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操作规范.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操作规范常用Swan-Ganz热稀释球囊漂浮导管。这类导管顶端有1个可充气的气囊。充气后,能顺血流携带导管通过右心进入肺动脉。根据不同临床需要,可选用25腔导管。通常便用较多的是4腔导管。其中1个管腔开口于远端,用于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第2个腔开口于近端恰当部位,可测量右心房压;第3个腔开口于腔静脉入口,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第4个腔为与远端热敏电阻相连接的导线,可计算心排血量。【适应证】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二尖瓣关闭不全;2 .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4 .急性巨大肺栓塞;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低排综合
2、征或休克;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7 .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病人;8 .应用扩容、血管扩张药、心肌收缩药、血管收缩药物的监测和处理;9 .心脏大血管手术病人;10 .外伤病人的液体疗法。【禁忌证】1.对肝素过敏者;2 .脓毒败血症病人、高凝状态、进行抗凝治疗或最近曾行溶栓治疗者;3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4 .活动性风湿病、心肌炎;5 .近期有肺动脉栓塞者;6 .严重肝、肾损害,且有出血倾向者;7 .严重排异性病人。【操作方法及程序】1.在无菌条件下行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轻轻前送,在抵达上腔静脉时部分充盈气囊。2 .导管抵达右心房后,将气囊充盈
3、为0.8-1.0m1.,可记录到右心房压力(RAP)03 .继续送导管至右心室可记录右心室压力曲线(RVP),连续前送导管可记录到肺动脉压(PAP)曲线。4 .继续前送导管至不能再前进时,可测得肺小动脉楔压(PAWP)o放气后退出1.2cm,即获得肺动脉压(PAP)曲线。5 .插管成功后,将通向肺动脉与右心房的管腔、肝素冲洗装置管腔与冲洗用5m1.注射器,分别与三通活塞管连接,再与压力监护仪上的传感器连接。然后,将可充气的带囊管腔(供测楔压用)与Im1.注射器相连;测量心排血量的管腔和心排血量仪器相连。6 .需要测定血流动力学各项数据时,可通过三通活塞各个开关进行调节。【注意事项】1.一切操作
4、均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7 .每次测压前应检查压力监护仪是否水平放置,注意压力定标是否合适。监护仪的零点位置是否准确。8 .持续监测时,导管顶端最好在肺动脉内。不测压时,导管气囊应处于放气状态。需记录肺小动脉禊压时,须向气囊内充气,尽量缩短嵌入时间(应在23min以内),以防止肺梗死的发生。9 .要加强心电监护,防止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应缓慢移动(退或进)或轻轻转动导管,或放气后退出15-20cm,待心律失常缓解后再重新推进。10 向气囊内充气要适量,防止发生气囊破裂而形成气栓。11 测压持续时间一般为72h。12 拔管后,局部加压包扎2-4ho拔管后24h内应继续监测血压、脉搏、渗血等。13 插管成功后,各连接部位要紧密固定,防止脱开出血。14 测压期间,严防气体窜入。测压后应记录生命体征。15 .保持导管通畅,肝素冲洗液应持续点滴冲洗。I1.应经常检查肢体末梢循环情况,有无肤色、脉搏、毛细血管充盈等异常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处理。12.拔管后局部用宽胶布加压固定。必要时用小沙袋加压。拔管后24h内应注意局部有无渗血及肢体有无肿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