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普钠和硝酸酯类之间的区别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普钠和硝酸酯类之间的区别比较.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硝普钠和硝酸酯类之间的区别比较一、作用机制(一)硝普钠:进入平滑肌细胞,经乙醛脱氢酶及细胞色素P450酶等代谢后,释放NO,继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二)硝酸酯类:入血后可直接降解为亚硝酸盐,在血液中即可生产N0,继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1)小剂量:容量血管(静脉)扩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1.VEDP)降低;(2)中剂量:传输动脉扩张(心外膜下冠状动脉);(3)大剂量:阻力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二、作为部位(一)硝普钠:大动脉、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二)硝酸酯类:静脉大动脉小动脉三、作用特点(一)硝普钠:对动脉和静脉平滑肌同时作用,降低前后负荷。因具有扩展微动脉作用,可引起冠
2、脉“窃血”现象。(二)硝酸酯类:血管舒张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随剂量递增,依次扩张静脉血管,大中动脉和阻力小动脉,显著降低前负荷。四、临床效应(一)硝普钠:心脏前后负荷降低,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瓣膜关闭不全时,减轻反流。(二)硝酸酯类(1)降低心肌氧耗量:扩张静脉血管,使血液贮存于外周静脉血管床,从而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室壁张力,扩张外周阻力小动脉,使动脉血压和心脏后负荷下降,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2)扩张心外膜狭窄的冠脉动脉和侧支循环血管,使冠脉血流重新分布,增加缺血区域尤其是心内膜下的血流供应;(3)降低肺静脉压力和肺毛细血管锲压,增加左心衰竭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3、;(4)抗血小板聚集、抗栓、抗增殖、改善冠脉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降低主动脉收缩压等机制,亦可能在硝酸酯的抗缺血和改善心功能等作用中发挥协同效应。五、应用特点(一)硝普钠:心脏指数V2.21.Inin肺毛细血管锲压V2.4kPa而肢端湿冷时,宜选用硝普钠。(二)硝酸酯类:肺充血而心输出量正常,肺毛细血管锲压2.4kPa而心脏指数2.21.minm2时。六、临床应用(-)硝普钠(1)用于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首选)、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嗜辂细胞瘤手术前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的紧急降压,也可用于外科麻醉期间进行控制性降压;(2)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或瓣膜关闭不全时的急
4、性心力衰竭);注:不宜用于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的心衰者,禁用于代偿性高血压如动脉分流或主动脉缩窄时。(二)硝酸酯类(1)心肌缺血: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痉挛、无痛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2)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3)控制血压:高血压急症、手术期高血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注:禁用于颅内高压、青光眼、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脑出血或头颅外伤等。七、给药途径(-)硝普钠:静脉滴注给药(口服不吸收)(二)硝酸酯类:呼吸道给药(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剂)、口腔黏膜给药(含片、气雾剂)、皮肤给药(贴剂、软膏)、口服给药(片剂、缓释胶囊、缓释片)、冠脉内给药(注射剂)、静脉给药(注射剂)八
5、、耐受性(一)硝普钠:偶尔产生耐受性,视为氟化物中毒的先兆,减慢滴速后即可消失。(二)硝酸酯类:连续应用2周左右可出现耐受性,不同类的硝酸酯类之间存在交叉耐受性,停药1-2周后耐受性可消失。九、不良反应(一)硝普钠(1)心血管系统:眩晕、多汗、头痛、反射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2)代谢/内分泌系统:血PH值降低,碳酸氢盐浓度降低;(3)呼吸系统:可能引起PaCO2降低;(4)皮肤:光敏感反应,与剂量和疗程相关。短期适量应用发生ADR的几率小。当存在以下情况可导致ADR的发生,如血压降低过快时,硫氟酸盐、氟化物中毒或超量时。(二)硝酸酯类:搏动性头痛、颅内压升高、面颊部皮肤潮红、眼内压升高、反射
6、性心率增快、低血压等。十、注意事项(-)硝普钠(1)肾功能不全者使用超过48-72h,需要每天监测氟化物浓度,应V3umo1.m1.,建议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间不超过72h;(2)对光敏感,遇光易变质(变暗棕色、橙色或蓝色不能再使用),需要避光使用,临用临配(12h内用完);(3)推荐中心静脉给药(局部有剌激,谨防外渗);(4)使用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等情况;(5)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降压药同时使用可使血压剧降,与多巴酚丁胺同用可使心排血量增多而肺毛细血管嵌压降低,与拟交感胺类(间羟胺)同用降压作用减弱。(二)硝酸酯类(1)注意药物相互作用;(2)不建议用于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以及其他原因所导致的颅内压升高者;(3)严重低血压(收缩压V90mmHg)或血容量不足时避免使用;(4)重度贫血或心率110次min时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