防台风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及职责组长:赵光惠副组长:李淑华伊海明胡震成员:教务处教育处总务处安全办全体教职工值班电话:主要职责:(一)灾害发生后,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学校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下进行,根据“一岗双责”的要求,学校实行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挂包级部责任制,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对口负责,层层把关。(二)负责我校的安全度汛、抗洪抢险和防台风工作,做好学校校舍的排查和抢修加固;制定紧

3、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研究安排好暴雨、台风期间的作息调休;做好学生的安全转移和疏散工作;完成其它防汛防台风抢险任务。(三)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汇总雨情、汛情、灾情的信息,并负责学校各类风险源的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学校接到预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四)负责对师生进行防汛防台风风抗灾常识教育,学校要定期组织师生进行防汛防台风抗灾演练。(五)灾害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赶赴挂包区域受灾现场,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调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六)实行24小时值班及学校安全信息报告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及时进行工作部署。(七)及时对

4、学校进行受灾调查统计,及时掌握基层受灾情况及工作动态,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八)组织好宣传报道,及时报道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抢险救灾工作形成工作简报。三、预防与预警机制(一)学校要加强师生防护宣传教育,组织应对防汛防台风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培训,编制应对防汛防台风突发公共事件的教案和地方课程,增强师生防汛防台风意识及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师生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二)根据上级部门安排,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学校定期组织防汛防台风应急处置演练,每年举行12次,以检验、完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S)一旦发生自然灾难事故,应急领导

5、小组根据上级部门以及本校灾情实际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四、应急处置程序(一)预警行动LIV级(一般汛情或台风级别)预警: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台风)蓝色预警。相应措施:学校领导带班,各小组人员到岗,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险情并及时报告。对重点防汛部位做好抢险的各种准备工作;特别是电力设备、危险药品以及不宜浸泡的物品仓库进行必要的防护或转移。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校舍安全情况,要加固门窗、围板、棚架、篮球架、宣传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必要时疏导学生安全回家。2. III级预警: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台风)黄色预警。相应措施: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

6、,进一步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学校将安排安全防护组人员统一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妥善处理。就近的学生可以疏导回家,年幼的学生必须由家长接回或学校指定专人护送回家,路远的学生要留在学校安全的地方,并由老师看护。建议师生减少外出,行人、车辆远离危险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高空悬挂物等)以及带电设施,尽量避免在低洼地带或地下通道停留;遇低洼积水或已实行交通封闭的路段应绕行,不得强行通过;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师生留在学校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3. 级预警: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台风)橙色预警。相应措施:在黄色

7、预警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全部上岗到位,抢险人员全体男教师一线待命,班主任做好积极准备;学校师生停止室外活动,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风),密切监视灾情;学校安全办和总务处、教育处相关人员认真做好检查校舍安全情况的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妥善处理,切断低洼地区室外电源或者已漏雨校舍的电源,落实相应措施;要求师生留在室内,关门、关窗、收物,防止高空坠物伤人;一旦室内积水,立即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外出人员就近躲避,外出车辆选择安全行驶路线或就近在安全场地停放;车辆被淹时,驾乘人员离车迅速到达安全场所;关注道路警示,严禁进入实行交通管制的道路;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

8、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4. I级预警: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台风)红色预警。相应措施:在橙色预警的基础上,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成员立即赶赴所分管区域受灾现场,成立现场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紧急抢险救援小组。学校必须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师生立即停止上课,并转移到安全的避雨(风)场所。学校将根据市政府的决定,采取停课或其它专门的保护措施。要求师生留在室内或就近避险,外出行驶车辆紧急就近到安全场所停放,关注道路警示,严禁进入实行交通管制的道路,驾乘人员离车到达安全场所躲避,同时注意收

9、听有关防汛防台风信息;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二)应急响应防御超标准洪水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1 .防洪措施无法抵御洪水,造成灾害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抢险救灾。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最有效措施排除学校积水,力争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2 .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和人员,做好人员转移和物资疏散工作。3 .灾害发生后,通过广播告知师生,有秩序地或按照演练既定的安全路线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不

10、得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抢险救灾应由专业人员或成年人参加。4 .学校要及时掌握、调度汛情灾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原则上一小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汛情及工作动态,必要时向有关部门请求人员、物资及技术支援。5 .组织有效的后勤保障,保证食品、饮水供应,确保校内师生正常的生活秩序。(三)应急保障措施L思想保障:各级部、各处室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暴雨、台风灾害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好防大汛、防大风的思想准备。6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防汛防台风领导小组,完善防汛防台风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学校防汛防台风抢险救灾队伍建设。7 .物资保障:学校应按有关规定储备必需的防汛防台

11、风物料,特别是要在学校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备急需。如绳索、支架、尼龙袋、帐篷等等,统一存放专门仓库。8 .人员保障:学校根据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组建了男教师的防汛防台风抢险队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9 .预案保障:根据学校疏散路线图实行疏散。(四)善后处理措施L做好受灾师生的抚慰工作。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家属,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自身条件,开放学校教室、礼堂等校舍,安置当地受灾居民。2 .对受损的房屋、设施、设备进行维修、重建,对过水后的校舍、设施进行防疫消毒,防止传染病等次生灾害的发生。3 .组织工会、团委等有关组织了解师生家庭受灾情况,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对受灾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并给予必要的救助。4 .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及时收集、清理和处理污染物,对受灾情况、征用物资情况、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等做出评估,制定灾后恢复计划,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组织实施。5 .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在防汛防台风工作中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不服从命令、推诿扯皮、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以及延误、妨碍防汛防台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造成重大影响的,由相关部门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