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建设背景1 .行业背景随着特大型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扩张,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特大型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轨道交通是举世公认的解决特大型城市内部及城市群之间日益紧张的客流交通压力的最有效途径。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畅通重庆”建设规划,其中重点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近年来,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现已建成197公里。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20年)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获批的规划项目共8个,规模215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097亿元。到2020年,轨道交通线网第二轮建设规划
2、项目建成后,我市将形成由1、2、3、4、5、6、9、10号线和环线组成的、通达主城九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连接了两个城市中心及六个城市副中心,连接了江北机场,龙头寺、上桥、沙坪坝及菜园坝铁路客站,朝天门码头等主要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各类主要的活动中心、居住区、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文教区、旅游区等。为适应重庆发展需要,重庆市政府在“九线一环”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七线一环的规划。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22020)对重庆市远景线网规划做了扩展和优化,经过调整的线网规划共十七线一环。2 .人才需求海量式迸发的城市轨道市场,将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按国际情况,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配置5
3、0至60名工作人员,国内的这一数值更高。因此每开通一条轨道交通线,就将新增IoOo多个岗位。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里程达197公里;到2020年,主城区轨道交通基本运营里程达412公里,重庆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将达2.4万人,按重庆市目前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估算,中职学校能为该产业提供1.3万人左右,人才缺口Ll万人。据调研,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1)一线乘务员、车辆制造、维修和保养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主要由中职校培养。(2)轨道驾驶员。这部分人才主要由高职校培养。(3)中、高级管理人才、工程师。这部分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3 .专业定位
4、根据人才需求调研,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一线乘务员、车辆驾驶、制造、维修和保养的人才。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城市轨道车辆段车辆驾驶、维修、城市轨道车站附属设备(如液压梯、自动扶梯、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系统)维修、城市轨道车站站务等轨道交通相关行业。(二)建设基础1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已初步探索了“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为其培养轨道技术人才,成立了“轨道班”。根据本地区行业和订单班的需要,初步建立了与之匹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技术为重点,以城市轨道交通附属设备运
5、用与检修技术为辅助,覆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服务的大部分岗位。2 .师资队伍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职称结构合理,其中高级讲师6人,讲师9人,中、高级职称占80%以上。同时还从市内外大中型企业中聘请了4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另外,还聘请了能工巧匠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3 .实习实训条件学校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群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校内拥有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实训室5个,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4个。主要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汽车电子等专业群学生实训。4 .校企合作学校依托大中型
6、企业,建有IO余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由于行业对岗位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对照市级优质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本专业存在以下不足: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差异较大,还需进一步完善。2 .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仍不太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双师队伍结构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3 .专业的实训设备与场地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4 .校企合作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办学优势,立足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重点服务于重庆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本
7、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的专业实训基地。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同时聘请1名行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4人,新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名,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达到4人以上,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对口企业,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把本专业建设成适应区域现代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二)具体目标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开展行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
8、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1+0.5+0.5+1”实施方式,分四个阶段进行培养。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校内学习;第二阶段:第三学期,校外企业岗位教学实习;第三阶段:第四学期,校内学习;第四阶段: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工作岗位能力为导向,在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下,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完成3门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技能教材,建设配套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3套。(3)构建适应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评
9、价体系。行业、社会、学校三方参与评价,使其能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个人素养、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4)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扩建实训室2个,改建一体化技能教室10个,新建实训室5个。具体为扩建机电综合实训室1个,扩建光机电技能实训室1个,改建一体化技能教室10个,新建轨道车辆控制实训室1个,新建轨道车辆电器实训室1个,新建车辆电子实训室1个,新建车辆电气实训室1个,新建模拟仿真室1个。2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数量合理、结构优化和质量较高,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人以上。其中,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同时聘请1名行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
10、培养骨干教师4人,新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名,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达到4人以上。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依托对口企业,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学校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负责研讨和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对本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与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建议。(2)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共同开展“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合作编写教材、开发配套教学
11、资源,引入企业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3)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为满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的需要,稳步扩大本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和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规模,每年新建校外实训基地2个,新建1个车辆维护与检修实训室。三、建设思路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结合重庆市对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我校的实际情况,专业建设思路如下:(一)根据行业企业调研,解析职业能力,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该模式,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核心课程,开发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及专业资源,建设校内实训室。(二)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职
