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管理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援管理程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EHS标准程序STANDARDPROCEDUREOFEHS题目:应急救援管理程序文件编号EHS-A44-00部门:EHS管理部起草人日期部门审阅日期EHS审核日期批准人日期执行日期分发部门EHS管理部、制造部、研究所、工程部、质量部、供应部、仓储科、保卫科、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和车间警告: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务必于执行之日前完成本程序的培训变更记载文件编号/版本变更内容执行日期EHS-A44-00从SMP.NO:EHS-2007-00应急救援管理程序变更而来O一目的为了应对和控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特制订本程序。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
2、公司生产经营中的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置。三、术语和定义3. 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4.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5. 3应急响应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6. 4应急处置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7. 5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背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8. 6应急预案评估对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所开展的分析及评估过程。四、程序:4.
3、1应急指挥与救援体系构成及职责4. 1.1应急组织体系(1)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2)依据事故可能危及人员的数量、影响范围以及处置层级等因素,应急响应一般划分为三级:I级(需要外部力量介入)、I1.级(公司级)和川级(部门、车间级)4. 1.2指挥机构及职责(1)指挥机构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公司行政楼。主要包括下列人员:a.总指挥:总经理b.副总指挥:生产副总、EHS管理部部长、制造部部长c.指挥部成员:办公室主任、EHS管理部副部长、制造部副
4、部长、工程部部长、研究所所长、人力资源部部长、行政科科长、保卫科科长、车管科科长、各车间主任、各部门负责人。(2)指挥机构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的领导工作,统一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进行科学的、有效的救援,进行事故的调查、事故的处理,以及事故后的处置工作。a.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预防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b.组织制定、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c.检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d.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
5、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e.向上级报告和向周边单位通报突发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f.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g.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h.负责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防止危险化学品中毒及救援方法的知识培训,向周边乡镇、街道、社区、单位提供本公司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的宣传材料。1 .应急指挥系统中上级指挥不能正常履行现场指挥职责时,由下级承担上级现场指挥职责。4. 1.3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小组,根据抢险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或建立下列救援专业小组
6、,包括专家咨询组、灭火救援组、警戒疏散组、通信保障组、工程抢险组、监测检测组、物质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医疗救护组、舆情引导组等10支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担负着重大事故中各类处置任务。各个抢险小组的人员构成与职责如下:(1)专家咨询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具体负责对事故控制措施的技术方案商讨确定和实施。(2)现场救援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具体负责现场人员查找及抢救,事故控制、处置。(3)医疗救护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负责现场医疗保障,具体负责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转移和治疗。(4)通讯保障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主要负责应急通讯保障及现场应急通讯设施、装备调度工作。(5)警戒疏散组
7、: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具体负责事故现场戒严保卫应急行动,确定戒严范围,实施交通管制,组织戒严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及治安保卫工作等。(6)物资保障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负责组织抢险物资和工具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负责指挥协调受灾装置的上、下游产品和原料的平衡。(7)工程抢险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负责组织施工抢修队伍,对损坏的设备、管线、电器仪表等全面抢修和堵漏等,并提供现场临时用电、用水。(8)监测检测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环境状况检测、检验及发展状况的监控,及时报告现场环境状况变化情况,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实施重大污染处理措施。(9)舆情引导组:设组长与副
8、组长各一名,具体负责事故相关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以及媒体接待工作。必要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工作。(10)善后处理组:设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置;对外负责协调村企关系沟通协调和社会稳定工作。4. 1.3各专业队伍中的组长不能正常履行现场指挥职责时,由副组长负责履行组长的现场指挥职责。4 .1.4部门、车间级应急指挥系统参照公司级指挥系统建立。5 .2应急准备9. 2.1应急预案编制(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综合应急预案:结合公司各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9、针对各种安全生产事故而制定综合性工作方案。专项应急预案:结合各部门职能分工,成立相关部门安全第一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根据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专项性工作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由各生产车间/部门组织工艺、设备、安全等技术人员根据本车间/部门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等相关要求编制的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处置卡:由各生产车间/部门组织工艺、设备、安全等技术人员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本车间/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2)资料收集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10、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公司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历史事故与隐患、地质气象水文、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及应急人员能力素质等有关资料。(3)风险评估分析生产经营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分析各种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事故具体类别及级别。评估现有事故风险控制措施、应急措施所存在的差距,提出应急资源的需求分析。(4)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公司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以及周边单位和政府部门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分析应急资源性能可能受事故影响的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得出的应急资源需求,并提出补充应急资源、完善应急保障的措施。(
11、5)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的特点,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尽可能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b.结合公司、部门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c.结合公司、部门的危险性分析情况;d.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e.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f.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公司、部门的应急工作要求;g.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h.预案内容与相关
