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4887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60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pptx(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2,一、概述YY/T 0615.1-2007 标示“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 第1部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要求4.1 标示“无菌”的最终灭菌过的医疗器械,器械上/器械中其存在存活微生物的理论概率应不超过110-6。,3,4.2 生产厂或供应商通过提供证实该器械已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的文件和记录,表明其符合4.1的要求。注1:医疗器械无菌的证据来自:i)证实灭菌过程的可接受性的初次确认和以后进行的重新确认;ii)证实确认过的灭菌过程已投入运行的常规控制和监视的资料汇总。注2:从产品上的生物负载水平、生物负载中微生物的抗性和灭菌过程中灭菌剂来判断是否达到无菌水平。,4

2、,4.2 生产厂或供应商通过提供证实该器械已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的文件和记录,表明其符合4.1的要求。注1:医疗器械无菌的证据来自:i)证实灭菌过程的可接受性的初次确认和以后进行的重新确认;ii)证实确认过的灭菌过程已投入运行的常规控制和监视的资料汇总。注2:从产品上的生物负载水平、生物负载中微生物的抗性和灭菌过程中灭菌剂来判断是否达到无菌水平。,5,GB 18279/ISO11135 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灭菌 确认和常规控制引言中有如下表述:“GB/T 19000系列标准把某些不能由随后的产品检验和试验来充分证实其结果的生产过程称之为特殊。灭菌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过程。因为其过程的功效不能通过

3、对产品的检验来证实”。GB18280和B.3.5.5中用以下描述来表示无菌试验的不适宜性:“要证实小于10-2的无菌保证水平(SAL)(即10-3、10-4、10-5、10-6),产品的无菌检验是行不通的。因为要有大量的试验样本才能测定SAL。例如为了保证10-6的SAL,需要对100万件灭菌加工后的产品作无菌检验,这是不实际的,因为典型的无菌试验的假阳性水平可达1/1 000”。,6,EO灭菌的优点 对多数微生物高效杀灭 高扩散性 与很多器械和包装材料有好的相容性 成本低,7,EO灭菌的缺点*过程复杂*较长的时间*BI 检验*残留EO解析*安全 易燃 易爆*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 致癌*环保 E

4、O排放,8,执行标准 GB 18279-2000 ISO 11135-1:2007 EN 550,9,影响灭菌成功的因素*生物负载*产品/包装的性能*装载结构*灭菌参数,10,EO确认的内容*过程开发产品相容性;*试运行-安装鉴定(IQ)-运行鉴定(OQ)*性能鉴定(PQ)-PQ-物理-PQ-微生物*出具确认报告*重新确认,11,过程控制*必须确保过程参数得到满足-温度-湿度-EO气体的浓度*BI 用于证实致死性*微电脑控制过程参数,12,产品放行*形成文件证实过程技术规范得到满足*成功的试验结果-BI无菌-EO残留量-包装-热原(细菌内毒素),13,参数放行*放行中不使用BI*确认的内容较多

5、*常规控制较严格 参考:AAMI TIR 20环氧乙烷灭菌的参数放行,14,灭菌后检验*器械性能检验*包装完整性和强度*EO残留消散速率*再次灭菌的影响,15,二、灭菌过程的开发(以下条文是新标准的条文号)工作内容 制定操作规范和接受准则,16,5 确定灭菌剂特性 该活动的目的是确定灭菌剂,证明其杀灭微生物的有效性,识别影响杀灭微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评估EO作用于材料的效果,并判定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应规定灭菌剂的成分、储存条件和有效期。确定可在小试验系统内进行实验,但要与灭菌设备建立相关性。,17,6 确定过程特性和设备特性 该活动的目的是确定灭菌过程变量的范围和对过程变量的安全性和重复性

6、有影响的设备。6.1 确定过程特性6.1.1 应规定和记录灭菌过程安全运行并具有重复性所需的过程变量和设备的范围。-判定过程所包含的过程变量;-设定各过程变量的范围;-根据理论知识记录过程变量及其设定范围。研究应满足以下两者之一-确认过程变量规范的有效性,或-证明应当评审并重新设定过程变量的范围。,18,6.1.3 灭菌周期包括:a)排除空气;b)处理(若采用);c)加入EO;d)在作用时间内保持规定的条件;e)去除EO;f)清洗/换气(若采用);g)加入空气/惰性气体,19,20,21,22,6.2 确定设备的特性6.2.1 规定设备规范-预处理规范-灭菌器规范-通风环境的规范,23,6.2

7、.2 规范内容包括:a)设备和附件的描述,包括组成材料;b)灭菌剂成分及进入柜室的方式;c)过程中使用的任何其它气体的描述,及其进入柜室的方式;d)蒸汽的纯度和质量,确保其适用于设备和产品的预期用途;e)监视、控制和记录灭菌过程的仪器描述,包括探头的特征和位置;f)灭菌设备的故障;g)安全特性,包括人员和环境保护;h)安装要求,包括排放控制要求,如适用。,24,6.2.2 规范内容应确保-EO钢瓶区域通风良好。-EO钢瓶储存区域的温度得到控制。-EO的质量检验,不使其污染器械。-灭菌器设有EO蒸发器,防止液态EO加入灭菌柜。-测量流入灭菌柜的EO气体温度,证明已产生气态EO。-应使用至少两个探

