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23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源市2023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河源市2023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积极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全力拼经济促发展,着力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措施。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工作部署,突出工业挑大梁、投资稳大盘、消费促升级、农业作贡献,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拼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经济发展各项既定目标任
2、务。二、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抓,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有关单位配合,以下任务如非特别指明,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一)做优产业发展平台。L加快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空间融合发展区和产业融合发展区开发建设,推动建立深河共建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水经济产业园、省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等专业平台建设。(市高新区管委会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等单位配合)2依托河源国家高新区为主体,统筹兼顾若干个园区,开展基础设施、产城融合
3、、产业能级、营商环境、运营能力“五项提升行动”,高标准谋划建设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和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等单位配合)3 .出台河源市省产业园扩园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市、县(区)产业园扩园升级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经济开发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配合)4 .健全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机制,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和园区产值倍增计划,加快建设特色园区、品牌园区,加快打造1个千亿级园区,实现百亿级园区全覆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配
4、合)(二)推动企业提优升级。5 .建立市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要素保障,实行企业贡献奖励,培育壮大“1+3”产业集群的重点龙头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抓,市财政局等单位配合)6 .建立完善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在融资、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力度,落实小升规省级财政奖励政策及新上规市级财政奖励政策,力争2023年推动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抓,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等单位配合)7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创
5、新平台布局建设,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制造创新项目;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实施老旧设备更新与智能化改造,力争2023年推动10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数字化赋能,到2023年底,推动超过320家规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抓,市科技局等单位配合)8 .加快推进国有土地资源的盘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以及运营管理工作,以市场化原则参与标准厂房建设,依托自身经营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法务、财务等商务办公服务,降低产业发展平台中小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市国资委主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配合)(
6、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9 .抢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机遇,积极对接省承接产业引导目录、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库,制定我市重点承接产业清单和重点目标企业清单。(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主抓)10 .围绕“1+3”产业集群举办系列主题经贸活动和精准招商对接会,主动到深圳、广州、东莞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023年市主要领导组团赴珠三角招商不少于10次、走访珠三角目标企业不少于50家,分管招商工作市领导每年不少于20次、走访珠三角目标企业不少于200家;2023年全市争取引进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10个以上,其中源城区、东源县、紫金县、江东新区、市高新区各引进亿元
7、以上项目15个以上,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各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灯塔盆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含农业种养及服务业项目)。(市商务局主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配合)IL持续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市、县(区)“一把手”招商机制建设,制定实施招商引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常态化招商引资信息跟踪机制和重大招商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完善激励措施、服务保障等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市商务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配合)三、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主抓,市有关单位配合)(四)抓好粮
8、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12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摞荒耕地复耕复种,打造一批优质水稻连片示范基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市农业农村局主抓,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配合)13 .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力抓好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实现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抓好畜禽、水产等规模养殖基地管理,紧跟新建项目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稳产保供能力。(市农业农村局主抓,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五)培育壮大现代高效农业。14 .落实农业产业园建设责任制,聚焦“油茶、生猪、丝苗米”三大重点优势农业推进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基本完成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任务,着力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市农
9、业农村局主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15 .落实优势特色农业(林业)产业提档升级奖补措施,培优培强农业龙头企业,2023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100亿元。(市农业农村局主抓,市财政局、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16 .加快灯塔盆地开发建设,加快10个产业园区和灯塔盆地灌区项目建设,持续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动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市灯塔盆她农高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17 .加快推动美林油茶种植和加工中心、太二加州妒养殖基地等
10、一批市级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和投产。(市农业农村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六)探索推进碳汇开发建设。18 .充分发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河源服务中心作用,支持优先开发符合条件的碳汇项目,经备案的项目减排量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力争年内形成成熟的项目进入市场交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碳汇项目入库,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市生态环境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局、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19 .依托我市现有的林业碳汇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林业碳汇项目筹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前期开发,对乔林木和疏林,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开展森林经营碳
11、汇项目开发;对现有规划造林地,开展新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对国家储备林、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开展碳汇项目研究和开发。(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金融局等单位配合)四、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8%左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抓,市有关单位配合)(七)推动建筑业提质发展。20 .落实关于加快河源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河源市建筑业企业奖励政策实施细则河源市建筑业骨干企业评选和奖励办法,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抓,市财政局等单位配合)21 .实施本地建筑业企业培育计划,制定重点扶持名录,对名录企业定期联系和服务指导,促进满足条件