12、业素养的提高,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各类培训I、企业岗位实践等途径,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三)依托对口企业,通过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实训文化等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四、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和人才需求的调研,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按“1+0.5+0.5+1”分阶段实施培养,第一阶段(第1、2学期),在校内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第二阶段(第3学期),安排“订单班”的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教学实习,根据具体岗
13、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准备;第三阶段(第4学期),在校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参加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考取中级工证;第四阶段(第5、6学期)安排“订单班”的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岗位的零对接,着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校内学习时间安排:第一、二学期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协助,通过上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课和上机械基础及技能、城轨概论、电工基本技能、城轨车辆构造、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2)
14、第二阶段:企业教学实习时间安排:第三学期主要任务和目标: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学校专业教师协助,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订单班”的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以及尊重他人、学习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本次教学实习的重点在于基本功训练,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生产任务。(3)第三阶段:校内学习时间安排:第四学期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协助,通过上城轨电气检修、城轨空调检修、城轨车门与车钩检修、维修电工技能、钳工技能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培养城市轨道车辆运行维护、
15、城市轨道车辆检测维修、城市轨道车站附属设备维修等专业技能,并组织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考取中级工证。(4)第四阶段:顶岗实习时间安排:第五、六学期主要目标和任务:组织“订单班”的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顶岗实习。着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解决城市轨道车辆运行与维护、车站附属设备维修等问题;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不断充实、提高和自我完善,为就业作充分的准备。2 .课程体系建设(1)构建课程体系为更好的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
16、与检修专业的“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课程设置和岗位职业能力联系更紧密,根据城轨车辆检修和城轨车辆驾驶典型工作岗位,分析本专业的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见表3-2-1。表3-2-1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序号工作岗位岗位描述岗位能力1列车检修工按照技术规程对城轨车辆和列车进行日检、双周检、月检、年检、架修、大修和临修等。L掌握车辆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各种车辆检修设备和工具的使用;3.熟悉工作流程,具有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基本检查和判断能力,能快速而规范地完成乍辆的维护作业;4.能运用专业知识制定待维修车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5.根据车辆维修资料、运用设备仪器对车辆进行诊断和故障排查;6.能对
17、工作过程与工作质量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8.具备沟通能力、执行能力、责任心、学习能力。2列车驾驶员能规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按照规程对列车各种技术状况进行处理。L掌握车辆基础知识;2.熟悉工作流程,能快速而准确规范地完成发车前的检查作业;3.熟悉车辆控制设备,并能正确操作;4.能识别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并作出判断;5.能对工作过程与工作质量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构建中打破了传统教学体系中严格的学科界限,将基础课程划分为职业素质模块;将专业基本要求划分为基本能
18、力模块,能满足企业对一线员工的基本要求;将专业核心要求划分为核心能力模块,能满足企业对一线员工专业岗位需求;为拓宽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检修专业学生就业面,保证学生的发展上升空间,加入拓展模块。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3-2-1。同时,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将职业技能认证要求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并将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让学生考取相关中级工证。此外,通过课外教学时间,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技能专门化培训,倡导一专多能,以便于拓展毕业生岗位的适用范围。职业素 质 慎 块城市轨M交通殳辆共用
19、与维修专业课程休系能力标准:具备沟通能力、执行能力、责任心、学习能力./涉及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体篇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费康数E:职业道德与法律.核心獴程: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能力标准:能识读机械工艺图纸:能识读电路图:会使用常用电工仪表:认识城轨车辆的结构;熟悉企业“7S”素养.涉及科目:机械菱砧及技能;电J.基砧与技能:电子基础与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城轨车辆构造.核心课程:机械基磁及技能:电工基础与技能:城轨生辆构造.能力标准:会城轨电气检修:会城轨空调检修:会城轨车门与车构检修:会城轨铸A检修:会维修电工技能:会钳工技能涉及科目:城轨电气检修;城轨空调检修:城
20、轨车门与主钩检修;城轨转向架检修:维修电工技能:钳工技能.X.核心课程:城就电气检修:城轨车门与车钩带性:维燃电工按防冲定:钳工技的华定.能力标准:能造行电动列车驾费:能进行轨道公司等单位的供电值班和电口维修保养.涉及科目:电动列车驾版:城轨供电:电品维修维护技术.核心课程:电动列空驾及:城轨供电:电乘缰修缰护技才。图3-2-1“模块化”课程体系(2)完善教学模式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品或任务为载体,融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入”的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探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以过程实施为主要特征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现有
21、课程进行整合,确定学习情境、学习目标,知识点具体化,通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技能教室实现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支撑;通过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研究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通过建立和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支撑,从而将现行理论-实作分别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城市轨道交通车门与车钩检修中的车门项目为例,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上课,一边讲车门工作原理与结构等理论,一边进行车门的维修等实际操作,通过边讲边做,让学生快速掌握车门维修的岗位能力。3 .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建设(1)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
22、要专业课程有:城轨概论、城轨车辆构造、转向架检修、车门与车钩检修、城轨电气检修、城轨空调检修、城轨车辆制动、维修电工技能、机修钳工技能等。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次重点开发部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标准,主要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电气检修、城市轨道交通空调检修、维修电工技能等3门核心技能课程标准。(2)教材建设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能力标准,根据本专业校企共建的“一体化”课程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3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材,主要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电气检修、城市轨道交通空调检修、维修电工技能等教材的编著。(3)
2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专业核心技能教材开发为基础,建设以配套电子教材、教案、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及岗位生产实际,共同开发具有一体化教学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校内外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教学。通过校企共建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更好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电气检修、城市轨道交通空调检修、维修电工技能3门专业教材的配套电子教材、教案、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4 .评价模式改革围绕“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学习考核+校外教学实习考核+顶岗实
