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1.1 施工大气污染减缓措施施工期造成的污染是短期、局部的影响,施工完成后就会消失,但为了减少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减缓措施: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施工期间燃油机械设备较多,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均较燃汽油车辆高。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汽车排污监管办法、汽车排放监测制度、施工运输车辆排放气监测办法等。交通粉尘削减与控制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在无雨干燥天气、运输
2、高峰时段,应对施工道路适时洒水。有条件可购置或租用洒水车喷水降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产尘量。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对建筑施工中易产生扬尘的作业尽可能采取湿法作业,以减少扬尘;工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5米的硬质密闭围挡,工程脚手架外侧使用密闭式安全网;对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运输车辆必须加盖密闭运输。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出入口设置冲洗设备,确保出入现场的车辆不带泥行驶。同时设置配套的污水,泥浆沉淀池,做到污泥不外流,废浆应当用密闭罐车外运;使用商品碎,是减少水泥作业二次扬尘的根本措施,日需混凝土和砂浆30立方米以上的,必须使用商碎。加强对弃土、弃渣倾倒和运输的监督管理。严禁超载和沿
3、道洒落,控制二次扬尘,严格管理产关键。包括对运输车辆的保养维修,并严格控制车速;露天堆放水泥、灰浆、灰膏等易扬撒的物料或48小时内不能清运的建筑垃圾,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拦并予以覆盖;禁止从3米以上高处抛撒建筑垃圾或易扬撒的物料;严禁燃煤,严禁焚烧垃圾、杂物。施工期生活用能源必须采用清洁能源。劳动保护粉尘、扬尘、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特别是材料加工、运输粉尘较大施工场地更应做好防护措施。(5)装修废气室内装修阶段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主要是人造板、饰面人造板以及油漆等有机溶剂(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水性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及防虫
4、剂等)等。其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和甲苯,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汽油、丁醇和丙醇等。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装修阶段的油漆废气排放周期短,且作业点分散。因此,在装修油漆期间,应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油漆结束完成以后,也应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投产。由于装修时采用的三合板和油漆中含有的甲醛、甲苯、二甲苯等影响环境质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时间长,所以项目运营后也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畅。(6)沥青烟项目道路铺装将产生沥青烟,因项目仅部分园内干路需要铺装沥青,产生的沥青烟量较少,通过采取加强管理,并森林植被吸收和大气扩散作用以后对环境影响不大。1.1.2 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施工场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噪声
5、大小与设备性能、距敏感点位置、防噪设施效果有关,因此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首先,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同时,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工作期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及施工场地设置在在远离居民点的位置。降低设备声级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可从根本上降低源强,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对脱焊和松动的架构件,要补焊加固,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
6、噪声。减少施工交通噪声由于施工期间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适当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尤其进入城区道路等声敏感区时应限速;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对施工场地噪声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以外,还应与施工现场周围单位、民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向他们汇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求得大家的共同理解。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拆电话,接受噪音扰民的投拆,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1.1.3 施工废水治理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隔油池、集水池、沉砂池等临时性污水简易处理设施,施工废水上清液可