12、应急预案相互衔接。(6)推演论证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可采取桌面推演的形式,模拟生产安全事故应对过程,逐步分析讨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4.2.2应急预案评审(1)评审内容a.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b.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c.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d.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e.应急预案的衔接性(2)评审程序a.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部门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部门或人员。b.组织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部门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由EHS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通过
13、后,按照EHS管理文件控制相关要求审批、发放、备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的评审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评审通过后,按照EHS管理文件控制相关要求审批按规定有关部门备案。c.修改完善。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公司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4.2.3应急预案的批准实施通过评审的应急预案,由总经理签发实施。4.2.4应急预案的培训(1)按照职责划分,根据公司相关要求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
14、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2)如果预案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居民时,要做好预先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4.3应急保障4.3.1通信与信息保障(DEHS管理部健全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及应急队伍人员通讯联络方式;(2)与外部消防、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医院部门保持联络,获取消防、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医院方面相关资讯及联络名单与联络方式;(3)周边临近单位、居民取得联络方式;并对紧急情况发生后按照事故情况进行外部联络与应急响应。4.3.2应急队伍保障公司EHS管理部、制造部、工程部、研究所、办公室、财务部、保卫科、车管科等是
15、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4.3.3财力保障财务部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4.3.4物资保障供应部、EHS管理部和制造部等部门/车间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4.3.5医疗卫生保障办公室(医务室)联系医院,确保医院能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赶
16、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4.3.6交通运输保障车管科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4.3.7人员防护(1)部门(车间)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2)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4.4应急预案演练及修订4.4.1应急预案演练要求(DEHS管理部定期组织进行消防、化学品泄漏控制、环境污染事故、停电、疏散、人
17、员救护、通讯、警戒等应急演习训练。(2)公司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车间部门每年至少组织2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综合应急预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每次演练结束后,撰写评估报告并报EHS管理部备案;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结束后,填写应急演练记录,撰写演练总结及演练方案、培训记录、演练照片报送EHS管理部备案。(3)通过培训、训练、演习,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队员的专业知识,必须认真严格执行训练内容。(4)对训练情况作好记录、考评、总结。4.4.2应急预案的修订(1)公司应急预案应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若有下列情形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及时评审、修订:a.潜在事
18、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b.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c.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d.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e.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f.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g.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h.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2)有下列情形部门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及时修订:a.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b.应急组织机构调整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c.新增重大危险源的;d.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对应急预案评审,有不符合的;e.应急预案演练后,根据演练实际情况,对人员安排、物资保障、针对事故类别采取的应急处理方式、
19、方法、联系方式、紧急情况下人员应急疏散等方面的合乎性进行评审。4.4.3应急预案的备案(1)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由EHS部统一组织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2)各部门、车间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报EHS部备案。4.4.4建立应急联动机制EHS管理部将本公司的应急预案通报横店集团、横店得邦制药公司、横店家园药业公司、浙江埃森化学有限公司等其他单位应急协作部门。4.5应急响应4.5.1响应分级结合事故可能危及人员的数量、影响范围以及单位处置层级等因素综合划定应急响应级别,分为I级,I1.级,I1.1.级,一般不超过IV级。(1) I级:事故后果超出本公司处置能力,需要
20、外部力量介入方可处置;(2) I1.级:事故后果超出部门、车间处置能力,需要公司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方可处置;(3) I1.1.级:事故后果仅限于本部门车间的局部区域,部门车间采取应急响应行动即可处置。4.5.2响应程序确定应急响应程序,主要包括:(1)应急响应启动明确应急响应启动的程序和方式.可由有关领导作出应急响应启动的决策并宣布,或依据事故信息是否达到应急响应启动的条件自动触发启动。若未达到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应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2)应急响应内容明确应急响应启动后的程序性工作,包括紧急会商、信息上报、应急资源协调、后勤保障、信息公开等工作。4.6应急处置4.6.1当事故发生
21、时,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的方案进行行动,发现人员应迅速将此信息传递给车间(部门)领导,并做好个人防护准确辨识危险源采取应急措施。若已造成人员伤害,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应迅速对人员急救,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4.6.2事故发生车间(部门)领导接到信息后应迅速通知应急响应办公室(EHS管理部),同时组织部门应急分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故,对部门、车间内能控制的事故,只需启动部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与公司应级响应办公室(EHS管理部)保持联系。4.6.3当车间(部门)内无法控制事故的发展时,根据事态发展,请求公司应急响应办公室(EHS管理部)启动公司专项或综
22、合应急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6.4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人员进行疏散、调动、清点人数,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员、财产安全,控制事态发展。4.6.5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抢救并送医院救护。4.6.6对公司内无力控制的事故应由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应急预案规定负责迅速向外援求助,减少事故损失。4.6.7按照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后,公司应急响应办公室(EHS管理部)关闭应急预案后,人员方可进入现场恢复生产。4.7后期处置4.7.
