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7162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体系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程体系实施方案为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舞蹈教育专业群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我校舞蹈教育专业群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彰显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我校舞蹈教育专业群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实际,构建了“22345”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因此,特制定此方案,以确保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改革背景2019年以来,我校舞蹈教育专业群进行了为期数月的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同类院校调研以及针对在学生、毕业生的跟

2、踪调查。通过分析汇总调研资料,企业对我校舞蹈教育专业群教育教学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2 .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3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踏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性教育等。针对以上建议,学校专门召开舞蹈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经讨论,决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建设。二、改革目标在培养舞蹈艺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的指引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中,构建了“能力模块、层次递进、演学交替”的课程体系

3、;以适应“22345”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校舞蹈教育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三、改革思路(一)总体思路以舞蹈教育专业群标准和岗位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知识传授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实施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置,推动教、学、演一体,让学生在演中学,学中演,形成合理的职业知识、技能、素质的能力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能力模块、层次递进、演学交替”的课程体系。(二)具体思路1 .一是通过论证调研,在

4、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舞蹈教育专业群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专业意见;把以上方面进行整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确定改革目标和方案,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重要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舞蹈教育专业群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舞蹈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能、与技能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紧紧

5、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召开岗位能力分析会,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选修课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依据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学习领域的划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学习情境入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建设,结合公共学习领域

6、和实习,重构新的课程体系。3 .通过学岗结合从企业收集实习教学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根据核心能力的需求,重组课程内容,共同建设优质课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课程教材、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考核标准、试题库的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研究,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实践教学、多媒体等融为一体,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演”一体化,在职业

7、情境模式下实施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5 .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制定以及具体学习情境设计中,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作为其内容之一,贯穿于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环节,安排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表现评价,并记录在技能项目考核标准中。四、改革原则(一)执行国家标准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要求,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二)适应社会需

8、求的原则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需求,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要加强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使学生尽早进入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能力的形成,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

9、的统一。五、课程体系构建(一)“能力模块、层次递进、演学交替”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紧扣职业型人才培养主线,针对舞蹈表演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体系的要求,细致地分析与论证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训练项目,形成舞蹈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中的能力模块化架构,主要包括创作、表演、教育和理论四个领域的能力。鉴于舞蹈教育专业群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同时,充分考虑现实市场中对基层人才、普及型人才、高精尖的实践型人才、全能型人才等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递进式的能力提升:“职业基本能力一职业专项能力一职业综合能力”,全方位培养人才。在能力模块和层次递进中深度

10、融入实践环节。完善现有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功能,增加校外演出实习数量,以演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实现有专业特色的“2234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上,要根据“教、学、演”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演”的实践环节,从而影响和带动“教”与“学”的教学环节。综上所述,“能力模块、层次递进、演学交替”课程体系是以“能力模块”为横轴,以“层次递进”为纵轴,以“演学交替”为媒介,相织而成的(如图1所示)图1能力模块、层次递进、演学交替”的课程体系(二)课程结构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和专业技能课。通识教育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

11、策、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体育与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阅读与写作、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安全教育、网络课程、综合素质(教资考试必选)、国学经典诵读、自然科学、大学英语、民俗民间文化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汉字文化书写、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班级管理与活动指导、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资考试必选)、教师口语拓展课程、汉字文化书写拓展课程、简笔画(必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程、教育理论拓展等课程属于教师教育课程。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

12、韵、儿童舞蹈表演、儿童舞蹈创编、舞蹈剧目、中外舞蹈简史、舞蹈解剖学、艺术概论、乐理与视唱练耳、儿童歌曲弹唱、小学音乐教学法、小学舞蹈教学法、钢琴演奏、声乐演唱、晋南民间舞蹈、化妆基础、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等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必修)、专业教学活动、毕业汇报专场、迎新生晚会、大学生艺术展演、学生社团活动构成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形势与政策1军事理论2军事技能2体育与健康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阅读与写作4心理健康教育1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

13、训)2安全教育2网络课程2选修课综合素质(教资考试必选)14国学经典诵读1自然科学2大学英语2民俗民间文化2教师教育课程必修课教师口语424现代教育技术2汉字文化书写2普通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4小学教育学4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2班级管理与活动指导2教师教学技能训练2选修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资考试必选)14教师口语拓展课程1汉字文化书写拓展课程1简笔画(必选)1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程1教育理论拓展课程1专业教育课程必修课舞蹈基本功训练1056中国民族民间舞10中国古典舞身韵4儿童舞蹈表演4儿童舞蹈创编4舞蹈剧目2中外舞蹈简史2舞蹈解剖学2艺术概论2乐理与视唱练耳4儿童歌曲弹唱4小学音乐教学法4

14、小学舞蹈教学法4选修课钢琴演奏26声乐演唱2晋南民间舞蹈2化妆基础2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育见习222教育实习、教育研习18社会实践2活动入学教育(必修)14专业教学活动2毕业汇报专场2迎新生晚会1大学生艺术展演2学生社团活动1表1课程结构课时结构分析: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六、改革内容(一)召开课程体系建设研讨通过召开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并通过参与专家培训、听讲座等方式,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培养的意见,认真分析企业对人

15、才需求的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和核心课程,使课程建设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需求。(二)本专业知名教师主持课程改革要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优秀教师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另外还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及课程改革工作。(三)加大力度改革教学内容,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既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又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及课程建设要由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承担,他们视野广阔,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中能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在遵循国家教材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在课改过程中把握三

16、个融合:1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得到进一步提升;2 .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模拟融为一体,使之形成学岗交替的立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3 .把“教、学、演”融为一体,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能力模块、层次递进、演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四)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争取部分实现电子课程标准、电子教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这些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得以明显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平台。(五)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摒弃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采

17、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六)专业教育和教学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到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合作、遵章守纪的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并组织学生写感想和总结,用社会先进人物的杰出表现激励学生,加强职业道德培育。七、保障措施1 .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为课程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课程体系建设小组,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由行业、企业人员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小组,切实发挥行业企业对课程改革的指导、参与作用,使课程改革与行业企业实际、地方需求密切结合。2 .加强对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将相关教学部门

18、、教研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研组长吸纳进改革领导小组,充实课改科研力量。课改过程中,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进行课题目标细化,研究任务分解,确保一线骨干教师人人参与课改研究。强化对课改研究过程的控制,加强课改成果的实验论证和完善,保证研究成果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研究重点转向课程改革方面来,不断加强校本研究。3 .制定详实的课改推进计划和相关制度,保隙课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教师课程开发专题培训制度和定期交流、检查、评比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展情况。4 .设立专项资金,为课程改革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设立课程改革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研究物资消耗、人员培训以及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工作。制定有效的专项经费管理机制,经费运作方式应起到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并不断取得新成效的作用。5 .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脱产培训、考级;教学实习时,师生共同参与;校企挂钩,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一线锻炼;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改善教师专业结构;以课程改革为主旨,有意识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及国外相关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一线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强调校本研究的基础性、主干性地位,强化教研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