12、的企业加快提升资质等级、拓展资质种类,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和承接业务能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抓,市财政局等单位配合)22 .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投标,引导和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优先选择本地建筑业企业承建施工项目,鼓励外地企业施工项目优先选择本地具有“专业承包+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参与项目施工,进一步提高我市建筑业总产值总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抓,市国资委等单位配合)(八)促进房她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23,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二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用足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抓,市财政局、市
13、金融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等单位配合)24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支持,满足保障性住房需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主抓)五、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以上(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有关单位配合)(九)完善项目推进机制。25 .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工作制度,压实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单位、要素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政府等“五方责任”,全力推动195个重点项目2023年完成投资332亿元。(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14、市卫生健康局、市林业局、市公路事务中心、河源供电局等单位配合)26 .充分发挥市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作用,持续完善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制定并联审批事项清单,定期梳理重大项目审批事项,全面提高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效率,为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快车道二(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国资委等单位配合)27 .建立“自画像”工作机制和预警提醒工作机制,每季度对预计无法按既定计划开工、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低于当年剩余建设周期进度比例5个百分点的新建重点项
15、目,以及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低于时序进度比例5个百分点的续建重点项目进行预警提醒,督促相关县(区)、部门及时解决项目堵点问题。(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林业局、市公路事务中心、河源供电局等单位配合)28 .集中力量推动河紫高速、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岑田抽水蓄能电站、学府大桥以及市艺术高级中学、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等一批投资体量大、事关民生福祉、有利长远发展的项目加快动建设、形成有效投资。(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
16、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国资委、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29 .围绕产业兴市和制造业、兜住民生底线和生态红线、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红利,常态化、高质量推进项目谋划储备,持续优化投资结构,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和1遥以上,力争将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提升至34%以上。(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林业局等单位配合)(十)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30 .建立重大项目资金保障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并统筹用好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
17、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等各类政策资金,集中支持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抓,市金融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等单位配合)31 .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市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市高新区财政安排不少于IOOO万元、其他县(区)财政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充分保障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需求;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清单,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主抓)32 .搭建政银企信息对接工作平台,引导推动银行机构加大与重点项目的对接,加大金融支持重
18、点项目建设力度,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市金融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河源银保监分局等单位配合)33 .积极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常态化推介对民间资本有吸引力的项目,为民间资本提供优质投资方向。引导民间投资参与盘活我市国有存量资产,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有利于国计民生领域,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单位配合)六、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市商务局主抓,市有关单位配合)(十一)紧抓汽车家电成品油等重点行业促消费。34 .鼓励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落实新能源
19、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推动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税务局主抓)35 .积极开展汽车促销活动,优化汽车促销活动审批手续,市县(区)联动力争全年举办汽车大型展销活动不低于4场次,加快筹办汽车下乡促销活动。(市商务局主抓,市公安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税务局等单位配合)36 .继续实施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全国“一证通办”措施,推行直接凭居民身份证在全市购车上牌,放宽流动人口在我市购车条件。(市公安局主抓)37 .推动实施进一步促进家电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努力争取省级资金支
20、持,持续举办家电消费季、新品展销、家电下乡等各类专题消费促进活动。(市商务局主抓,市财政局等单位配合)38 .围绕空调、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电脑、手机、电饭煲、热水器等全品类家电产品和电子消费品,组织大型家电企业等开展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市商务局主抓)39 .鼓励指导本地区石油企业不定期推出满减优惠、限时优惠等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到油站进行加油和日用品消费。(市商务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等单位配合)(十二)全面促进吃穿类等日常用品消费复苏回升。40 .支持商贸企业上限,对市域内商场超市、电子产品销售、新能源汽车销售、电商平台企业进行深入摸底,建立重点支持企业清单,促进企业尽快达标
21、上限。(市商务局主抓,市财政局等单位配合)4L加快兑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鼓励重点县(区)按国家、省级政策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市商务局主抓,市财政局等单位配合)42 .充分利用获评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粤菜美食街、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契机,举办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带动河源消费市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优服务。(市商务局主抓)43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最大限度放开零售业、餐饮业夜间、闲时外摆管制,合理设置限时、夜间停车等临时占用道路的机动车泊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主抓,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配合)44 .鼓励工会经费促进消费,鼓励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
22、企业工会统筹工会经费,用于购买文化、体育类等服务,购买对象以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市总工会主抓)(十三)提振文旅体消费。45 .举办繁花音乐季、打鱼节、客家文化旅游周、温泉节等文旅体主题特色活动以及各类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演艺活动,拉动美食、非遗、特色文创消费。(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抓)46 .加大品牌和线路推广力度,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打造更多“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和河源红色文化经典线路,打造和推广研学旅游知名品牌、“源味”美食品牌等新品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抓)47 .加大对文旅消费惠民卡的推广,加大旅游惠民活动力度。(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抓)(十四)充