24、习考核”的课程评价办法。(1)校内学习考评体系改革校内考评分为综合素质和专业课程两部分。由校企共同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共同完成本阶段考评。综合素质部分考核由学校专任教师负责。重视学生平时思想行为表现,注重学习表现和活动表现,对学生德育作出客观合理全面科学的评价。专业课程部分考核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负责。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注意评价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自我与他人相结合。(2)校外教学实习考评体系改革由“订单企业”的师傅和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学校教师协助,共同制定学生教学实习考核评价办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习出勤状
25、况及工作中的协调和管理能力等作较全面的评价。(3)校外顶岗实习考评体系改革由“订单企业”的师傅和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学校教师协助,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创新思想、工作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的全面评价。利用开发的学生学习评价工具,对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并建立网络评价平台。5 .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资源重组和合理分配,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检修实训基地1个,并兼顾专业群实验实训室建设需要,有专用实习或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与企业生产现场对接。新建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检修实训基地1个
26、,具体建设任务为:扩建机电综合实训室1个,扩建光机电技能实训室1个,改建一体化技能教室10个,新建轨道车辆控制实训室1个,新建轨道车辆电器实训室1个,新建轨道车辆电子实训室1个,新建车辆电气实训室1个,新建模拟仿真室1个。基地实训室建设以工学结合订单式教学要求布置,纳入企业管理要求,模拟企业运行体系,突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张贴宣传画、励志名录、实训室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制作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看板等,按企业标准布置实习场地。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感受企业文化和职场氛围。(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
27、、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高技能、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1 .专业带头人培养本专业教学团队培养I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用一名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及管理制度,选拔具有中高级职称、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对象,通过进修培训、参加企业调研活动、主持专业建设与课题研究等途径,使其具备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能力。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整体建设,主持2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每年对专兼职教师进行2次职业能力教育培训,进行2次公开课教学,以“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2名青年教师,专业头人每年至少到企业锻炼不少于1
28、个月。从企业聘请的兼职专业带头人1名,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本地区及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带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及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2 .骨干教师培养建设期内,本专业培养4名骨干教师。制定和完善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拔具有中高级职称、德才兼备、教育教学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学历进修、培训I、教研教改活动、参加课程开发理论的学习、教学基本功训练等手段,提高技能水平与实训指导能力。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参与专业建
29、设与课题研究、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承担1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交流学习,骨干教师每年到企业锻炼不少于1个月,使骨干教师掌握企业产品制造流程、了解企业各岗位角色工作内容,在教学中起咨询作用。3 .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经过两年的建设,新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名。具体培养措施为: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至少有1个月时间到合作办学企业实习基地锻炼,了解企业管理知识,学习专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依托专业培训基地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参加职教师资培训,每年派学科带头人去培训基地学习专业和相关
30、专业最新技术发展动态或成功教学经验,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提高科研能力。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如技师培训班、企业工程师培训,并参加国家劳动部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试,使每名教师都能获得中级以上的职业等级证书。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企业聘请4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项目经理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校内理论、实践和校外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聘请企业资深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知识和技能交流,同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确保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完善兼职教师
31、管理考核办法,通过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其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5 .青年教师培养对青年教师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定期进修学习和参与“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每两年要有不少于2个月的生产一线实践活动或技术应用的经历。学习最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最新要求。对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教改专题培训。每年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相关专业的课题研究申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课竞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论文撰写等专题培训与竞赛活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学校依托中型企业,在成立“
3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1 .建立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共同组成。负责研讨和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对本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与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建议。2 .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制度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促进小组”,作为专委会的常设机构,
33、负责建立健全相关运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1)双赢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赢”的总体原则。在此原则下,企业向学校提供设备、场地等支持,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和教材开发等工作。企业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并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在职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2)保障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责任书,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作为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为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奠定法律基础。3 .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1)基地建设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校企合作,稳步扩大本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和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规模,保障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正常运行。两年内,与4家企业合作,建成校外教学实习基地4个。为进一步落实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校内新建1个车辆维护与检修实训室。(2)质量监控与管理在学生校外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学生校外教学实习管理办法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一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的内容;二是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学校专任教师协助,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管理;三是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学校专任教师协助,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成绩与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