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4076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渔业产业振兴的重要机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 面临新挑战,迎来新机遇,也是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关键承接期和 重要机遇期。为进一步理清渔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和任务 根据十 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三五渔业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水产品产量稳步增 长,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渔民收入显著提高,渔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十三五期间,高度重视渔业产业发展, 制定出台了渔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为构建具有

2、特色现代渔业发 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渔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 富裕渔民的发展方针,全面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圆满地完成了十 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产业发展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末,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 500万亩以上,池塘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稳定 在200万吨以上,渔业产值较十二五末增长20%o渔民人均年 纯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50%o渔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渔业一、二、 三产结构由十二五末的57 : 22 : 21调整到十三五”末的50 : 25 : 25o年水产加工能力2

3、40万吨,水产品加工量200万吨,渔业 经济附加值显著提高;休闲渔业产值比十二五末增长200% ,休 闲渔业成为渔业经济增长新动力。渔业科研创新步伐加快。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建了重 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培育渔业科技型企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 发展,良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水产新品种,为渔业发展提供 坚实的种质保障。渔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升级改造一批渔业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 使用;建设渔业岸台基站20座;渔业执法监视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渔业安全管理、渔政执法能力、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和提 局U渔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重大渔 业安全生产事故。完成产地水

4、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市场监测等1000 余批次任务,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持续强化水 生动物重大专项疫病监测、水产养殖病害和预测预报、渔情信息采集 等工作。二.“十四五”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面临的挑战水域环境和空间发展受限。渔业一直服务服从于生态文明建设, 而随着自然保护地、水资源保护区、禁养禁捕区等区域划定,渔业将 陆续退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断扩张,水产养殖水域空间受 到严重挤压,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甚至水产养殖空间挤压严重。渔业渔政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养殖池塘因年久失修淤积老化严 重、疫病防控能力较弱,渔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 自动增氧、自动投饵

5、、清淤、尾水处理、冷藏等渔业设施设备建设不 足。渔政信息化水平薄弱,渔政执法巡护、高清自动监测等设施设备 不足、应用不好。渔业资源养护压力巨大。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采砂采矿等影 响,加上极端气候等不利因素,流域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 场和涧游通道的渔业功能和水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渔业资源的恢复 能力下降。渔业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原有独立的水产推广系统并入农业技术 推广系统,各地渔政队伍并入综合执法,基层人员分流与老化严重, 导致基层渔业渔政从业人员总体文化水平不高、水产技术推广力度薄 弱、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足、规范管理难度大。(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十四五期间对渔业渔政的支持力度空前,在

6、渔业绿色循 环发展、现代渔业装备设施建设、渔业资源调查养护方面提供充足保 障,对促进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增加渔民收入等将发挥出重要作用。二是水产品是菜篮 子重要组成部分,渔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 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任务中的服务支撑 作用逐步显现。三是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 的需求日益增长,水产品由过去的区域性、季节性消费转为全民消费、 常年消费,渔业文化、休闲体验等消费已经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将为渔业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三.“十四五渔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7、)指导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践行大食物观理念,以满足人民对优 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加快 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量质并重。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健康、生态的水产品,把 优质水产品供给和优美水环境保护作为渔业渔政发展第一要务,推动 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稳住安全有效供给基 本盘,做到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发挥渔业在生

8、态系统治理中的特有功能,养护水生生 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挖掘渔业减排增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潜力,发挥渔业碳汇功能,推动渔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好关键技 术攻坚战,全面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 力,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增强 渔业发展动力。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引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增强渔业生产者的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处理好利用 好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引导水产品消费升级,提高全要 素生产率,提升渔业发展活力。坚持综合治理。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渔业渔政

9、队伍建设, 强化渔政监管和安全应急处置;强化水生生物疫病防控,保障水产品 质量,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优化调整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水产品安 全有效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 竞争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精良、产品优 质、渔民富裕、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产业发展目标。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池塘面积 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 100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 ,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30000元以上。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3家、超

10、10亿元的新 增10家。绿色生态目标。年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亿尾以上, 优化放流品种结构,养殖尾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实现涉渔县 全覆盖。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得到推广,建成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 示范区。治理能力目标。渔船渔具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渔业监管更加有力, 渔业安全生产基础更加巩固。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建立,质 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99%以 上。四.十四五”渔业发展重点任务(-)夯实渔业生产基础,提升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1.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统筹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依 法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 区

11、。严格规范养殖证发放制度,确保水域滩涂养殖权长期稳定,切实 维护渔民合法权益,加强养殖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水域滩涂养殖证 从事养殖生产等违法行为,为水产养殖业规范发展提供保障。2、推进健康绿色高标准池塘改造。大力推广淡水池塘多营养层 级综合养殖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打造 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样板。实施百万亩绿色高标准池塘改 造行动,进一步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 基本养殖池塘上图入库成果,统筹利用渔业等项目资金,对数据库中 养殖池塘逐步、分批次进行绿色高标准改造,做到改造一批、入库一 批。3、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坚持生态优先、质量安全、品