23、分挖掘“一老一小”消费新热点。48 .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康养基地建设,推动老年用品进家庭、社区、机构和园区,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市发展改革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主抓)49 .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市卫生健康局主抓)七、推动对外经济稳中提质,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市商务局主抓,市有关单位配合)(十五)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50 .进一步梳理在谈外资项目,紧盯重点外资企业项目,加强跟踪对接,力争早到资、多到资。(市商务局主抓)51
24、 .利用好各级稳外资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或加大投资生产,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促进更多的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培育发展外资新增长点。(市商务局主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配合)52 .以建设省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重要抓手,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主动承接“双区”产业延伸、企业转移,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市商务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配合)(十六)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53 .充分利用省实施“五外联动”组合拳政策机遇,支持企业通过广交会、进博会、“粤贸全球”等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贸易国
25、家市场份额,开拓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水平,加强与RCEP国家的贸易合作,鼓励企业扩大对RCEP国家出口。(市商务局主抓)54 .加快推进中国(河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更多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量,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市商务局主抓)55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贯彻落实中央、省支持外贸稳增长各项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稳外贸资金支持,鼓励县(区)研究出台新的稳外贸政策,持续做好暖企纾困工作,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壮大。(市商务局主抓,市财政局等单位配合)(十七)促进外包增体量提质量。56 .积极组织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
26、交易会、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市商务局主抓)57 支持本地服务外包企业与境外客户签订合同,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市商务局主抓)八、强化全方位保障,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市有关单位依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十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58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公有、非公经济,以及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研究制定河源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和“证照联办”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发展改革局主
27、抓,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市有关单位配合)59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建设,推进要素市场运行监管,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取得积极成效。(市发展改革局、市委改革办主抓,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配合)(十九)加大助企纾困力度。60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线上惠企政策直达申报,让企业“应享尽享”;改革资金兑付方式,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对于支持标准明确、支持名单固定的政策条款,推行“免申即享”,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28、,让企业“无操作、零成本、高效率”享受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市税务局等单位依职责抓好落实)61 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工作重心迅速从“保运行”向“促发展”转变,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招项目、抢订单、拓市场等活动,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单位主抓)62 .研究制定新一轮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全
29、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鼓励大型企业和平台机构发布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采购清单。(市财政局主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等单位配合)(二十)强化要素保障63 .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尽力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主导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园区、特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债券资金、金融工具的支持。(市财政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配合)64 .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推广用好支农支小、普惠小微贷款、科技信贷等各项金融支持政策,推动全年信贷总量合理增
30、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下降;完善上市后备企业梯队机制,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途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市金融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河源银保监分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配合)65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持续实施高企倍增行动,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开展“一对一”现场辅导服务,力争2023年全市高企存量达380家以上;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力争2023年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入库企业数量达到400家;加快涉农科创平台建设,为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局主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
31、位配合)66 .持续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全面完成3年时间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15000亩的目标任务;积极争取“额外性”林地指标,2023年争取林地定额指标不少于600公顷。(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林业局主抓)67 .加大政策对接力度,用足用好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众多利好政策,加大政策研究和向上对接争取力度,实现政策红利效应最大化。(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主抓)九、保持就业和价格稳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有关单位依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32、(二十一)保持就业稳定。68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专项行动,分时间节点有序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持续扩大就业容量,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力争2023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约2.5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抓,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配合)69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行常态化、制度化的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抓)(二十二)保持市场价格稳定。70,统筹推进居民生活物资
33、保供稳价工作,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完善落实粮油、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储备调节机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涨幅控制在3%以内;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市发展改革局主抓,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配合)十、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健全工作落实推进机制,抓紧对本地区、本领域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层层传导压力,细化落实举措,加强跟踪调度,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二)迅速推动落实。各县(区)、各部门要坚持“快、准、实”的工作推进标准,把若干措施与已出台的各项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稳预期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以强有力的执行推动一体贯彻实施、快速高效落实,持续放大政策组合叠加效应,确保政策措施精准直达企业、强力护航项目、高效赋能产业。(三)加强督办问效。市政府督查室结合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督查工作,加强对若干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力、,扎实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快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