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后医学心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正后医学心理学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能够从X光片上看到并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病灶,这是知觉的(C)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个别性E.恒常性2 .一个术前病人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某些功能。所形成的动机冲突是(B)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多重趋避冲突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情绪状态是(A)E.道德感A.心境B.激情C.应激D.美感4 .钢琴演奏家能手、眼、脚并用,弹好一首乐曲,这是(D)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分配E.注意的起伏5 .喜好用夸张性的方式表达情感,吸引他人注意
2、。但情感肤浅、易变,以自我为中心,爱幻想,易受暗示,渴望得到赞许。以上描述属于哪种人格障碍:CC.表演性人格障碍AD.反社会型E.焦虑型A.强迫性人格障碍B.焦虑性人格障碍D.依赖性人格障碍E.偏执性人格障碍6 .固执、猜疑是以下哪种人格障碍的特点?A.偏执型B.强迫型C.表演型7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感觉的哪种特性:BA.感受性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联觉E.选择性8 .人生会遇到无数应激源的作用,只有那些对人有意义的刺激物才能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这些事物是否对人有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A.应激源的强度B.应激源的性质C.应激源的数量D.人的认知
3、评价E.人的智力水平9 .按照医学心理学的观点,冠心病属于哪一类疾病DA.单纯躯体疾病B.神经症C.流行疾病D.心身疾病E.人格障碍10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EA.理解性B.对比性C.整体性D.组织性E.恒常性11 .与A型性格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CA.溃疡病B.糖尿病C.冠心病D.癌症E.神经症12 .不被母亲喜欢的孩子会表现更加爱妈妈,因为恨妈妈使她更焦虑,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DD.反向E.退行C.行为疗法D.可塑性E.独特性A.合理化B.投射C.转移13 .系统脱敏疗法是哪种疗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CA.认知疗
4、法B.森田疗法D.理性情绪疗法E.生物反馈疗法14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是人格的哪种特征EA.共同性B.社会性C.稳定性15 .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是DC.有意前注意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E.特别注意16 .符合认知治疗的观点是CA.挖掘出病人压抑的潜意识冲突B.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消除病理性条件C.纠正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法D.创造使来访者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环境和氛围17.E.解释躯体症状和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易于冲动,A,多血质D.抑郁质B.胆汁质E.安静型缺乏耐心,属于气质类型:BC.黏液质18.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
5、BA.焦虑、自罪自责C.认知扭曲、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B.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D.睡眠紊乱19.20.21.22.E.食欲紊乱和胃肠功能紊乱“过分的谨小慎微、完美主义、 反复推敲”是:CA.反社会性人格障碍D.焦虑性人格障碍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过于细致、刻板固执、一丝不苟、B.表演性人格障碍E.分裂样人格障碍C.强迫性人格障碍“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哪种情绪状态BA.激情B.心境C.道德感D.应激E.愉悦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惊恐发作和:CA.情绪紧张D.朦胧状态B.E.为了戒除烟瘾,在每次吸烟后,To这种戒烟方法是D幻觉和妄想自罪自责应用某种引起恶心、C.广泛性焦虑呕吐的药物,反复几次,就再不
6、想吸烟A.系统脱敏法D.厌恶疗法B.条件操作法E.暴露疗法C.自我调整疗法23.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出现在以下哪个心理发展阶段CA.口欲期D.潜伏期B.肛欲期E.生殖器C.性器期24.“吃不到前蜀说葡葡是酸的”是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25.A.转移“江山易改, A.共同性B.合理化C.否认BD.升华E.幻想26.27.秉性难移”说的是人格的哪种特征CB.社会性C.稳定性D.可塑性E.独特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BA.合理化医学模式是:B.投射AC.转移D.反向E.退行A、B、C、D、E、某一时期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某一时期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对医学各门类
7、的总称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社会上普遍采用的医疗保健措施28.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有温暖的感觉,这属于感觉的哪种特性:DA.适应B.感觉对比C.选择性D.联觉E.强化2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A、潜意识冲突D、学习过程B、生理反应E、遗传因素C、人的认知30 .迁怒于人,迁怒于物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CAs合理化B、投射C、转移D、反向E、退行31 .某青年,因一次医疗事故,双目失明了,他从昏迷中醒来后,就不吃不喝,也从不与任何人说话,三天后,曾用刀片割腕自杀,这属于患者角色转化中的AA.角色行为异常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缺如D.角色行为减
8、弱E.角色行为冲突32 .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CA.短时记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B.短时记忆在头脑中存留时间仅有0.25-2秒钟C.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量有限,一般为72个记忆单位D.短时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具有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的形象性E.短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深入加工在头脑中长期存储的记忆33 .认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未满足的冲动和情感、遭受过的创伤及未解决的冲突所导致的理论是:CA.行为学习理论B.认知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E.心理生物学理论34 .每逢不良行为出现时即给予以痛苦刺激,如电刺激、呕吐等,经过一定时间反复训练,不良行为就和不愉快体验建立了条件联
9、系。这种治疗方法是:EA.系统脱敏法B,冲击疗法C.松弛疗法D.操作性行为矫正E.厌恶疗法35 .医生看病时,根据病的各种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给疾病下正确的诊断,属于:A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E.创造性思维36 .关于心理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DA.心理是脑的功能B.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是一切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C.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D.大脑本身可以凭空产生心理活动E.脑对客观现实反映时是主观能动的37 .汽车正在行驶中,一名儿童突然冲向马路对面。司机急刹车,儿童在车前的半米处跑过。这时司机顿感心跳加快,头上冒汗,手脚无力,这种情绪状态是:DA.心境B.激情C.