12、牌驱 动、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在确保 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宜渔稻田资源,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积 极引导发展无环沟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统筹优化生产布局,拓展 渔业发展空间,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稳步扩大稻蟹综合种养规模,并 逐步开展稻虾、稻鱼、稻鳏等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和示范推广,实 现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共赢的目标。4、科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坚持一水一策发展思路,科 学评估规模以上大水面水域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生态容量。科学 实施投放、水草移植等措施,细化适宜的投放量、投放比例、捕捞时 间和捕捞量等具体措施,实现以渔抑藻、以渔净水、固碳减排、提质 增效目

13、标。争取开展增殖渔业捕捞试点。5、积极拓展设施渔业。充分利用水源条件好的限养区和可养区, 试验示范并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圈养桶等设施 渔业。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技术指导、现场观摩等示范推广工作, 打造一批高标准的设施渔业示范基地。6、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淡水池塘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 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海水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打造一批可 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样板。以水产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绿色 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为抓手,大力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养 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良种推广等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7、强化健康养殖示范。

14、集成示范集中连片池塘养殖、人工湿地、 流水槽+、工厂化循环水等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研究推广符合实际的 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区对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 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推广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理念。支持开展养殖池塘 标准化改造、工厂化养殖循环水配套和养殖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等重点 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增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50个 以上。8、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推进养殖环境设施升级改 造,推动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尾水自行监测,严格执行养殖尾水排 放相关标准重点对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规模以上水产养 殖基地,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改造升级尾

15、水处理设施和尾水排放监测系统,常态化开展重点养殖水域渔业环境 监测。9、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通过基本情况普查和系统调查, 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对水产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护,建立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为提升水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水产 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鉴定,建立健全水 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10、开展优良品种培育和新品种选育。积极引进适宜渔业发展 的水产优良品种,围绕优势特色品种,深入开展水产育种技术研究, 推进水产育种联合攻关。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 种、全基因育种等技术方式,以抗病力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等 性状为指标,培

16、育选育水产新品种,不断提升水产种质资源保存和选 育水平。(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渔业产业现代化水平1.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聚焦渔业主产区,优化加工布局,引 导加快养殖基地水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紧密联系服务一产。提 升加工比例,聚焦重点品种,通过低温暂养、保鲜冷冻、清洗分割、 分拣包装等加工处理,实现生产减损增效。促进结构调整,鼓励支持 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推进主产区水产品就地加工和转化增 值,发展鲜活、冷冻、调理、预制、干制等优质、健康、便捷水产加 工品,满足不同消费口味、品质、场景等多样化需求。2、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完善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巩固提升水 产品批发市场地位,健全完

17、善产地综合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逐 步建立市场流通体系,引导和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加快水产品冷链物 流设施设备建设,合理布局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提升流通组织 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推进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冷链物流体系建 设,打造产地预冷、冷链运输、低温配送、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企业集群。3、发展休闲渔业。不断完善休闲渔业产业业态和服务产品,依 托池塘、湖库等资源,对传统渔业生产场所进行生态化、景观化、休 闲化改造,整合渔业生产、生活、生态优势,优化水上景观、特色渔 村、休闲垂钓、水族观赏、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挖掘特色旅 游,开发特色餐饮,推广特色活动,组织特色赛事,弘扬特色文化。

18、 加强对休闲垂钓行为等监管,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4、全力打造休闲渔业品牌。围绕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旅 游业发展,改变目前休闲渔业经营主体以渔民和小农户为主的现状, 全面提升休闲渔业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引 导休闲渔业规范发展。充分利用内陆大水面资源,在确保水环境功能, 发展生态渔业的同时,进行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通过举办 各具特色活动,保护和传承渔文化,实现产量、效益双丰收。5、促进产销对接。鼓励组织和参与各种综合性、区域性、专业 性渔业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和推介活动、节庆活动等。发展电子 商务,利用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营销形式,拓展产品流通和销售渠 道。依

19、托行业协会、商超市场、大型电商等主体,逐步完善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产销对接机制。支持脱贫地区持续开展产品展示展销,促进 脱贫地区产业发展。5、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强渔战略,打造金字招牌,开展名 特优新水产品培育工程。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 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创新举办品牌节会,推动品牌宣传与文 化、旅游、餐饮相结合,提升品牌档次和品位。扩大水产品牌专卖店、 超市专柜、连锁专供等营销网点覆盖面,不断丰富水产品牌内涵,提 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渔业影响力。6、大宗淡水鱼产业布局。以基本养殖池塘精养为主,以集中连 片300亩以上的池塘、500亩以上的单个水库为聚集区,改造提升

20、养殖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大宗淡水鱼的养殖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三)强化渔业改革创新,提升行业治理水平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攻关,推动渔业重大基础研究和重 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聚焦水产种业、疫病防控、水产养殖、水产品 加工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核心技术及产品。2、强化技术推广。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充实专业技术 人员,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生 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 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技术推广行动。持续 推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推广经费保障。3、发展智慧渔业。加快工厂化、池塘、稻渔等养殖

