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7210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一、概述: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血管性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临床是以反复发作性一侧或双侧剧烈搏动样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为特征;发作前可有视觉,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情绪改变等先兆。多在X春期发病,常有家族史。在头痛间歇期一切正常。中医文献,把偏头痛归于“头风”范畴。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XX科技出版社,2009年)。(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

2、、MRl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排除器质性疾病。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Hl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二版(:ICHD-ID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1)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ao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单侧性;搏动性;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怕声。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3、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每种症状持续25分钟且W60分钟。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_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3)偏头痛其他类型(二)证候诊断1 .肝阳上亢证:头痛而胀,或抽

4、搐跳痛,上冲巅顶,面红耳赤,耳呜如蝉,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2 .痰浊内阻证:头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脱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3 .瘀血阻络证:头痛跳痛或如锥如刺,痛有定处,经久不愈,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涩。4 .气血两虚证:头痛而晕,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色胱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弱。5 .肝肾亏虚证:头痛,额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治疗1、发作期治疗、预防性治疗均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阳

5、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桅子9g、黄苓9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怀牛膝12g、钩藤12g、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o(2)痰浊内阻证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4.5g、白术3g、天麻3g陈皮3g、茯苓3g、甘草(炙)1.5g、生姜2片、大枣3个、蔓荆子3g。(3)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昧。桃仁9g、红花6g、川苜9g、生地12g、当归9、白芍9g、羌活IOg,独活10g、鸡血藤12g、白芷9g、细辛3g、防风6g、泽泻9g、意萩仁12g。(4)气血两

6、虚证治法:补气养血,缓急止痛。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酒拌)10g、川苛5g、白芍药8g、(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5go(5)肝肾亏虚证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枸杞子40g、菊花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o2、对于病程长、证候要素较多如同时具有风、瘀、痰湿等证的偏头痛患者可选用正天丸等治疗。3、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在头痛缓解后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维持治疗,如正天丸(胶囊)、川苜茶调丸(散、颗粒、片)、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养血清脑颗粒、镇脑X胶囊等。4、静脉滴注中药

7、注射液:在偏头痛发作期或住院患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川苜嗪注射液、脉络X注射液等。(二)中医外治1 .一般头痛可按摩太阳,推印堂,拿风池,点按合谷穴。2 .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或远道取穴、或两者兼用,方法有耳针、腕踝针、电针等。主穴:风池、太阳、百会、合谷。配穴:瘀血头痛可配合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痰浊头痛可配合头维、丰隆、阴陵泉;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气血两虚头痛可配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虚阳亢头痛可配肾俞、肝俞、太冲、太溪。3 .可选用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等,用于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

8、疗。(1)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标出阿是穴,使用0.3OnlnI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缓慢边捻转边向阿是穴透刺;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注意事项: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2)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头面部、背部及小腿外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头部局部压痛点、风池、率谷、至阳、肝俞、阳陵泉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每天卜2次。10次为1个疗程。(3

9、)浅针疗法取百会、合谷(双侧)、上星、神庭、太阳(双侧)、列缺,宜先补后泻。久病者,宜补多泻少。若偏头痛,加风池(双侧)、丝竹空(双侧)、足三里(双侧),用平补平泻;痰多,加尺泽(双侧),用平补平泻;风邪外感,加外关(双侧)、风府、大椎,用泻法;湿盛,加脾俞(双侧),用补法,小肠俞(双侧),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星期。(4)火针疗法:取阿是穴(痛点)。局部酒精常规消毒,选用细火针,烧红烧透后,对准阿是穴,速刺疾出。不留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孔片刻,每周治疗2次,5次为一疗程。点刺头部痛点注意速度宜快,避免烧燃头发。4 .根据病情可选择塞鼻法,选用活血、通络、止痛等中

10、药研细末后,用布袋包少许药末塞鼻。左侧头痛塞右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孔,发作时用。如用川苛、白芷、制远志各50g,冰片7g,共为细末,和匀,用布袋包少许药末塞鼻。也可采用搐鼻法,将中药研末后,每次用少许药末吸入鼻内。5 .相关中医诊疗设备光电治疗仪、疼痛治疗仪可辅助止痛。(三)内科基础治疗1 .治疗原则:(1)积极开展患者教育;(2)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3)药物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两大类,注意循证地使用。2 .发作期治疗:早期可选用麦角胺制剂,可肌肉注射安定1020mg或氯丙嗪2550mg以控制症状。可给予1.Og利多卡

11、因加入5%葡萄糖盐水50Oml中,以Iml/分的速度静滴,同时监测血压。3 .预防性治疗(1)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托嗽酯等。(2)B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如普纳洛尔、美托洛尔等。(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氟X利嗪、维拉帕米。(4)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氟西汀、丙咪嗪等。(四)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脑科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并注意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四、注意事项1 .并发症处理(1)脑血管意外:结合病史、神经系统定位及颅脑CT、MRI检查结果,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必要时请神经科诊治。(2)高血压脑病:应及时给予降压治疗。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应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3

12、 .头痛剧烈者,宜卧床休息,环境宜清静,光线不宜过强。4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端之品。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难点分析:顽固性偏头痛的止痛,偏头痛发作期的治疗以控制症状为目的,在发作先兆期迅速给予药物以图阻止发作,在发作期给予药物以图减轻头痛程度和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临床上尚能达到一定的疗效。但顽固性的偏头痛痛性剧烈,需多次重复使用止痛药物,或长期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这些药物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如由于血管收缩剂的使用,可使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梗死、肾动脉狭窄、脑梗死、外周小动脉闭塞引起坏疽,或部分病人可发生纤维化疾病;前列腺素抑制剂一一阿司匹林,主要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

13、慢性中毒;若使用可待因、吗啡、哌替定等麻醉止痛剂,止痛效果较好但易成瘾,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解题思路:发掘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优势,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早期先用止痛药控制病情,同时施以辨证论治,这样既可以见效快,又可巩固疗效,减少止痛药的剂量及减轻其副作用。中医药治疗不可拘泥于使用止痛药,而应以中医整体观念对本病辨证论治,辨经用药,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长期与短期治疗相结合,以能全面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之间的平衡,使人处于最佳状态。对偏头痛目前尚缺少高效、速效的中药止痛剂,应采用中成药口服、针灸、外治等综合疗法进行止痛(参照“治疗”部分的内

14、容)。其中针灸治疗可调理经络气血及脏腑功能,达到迅速止痛的效果。外治法可通过敷、熨、滴鼻、塞鼻或蒸熏使药物迅速起效以止痛。六、疗效评价发作期疗效评价参照以下标准(参考EuropeanFederationofNeurologicalSocieties(EFNS)2006年(EFNSguideineonthedrugtreatmentofmigrainereportOfanEFNStaskForce)、2009年(guidelineonthedrugtreatmentofmigrainerevisedreportofanEFNStaskforce):(1)治愈:用药24小时内疼痛消失,其后48小时内头痛无再次发作。(2)有效:用药24小时内头痛症状从中度、重度减轻到轻度,其后48小时内并维持疼痛减轻。(3)无效:用药72小时内头痛无明显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