8、头测量灭菌柜温度,防止探头失效。-使用强制循环,实现灭菌柜内条件的均匀性。并有监视装置。,25,7 产品定义(product definition)引入新的或更改的产品、包装或装载方式之前,应进行产品定义。本活动的目的是确定待灭菌和灭菌的难易程度,包括灭菌前产品上微生物的性质及产品的包装方式和在灭菌中状态。包括:产品是否适合于EO灭菌 产品能否承受最坏的灭菌参数(包括多次承受)产品EO灭菌残留量(GB/T 16886.7)产品的洁净度微生物负载(ISO11737-1/GB19973.1),26,产品定义要考虑-与以前确认过的产品进行灭菌难易程度比较。如果无明显差异,可采用以前确认的过程而不需要

9、进一步研究。-仔细查看产品的结构、配置和包装,确定是否容易使EO气体进入。-产品是否能经受的住灭菌过程参数。-EO对器械材料的影响-器械采用透气性包装,面积、大小、层数,27,8 过程定性 应建立适用于特定产品的灭菌过程。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测试获取用于特定产品(见第7章)的灭菌过程的具体规范。使用附录A或B描述的方法之一或已确认的证明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替代方法确定灭菌周期的灭活率。推荐采用附录B灭菌过程致死率保守性确定方法 过度杀灭法(半周期法)方法是其他参数不变,只改变时间,用BI或PCD验证。,28,选择灭菌过程应考虑可能影响过程有效性的全部因素:a)灭菌设备的可得性。b

10、)在可得灭菌设备内能够达到的条件范围。c)已在使用的其它产品的灭菌过程。d)EO残留量和/或其反应产物水平的要求。e)过程开发试验的结果。f)确定预处理阶段(若采用)达到规定温度和湿度条件所需的时间。,29,选择灭菌过程应考虑可能影响过程有效性的全部因素(续)g)确定灭菌过程变量的范围。h)通过部分周期法,评价生物指示物和产品的相对灭活率。i)确定在规定条件下达到充分排除气体所需的最小通风时间,使EO和/或其反应产物达到或低于ISO10993-7规定的水平。通过在生产条件下进行满负载运行实施此项活动。j)真空的程度和达到真空的速度;k)灭菌柜泄露率(在低于大气压的真空下或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下进行

11、);,30,选择灭菌过程应考虑可能影响过程有效性的全部因素(续)l)处理阶段,加入蒸汽时的压力升高;m)加入EO时的压力升高和达到规定压力的速度,及EO浓度监控方法之间的关系;n)消除EO时真空的程度和速度;o)加入空气(或该灭菌周期阶段所用的其它气体)时压力升高和达到规定压力的速度;p)最后两阶段的重复次数及连续重复之间的任何变化。,31,预处理(灭菌柜外)微生物对EO灭活的抗力受其水含量的影响。因此,通常期望微生物的水含量与当地条件相平衡。灭菌周期开始前,通常在设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对产品进行预处理一个时期。预处理可减少灭菌周期的时间。从预处理向灭菌器转移时间一般不超过60分钟。,32,处理(

12、灭菌柜内):通常使用超过30%的相对湿度对产品进行加湿。规定的相对湿度取决于待灭菌的产品。应当考虑相对湿度过大对产品和包装的潜在损坏。为实现EO在灭菌柜和被灭菌物品内的可重复性分布,可能需要在加入灭菌剂前控制柜内真空度,或采用柜内气体再循环,因为在静态条件下EO和大气不能充分混合。,33,灭菌周期:为实现EO在灭菌柜和被灭菌物品内的可重复性分布,可能需要在加入灭菌剂前控制柜内真空度,或采用柜内气体再循环,因为在静态条件下EO和大气不能充分混合。对产品加热和加湿可达到气体作用前具有重复性的产品温度和湿气含量。研究最小停留时间可确保达到所需条件。应当注意防止水凝结在被灭菌物品上。PQ应当证明预处理

13、结束时的实际温度和湿度范围。,34,通风:持续时间、强制空气循环、装载特征、产品和包装材料都会影响通风的效果。通风可在灭菌器内、独立区域内或两者结合条件下进行。,35,PCD应用:制造商应采用部分周期证明PCD的抗力,以证明产品生物负载所具有的抗力不大于生物指示物所具有的抗力。注:可通过全部无菌产品无菌测试和阳性PCD(部分周期)进行相对抗力评价,36,一次性使用的PCD 可重复使用的PCD,37,三、灭菌过程的确认常规控制和重新确认(以下条文是新标准的条文号),38,9 确认 确认的目的是证明过程开发所(见第8条)建立的灭菌过程能够有效地和可再现地施加给被灭菌物品。确认包括三个阶段:,39,