7、以回用于抑制扬尘等;对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集中排入污水管道,严禁将废水直接排放;场地雨水经路边雨水口收集,通过雨水管道集中排入雨水管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采取以上措施后,能有效地控制对水体的污染。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随之不复存在。1.1.4 施工期固废处置措施(1)生活垃圾生活垃统一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垃圾暂存设施应防水、防漏的密闭单元并能防止恶臭散发出来。(2)建筑垃圾及弃土项目在施工期会产生建筑垃圾及弃土,在固废运输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当与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对施工过程中产生和各类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理
8、,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的道路应当硬化,配置相应的冲洗设施,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驶离工地;按照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时间、路线、地点运输和倾倒建筑垃圾,禁止偷倒、乱倒;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措施,不得超载运输,不得车轮带泥,不得遗撒、泄漏。建筑垃圾运输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当督促运输单位在清运时间内组织人力、物力或委托专业市容环境卫生服务单位做好沿途的污染清理工作;清运过程中造成交通安全设施损坏的,应予以赔偿。由于建筑垃圾是土建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垃圾管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1.1.5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为尽量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带来
9、的生态影响,采取如下的防治措施:施工时要随时保持施工现场排水设施的畅通,地质不良地段的路基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土方挖填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填土表面成25%的横坡,并应填平,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不致积水;当暴雨来临时应使用一些防护物,如使用草席等进行覆盖,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沉沙池;地面开挖后尽可能降低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针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合理可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绿化,种植草皮恢复植被,美化沿线环境。绿化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高填深挖方区域,采取在短期内完成施工,防止塌方,控制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好原有
10、植被。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尽量将施工临时用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增大土壤与植被的破坏面积。1.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2.1 废水治理措施1、地表水防治措施污水排放方式本项目污废水经隔油池及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汇入玉平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间接排入湃阳河。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污水经过市政污水管网汇入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县污水处理厂,坐落于贵州铜仁市县,厂区具体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侗族自治县平溪镇张家坪村狗崽岩,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0.50万立方米。县污水处理厂自2010年4
11、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污水处理设备运转良好,日平均处理污水量为0.45万立方米。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厂区主体工艺采用A/O处理工艺,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本项目位于县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内,且污水管网已经布设至项目区可接管区域。本项目处理后的污水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满足市政污水管网的接管水质要求,故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和排放方案可行。2、可能污染地下水的预防措施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12、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联接地面污染物与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能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说来,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慢;反之,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良好则污染重。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所经过路径称为地下水污染途径,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拟建项目可能对下水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化粪池、雨水处理池、垃圾收集点、污水管网系统堵塞、管道破裂、破损情况下等污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该项目重点污染区防渗措施为:化粪池、雨水处理池地面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设