10、情感D.应激E.情操38 .指个体的潜能和天赋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是: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被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39 .关于遗忘的规律与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CA.遗忘先快后慢B.记忆材料长度越长,越容易遗忘C.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无关D,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容易遗忘E.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越不容易遗忘40.遭遇自然灾害等强烈精神刺激后快速起病,出现情感反应迟钝、意识清晰度下降等症状,但2-3天就会缓解或消失,是哪种精神心理障碍:EA.创伤后应激障碍D.人格障碍B.精神分裂症C.适应障碍E.急性应激障碍二、名词解释1 .心境:心境是指是一种微弱持久和弥漫性的
11、情绪体验状态,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2 .气质:定义为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3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受到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无助、恐惧、焦虑或厌恶等心理反应,常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通常延迟在事发1月后,有些则在创伤数月-数年延迟发作。4 .共情:治疗者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正确的停除到来访者的情结感受并能与来访者交流,使来访者知道有另一个人不带或见,偏见和评价地进入他的感情世界来。5 .异常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大脑的结构或功能失
12、调;或是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6 .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害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7 .自我防御机制: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8 .急性应激障碍:指遭遇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如自然灾害、严重攻击,战争,亲人离丧、性侵犯)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出现短暂应激反应,大多历时短暂。9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展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有明确的病理基础器官出现了形态学或组织改变的躯体疾病。10 .医患关系:在医疗卫生活动中,医务人员为保障和促进患者健康而与其家属建立起来的特殊人际关系11 .性格:个体在
13、生活过程中行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12 .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感情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13 .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14 .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行成了一贯的反应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15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16 .人格: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7 .心理干预: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
14、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18 .心理应激: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19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日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向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20 .阻抗:病人心理内部(潜意识)对治疗过程的抗拒力,以防止治疗使痛苦在意识中重现。21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22.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23 .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目前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采取的标准分常模。24 .ABC
15、情经理论框架:A指事件;B指信念,也称非理性信念,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三、简答题1 .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技术:倾听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它不仅是了解情况的必要途径,也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给予病人提供帮助的手段。提问技术: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病人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情绪反应、看法和推理过程等。鼓励技术:作用是表达治疗者对病人的接纳,对所叙述的事情感兴趣,希望按此内容继续谈下去。内容反应技术:是指治疗者把病人的言语与非言语的思想内容加以概论、综合与整理后,再用自己的言语反馈给来访者。情感反应技术是:是指治疗者把病人用
16、言语与非言语行为中包括的情绪、情感,加以概括、综合与整理后,再用自己的言语反馈给来访者,以达到加强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面质技术:是指治疗者运用言语描述在病人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中存在的明显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并当面提出质疑。解释技术:是从治疗得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同时主要针对病人隐含的信息,即病人没有直接讲出或没有意识到那部分内容。非语言性技巧:治疗者运用该技巧主要是以此影响病人并通过对病人的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2 .简述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是通过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或观测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特定情况下的观
17、察两类。会谈法:其基本形式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也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当有些资料不可能从当事人那里获得时,就要从相关的人或材料那里得到。因此,调查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方式。心理测试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量。3 .简述应激过程的心理中介机制认知评价: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应对方式: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稳定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
18、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个性特征:个性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应激反应等因素均存在相关性。(核心因素)认知评价研究应对方式:(1)应对的概念:应对是人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稳定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2)应对的分类:应对的活动涉及人体的心理活动、行为操作和躯体变化。(3)应对的研究:1、应对与心理病因学研究:在应对研究领域,许多是围绕应对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的。2、应对与其他应激因素关系的研究:研究证明,应对与各种应激有关因素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3、应对的量化研究:由于应对分类尚无统一的认识,故应对的测定方法也多种多样。4 .简述情绪的功能情绪的
