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2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2版课后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章答案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的定义?你对管理是怎样理解的?答:(I)管理不存在唯一定义的原因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管理问题,就会产生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来自集体活动,来自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探索和努力。管理实践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工作之中,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管理范畴的宽泛以及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产生的创新,使人们难以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概括管理工作的全部内涵,所以不存在对管理的唯一定义。(2)我对管理的理解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
2、就是说,可以将管理理解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情的一门学问。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1)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计划的任务主要是制定目标及目标实施途径(即计划方案)。计划工作主要包括:a.描述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如利润增长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b.有效利用组织的资源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c.决定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活动从计划工作开始。组织。要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中,就必须要有组织工作。组织工作包括分工、构建部门、确定层次等级和协调等活动,其任务是构建一种工作关系网络,使组织成员在这样的网络下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透过有效的组织
3、工作,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协调组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更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有了计划,构建了合适的组织结构,聘用到了合适的人员之后,就需要开展领导工作了。领导是指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对组织的目标作出贡献,其工作内容包括激励、采用合适的领导方式、沟通等。控制。控制工作包括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进而保证实际工作进展情况符合计划要求。(2)管理各职能间的关系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做的事情。管理职能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活动,它们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从管理职能在时间方面的逻辑关系来看,它们通常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即先决策、计
4、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对于一个新创建的企业往往更是如此。然而,这种前后的工作逻辑在实践中并不是绝对的,没有哪个管理者是在周日做出决策,周一制定计划,周二开展组织工作,周三实施领导工作,周四采取控制活动。这些管理职能往往相互融合,同时进行。没有决策,组织成员就无法制定工作目标,没有目标也就无法制定工作计划。没有计划,便无法控制,没有控制,也就无法积累制定计划的经验,人们往往在进行控制工作的同时,又需要编制新的计划或对原计划进行修改。没有组织架构,便无法实施领导,而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反过来对组织进行调整。管理过程是一个各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在大循环中套着小循环。3
5、区分管理工作与作业活动。答:管理工作是独立于作业活动进行的又为作业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服务的活动。只有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工作与作业活动的区别:i管理工作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是“借力”,即管理者一般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去做。而作业活动是自己完成,针对具体,强调自身,他人无法代替。9管理工作是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监督、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并对他人工作负有最终责任。作业活动是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4如何理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答: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管理的科学性管
6、理工作首先要注重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大量的学者和实业家在长期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管理人员如果运用这些原则或以管理理论为指导,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行事,就一定能够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在变化的环境中,科学性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技术,更多地表现为遵守一种规范。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程序是不可变的,而且越规范越好。如顾客服务、注重职工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科学决策等管理理念和方法已成为几乎所有优秀公司基本的经营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这些管理之道没有现代和永恒、东方和西方之分,它们是跨越国界的,不论在欧洲本土,还是在美洲、亚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
7、家,它们都是也应该是一样如鱼得水的。(1)管理的艺术性管理人员在注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体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往往体现在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会产生同样良好的效果,实施同样管理措施的结果却可能截然不同。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正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一位管理人员所说,要管理就要领导,要领导他人就需引导他人的情绪,使之接受某种看法并成为自己的观点。如果这不是艺术,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算作艺术了。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特点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随机应变,具有灵活性而且富于创新。(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联系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
8、互补充。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而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更多地表现为随意性。不重视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化的教条。同时,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又体现为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衬论分析管理者的技能模型,并举例说明概念性、人际关系和技术性技能。答: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图1-1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如图1-1所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1)概念性技能概念性技能包含着一系列的能力,包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思想的能力、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能力,以及能够识别在某一个领域的决策对其他
9、领域将产生何种影响的能力。简单地说,概念性技能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全局性的决策。他们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更广、影响期限更长,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地掌握概念性技能,进而把全局意识、系统思想和创新精神渗透到决策过程中。由于他们并不经常性地从事具体的作业活动,所以并不需要全面地掌握完成各种作业活动所需具备的技术性技能。但是,他们也需要对技术性技能有基本的了解,否则就无法与他们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也就无法对他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在现实生活中,对技术性技能一窍不通的人不能成为高