23、1善后处置(1)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可依据初期处置措施,针对事故现场处置工作需要,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2)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组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事故中的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治、人员安置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等。(3)应急救援监测检测组应进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4.7.2调查与评估(1)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依照公司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程序,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评估。事故调查组严格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分清原因、责任,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2)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均应在规定期间内办理结案,并将事故报告存EHS部备案。(3)在应急救援工作
24、中奖励和处罚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4.7.3恢复与完善事故发生部门(车间)依据事故现场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恢复生产秩序。4.7.4信息的报告与发布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一般事故及以上发生后企业负责人应及时向横店集团安管部和东阳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4.8应急预案评估4.8.1评估目的根据应急处置评估报告,发现应急预案内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是否需要修订做出结论,并提出修订建议。4.8.2评估依据(1)风险评估结果;(2)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3)预案实施后出台或者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4)有关规范
25、性文件;(5)应急演练评估报告;(6)应急处置评估报告;(7)其他相关材料。4.8.3评估原则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科学评估、持续改进。4.8.4评估程序(1)成立评估组根据公司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应急预案评估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有关专家、有实际经验的人员参加评估,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2)资料收集分析评估组应确定需评估的应急预案,明确一下情况:a.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重大变化情况;b.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调整情况;c.面临的事故风险重大变化情况;d.重要应急物资重大变化
26、情况;e.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变化情况;f.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处置中发现的问题;g.其他情况(3)评估实施采用资料分析、现场审核、推演论证、人员访谈等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应急预案评估表见附录)a.资料分析:针对评估的目的和评估内容,查阅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等相关的文件资料,梳理有关规定、要求及证据材料,初步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b.现场审核:依据资料分析的情况,通过现场实地查看、设备操作检验等方式,准确掌握并验证风险评估、应急资源、工艺设备等各方面的问题情况。c.推演论证:根据需要,采取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形式,对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响应机制、信息报告等
27、方面的问题进行推演论证。d.人员访谈:采取抽样访谈或座谈研讨等的方式,向有关人员收集信息、了解情况、考核能力、验证问题、沟通交流、听取建议,进一步论证有关问题情况。(4)评估报告编写应急预案评估结束后,评估组成员沟通交流各自评估情况,对照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汇总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形成一致的、公正客观的评估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写评估报告O五、附件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应急预案附件主要内容应急处置卡主要内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表六、以下空白。附件一: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一、总则1、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2、应急预案体系
28、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3、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2、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三、预警及信息报告1、预警对于可以预警的生产安全事故,明确预警分级条件,预警信息发布、预警行动以及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的程序及内容。2、信息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接收与通报
29、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O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和责任人。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四、应急响应1、响应分级结合事故可能危及人员的数量、影响范围以及单位处置层级等因素综合划定应急响应级别,分为I级,I1.级,川级,一般不超过IV级。(1) I级:事故后果超出本公司处置能力,需要外部力量介入方可处置(2) I1.级:事故后果超出部门、车间处置能力,需要公司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方可处置(3) I1.1.级;事故后果仅限于本部门车间的局部区域,部门车间采取应急响应
30、行动即可处置2、响应程序确定应急响应程序(响应流程方框图),主要包括:应急响应启动明确应急响应启动的程序和方式。可由公司领导作出应急响应启动的决策并宣布,或者依据事故信息是否达到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自动触发启动。诺未达到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应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应急响应内容明确应急响应启动后的程序性工作,包括紧急会商、信息上报、应急资源协调、后勤保障、信息公开等工作。3、应急处置明确事故现场的警戒疏散、医疗救治、现场监测、技术支持、工程抢救、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等工作要求。4、扩大应急明确当事态无法控制情况下,向外部力量请求支援的程序及要求。5、响应终止明确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31、。五、后期处置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应急处置评估等内容。六、应急保障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以及备用方案。同时,制定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2、应急队伍保障明确相关的应急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3、物资装备保障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更新及补充时限、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建立档案。4、其他保障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32、。七、预案管理主要明确以下内容:(1)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宣传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2)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类型和频次等要求;(3)明确应急预案评估的期限、修订的程序;(4)明确应急预案的备案部门。附件二: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说明专项应急预案的适用的范围,以及与综合应急预案的关系。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组织机构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3、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明确应急处置指导准则,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附件三:现场处置方案