19、适应功能:当特定的行为模式、生理唤醒及相应的感受状态出现后,就具备了情绪的适应性,其作用其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情绪的动机功能:情绪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能够驱动有机体发生反应,在最广泛的领域里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动机。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影响效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和强度。情绪的组织功能在对记忆的影响方面也有体现。情绪的信号功能:情绪通过独特的无言语沟通形式,即由面部肌肉运动、声调和身体姿态变化构成的表情来实现信息传递和人际相互了解。5 .简述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p136)内省经验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二是从观察者而言。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
20、中,对人们的心里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正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里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生物学的标准:称为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阳性的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一般情况下,心理正常的人能够调整自身的需要、动机、情感和愿望,以适应社会准则、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的社会要求,达到人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协调一致。6 .简述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有人本主义倾向,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数自己”。包括ABCDEFAactivating发生的事件Bbe1.iefs观念和信念Cemotiona1.andbehaviora1.consequences观念和信念所引起的
21、情绪及其行为后果Ddisputingirrationa1.be1.iefs劝导干预EeffeCt治疗或咨询效果Fnewfee1.ing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7 .简述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id)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式的活动位于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心理经验中最原始的部分,是潜意识的,包括了性本能冲动和原始的欲望。(快乐原则)自我(ego是现实化的本能其作用是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是道德化的我是从自我发展出来的,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监督、批判及管束个体的行为。(至善原则)8 .简
22、述人格的特征(p28)1 .独特性与共同性人的人格千差万别。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外貌长相,而在于人格特点。独特性除了人的遗传因索外,还表现出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特色。人格还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是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它制约着个人的独特性特点。2 .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人格既具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因此,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一一个人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出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和其角色行为,说明了人的人格的社会制
23、约性。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形成人的人格。“狼孩”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3 .稳定性与可塑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长期、一贯性的。日常生活中在某些场合中所表现出的一时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被认定为其人格特点。例如,有人在某种刺激下,表现得比较冲动。并不表明这个人具有暴躁的性格特点。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其实在心理学中并无贬义,只是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人格并非成不变,随着现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是比较缓慢的。4 .整体性人格由许多心理特征所组成,这些心理特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组成个体复杂的人格结构体系,使人的内心世界
24、、个体动机与外显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否则将会导致人格分裂的病态特征。9 .简述心理发展阶段理论(p44)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险段,婴儿期(出生1岁)信任感对不信作感婴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幼儿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青年期或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25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60岁后)自我融合感对绝望感。10 .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程序设计和评定主观不适等级表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由引起最低紧张等级的刺激开始脱敏11 .简述遗忘的
25、规律与特点(p19)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2 .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从记忆材料的性质上说,抽象的材料遗忘快于形象的材料;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快于有意义的材料;言语材料遗忘快于形象材料;熟练的技能遗忘最慢。从记忆材料的长度来说,记忆材料长度越长,就越容易遗忘。3 .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保持,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有意义的材料容易遗忘;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保持,能引起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遗忘。4 .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
26、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但从经济高效的角度来看,超额学习百分之五十最佳;从学习方式方面来说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这是因为,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忆相结合能加强注意力,充分利用时间。1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存的意义。2安全的需要当人的生理需要获得一定程度满足之后,随之便产生新的需要,即安全的需要(包括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的需要),以求免受威胁、免于孤独、免受别人的侵犯。3归属和爱的需要随着上述需要获得满足后,人类就会产生进一步的社会性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4 .尊重的需
