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7051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课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学修笔记本材料由慧灯禅修班(北京地区)师兄发心整理,分享的目的是方便学员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修思路。本笔记属内部学修资料笔记,仅供参考、勿作随意传播,以免以盲导盲.、以成违缘。每课笔记一般分为六部分:一、法义概述:本期法义及提要二、学修思考:以提纲和问题的形式对学修进行引导三、上师教言:本课中上师重要教言摘录(限选五条)四、学修检验:班级共修和复习时引导学员自我检验五、难点提示:本期法义中一些难点的说明与引导六、参考资料:为辅助本节法义理解,摘录上师关于本节内容的补充论述。感恩慈师!感恩三宝!感恩同行善友!一、法义概述分清什么是生存的方式,什么是生存的意义,是基础的

2、基础,是学佛的第一个入口。真正能够懂得什么是生存意义的人只有佛陀。佛陀对生存的方式要求是少欲知足,节约时间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佛陀对生存的意义的教诲,就是培养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走上大乘解脱道。作为修行人的最基本的成就,也要在内心深处获得佛法的利益。二、学修思考1为何要区分生存的方式和意义1.1 重视基础修法的原因(I)最简单、最基础的道理做起来却不是很容易。(2)目前,我们最需要和最缺少的是基础的修法和认识修者根基上,必须与法相配,我们需要的是效果,并不是大圆满等名声。从次第上看,基础的问题仍是最关键、最需要的。(3)学佛修行较长时间,但在断除自身烦恼方面没有明显的效果和进步。最根本的问

3、题,就是基础没有打好,或者没有巩固好。1.2 轻视生存的方式和意义的表现与过患(1)把生存的方式和意义混为一谈,除了生存的方法以外,没有生存的意义,就像愚昧无知的畜牲一样;(2)学佛只是为了追求现世人天福报,不强调下一世,更不寻求解脱,将佛法当成了一种生存的方法。这种所谓的学佛,根本没有涉及到生存的意义。(3)我们应当分清什么是生存的方法,什么是生存的意义,这是基础的基础,是学佛的第一个入口。参考资料:1)慈师.藏传佛教的特点(节选自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2生存的方法2.1修行人的生活模式应该是什么样?(1)简单地说,佛对所有佛教徒只是要求四个字,就是少欲知足。错误的方法:拥有很多但没有用;

4、过度开发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佛陀的要求: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的生活应当尽量地简单一点、朴素一点,节约很多时间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不堕两边:生活太穷,绝大多数的人不行;太腐败,会给自己和众生带来很大痛苦。(2)另一个关键性的原则,是不能以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作为生存方法。何为十不善业:身三、语四、意三;在不违背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地选择比较简单的生存方法。参考资料:2)慈师.十不善业开示(摘自慧灯之光二因果不虚)2.2 什么是生存的方法?(1)生存的方法,是指衣食房车等生活的条件;(2)区分生存的意义与生存的方法,燃烧燃料与交通运输与汽车的比喻。2.3 我们应该怎么做?(1)尽量做的决心:佛告

5、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尽量地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2)如何开始做:区分生存的意义和生存的方式就是做的开始。把金钱等世俗的东西当成维护生命的条件,而不是生存的意义;依止佛陀,真正懂得什么是生存意义。把钱财当成做事情的工具。3生存的意义3.1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1)生存最终的意义,就是要为解脱轮回做一些准备。(2)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解脱方面去想,通过轮回过患、死亡无常等修法来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就是生存的意义。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也可以逐渐解决所有众生的生老病死。(3)没有区分生存的方式和意义的话,我们就会只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蝇头小利,这样就会彻底失败并充满悲伤和嗔恨

6、地离开人世。所以,一定要在行动上分清生存的方式和意义。3.2 解脱路上,修是最关键的(1)只有断除烦恼以后,才会获得解脱。虽然三五年当中彻底断除烦恼不太现实,但即使没有明显地减少,也要往减少的方向走。这就是修行的进步。(2)仅在理论上知道,或者寻根问底地追究是没有用的。居士本身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短短的时间内,听了很多法却一个都不修的话,就像吃了东西却不能消化。(3)上师教授没有讲太多的逻辑,除了针对目前居士容易有怀疑的地方,或必须要说清楚的少数问题给了一些解释以外,其余都是真正的修法,大家一起休是最关键的。3.2如何走上解脱道?(1)日常生活中将生存的方式和意义区分开,内心不执著于“金钱”等身