13、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并铺环氧树脂防渗;雨水处理池、垃圾收集点所用水池均用水泥硬化,四周壁用豉砌再用水泥硬化防渗,全池涂环氧树脂防腐防渗。通过上述措施可使重点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WOjoCm/S。一般污染区防渗措施:食堂地面、路面、垃圾集中箱放置地、动力机房等地面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通过上述措施可使一般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WlO-7cm/s。污水管网系统堵塞、管道破裂、破损情况下等污水下渗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其避免措施是:在污水管道设计中,要选择适当的设计流速和充满度,防止污泥沉积;制定严格的污水管网维修制度;排污
14、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严禁固体废物排入下水管道,环保部门应与市政部门密切配合,强化监测与管理工作。由污染途径及对应措施分析可知,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院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园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3、对水源的保护措施项目区内有三处泉点均为饮用水源,目前,水源已由供水公司建设水池保护起来,并采用其进行加工成桶装水,作为居民饮用水源。建设单位在森林公园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在原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外围的保护,并安置警示牌。1.2
15、.2 废气治理措施1.2.2.1 恶臭治理措施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恶臭气体主要来自垃圾收集点等设施,恶臭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氢、氨等污染物。为防止恶臭气体得到有效控制,垃圾收集点所排放的NH3、H2S等恶臭气体属于无组织排放。通过加强管理,周边设置绿化带,选址远离人群,设置在公众不可视范围,可达到降低NH3、IhS等恶臭气体影响的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减轻恶臭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评价提出如下防治措施:发生臭气的单元(垃圾收集点)至围墙的绿化带全部做乔木灌木乔木三层结构的绿化隔离带。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乔木,如榕树、芒果、女贞等。在其它边界四周也应预留520m的绿化树木隔离带
16、。主要臭气源周围应种植抗害性较强的乔灌木,如夹竹桃、棕桐等。加强管理对垃圾的堆放、运输和处理处置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垃圾收集后要及时清运,在垃圾收集点未来得及转运时,垃圾会因暴露面积过大和散发体积过大而散发臭味,应及时清除垃圾,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暂存周期。处理措施项目垃圾收集点尽可能采用封闭式,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1.2.2.2 油烟治理措施分为项目内居民厨房油烟、职工及游客餐饮油烟。(1)居民厨房居民厨房油烟经家用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处理效率大于60%,经专用烟道楼顶排放。居民厨房较多,分散设置油烟排放口,油烟浓度较低,油烟废气很少,对环境影响较小。(2)游客及职工厨房游客及职工厨房产生的油烟
17、量较大,浓度较高,集中排放,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标准,油烟需经过治理后达到2mgm3后排放,本项目需安装处理效率不低于85%的油烟处理系统。结合本项目特点,本评价推荐业主采用静电处理油烟净化器产品进行油烟处理,该处理设备有以下优势:电场结构设计成针孔式,将针设置成负极,圆孔和管组合设置成正极,技术原理采用密列根的屈率效应,使更多的油污被吸附和碳化。电子加速使缓慢的油烟通过圆孔时,电荷跑动速度被有力的加速。电子群集束使油烟粒子通过负极电场使其附带大量的单向电子,通过针尖高密度集束喷射到集油管上。本设施设计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净化效率高、耗能低,运行稳定
18、,规格齐全。本设施采用高压电场吸附和碳化式处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会造成短路失效,消除漏电火灾隐患,且比一般静电吸附式寿命长。预计本项处理效率约为85%,处理设施可行。1.2.2.3 汽车尾气治理措施合理布局,加强管理,减少车辆怠速行驶时间。通过加大停车场四周绿化力度、科学格局空间、合理配置植被。建议绿化隔离带采用混合绿化法,草一灌一乔相结合。既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又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应,有效的吸收汽车尾气,降低其对项目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1.2.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游客产生的社会噪声、停车场噪声、动力机房水泵噪声、水泵噪声、食堂油烟净化装置风机、建筑墙壁
19、外挂的空调外机等设备噪声,声压级为65-IOOdB(A)o为减轻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设备选型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各主要噪声源尽量放置于室内,并采取屏蔽、减振、隔音等措施,减少噪声强度。加强进出车辆的管理。项目内汽车禁止鸣笛,改善项目内行驶道路状况,应限制进出机动车辆。为降低周围交通噪声和游客人群活动噪声对内部声环境的影响,要求内部布局合理,并采取场界绿化等措施。空调外机应注意:安装牢固、墙体应牢固或安装位置靠下,避免引起墙体共振、定期检查风扇叶片、支架、风扇电机轴承磨损等情况,并适当安装降噪减震设备。采取上述措施后,场界排放噪声值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0、中的1、2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各噪声源对声环境影响轻微。1.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针对固废采取分类收集措施,并交由专业单位处理专人专车进行清理转运。但对具体的收集、暂存、运送过程没有作详细说明。针对这一问题,本评价对项目运营期园内固体废物的管理,提出以下全过程管理及技术要求。1.2.4.1 化粪池底泥的处置污水处理池产生的污泥量较少,化粪池产生的污泥委托环卫部门单位进行定期清捞,运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1.2.4.2 一般固废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及化粪池污泥交由环卫部门定期送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无害化集中处置。由此可见,只要在营运后做好固废的分类收集、管理及处置工作,并加强对委托代处理