33、主要内容1、事故风险描述主要包括:(1)事故类型;(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5)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2、应急工作职责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明确应急组织分工和职责。3、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结合现场实际,明确事故报警、自救互救、初期处置、警戒疏散、人员引导、扩大应急等程序。(2)现场初期处置措施。针对可能的事故风险,制定人员救援、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等方面的初期处置措施,以及现场恢复、现场证据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基层单位可依据初期处置措施,针对事故现场处置工作
34、需要,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4、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个人防护方面的注意事项;(2)现场先期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3)自救和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4)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附件四:应急预案附件主要内容1、术语解释对预案中出现的新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2、预案编制依据列出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3、衔接的应急预案列出本公司应急预案应与其相衔接的预案名称及编制部门。4、公司概况5、事故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6、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7、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图示)、运输和
35、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8、规范化格式文本列出应急信息接收、处理、上报和记录等文本格式和主要内容。9、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主要包括:(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2)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3)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4)疏散路线、集结点、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5)相关平面布置图纸、应急资源分布图纸;(6)公司的地理位置图、周边关系图;(7)事故风险可能导致的影响范围图。10、有关协议或备忘录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附件五:应急处置卡主要内容1、岗位名称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功能组的名称(含组成)或重点岗位的名称
36、。2、行动程序及内容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功能组或重点岗位人员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中所采取的行动步骤及措施。3、联系电话列出应急工作中主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4、其他事项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附件六: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表评估要素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结果1.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1.1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中的有关新规定和要求,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资料分析1.2梳理行政法规、地方政府法规中的有关新规定和要求,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资料分析1.3梳理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中的有关新规定和要求,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
37、的不符合项。资料分析1.4梳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中的有关新规定和要求,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资料分析2.组织机构及职责2.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调整、总指挥、副总指挥等关键岗位职责划分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初步分析本单位应急预案中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确定情况。资料分析2.2抽样访谈,了解掌握生产经营单位本级、基层单位办公室、生产、安全及其他业务部门有关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的应急工作职责的意见建议。人员访谈2.3依据资料分析和抽样访谈的情况,结合应急预案中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召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就重要职能进行推演论证,评估值班值守、调度指挥、应急协调、信息上报、舆
38、论沟通、善后恢复等职责划分是否清晰,关键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分配与业务是否匹配。推演论证3.主要事3.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报告,对照资料分析故风险生产运行、工艺设备等有关文件资料,初步分析本单资料分析位面临的主要事故风险类型及风险等级划分情况。3.2根据资料分析情况,前往重点基层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查看验证。现场审核3.3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和现场查证的情况,与办公室、生产、安全等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基层单位人员代表沟通交流,评估本单位事故风险辨人员访谈识是否准确、类型是否合理、等级确定是否科学、防范和控制措施能否满足实际需要,并结合风险情况提出应急资源需求。人员访谈
39、4.应急资源4.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对照应急资源清单、管理制度及有关文件资料,初步分析本单位及合作区域的应急资源状况。资料分析4.2根据资料分析情况,前往本单位及合作单位的物资储备库等重点单位、重点场所,查看验证应急资源的实际储备、管理、维护情况,推演脸证应急资源运输的路程路线及时长。现场审核推演论证4.3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和现场查证的情况,结合风险评估得出的应急资源需求,与办公室、生产、安全等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基层单位人员沟通交流,评估本单位及合作区域内现有的应急资源的数量、种类、功能、用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外部应急资源的协调机制、响应时间能否满足实际需求。人员访谈5.应急预
40、案衔接5.1查阅上下级单位、有关政府部门及周边单位的相关应急预案,梳理分析在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工作方面的衔接要求,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资料分析合项。5.2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的情况,与办公室、生产、安全等相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周边单位人员沟通交流,评估应急预案在内外部上下衔接中的问题。人员访谈6.实施反馈6.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监督检查、体系审核及投诉举报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初步梳理归纳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资料分析6.2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得出的情况,与办公室、生产、安全等相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人员沟通交流,评估确认应急预案在预警预报、信息报告、响应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员访谈7.其他7.1查阅其他有可能影响应急预案适用性因素的文件资料,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资料分析7.2依据资料分析的情况,采取人员访谈、现场审核、推演论证等方式进一步评估确认有关问题。人员访谈现场审核推演论证评估人员:评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