7、外之物。(2)依靠佛的教诲,先易后难,走最踏实的解脱之路。 真正的佛菩萨不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钱,他们更希望我们有出离心、菩提心,希望我们一心一意去修行、竭尽全力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死,并度化众生。 飞蛾投火身亡的比喻说明,我们轮回的原因是对轮回有贪心。要通过四外加行的观修放弃对轮回的贪欲心,并有一个坚定不移的走解脱道的决心。在此基础上,走的越多,离解脱越近。出离心一菩提心一显宗中观的空性一密宗大圆满,这是最踏实的路。(3)实实在在地修,把最基本的修法修好,在内心深处获得佛法的利益。“重要的是生存的方法和生存的意义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上去分开一下,我觉得这个最关键。大圆满里也有一个句话,天天去追求诀窍的人

8、,绝对不能给我讲的是修行上的问题,不是理论上的,理论上不是很多“所以,我想过一段时间以后,还是要让每一个人写一个纸条。三年前,我们就要求大家讲自己的功课。那个时候是功课,不是什么体会。但是现在不是!我想,三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看看你们这三年当中的修行的体会,修行的实实在在的进步有没有。三年当中什么都没有的话,六年、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也不会有进步。”(根据课程录音整理)参考资料:3)慈师,解脱的原理(节选自慧灯之光九解脱的原理)4)慈师,解脱道的开示(选自慈师微博教言)三、上师教言1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虽然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道理,但要做起来却不是很容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最需要和最缺少的,

9、并不是密宗、大圆满,就是这些基础的修法和认识,因为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2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们在很多论典中对佛教下了这样的定义,很简单,就一句话一一修任何一个法,能够断除烦恼的叫做佛法;不能断除烦恼,或者对断除烦恼没有什么帮助和效果的,就不是佛法。3现在我们回头自我检查一下,我们在修行结果一一断除自身烦恼方面有没有明显的效果和进步。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调整,看看问题在哪里,究竟是我们的修行方法不对,自己与所修的法不适应,还是自己不够努力。我想,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基础没有打好,或者没有巩固好,有一点基础的人,需要巩固基础;没有基础的人,就要打好基础。4我们先易后难,能做到的先做,释迦牟尼佛的方法也

10、就是这样,不能把最难的东西先推给你,否则所有的人都会灰心失望,能做到的先做,做完以后再做其他的。譬如说,出离心生起了,就修菩提心;菩提心有了,就修空性;显宗中观的空性了解以后,就提升到密宗大圆满的层次,这是最踏实的路。5你们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两年修行的进步是什么。过一段时间我要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问你们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出离心,在出离心、菩提心上面有没有什么进步、收获,内心深处有没有获得什么佛法的利益,这是修行人最基本的成就。四、学修检验1是否能够区分生存的方式和意义,并认识到其重要性?2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呈现的生存的方式和意义是怎么样的,应如何调整?3省思自己学佛以来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进步

11、,最大的障碍是什么?4省思自己对轮回的贪欲心,应如何对治?5如何理解“如果菩萨自己一个人到静处去修行,耽于减少烦恼的幸福、禅定的滋味,而不度化众生,这是菩萨的堕落”?五、难点提示区分生存的方式和意义,不是在“理论上”,而是要在“行动上”。上师一再强调的,是“修行的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进步”。所以,本期法义的重点在于省思自己修行中的收获、问题和调整方向。在法义理解上,要着重理解“解脱之道”。密宗、大圆满、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现观庄严论、集学论等知晓名次就可,不做深究。六、参考资料D慈师.藏传佛教的特点(节选自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藏传佛教每个教派,都有显宗和密宗两部分。藏地本来就没有比丘尼