21、单位的有效监督,该产生的固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1.2.5 生态减缓及恢复措施(1)减缓措施分区保护为了保护好区内的生态资源,根据规划用地布局和游览视觉的影响、植被状况、场地条件等自然因素,按照人为干扰强弱划定分区,项目南门坡地块东部和中部设为游览区,北部区域设为旅游服务区。屏山地块全部设为游览区。A、游览区保护野鸡河及港阳河水环境;禁止砍伐林木和捕猎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按照环境容量的要求,严格控制游人规模和游人活动范围;游览设施需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除允许建设的游览设施外,严禁增设与保护和管理无关的设施。B、旅游服务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山水格局的
22、条件下,进行适度的建设,安排适量的旅游服务设施、调控游人规模、机动交通,限制居民活动的进入、有序组织接待服务和游览休憩活动,有效保护利用最佳景观通廊、进行节点性的绿地景观培育,改善生态环境和植被景观。生态保护措施a施工过程中需清除与破坏的有保护价值的树木应尽量移栽,除考虑选择适合当地适生速成树种外,在布局上还应考虑多种树种的交错分布,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害能力;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附近的植被尽量少砍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植被;清理树木时,必须按有关程序办理。b制定严格周密施工方案,减少开挖范围,施工设计中要做到土石方平衡,施工期间合理选择堆渣区,设立拦渣墙、挡土墙,防止土石方流失;景区
23、范围内不得建设永久性弃渣场,加强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植物生境。c施工时尽可能达到土石方平衡,减少挖填方、地基开挖时尽可能保持原有自然地形地貌;上站和支架点施工时尽量减少占用植被面积,上站不能建设工棚;必要的施工便道采用架空栈道,上站及支架点开挖处表土以及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在其它土壤贫瘠处铺设以种植物树木,临时占地在施工前也应保存好熟化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熟化土,复种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d施工期间森林防火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的组织和管理,施工涉及的范围要严格进
24、行控制;强化施工用材检疫要求,避免植物病虫害传入景区。e加强施工期管理和宣传工作,采用施工区隔挡,建设单位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的生态环境监理与宣传,重点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和管理工作,向施工人员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施工人员猎捕,抓紧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加强对区域性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对象,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风景区环境保护部门设立一名施工期环境监理员,与施工环境监理人员共同对施工期环境敏感点和重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对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a在施工期,聘请专业机构具有生物学背景的专业技
25、术人员担任生态监理。对生态保护现状进行跟踪监测,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b在生态监理人员的指导下,培训施工人员正确辨识保护植物,采取避让保护措施。c依照适地适树、原生性、实用性的原则,种植乡土植物种类,最大限度保障群落的生物多样性。d对评价区内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贵州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避让及不扰动。对保护动物的保护措施a在工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栖息地、繁殖地,尽量减少对栖息地的分割和繁殖地的破坏。b施工前对占地区内的动物采取人工驱赶或诱导方式,使其远离施工区域。c做好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尽量不扰动施工区域外的动物栖息环境。d对旅游观光的人员进行保护动物科普
26、教育,树立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景观保护措施a设计时采取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和优化建筑物等的建设规模、体量、高度、造型和色彩,建筑设计生态旅游的特点,色彩与周边景观和环境相协调。永久占地的建筑和旅游设施应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竖向高差,以最小程度破坏植被为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资源。b封山育林。对游览区游览设施以外区域实行封山,禁止附近村民在游览区内放牧及樵采活动。c森林防火。森林防火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对游客关于森林防火的宣传,提高游客的认识。二是加强防火队伍建设。三是对森林进行重点防火保护,严禁在森林内或周围随意用火。四是加强防火设施建设。d森林病虫害防
