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4886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1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心电图.pptx(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重點內容,1.正常心電圖的識別2.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特點及定位3.心律失常房性、室性早搏,房顫、房室阻滯、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第一節臨床心電學的基本知識,一、臨床心電學的歷史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 三、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四、心電圖導聯體系,臨床心電學的歷史,一、發現生物電現象1791年,義大利科學家L Galvani 蛙試驗發現生物電現象。,臨床心電學的歷史,二、1887年Waller首次記錄到人和動物心電圖,臨床心電學的歷史,1903年,Einthoven應用弦線式電流計記錄出較為精細的人類心電圖,並開始運用於臨床,至今已

2、百年餘。心電圖的百年發展史,涵蓋了導聯繫統的建立、心臟特殊傳導系統的發現、眾多心電圖現象和法則的認識、心電圖概念和理論的建立與發展。,臨床心電學的歷史,第一臺弦線式電流計,現陳列在荷蘭Leiden紀念館,臨床心電學的歷史,1905年,荷蘭Leiden市醫院記錄標準I導聯心電圖,為了克服干擾,病人心電圖經1.5km的導線傳到Einthoven生理實驗室進行記錄。,臨床心電學的歷史,1903年,Einthoven發表的心電圖,Einthoven應用弦線式電流計記錄到更為精細的心電圖。經過數學校正,使原來的4個波增加為5個,並命名為P、Q、R、S和T波。1903年,Einthoven的一種新的電流計

3、論文發表,其記錄的心電圖及命名法立即得到廣泛承認。因此,1903年被確定為心電圖開始應用的時間。,Norman Jeffis Holter(19141983),1960年,N.J.Holter發明的動態心電圖是心電圖技術的一個里程碑。,臨床心電學的歷史,1961年 Science,臨床心電學的歷史,臨床心電學的歷史,第一節臨床心電學的基本知識,一、臨床心電學的歷史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 三、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四、心電圖導聯體系,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的曲線圖形。,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靜息電位

4、(resting potential)在靜息狀態下,心肌細胞外帶正電荷,細胞內帶負電荷,保持平衡的極化狀態,不產生電位變化。,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除極(depolarization)心肌細胞受刺激(閾刺激)後,細胞內外的正負離子的分佈發生逆轉,使細胞內帶正電荷,細胞外帶負電荷。除極部位的細胞外帶負電荷,而未除極部位的細胞外仍帶正電荷,二者形成一對電偶,電源(正電荷)在前,電穴(負電荷)在後。,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電偶(dipole)一個分子的正電荷集中於一點為正電荷的重心,負電荷集中於一點為負電荷的重心,兩者不重合則該分子為電偶(極子)。電源和電穴組成電偶。複極(repolarizatio

5、n)心肌細胞恢復到原有極化狀態。電源(正電荷)在後,電穴(負電荷)在前。,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單個心肌細胞),在除極時,檢測電極對向電源(面向除極方向)產生向上的波型,背向電源(背離除極方向)產生向下的波型,在細胞中央可記錄到雙向波型。,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單個心肌細胞),單個心肌細胞的除極和複極順序相同(先除極的心肌先複極),但除極時是電源(正電荷)在前,電穴(負電荷)在後,複極時是電源(正電荷)在後,電穴(負電荷)在前,因此,記錄的除極波和複極波的方向相反。,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對整個心肌而言,除極從心內膜向心外膜推進,複極卻從心外膜向心內膜推進,除極和複極順序相反(先除極的心肌後複

6、極),因此,除極波和複極波的方向相同。,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心電向量(Vector)心臟的電活動是既具有強度,又具有方向的向量。心電綜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心臟的解剖結構和電活動複雜。按照合力的原理進行綜合。,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由體表記錄的心電變化,是全部參與電活動的心肌細胞(普通心肌細胞和特殊傳導系統)的電位變化按上述心電綜合向量的原理綜合的結果。,第一節臨床心電學的基本知識,一、臨床心電學的歷史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 三、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四、心電圖導聯體系,三、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心臟的電活動始於竇房結,在興奮心房的同時經結間束(Bachmann)傳到

