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建设.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建设XX县总医院一、背景介绍XX县先后组建松散型医联体和以托管制为主的半紧密型医联体。2017年,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一XX县总医院,实现县域公立医疗机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让百姓充分享受医改带来的就医便利与实惠。二、亮点做法(一)“三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一是建立管理决策机构。XX县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套财务、一体管理”模式,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总医院院长为医共体内所有医疗机构唯一法人代表。二是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在县级层面,统管县级公立医院,充分放活人事、分配、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在乡镇层面,县总医院直管乡镇分院人、财、物;在村
2、级层面,对公办村卫生所实行人事、财务、药械、业务、绩效、信息、养老保障“七统一”管理。三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功能定位,优化整合2家县级医院行政后勤职能科室,发挥各自专科优势,实现业务人员全融合,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二)“四招”完善内部运行机制L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按照“统筹包干、超支自负、结余归己”原则总医院总额打包县域医保基金,并确XX余的医保基金直接纳入医院医疗收入,主要发放人员薪酬。实行住院费用按全病种(C-DRG)收付费改革,不设起付线,取消封顶线,参保患者在县级医院、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分别按病种由医保基金定额报销70%、80%,患者自付30%、2
3、0%o病种收付费改革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2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县级医院,对外通过与高校、省级医院开展协作,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提升技术水平。对内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设综合ICU、肿瘤治疗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等空白科室,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分院,通过县级专家驻乡驻村带动人才、资源、病种下沉,逐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和堵浪费监管长效机制,各项控费考核指标实行每月考核、考核结果与年薪挂钩,督促医生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百姓看病负担。3 .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在县级医院“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的基础上,优化基层绩效
4、分配机制,乡镇分院实行绩效薪酬总额制和工分制考核。薪酬总额按基本医疗工分占50%,基本公共卫生工分40%,行政管理10%的业务类别“541”分配。工分制考核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工分,体现医防并重。4 .推进信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助推全民健康四级共保工程,建设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影像、远程心电、在线专家门诊、中医药+互联网、双向转诊、探索成立县域检验检查、病理、消毒供应、病案管理中心、物流配送管理中心,推进全县医疗资源互联互通。(三)“五式”转变医疗服务模式L健全健康管理机构。总医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部,乡镇卫生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站。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技术和
5、健康促进等工作,努力减少百姓发病率、住院率,减轻就医负担,构建“大健康”格局。2 .扎实驻乡驻村工作。出台县级医院医务人员驻乡驻村管理办法。医生团队,采取长期派驻半年和大科室挂包分院,协助分院执行院长做好医院各项工作。护理团队,县级2家医院护土长及护理骨干组成驻乡队伍,开展基层分院护士业务培训等工作,保障护理安全。管理团队,根据管理实际不定期下乡督查、指导,提升乡镇卫生院行政管理工作能力。3 .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县级完善转院转诊制度,严格要求县级医院将恢复期的病人尽量下转乡镇卫生院后续治疗和康复治疗;各基层分院遵照程序进行上转病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有序格局。4 .创
6、新慢病管理模式。总医院在县级两家医院对应临床科室成立5个慢性病管理中心,组建县乡村服务团队,分类分标分级分片为慢性患者提供多性化健康指导。研发“XX县总医院医共体慢病管理系统”,并设立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专项工分,鼓励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参与慢性病健康管理,医防融合。5 .推行家庭签约服务。定制基本公共卫生、重点人群、个性化有偿服务等3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由乡镇卫生院牵头,总医院专家指导,组建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开展签约工作,有针对性地为签约对象提供免费体检、预约诊疗、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家庭访视等健康服务。三、实施效果(一)群众就医难题得到改善。城镇职工住院费用个人次均自付172
7、8.5元,较改革前下降2.22%;城乡居民个人次均自付1267.33,较改革前下降37.41%。(二)医院收入结构趋于优化。县级医院医务性收入占比40.03%,较改革前比增18.6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卫生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比均明显下降。总医院包干县域医保基金3.136亿元,结余890万元,基金运行平稳,实现结余,有力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三)分级诊疗格局初步构建。县总医院主治及以上医师每年驻乡驻村1290人次,门诊7629人次、查房5788人次、手术159台、授课202次,以人才下沉带动病种下沉22个,县级医院病人下转11112人次,乡镇分院上转960人次。建成健康教育体系和慢性病管理网络,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传播,群众就医理念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主要居民健康指标逐步改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