27、治。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具体防治措施:一是为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加强生物防治的力度。二是清理林内因病虫害死亡的树木,消灭传染源,清洁森林环境。三是进行化学防治,注意所用化学药品要符合有关规定,防止污染水源及环境。e珍稀植物的保护与开发。景区分布着许多保护植物,为了有效地保护植物,建设单位可对保护植物进行繁育,以增加保护植物的数量。(2)生态恢复措施及方案施工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及方案施工临时占地应尽量选择荒地、植被稀疏及坡度较小的区域,各种临时占地应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最大限度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表土应就近堆放。在工程
28、完成后应清除所有施工期临时堆放的建筑垃圾,并进行表土回填。植被恢复应选择本地山野的乡土树种如衫木林、毛竹林等树木,努力恢复原有自然群落,并尽量与自然状态下的地带性植被区划相一致。根据项目建设运营对野生动物迁徙或栖息的影响,应预留或建设动物迁徙通道,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工程永久占地生态恢复措施及方案a根据预测,本工程建设中破坏植被面积为25760m2,植被由于构建筑物的建设而无法恢复。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本项目选择适当地方进行生态补偿,根据景区实际,建议在下站址附近的荒地上进行生态补偿,可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有关部门进行补偿性恢复,恢复以人工栽培当地乔灌植物为主,草本植被
29、则以自然演替恢复为主。生态恢复所需土壤由扰动表土存放后再利用。1.2.6 项目建设运营对野鸡河影响的防治措施(1)施工期为减轻施工期对野鸡河的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A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枯水期近岸河床未被河水浸没,能减少施工的难度,且大大减小施工对野鸡河的影响。B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分期施工,对受洪水危害的工程应停止施工,遇到大雨天气时,必须覆盖停止施工。C基坑要设挡水填,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设积水井,配足潜水泵。基坑挖好后应及时砌筑垫层,防止被水浸泡。D施工前对排水系统应进行检查、疏通或加固,必要时增加排水措施。E对土质较差的高边坡地段,要采取必要的边坡防护措施。F沟槽开挖必须根据天
30、气形势及施工能力确定开挖段。G发现翻浆要彻底处理,挖出软泥,大片翻浆处尽量利用推土机铲除,采用砂石材料处理。H设置临时排水沟、集水坑,将基槽积水排至地基外的边沟内。I施工期产生的所有废水,均不得排入野鸡河。J做好文中提到的有关水土保持的各项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野鸡河造成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减轻项目施工期对野鸡河造成的影响,施工期结束后项目对野鸡河的影响随即消失。另外项目对河岸进行整治和绿化,使得野鸡河在该河段的景观大为改观。(2)运营期采取以下措施减轻运营对野鸡河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减小对野鸡河的影响。A污废水均进入市政污水管网,不得直接排入野鸡河。B加强绿化,对地面进行植草植树,较少裸露地
31、面面积。防止雨水冲刷地面,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野鸡河水质。C项目雨水经处理池处理后排入野鸡河。一方面应加强绿化,提高蕴水能力,减少径流量;另一方面,要保持地面清洁,使雨水水质较好。D加强管理,设置警示牌,防止游客把垃圾抛洒到河面,并定期对近岸垃圾进行清理。通过以上措施后项目运营期不会对野鸡河造成不良影响。1.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L3.1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措施景区内应当备有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排水管网分布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并明确存放地点和保管人。拟建项目通风考虑整体通风与局部排风相结合,避免造成有害气体、细菌的聚集。1.3.2污
32、水事故防范措施无废水事故排放将对河道具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地表水预测可知,项目无废水事故排放时,将增加野鸡河水污染物的浓度,对河水水质有负面影响。环评要求严格控制项目无废水能正常进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事故排放。1.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设单位应根据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特点,确定应急计划区,并将其分布情况绘制成图,以便在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后,可迅速确定其方位,及时采取行动。该项目应急计划区主要为污水处理。1.4.1 应急组织(1)人员组织 在人员组织方面,应对于固体废物管理成立专门的固体废物管理组,进行详细的人员分工,职责分明。 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实习人员进行
33、岗前安全、环保知识培训,重点部门人员定期进行轮训。 在对所有参与固体废物管理、处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后,还要对其进行责任分配,确保废气治理所产生的废活性炭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责任到人,确保不出现意外。(2)物料器材配备 贮存一定量的消毒药剂和一台消毒器,以备应急时使用;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以备应急时使用。(3)职责制订雨水处理系统、垃圾收集点、预处理、运输、处理等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报警体系;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负
34、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1.4.2 应急保护目标根据发生事故大小,确立应急保护目标,当发生污废水泄漏事故后,拟建项目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应为应急保护目标。1.4.3 应急报警事故报警的及时与正确是能否及时实施应急救援的关键。当发生突发性事故时,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除了积极组织自救外,必须及时将事故向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人员应作为第一责任人立即向应急值班人员或有关负责人报警,其它获知该信息人员也有责任立即报警。应急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向本单位应急指挥负责人及政府环保部门报告。单位应急指挥负责人根据报警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1.4.4 应急处置预案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
