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幼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妇幼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属于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政府所赋予的妇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管理职能,同时也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基础医疗与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促使妇幼保健工作的公平性得到维持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引进对应的机制来加强管理的力度,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1。虽然目前基层妇幼保健管理正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中,运行的模式与管理的方式正在不断优化。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妇幼健康服务需求量急剧增加,基层妇幼保健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就该县基层妇幼保
2、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保障辖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基层妇幼保健管理工作的现状1.1 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与功能定位长期未予明确,相应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多数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服务设备与服务人员配备明显不足,服务场所面积及就医环境远不如乡镇卫生院,已无法适应当前日益增加的群众服务需求。尽管新医改后国家提高了对公共卫生卫生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但仅限于乡村两级项目单位,没有对专业机构的补助。1.2 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妇幼队伍稳定性与服务能力得不到保障县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虽然由于公共卫生
3、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业务大幅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急需大量增加,但限于编制管理严格,近些年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数量严重不足,部分机构甚至出现正式职工总数负增长现象(新录用人员少于退休人员),导致年长与年轻队伍无法有效衔接,人才梯队难以形成,各级妇幼人员素质不一、能力不均,业务骨干缺乏的现状。同时该县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资源整合仍不到位,各级特别是乡镇妇幼人员临时用工占比较大,乡镇妇幼人员多数无执业资格,村级妇幼人员兼职较多,妇幼信息摸底、健康教育和日常保健工作不能及时规范开展。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整体偏低与目前群众对于妇幼保健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分工愈来愈细以及工作量愈来愈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1.
4、3 妇幼政策宣传与健康教育不力,群众妇幼保健意识不高近年来相关研究指出2,虽然基层婚检率以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因基层妇女及儿童家长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对婚检、优生检查以及孕产期、儿童系统保健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且由于经济收入和居住条件限制,卫生计生与公安、民政、妇联、宣传等部门的合作机制不畅,妇幼项目目标人群摸底困难,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规范,造成国家公共卫生免费服务政策及妇幼常规保健知识的的宣传不到位,基层孕产妇、儿童家长接受系统保健和规范管理的意愿不高,高危孕产妇占比和先天性缺陷患儿的出生比例仍然较高。此外,有关儿童保健情况调查显示,农村家长对于儿童
5、智力开发过于重视,但对于儿童常规保健及预防意外伤害缺乏关心,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调查中,先天缺陷、中毒与意外伤害致死占比仍有增高趋势2;因而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同妇女儿童健康保护、优生优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4 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给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带来难题因流动人口的住所不固定,且大部分的妇女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计划外生育较多,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外加家庭经济的影响,均导致孕产妇以及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无法及时规范落实。同时,由于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经费基本上是按照当地户籍人口数进行测算的,缺少流动人口管理经费,使得基层公共卫服务生机构在服务流动人口时主观能动性较低,最终给母婴健康与安
6、全带来了严重隐患。2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建议和对策2.1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和妇幼保健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妇幼保健工作属于社会性公益服务工作,一方面关系到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还关乎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其社会效益需求要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将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落实到实处不仅需要行政部门的支持与重视,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主要的做法是:要提高政府重视程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快落实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进程,确保其服务场所、服务人员与服务设施设备配备适应辖区群众保健服务需求。尽快制定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补偿机制,确保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经费能够满足当前不断增
7、加的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日常支出。2.2 加强人才队伍和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推动妇幼保健工作顺利发展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妇幼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重点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中的对应标准合理配备妇幼保健人员。在政策上不断向基层倾斜,以期吸引更多有能力、有素质的医务工作者服务妇幼保健岗位,保障人才队伍的全面性与稳定性,保持妇幼队伍整体素质处于较高水平。要尽快完善基层妇幼人才聘用机制,适当放宽保健院和乡镇医院妇幼人员招考条件,保证基层能招到合适的人才,新老人员更替比例健康合理;要加快卫生计生资源整合进程,确保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
8、网络尽快完善,同时合理确定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的补偿机制,稳定村级妇幼队伍。2.3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建立并不断完善妇幼卫生管理系统,要继续完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县级综合医院为技术支撑、乡村两级机构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落实妇幼健康服务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严格助产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准入管理,确保依法执业的落实。要加强区域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确保各级助产机构妇女与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信息实现县域内实时共享,逐步提高妇幼保健数据的利用价值;要加强部门合作,统一认识,加大对“一法两纲”以及国家公共卫生妇幼项目政策的宣传力度,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等妇幼健康服务工
9、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主动寻求妇幼保健服务的意愿,确保妇幼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2.4 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管理的覆盖率将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卫生计生部门要协同公安、民政、妇联、宣传等部门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制度,主动为其提供政策宣传、知识教育和医疗保健救助等服务,确保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信息摸底,建册、建档和随访保健等服务及时规范开展,确保流动人口在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时获得的待遇与常住人口相同,以全面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3结语综上所述,政府部门重视的程度、财政投入力度,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完善,人员队伍配置等情况将会对本区域妇幼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直接影响。当前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依旧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及问题,若想促进其顺利发展就必须着眼于个体与整体保健的能力、政府投入、群冢妇幼保健意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流动人口的重点管理等几个方面。确保在实施管理措施的同时能有效规划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激发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及自觉性,保障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