21、模式的数字化改造,推进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饲喂、病害防控、循环水智能处理、水产品分级分拣等技术应用。4、强化渔业船舶和渔业船员管理。出台管理办法,抓住捕捞、 养殖等控制关键环节,实施渔船分级分类分区管理,落实属地监管责 任,加强渔船审批、修造、检验的联合监管。做好常态化智能监管, 强化船位监控、进出港管理、越界管制、航迹回放、报警处置、电子 围栏等功能,实现对所有渔船的全域、全天候、无死角监管。5、强化渔具渔法监管。优化完善渔具渔法管理制度,研究制定 渔具网目尺寸、渔具数量、垂钓清单等管理要求。继续开展渔具、钓 具标识研究,推动标识管理。探索推进废弃渔具集中处置和回收再利 用,减少微塑

22、料污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6、提高渔业生产组织。积极探索完善水面流转经营机制,采取 转包、出租和入股等方式依法有序流转水面经营权,推动渔业向规模 化、集约化发展。扶持壮大家庭渔场、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 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 强的龙头企业,鼓励渔民、合作社与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对接,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7、加强渔政监督管理。推动健全渔政管理体系。厘清行业监管 与行政执法职责职能,理指导协调关系,打造权责明晰、上下贯通、 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渔政监督队伍。持续提升渔政人员 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加强渔政监督管理信息化装备建设,推动行政

23、 检查、监督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完善渔政监督管理指挥系统。(四)持续加强水生生物保护,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1.深化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打击非 法捕捞、打击市场非法销售渔获物等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重点水域休 闲垂钓。提升行刑衔接效率,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犯罪行为。加强宣传 引导,保持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 围。持续开展就业安置帮扶行动,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帮扶拉动、 政策兜底联动多向发力,巩固退捕渔民安置成果。加强信访问题跟踪 督办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禁捕水域社会稳定。2、建立健全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以服务禁捕效果评估 和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

24、为重点,健全科学完善的资源调查监测体系, 建立水生生态系统预警技术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发布重点水域 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报告。3、规范涉渔工程管理和增殖放流活动。加强涉渔工程对水生生 物影响专题评价的审查论证。强化和规范增殖放流管理,加强效果跟 踪评估,严控无序放流,严禁放流外来物种,确保放流效果和质量。 加快建设或确定一批适宜开展增殖放流的平台或地点,引导规范社会 放生活动。完善增殖放流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增殖放流适宜性评价, 强化苗种检验检疫、种质鉴定、野化训练等,抓好后期效果评估,确 保增殖放流效果。4、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调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功能

25、区划,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有效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 息环境。进一步健全渔业资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建设项目专题 影响评价,监督落实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措施,促进渔业资源和生态环 境修复。积极妥善应对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维护渔业渔民合法权益。5、严厉打击涉水生野生动物非法行为。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 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实现多环节、全覆盖, 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等行为。进一 步协调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加强规范管理,有效管控 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推动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协调可持续 发展。6、强化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充分发挥科研单位、

26、行业协会、 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在技术、资金、宣传等方面的优势,引导社会各 界广泛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支持有能力的单位开展重点物种 人工繁育、收容救护等研究,充分利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放鱼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五)强化渔业风险防控,促进渔业安全发展1.保障水生生物安全。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渔业 官方兽医队伍,严格水产苗种生产监管,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 推进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中心建设,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 警和应急防控,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能力,按时公布年度水产动 物卫生状况报告。严格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经营

27、利用等 行政许可办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2、严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快速检测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 的养殖生产单位和重点渔业乡镇建立以快速检测为主的水产品质量 安全检测站。扩大能力验证范围,逐步形成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相结 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督管理, 强化规范用药宣传培训。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停用药物行为,严 格管控上市水产品常规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完善和强化各级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对药残不合格样 品查处和行刑衔接,全面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强化渔船生产安全。强化人防提升渔业船员安全生产意识和 适任水平,夯实物防提

28、升渔船装备和风险保障能力,创新技防实施现 代通导和安全救生设备升级改造。加强渔业船舶及船员的监督管理, 落实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渔业保险政策,推行 渔业船员实名制保险,开展水产养殖等保险,扩大渔业保险覆盖面。五.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职责清晰、分工负责、合力 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各级要把规划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 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要积极争取各级重 视支持,强化考核监督,把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予以落实。(二)健全法治保障加快渔业渔政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

29、修订。制订完善渔 业渔政管理相关规定,健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度体系。多形式、 多渠道深入开展渔业渔政法律法规宣贯,充分营造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三)着力人才培养加强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 引进与培养,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 众致富的农村渔业应用型人才带头人。(四)实施科技创新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努力在促进节能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 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积极整合和优化配置高校、 科研机构各类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科技资源,重 点围绕渔业现代化体系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展开技 术研究与联合攻关,争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 提升科技对渔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五)广泛宣传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和 现代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主动加强与新 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切实加大宣 传力度、广度和深度,讲好渔业故事,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渔 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