35、组织应急救援队,救援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做好撤离、疏散、危险物的清除工作。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夏成大灾难,因此每个人都应按应急计划接受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正确的行动。(1)废水泄漏处置方法立即查明废水泄漏来源,及时封堵泄漏源。封堵泄漏源时,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泄漏废水用围堰封堵,投入消毒剂消毒处理,并由环保监测人员检测水质。(2)固体废物泄漏处置方法固体废物在收集、预处理、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出现泄漏,应立即报告保卫部门,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
36、处理;对被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居民、游客及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1.4.5 应急撤离根据事故情况,建立警戒区域,并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撤离。应急撤离应注意以下几点: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1.4.6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1.4.7 应向上风向
37、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设置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L4.6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配备一定的消防器材,如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及喷水冷却设施;配备一定的防毒面具和化学防护服;应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和通知方式。1.4.8 应急医疗救护组织应急医疗救护组织包括厂内医疗救护组织和厂外医疗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毒害物、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灭火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入寻找和抢救受伤、
38、被困人员的工作。1.4.9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配备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配备一定现场事故监测设备,及时准确发现事故灾害,并对事故性质、参数预测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4.10 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现场善后处理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善后计划关系到防止污染的扩大和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引发,应予以重视。善后计划应包括对事故现场作进一步的安全检查,尤其是由于事故或抢救过程中留下的隐患,是否可能进一步引起新的事故。善后计划包括对事故原因分析、教训的吸取,改进措施及总结,写出事故报告,
39、报告有关部门。L4.10人员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救援培训与演练,对全厂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1.5 森林防火应急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区森林防火能力,确保项目区森林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贵州省森林条例和市、区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本项目防火工作的工作实际,特提出本预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切实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坚决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项目区不发生森林火灾。二、目标要求通过建设单位和相关部分的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积极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切实有效地维护
40、森林资源的安全。三、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1、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项目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全面负责森林火灾的应急工作。2、职责任务指挥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扑救森林火灾的重大措施和指导意见,解决扑火救灾中的重大问题;根据扑火需要,指挥调动扑火力量、物资和装备指导发生森林火灾的村委会完成扑火救灾任务。防火办主要职责:1、及时掌握项目有关灾情;2、督促协调检查各部位的森林防火工作;3、贯彻执行主要领导及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防火的各项工作决策;4、负责处理各有关防火的日常工作;5、加强值班;6、设置防火警报电话。救火指挥组织职责:组织实施火情处置方案,下达指令或分配任务,向火场指