7、(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激動在此延遲0.050.07s),希氏束(His bundle),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最後興奮心室。這些先後有序的電活動的傳播,引起心臟一系列電位改變,形成了心電圖上相應的波段(波型和時間段)。,三、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P波 最早出現的波幅較小的波,反映心房的除極過程。PR段 反映心房複極過程和AVN,His bundle,LBB(left bundle branch)和RBB(right bundle branch)等的電活動。,三、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QRS波群 波幅最大的波,反映心室的除極過程。ST段和T波 反映

8、心室的複極過程。QT間期 反映心室開始除極到複極的全過程。,QRS波群的命名,可因檢測電極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種形態。第一個正向波為R波,R波之前的負向波為Q波,R波之後的第一個負向波為S波,R為S後的第一個正向波,S為R後的負向波。如果QRS只有負向波,則稱為QS波。,第一節臨床心電學的基本知識,一、臨床心電學的歷史二、心電圖的產生原理 三、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四、心電圖導聯體系,四、心電圖導聯體系,心電圖導聯 記錄心電圖的電路連接方法。電極位置和連接方法不同,可組成不同的導聯。目前,廣泛採用常規12導聯體系(Lead system)。,肢體導聯,肢體導聯(limb leads)包括標準導聯

9、I、II、III和加壓單極肢體導聯aVR,aVL,aVF。肢體導聯電極分別放置在右上肢(R),左上肢(L)和左腿(F)。連接3點即構成 Einthoven三角(等邊三角形,心臟位於三角形的中央)。,aVR,aVL,aVF的連接方法,肢體導聯的導聯軸,胸導聯,胸導聯(chest leads)包括V1-6。檢測正電極放置在胸壁的固定位置,負極與中心電站相連接。中心電站(Central terminal)將3個肢體電極串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心電站,電位接近零且穩定。,胸導聯的連接方法,V1 胸骨右緣第四肋間 V2 胸骨左緣第四肋間 V3 V2 與V4 之間V4 左鎖骨中線與第五肋間相交處 V5 左腋前線

10、V4水準處 V6 左腋中線V4水準處,第二節心電圖的測量和正常值,一、心電圖的測量二、正常心電圖波形的特點和正常值,一、心電圖測量,心電圖記錄紙由縱線和橫線劃分成11mm的小方格。當走紙速度為25mm/s時,相鄰的2條縱線的寬度(1mm)代表0.04s。當標準電壓為1mv=10mm時,相鄰的2條橫線間的高度(1mm)代表0.1mv。,(一)心率,心率(heart rate,HR)=60/RR(s),如果RR間期(相鄰QRS之間的距離)為0.8s,則HR為75次/分。,(四)心電圖的測量,P波振幅以P波起始部水平線為參考水準。其他以QRS起始部水平線為參考水準。測量正向波高度時,從參考水準上緣垂

11、直測量至波的頂端。,(四)心電圖的測量,測量負向波高度時,從參考水準下緣垂直測量至波的底端。各波時間應從波形起點的內緣測量至波形終點的內緣。,(五)平均心電軸,指平均QRS電軸(mean QRS axis),它是心室除極過程中全部瞬間向量的綜合,說明心室除極過程這一總時間內的平均電勢方向和強度。(心室除極總的強度和方向,QRS波群綜合向量的方向)。一般指額面電軸。一般採用平均心電軸與I導聯正(左)側之間的角度來表示平均心電軸的偏移方向。,(五)平均心電軸,2.測量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目測I、III導聯QRS波群主波的方向,估測電軸是否偏移。正常值為-300+900。,(五)平均心電軸(目測法)

12、,如果I和III QRS波群主波均向上,電軸不偏;I QRS波群主波向下,III QRS波群主波向上(針鋒相對),電軸右偏(+900+1800);I QRS波群主波向上,III QRS波群主波向下(背道而弛),電軸左偏(-300-900)。,(五)平均心電軸,(代數和的計算方法)準確的方法是計算I和III QRS波群振幅的代數和,然後將這2個代數和分別在I和III導聯上畫出垂直線,求2條垂直線的交叉點(或直接查平均心電軸表),該交叉點與I導聯正側的角度即為心電軸的角度。臨床一般採用查表法。,第二節心電圖的測量和正常值,一、心電圖的測量二、正常心電圖波形的特點和正常值,(一)P波的特點和正常值,