12、戒的传承,但比丘戒的传承却从未间断。这是藏传佛教在戒律方面的一个特色。还有一个特点,据佛经记载:多年以后,显宗的一部分会消失,但是,只要有佛出世传密宗,密宗就永远不会消亡。密宗没有期限的界定,只要人类不灭亡,密宗就不会消失。为什么呢?因为密宗非常适应烦恼特别粗大的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烦恼越粗猛,密宗越兴盛。另外,藏传佛教还有独特的伏藏法,这一点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所以,密宗永远也不会彻底消失。当然,汉传佛教也有非常好的修法。比如净土宗,对任何人都很适应,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人一一有智慧、没智慧,有修行、没修行,有闻法、没闻法都可以修,范围很广且方便易行。不过,我个人认为,相对而言,他们在修法仪轨

13、方面稍稍有所欠缺。以菩提心修法为例,从前行到正行,从正行到回向,一系列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规范与次第,至少我还没有看到汉传佛教有类似的非常具体的修法。也许有,但也不见得很普遍。我这样讲的目的,并不是想比较谁的佛教好,谁的佛教不好,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从我个人而言,无论对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任何教派,都有着极大的信心,毕竟这些都是佛陀的教法。汉传佛教的禅宗和净土宗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法门,如果能踏踏实实地修行,任何一个法门都能让我们解脱,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在修法的传播方式,修法的特点这些方面,二者之间的确有一些不同之处,但这并不代表藏传佛教好,其他教派不好,任何教法都各有所长,都是为了适应某些众

14、生的根机而应世的。另外,藏传佛教的任何一个教派,都非常强调修行次第。第一是出离心,第二是菩提心,没有任何一个教派会说不需要出离心和菩提心。至于空性的修法,又分为不同的层次,修法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的来说,大圆满的修法是层次最高的修法,单空修法在空性修法当中,是层次最低的修法。不过,按次第修空性的时候,首先修单空,然后逐渐提升空性的修法层次,最后修大圆满,这一点非常有必要。2)慈师.十不善业开示(摘自慧灯之光二因果不虚)恶的种类有很多,这里主要分为三大类、十种:(一)是身恶:1、杀生;2、不与取;3、邪淫,此三是身体所造的恶业;(二)是语恶:4、妄语;5、离间语;6、粗语;7、绮语,此四是语

15、所造的罪业;(三)是意恶:8、贪心;9、害心;10、邪见,此三是心造的罪业。这就是身、口、意所造的十种罪业。这些罪业,无论是受戒的人也好,未受戒的人也好,都不能做。十种不善中最严重的:第一是杀生,第二是邪见。所有的罪业在具备四个条件时,才是一个严重的罪业,如果其中有一条或两条不具备,那么它虽是罪业,但不很严重。是哪四条呢?下面以杀生为例来说明。第一是对境,杀生时,会有一种欲杀之念冒出来,此时,你要杀什么呢?杀鱼?杀鸡?或者是其它的什么?比如你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要杀一只鸡,那么鸡就是对境。杀生前,心里很清楚的认识到这是一种生命,无论是人或动物,就叫对境。第二是动机,即要有欲杀之心。如果没有欲杀

16、之念,如走路时无意中踩死了蚂蚁,或是搬运时不小心踩死虫子,或是开车时无意之中辗死老鼠之类,这种杀生虽有对境,但是没有欲杀动机,不是故意的,所以第二个条件就不具备,这虽然是杀生,同样地剥夺了它的生命,但不是很严重的罪业。可是这种杀生也会给众生带来极大痛苦,因此,一定要小心。第三是行动,例如,首先知道这是一只鸡;其次心里产生欲杀动机;然后拿刀割断鸡的喉咙,这拿刀割喉等一切实施杀生的行为就叫行动。第四是结果,知道这是生命,对它(他)起欲杀之念,然后有具体的行动,这一系列的结果是什么?对境的生命结束了,这便是结果。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一人想杀一只动物,盘算了很久,一再地想杀它,由于考虑良久,心里就留