27、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5 .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前四种需要获得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1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0分)心理)1 .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态分布曲线之内者以及能对日常生活作出正常反应的智力超常者。2 .情绪良好包括能够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旦有了负性情绪,能够并善于调整,具有情绪的稳定性。3 .人际和谐包括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等。4 .适应环境包括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
28、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具有顺应社会改革变化的能力,勇于改造现实环境,达到自我实现与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5 .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14 .简述经典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技术(p198)自由联想,鼓励病人说出脑子里出现的任何事情或想法阻抗及其解释,阻抗是病人抵制痛苦的治疗过程的各种力量,治疗师需要对阻抗进行处理,要向病人进行澄清和解释移情及其解释,移情是指病人将过去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情绪在与治疗者的关系里重现出来。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解释移情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反移情及其处理,反移情是指治疗者在与病人交流是产生的情感反应。在许多时候是不可避免、普遍存
29、在的。治疗者投入感情,既能使治疗者对病人保持时刻的关注度,也能同时理解病人情感性质和内心世界,使病人产生共情的感受,从而得到自尊和勇气。梦的解释与运用,梦是通往潜意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也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通过自由联想,发现梦中象征的真实含义,从而理解病人潜意识冲突、症结及被压抑的愿望。15 .简述情绪状态的分类(p24)心境:是指是一种微弱、持久和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
30、。16 .简述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p32)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或称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有四种基本形式:(1)双趋冲突:也称接近接近式冲突。两个目标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即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冲突:也称避-避式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所谓前有狼,后有虎”的矛盾冲突。(3)趋避冲突:也称接近避式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
31、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4)双重趋避式冲突:亦称双重接近-避式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力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临床上对某一种疾病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风险高疗效快;另一种风险低但疗效不显著,选择哪种方案,难以拿定主意。17 .简述从婴儿期到老年期每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心理内容(p47-55)(1)婴儿时期:1)母乳喂养的重要性2)增进母爱3)保证充足的睡眠4)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5)增加游戏活动(2)幼儿时期:1)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2)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3)玩耍与游戏4)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3)儿童时期: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2)
32、组织社会劳动3)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4)注意“情商”的培养(4)青少年时期: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5)中年时期:1)合理安排时间及工作量2)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种关系3)顺利度过围绝经期(6)老年时期:1)适应退休生活,享受老年生活2)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18 .简述行为主义学派心理治疗的方法(p202)1)放松疗法: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使人体体验到身心的舒适以调解因紧张反应所造成的紊乱的心理生理功能的一种行为疗法。(2)系统脱敏疗法:1 .基本思想是治疗师帮助病人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来访者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
33、抑制焦虑反应,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最终不良行为得到矫正。2 .治疗程序1)设计和评定主观不适等级表2)放松训练3)从高到低的一个系统脱敏(3)冲击疗法(4)厌恶疗法(5)行为塑造(6)生物反馈疗法19 .简述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p139)(1)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2)心理症状群:焦虑,自罪,自责,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认知症状如认知扭曲,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精神运动性迟缓,面部表情贫乏或缺乏表情或激越,无目的的失控行为增多,自知力受损,自杀方面,有自杀观念和行为的占50%以上,约10%15%的病人最终死于自杀。(3)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如不易入睡,睡眠浅,早醒,
34、早醒是特征性症状,食欲紊乱和肠胃功能紊乱,如食欲下降,胃痛胃胀;慢性疼痛,为不明原因的头疼和全身疼痛,性功能减退,性欲下降,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昏脑胀,周身不适,肢体沉重,心慌气短等。抑郁症状常表现为晨重暮轻。20 .简述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p136)(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其形式和内容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们的心理活动被心理学家们认为的分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
35、效。(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21 .潜意识理论1.意识。指那些在任何时刻都被知觉到的心理要素。2 .前意识。前意识介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3 .潜意识。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22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口唇期(O-I岁)这一时期婴儿原始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来完成的。2肛门期(2-3岁)这一时期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排泄和控制大小便时所产生的刺激快感而获得满足。3 .性器期(4-6岁)这一时期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集中于性器官的部位。4 .潜伏期(6岁到1213岁)67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注意力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的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因此原始的欲力呈现出潜伏状态。5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青春期的开始时间,男性一般在13岁左右,女性一般在12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