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心得体会座谈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沂蒙精神心得体会座谈发言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弘扬沂蒙精神心得体会座谈发言材料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儿女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诞生了宝贵的沂蒙精神。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临沂市时的嘱咐,读懂沂蒙儿女的英雄情结,从中汲取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英雄的沂蒙儿女爱党爱军、拥军优属,演绎了“血乳交融”之情。在沂蒙老区,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全区460万人,120多万参加支前,20多万参军参战,10万为国捐躯。“沂蒙红嫂”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带领男女老幼缝军衣、做军鞋,于枪林弹雨中当向导、运粮草,舍生忘死救治伤员,构筑起了革命根据地最坚强的人民后盾;“
2、沂蒙六姐妹”罔顾个人安危,以瘦弱身躯在冰冷的河水里搭建人桥,托举着战士们顺利过河,为孟良岗等战役赢取了宝贵时间;“沂蒙母亲”王换于倾尽全力举办战地托儿所,以四个亲骨肉性命换来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数十名革命将士的后代健康茁壮成长。沂蒙老区根据地与人民群众间的“鱼水情”,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带来了重要启示。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经常埋怨群众不像过去那样听话、服管,信访维稳、基层治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实则更应反思一句:我们的群众观是否端正?只有打内心深处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才能保持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
3、的最大政治优势,真正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英雄的沂蒙儿女敢于牺牲、甘于奉献,演绎了“舍身取义”之美。沂蒙老区滨海革命根据地西部边缘的渊子崖村,积极响应我党的号召,组织起抗日自卫队和游击小组,抗粮、抗捐,激怒了残暴的敌人。1941年12月,一千多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包围了村子,全村男女老少背起大刀、长矛、锹头,奋起自卫,同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谱写了一篇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父亲死了,儿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连十几岁的娃娃也搬着石头、砖块上战场,化悲痛为力量。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全村147人壮烈牺牲,歼灭鬼子兵IOO多名,被毛主席高度评价为“村自卫战的典范”o英雄先辈们把该打的仗都打
4、完了,给我们打出了一个太平盛世。但当前,我们党依然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党员干部应从沂蒙儿女的英雄事迹中受到鼓舞,始终牢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不惧风雨险阻,勇于担当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英雄的沂蒙儿女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演绎了“愚公移山”之志。沂蒙精神不仅是战争年代的“水乳交融”“舍生忘死”,还随着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不断注入和丰富了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等新的时代内涵。沂蒙儿女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如愚公一般勇往直前、永不服输,于摸索中勇毅前行。1954年冬至1955年春,厉家寨人发起了治山治水攻坚战,凿通了三道大岭,迫使13条山河改道,将1180块小地整成了“三合一”标准梯田;1984年,仅200多人的九间棚村开始了架电、修路、整地、栽树的五年规划,将一根根重达1800多斤的水泥电线杆以人力抬上陡峭高山,用5个月时间筑成一般需5年才能修好的大路,整治山滩2100亩、耕地450亩,栽植水土保持林8万亩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基层干部应从沂蒙儿女充满传奇励志色彩的故事中,读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聚焦民生实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勇闯无人区、敢当探路者,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治理、更加富裕文明的乡村,橹起袖子加油干,真正担当起肩上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