41、挥员或扑火队下达指令,收集火场扑救和其他工作信息;掌握火情动态向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宣传报道组职责:负责指挥部新闻发布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森林火灾宣传报道的规定,统一发布火情信息,对扑火救灾的情况进行报道协调新闻单位采访报道的具体事宜。治安保卫组职责:维护火灾区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次序负责灾区人民群众及救灾物资等的安全,负责火灾扑救和预防后勤保障组职责:联系组织供应扑火救灾的物资,协调扑火力量和扑火物资的快速运输,负责灾区群众的疏散安置和吃、穿、住等工作,制定救灾标准,发放救灾款物,做好灾情调查和统计工作,做好社会各界援救款物接受工作。巡逻扑救组职责:负责火场
42、情况调度,协调组织扑火力量,落实具体的扑救措施,协调人工降雨灭火工作。医疗救助组职责:负责做好火灾区受伤群众的医疗卫生工作,负责抢救伤员和预防灾后各种疾病的传播。四、强化宣传,落实责任1、广泛深入开展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进山作业、游玩有关规定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禁火区和进山路口均设立固定的宣传警示牌,并在山场显眼位置刷写宣传标语,增强进山人员防火意识。各分区要采取张贴公告、书写标语、召开集体会议、印发给农户的一封信、鸣金敲锣、放广播等形式认真切实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识。2、全面实行进山许可证制度。周边各村要修订护林防火村规民约明确带火源进山、野外违章用火和无办
43、理许可证进山的处罚规定,加强火源管制。3、落实建设单位承包制度,护林员要严格执行巡山制度,对自己所管辖的山场要实行常年性全天候路口办证和巡山执勤。建设单位要切实担负起森林防火的责任,对所包山头、责任范围要加强督查消除隐患。4、层层落实责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森林防火工作。分级负责,各自抓好自己管辖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5、严格野外用火管理,杜绝森林火灾隐患。森林防火期内严禁下列用火禁山炼山,禁止在山上烧因灾受损的断木枯枝,禁止烧荒、烧田填草、草木灰,严禁在林内和林缘地带吸烟、野炊、上坟烧纸或其它祭祀用火,严禁毁林烧木炭,禁小孩在林区内玩火。五、扑救程序1、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灾必须
44、立即扑救并向所在分区管理人员报告。2、分区管理人员接到火情报告后,必须迅速启动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召开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紧急会议,研究制定扑救方案。下达扑火救灾各项指令,发出组织扑救森林火灾紧急通知,调遣扑火队伍进行扑救,扑救组第一梯队人员要在半小时内赶赴现场扑救。3、扑救组随时向指挥部报告火场火情情况,凡延烧半小时仍未扑灭的,指挥部根据火情动态,向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请增援。4、后勤保障组要在扑救组第一梯队出发后两小时内,要把水与干粮送到火场。5、山火未彻底扑灭,扑火人员不得撤离现场,撤退命令由现场指挥部下达。明火彻底扑灭后,应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除暗火,并由火灾发生的部门负责留足力量继续观察
45、,直到确保不复燃为止。六、注意事项1、坚持“三不打、二严禁、一报备”制度。即“三不打”,进入夜间对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组织人员开设防火路,扑打火头原则上不动用群众,而应组织专业队伍突击扑打,在危险的地形条件或火情环境下,原则不动用大兵团扑火,而应组织若干精干的专业分队实施突击。“两严禁”,严禁组织妇女、儿童和老人上山打火,严禁指派无扑火经验的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到一线火场指挥打火。“一报备”,火场清理和守护实行指挥员姓名报市政府备案制,严格责任,严防火场死灰复燃。2、扑火队伍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既要以队伍单位相对集中又要以组为单位分撒扑打,不准离组脱队,单人行动,若发现险情要及时向队长报告。
46、3、遇到扑火队员受伤,要迅速撤离火场抢救,及时与火场指挥员或前线指挥部联系救助。4、发现扑火队员丢失,要以组为单位马上组织搜寻,并及时向火场指挥员或前线指挥部报告。5、后勤组在运送救援物资到达火场应按照“先送送前,后送送后”的原则确保每位扑火队员都能及时拿到救援物资。七、扑火器具的储备各部门应储备柴刀、灭火鞭、手电筒等工具若干,要保证扑火设备完好,随时添加,随时动用。八、灾后事宜1、灾后报告:森林火灾发生后二天内所在村应向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做出书面报告,说明起火原因、地点、组织扑救、损失情况、检查隐患和整改措施等。2、火案查处:案件查处工作由当地林业站配合区林业公安分局处理,所在村要保护好现场,
47、并协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尽快破案查处。3、扑灭经费:扑火人员误工补贴以及扑火期间的其它费用,由火灾肇事者或所在部门承担。4、奖惩办法:灾后负伤的救火人员以及因火灾给灾民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由所辖地区给予妥善处理,对扑火有功人员,由乡党委、政府予以表彰,对肇事者,由森林公安机关给予法律及经济处罚,对玩忽职守者,根据法律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予以处罚。1.6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1.1.1 污水排放口规范化设置根据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一排放口(源)和国家环保总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试行)的技术要求,建设项目内排水体制必须实施“雨污分流”制,本项目产生的废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共设置污水排放口3个(其中南门坡地块2个,屏山地块1个),雨水排放口若干个。排污口应符合“一明显、二合理、三便于”的要求,即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置合理,排污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监督管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试行)(环监1996463号)的规定,在各排污口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1.1.2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规范化整治本项目在项目内设有规定的固体废物收集点,并在醒目处设置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