13、1.P波 代表心房除極的電位變化。(1)形態 I、II、aVF、V4-6直立,aVR倒置(100%)。(2)時限 0.12s。(3)振幅 肢體導聯0.25mv,胸導聯0.20mv。2.PR間期 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之間的時間。正常值為0.12 0.20s。,(二)QRS波群的特點和正常值,3.QRS波群 代表心室除極的電位變化。(1)時限 0.060.10s。(2)形態和振幅 從V1到V6,R波逐漸增高,S波逐漸變小。V1、V2呈rS,R波在V11.0mv,(二)QRS波群的特點和正常值,V3、V4呈RS,V5、V6呈qR,qRs,R,R波在V5、V62.5mv,I1.5mv,aVL1.

14、2mv,aVF2.0mv。,(二)QRS波群的特點和正常值,R峰時間:QRS波起點至R波頂點的時程V1、V2不超過0.04s,V5、V6不超過0.05s,(二)QRS波群的特點和正常值,(3)Q波 1/4R且0.03s。各個肢體導聯QRS波群的振(正向波和負向波振幅的絕對值之和)不應都0.5mv,各個胸導聯QRS波群的振幅不應都0.8mv。否則為低電壓(心包積液等)。,(三)其他波形的特點和正常值,4.J點 QRS波群與ST段的交點。5.ST段 QRS波群終末與T波起點間的線段,代表心室緩慢複極的電位變化。多為等電位線,可有輕微偏移,ST段下移0.05mv,ST段上抬在 V1、V20.2mv,

15、V4-60.1mv。,ST段改變的閾值,V2及V3導聯J點抬高男性:40歲:不應超過0.2mV(其他導聯不超過0.1mV)40歲:不應超過0.25mV女性:V2及V3導聯J點抬高不應超過0.15mV其他導聯不應超過0.1mV,ST段改變的閾值,不論男性與女性,V3R與V4R導聯J點抬高不應超過0.05mV,只有30歲以下男性V3R與V4R導聯J點抬高不應超過0.1mVV7到V9導聯J點抬高不應超過0.05mV所有人群,不論年齡大小,J點壓低在V2及V3導聯不應超過-0.05mV,在其他導聯不應超過-0.1mV,PR 基線,ST段上移=4.5 mm,J 點,ST段,(三)其他波形的特點和正常值,

16、6.T波 代表心室快速複極的電位變化。(1)形態 與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I、II、V4-6直立。(2)振幅 不應1/10。,T波異常,I、II、aVL、V2V6導聯T波振幅T波倒置:0.10.5mVT波深倒置:0.51.0mV巨大倒置T波:1.0mVT波低平:T波振幅低於同導聯R波振幅的1/10T波平坦:T波振幅在0.10.1mV,其他波形的特點和正常值,7.QT間期 代表心室除極和複極全過程所需要的總時間,正常值為0.320.44s。(和HR密切相關)校正的QT間期 QTC 1)線性回歸函數法,2)Bazetts公式QT間期延長的標準:女性460ms,男性450ms,U波,在T波後0.

17、02-0.04s後出現振幅低小的波V2、V3導聯U波最顯著,而肢體導聯不明顯U波振幅約為0.33mV或T波振幅的11%U波具有頻率依賴性:心率95bpm時很少出現;而心動過緩時U波振幅增加,心率低於65bpm者中約90%可出現U波V2V5導聯U波倒置屬於異常,心電圖,心電圖,總結,1.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的曲線圖形。2.心電圖各波的意義 P波代表心房除極的電位變化,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極的電位變化,T波代表心室快速複極的電位變化。3.正常值(P,QRS等)。,問題,1.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及意義。2.正常心電圖的特點和正常值。,心電圖機記錄原理,心臟的基本活動為電和機械運動。心動週期電活動-40-60ms-機械運動電活動-自律性 傳導性 興奮性Ca藕聯機械運動-收縮電活動-記錄-心電圖,心臟生物電極其微弱,心內測定為微伏級,傳到體表衰減為毫伏級,導聯導聯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