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下的多元化课堂——以《乡土中国》为例 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4944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本书阅读”下的多元化课堂——以《乡土中国》为例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整本书阅读”下的多元化课堂——以《乡土中国》为例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整本书阅读”下的多元化课堂——以《乡土中国》为例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本书阅读”下的多元化课堂——以《乡土中国》为例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本书阅读”下的多元化课堂——以《乡土中国》为例 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整本书阅读”下的多元化课堂以乡土中国为例摘要: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面对此项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承担全部的学习目标,因此,突破片面阅读和单一教学的格局,建构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教学课堂,开展有效性教学势在必行。本文将以乡土中国为例来谈谈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课堂,试图找寻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关键词: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多元化课堂引言: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作为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经典著作,被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放入了“整本书阅读”单元。相关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鉴

2、赏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这样的任务要求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这样一本学术性较强的著作,即使是见识广博的教师,读起来也需要费一番心思的,更何况高中的学生呢?外加上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成为老师的“独角戏”,导致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不够,学术类阅读主动性不高,自主探究能力不足,阅读课堂的推进困难重重,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针对整本书阅读,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用心。下面,我将从三种形式来谈谈如何丰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把握文本丰富的内

3、涵和精髓,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一、通读:观其大略,点面结合整本书阅读单元如何进行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材内容往往以单篇短篇课文为主,即使有一定难度,三四个课时也大概能讲解清楚。而面对内容丰富的整本书,再加上还有其他地教学任务在身,教师还在课堂上采用面面俱到地讲述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对整本书的教学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就是“通读全篇,点面结合”。课下观其大略,了解整篇内容;课上以点带面,撬动整篇文章。任何一部经典著作都是不易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说过:“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4、”乡土中国的内容是层次分明和论证严谨的、各部分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的。课下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阅读,潜心投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囱冏吞枣,随意看看只能形成碎片化的阅读,也无法读深读透。所以阅读首先做到读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逻辑框架,对书本有一个宏观上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近一步。笔者采用的形式是以其中一到两节作为示例进行解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教导学生画本篇的思维导图,再由思维导图回忆文章核心内容。乡土中国这类学术类著作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思路比较适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把握梳理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核心概念,做到纲举目张,把握全篇的主要内

5、容。但是思维导图的完成不能仅靠教师进行指导,在学生初步学习勾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后,需要自己去勾勒全书内容,做到化繁为简,把一本厚书读成薄纸,这样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很有效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思维导图能够适用于任何作品各种情况,比如红楼梦这样的文学性著作就很难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全文的梳理,因为文本的脉络并不适合,但是,红楼梦出场人物繁杂,对人物关系的梳理可以使用到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学习时更能理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也要注意一下,像乡土中国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并没有唯一且标准的答案,只要学生的思维导图的构建符合整本书的内容,各概念或各论点之

6、间关系清晰明确,没有概念上的错误和理解上的偏差,脉络梳理清楚,不必对学生铺铢必较,都称得上不错的思维导图。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请学生合上课本,回忆乡土中国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以关键信息点带动整个面的认知,做到对整本书的熟悉。二、思读:激发兴趣,辩出真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孰不知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学生面对着很少接触过的学术专著,往往会发生“翻了几页,或不知所云,或枯燥乏味,读不下去”的情形,当然,产生“畏难心理”也实属正常,经典著作的阅读总是会有困难的,但同时也是充满乐趣的。统编版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曾说过“读书不能就易避难应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

7、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追求卓越,知难而上”。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我加入了“辩论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辩论赛是知识与思想的激烈碰撞,在学习乡土中国使用辩论形式,一方面,可以极大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把浅层化阅读变成深层化思考,提高批判性和思辨性水平。当然,辩论赛在课堂教学实施时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举办辩论赛不可操之过急,建议把它安排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中后期进

8、行,这时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大体的了解。第二,组织辩论之前,请学生观看专业的辩论比赛,了解辩论赛的形式,熟悉辩论赛的流程,这样在辩论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辩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以整本书为依托提炼而得:就当代而言,乡土社会的特点是一种阻力还是动力?或者就某一章节某一方面提出辩题:乡下人不识字合理吗?另外,辩论赛也毋须严格按照专业辩论的要求进行,可根据组织辩论的目的做适当的改动,不要把辩论赛变成少数人的“狂欢”,而是要通过辩论赛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比如,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辩论的角色,集体商讨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又或者,在辩论赛的自由辩论环节,班级任意一人都可参与,不固定辩手。

9、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即使此环节未曾发言,在前期的筹备工作中也可以为辩手出谋划策,提供思路。让辩论赛成为所有学生的“共舞”。准备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章进行更加细致的研读,通过辩论让学生对乡土中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升华书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以及不断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三、品读:读书分享,悟出新意课程标准指出:“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要为学生创造展示交流

10、的机会。如果说辩论赛是半命题作文,有辩题的限制,那么读书的感悟分享就是摆脱条条框框,让学生畅所欲言了。关于乡土中国的读后分享,可以采用书面的形式写读后感,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读书分享会的活动。就笔者而言,读后感不如读书分享会的质量高,其实这两者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带着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但读后感在学生看来,更像是完成一项任务,不管任务完成好坏,只要写了凑够内容即可,而读书分享会需要站在台上发言,更像是展示自我的一个过程,学生往往不想落于下风,会更精心准备。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言,后者更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化。交流读书经验,先在阅读小组内进行,由

11、每一位组内成员向其他组员分享看法,再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与全班学生分享。分享者可以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现场朗诵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由于乡土中国所描绘是比较传统的基层社会,那么学生可以在现代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探讨乡土社会的存与失。读书会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品悟出的思想火花,对学生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深入探讨。尽可能帮助学生将零碎的阅读体会提升为阅读经验。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或者个人的体验感受谈谈,比如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你和你邻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无讼的社会情景你在现实中经历过吗?身边亲戚是如何处理争端纠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处理方式?如果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也可以

12、结合一些影视作品谈一谈:亮剑中国民党军官楚云飞在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时,为何临行前要带走一捧泥士?西游记中唐朝皇帝送玄奘西天取经时,为何启程前在玄奘酒杯中放入泥土?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基因?一般而言,一本书读完后学生的表达欲都比较强烈,如果把读书会交由学生自行组织,能给教师带来很多惊喜。当然,也更能让学生开拓视野,拓宽思维,悟出新意。四、总结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是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是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必须克服以往阅读课教学的弊病,认真研究整本书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结合文本内容特点进行授课

13、。这样做,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让老师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更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打开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空间,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课堂不再困难,充满乐趣。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温儒敏.乡土中国导读J.名作欣赏,2019.4李安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9.5王国文,王姗.依托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一一以乡土中国为例J1.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