17、下了很深的习气,在这样的前提下杀生,罪业就更厉害;另外,一人为杀个一生命,用了很多方法,因为采取的行动多,时间长,杀生手段各式各样、极其残忍,所以罪业也更大;此外,若以很强烈的嗔恨心杀生,罪业也更严重。3)慈师,解脱的原理(节选自慧灯之光九解脱的原理)如何与轮回或痛苦的根源发生冲突呢?生起出离心,就是冲突的开始;生起菩提心,就是冲突的加剧;有了证悟空性的智慧,就逐渐到了冲突的高潮与结尾。该怎么去放下呢?放下和放弃是有差别的:悲观、厌世、看不惯,日子过不下去、难以为继,所以被迫暂时放弃。如果有一天诱惑出现,还是会重操旧业,这是放弃,不是佛教讲的放下。比如说,如果有一天,我有了一块更好的手表,所以

18、对旧的手表没有贪欲了,这不是放下,只是将执着转移到新手表上面而已。佛教讲的放下,是对任何事物,都没有贪欲心。要放弃所有世俗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在家人要生存,要养家糊口,不能一学佛就不工作、不要家庭、不挣钱了。但是要学会放下的心态,具体有两种方法:先往外面去找,确定这个世界是痛苦、无常、有漏的,从而产生出离心;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设法打击我们最大的一个执着一一爱我执。若能跟着菩提心走,到一定时候,菩提心一定会打败爱我执或贪欲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最后的执着,可以通过空性的见解来斩草除根。上述内容,即修行能够得到解脱的原理。就像学机械,首先要学习它的工作原理一样。懂得原理后,就从现在开始努力,支持

19、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不支持贪欲、自私心与实有的观念,修行打坐是最根本的方法,同时借助于念佛、烧香、拜佛等助缘,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如果想解脱,就不能急于去修什么大圆满、时轮金刚等等,因为没有基础的时候修这些法,根本不起作用。佛说过一句话:想解脱或者想修大乘佛法的人,不需要学修很多法,只需要修一个法,那就是大悲心。佛的意思不是说,只要有大悲心,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仅仅有大悲心,如果不修其他法,那也不行。但在没有大悲心之前,却不需要修其他的法,修了法都没用,根本不能成为大乘佛法。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修行的动机肯定就是为了世间的幸福、人天的果报。以这种发心所修的法再高深,都会成为世间法。想解

20、脱的人,不需要学很多法,只需要学出离心和菩提心,也可以说,只需要修一个法,那就是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当中,包含了出离心。如果能生起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以后修什么法都可以。学佛的方向很重要,一旦方向错了,只能离解脱越来越远;假如方向正确,那就是走一步,离解脱更近一步。4)慈师.解脱道的开示(选自慈师微博教言)外前行和内前行的所有修法,不能以任何方法来替代,必须踏踏实实地修,因为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其他东西代替不了的,它们是解脱道的支柱。 如果我们只懂得享受物质,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显得灰暗。只要有一个标准的出离心,就一定不会让我们走向非解脱道。它是修行道路上的原动力,没有它,就没有解脱。在我们

21、还没有修好出离心之前,不要修任何其它的修法,因为这时候的所有修行,都与解脱没有一点关系,都是轮回的因素。 修行的目地,不是为了让我们不老、不死、不穷,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慈悲、更有智慧、更能利益众生.真正希望获得解脱的佛教徒,千万不要搞形式化的活动。学佛的重点,就是闻、思、修。不闻教法,不修证法的一切活动,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对于佛教修行人的生活,佛陀既不主张过于奢侈,也不主张太过苦行。最关键的,是要懂得生活的意义,证悟真理,打破执著。 想学大乘佛教或欲发菩提心的人,都要先学会平等地爱所有生命,这是第一步。假如这一步没走好,以后的路根本无法走下去。我们都是先学会走路,然后才能跑步的。谁都不能在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妄想跑步。学佛也是一样,必须先修最基础的课程,最后再修大圆满之类的法,这样才能证悟,否则永远都不可能解脱!切记!学佛的人,不能让自己的佛教修学与工作发生冲突,因为我们虽然希求解脱,但还是要生存。生存与解脱都不能放弃,要二者兼顾一一工作中有修学,修学时也可以工作。学佛的人,不能让自己的学佛与家庭发生冲突,尽管我们最终要寻求解脱,要摆脱所有的轮回束缚,但也要有现世的家庭责任感,要把佛陀的爱心和温暖带给家人,使家庭更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