14、确认的开始*标准的确定*确保相应的包装不变*确定最坏的装载情况*确定挑战器械-器械内-过程挑战器械(PCD)*根据放行方式选择确认方法-BI放行-参数放行,40,9.1 安装鉴定(IQ)空载进行,证实灭菌设备和附件已按照规范提供和安装。9.2 运行鉴定(OQ)空载进行,证实设备提供灭菌过程的能力。首次鉴定可在设备供应商在进货验收中在其指导下开展IQ和OQ。,41,9.3 性能鉴定(PQ)更改被灭菌产品、包装、装载方式、设备或过程参数时,应进行性能鉴定,证实设备能够持续按照预定准则运行,且过程能够生产符合规范的产品。性能鉴定*微生物鉴定*物理鉴定,42,微生物物理性能鉴定应证明:*微生物学性能鉴

15、定应证明,使用设定的过程参数灭菌过程后,规定的无菌要求已得到满足*微生物学性能鉴定应确认产品/装载组合在灭菌器中的设定过程的有效性。*确定灭菌周期的致死性。物理性能鉴定应确认过程参数在规定范围内,43,PQ-微生物*性能运行纪录(部分周期、半周期、和全周期)*BI分布*BI 试验结果*产品无菌试验结果灭菌过程致死率保守性确定方法过度杀灭法(半周期法)因其使用相对方便及获得的SAL具有保守性,医疗器械制造商和医疗机构通常采用此方法来证明在半周期作用时间下106BI被完全灭活。当作用时间为两倍时,EO作用至少可达到12 SLR。,44,挑战器械(接种器械)*内部挑战器械(ICD)-将BI置于难灭菌

16、器械的最难灭菌部位*过程挑战器械(PCD)-用外部BI试验包代替内部挑战器械-宜比ICD具有等同的或比其更难的过程挑战-用相应的抗性研究进行开发,45,物理性能鉴定应证明:a)过程再现性,并应包括三次连续的,计划的鉴定运行,运行应满足规定的全部接收准则;b)满足常规过程规范规定的接收准则。物理性能鉴定应确认过程参数在规定范围内,46,PQ-物理*装载后处理探头的分布*装载后的柜内温分布研究*装载结构的图示*温度探头 BI的位置,47,半周期 必须在灭菌柜中运行三次半周期,EO气体持续时间为全周期的一半 装载中必须有以下:-温湿度传感器-内部BI-外部BI(可选)-产品无菌样品,如果没有进行可比

17、性抗性研究或无定论,48,全周期*微生物性能鉴定致少进行一次全周期*要满足残留量要求,则需要进行三次全周期*应包括以下样品-EO残留量-产品性能-包装完整性-外部BI(常规放行BI),49,EO 残留量的放行形式通过试验放行传统放行形式曲线放行EO残留量曲线的建立*每次1-3个样品,灭菌后最少三次,(如第1、3和5天)*必须是在三个全循环(3T)后进行。*检验EO,ECH样品运送必须冷冻,50,曲线放行,51,接受准则*生物负载必须是在控制中*半循环后的产品无菌检验为阴性*可接受的生物指示物复苏试验和产品性能检验*生物指示物复苏试验-部分循环 宜部分生长-半循环 全部阴性-全循环 全部阴性,5

18、2,接受准则(续)*温度范围*湿度范围*EO残留量*产品性能*包装完整性,9.5 出具确认报告,53,12.3 重新确认建议:*每年对灭菌状态进行评审*每两年进行一次物理性能和微生物性能重新确认;对于参数放行,则每年一次。*检验-产品设计和包装-灭菌柜性能、校准和保养*产品设计、包装、或灭菌柜性能发生改变时,可能需要重新进行物理和微生物鉴定。*重新确认宜只少包括一个半周期和一个全周期,54,10 常规监视和控制 常规监视和控制的目的是证实经该确认过的和规定的灭菌过程已作用于产品。*监视关键过程变量:温度、湿度、时间、压力、EO浓度;*将生物指示物在预处理前放置到最难灭菌的部位,灭菌后立即复苏。

19、*如果观察到有生长,要分析是否是因为物理过程参数失败所致,这可能导致重新确认。,55,BI的培养期问题,GB18279 中6.3规定:“用于监测灭菌过程的EO灭菌指示物、复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应符合GB 18281.1标准。”GB 18281.1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生物指示物 第1部分:通则 4.6.8h)中规定,生物指示物外层包装必须标明:“使用指南,尤其是有关灭菌处理后用于复苏试验活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数据”。,56,BI的培养期问题,GB 18281.1附录A“试验活菌数测定”中A4条规定,样本平板必须按生产者(指示物生产者)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培养。GB 18281.1 A4还给出了如下注释:注10:一般对嗜热菌采用5560培养不少于48h,对嗜常温菌采用3037培养不少于48h。,57,11 灭菌后产品放行 从两方面评审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参数 在规定范围内*BI/PCD 培养结果为阴性(如果有),58,59,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