10、层管理者,但那些在某一专业领域是专家而对其他相关领域专业技术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也绝对不会成为一名称职的最高管理人员。例如,医院的院长不应该是对医疗过程一窍不通的人,但如果他仅仅精于外科手术而不具有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那么他就不应该当院长,而应该在医生的职位上寻求发展。(2)技术性技能技术性技能,是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例如,工程师、会计师、广告设计师、推销员等,就都掌握有其各相应领域的技术技能,所以被称为专业技术人员。(3)人际关系技能指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也可以说
11、是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人际关系技能包括沟通、协作、激励、合作等。人际关系技能是组织各层管理人员都应具备的技能。因为不管是哪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上下左右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地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的什么说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之所以说管理也是生产力,是由以下几个条件决定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管理原是和劳动浑然一体的,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使得管理者从生产劳动中脱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即使如此,管理依然要和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管理仍然属于
12、生产劳动的范畴。管理能使物质要素变为现实生产力。西方18世纪的经济学家萨伊曾指出,从事管理专职的企业家是“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的第四个生产要素”。说明只有加上管理这个要素,对这些物质要素进行优化组织、合理指导,方能形成一个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如果“人”这个要素中包含着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者,那么,管理就是生产力中的一个要素,便是题中应有之义了。管理是一种系统生产力。管理面对的是系统的全部生产要素,研究的是如何在外部环境复杂而内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使有限的人财物、科技信息、时间空间得以有机的、优化高效的组合,目的是提高系统所有要素的使用质量和系统的整体效益。管理的质量直接制约
13、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科学的管理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体制,规范的管理制度,灵活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才,通过乘数效应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反之,管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主观盲目决策,其对资源的浪费及对再生产过程的破坏也是惊人的。(2)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管理使组织发挥正常功能。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组织是由组织的要素组成的,组织的要素互相作用产生组织的整体功能。然而,仅仅有了组织要素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各自独立的组织要素不会完成组织的目标,只有通过管理,
14、使之有利削结合在一起,组织才能正常地运行与活动。组织要素的作用依赖于管理。管理在组织中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管理工作的作用还表现在实现组织目标上。组织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的亏损企业仅仅由于换了一个精明强干、善于管理的厂长,很快扭亏为盈。有些企业尽管拥有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有些企业尽管物质技术条件较差,却能够凭借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潜力,反而能更胜一筹,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通过有效地管理,可以放大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因为有效地管理,会使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织因素各自功能的
15、简单相加,起到放大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的作用。在相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下,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效益、效率或速度的差别,这就是管理所产生的作用。2章答案I.由于管理理论体系比较庞杂,人们往往按照不同的思路梳理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样做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管理理论体系比较庞杂,因此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的做法比较常见。(I)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将管理理论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这一阶段管理理论主要从工作(包括作业活动和管理工作)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旨在寻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基本的管理运行原
16、则。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这一阶段管理理论的重点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研究管理实践中人的问题。通过对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调节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二战之后形成的管理理论丛林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繁荣。哈罗德孔茨教授最早提出了管理丛林的概念,孔茨教授把各种管理理论和学说归纳为11个学派,分别是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管理角色学派和经营管理学派。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比较研究这一时期的全球性管理畅销著作倡导一个共同的观
17、点,即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一时期的比较研究还集中讨论了软管理与硬管理的区别与联系。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反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管理学界强调公司再造、组织再造、再思考、再设计等。面对着环境的巨大变化,管理学界更加突出信息社会、全球化和企业伦理等方面的研窕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家精神已经突破管理教育项目的层次,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核心主题。(2)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的优缺点优点:可以让读者很容易了解不同时间段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发展历程,尤其适合于初学者。由于按时间顺序依次举列管理理论,可以更为详细地介绍每一种理
18、论。缺点:以时间为轴罗列管理理论使读者很难对各个理论进行比较,同时由于按时间为序排列出较多的理论,易使读者理不清脉络,很难在宏观上对管理理论进行把握。2 .为什么会产生孔茨教授所说的管理丛林现象?答(1)管理丛林现象的提出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繁荣。哈罗德孔茨教授最早提出了管理丛林的概念,孔茨教授把各种管理理论和学说归纳为11个学派,分别是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管理角色学派和经营管理学派。(2)产生孔茨教授所说的管理丛林现象的原因如下:现代管理理论在其形成时期的确是缺少学术性的论
19、著。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繁荣,因此,学术机构的论著犹如雨后春笋,完全能够弥补以前的不足而有余,并形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和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人们试图揭示可用于指导各种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并寻求对原有理论观点的创新。尽管孔茨教授呼吁解决管理丛林问题,但实际上管理丛林现象并没有消失,而且越来越蔓延,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3 .管理学为什么说是一门不精确的学问?答:管理学所具有的特征,使其到目前为止仍是一门不精确的学问。(1)管理学的特征:管理学是一门软
20、科学。软科学包括管理科学、系统学、科学学、预测科学和科学技术论等学科,管理学是最早出现的一门软科学。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或称交叉科学。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科学、数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电子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管理学是这些学科交叉渗透的结果。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运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来管理这个转化过程,并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管理理论来自实践,经过归纳和提炼上升为一般理论,进一步指导管理实践。为了提高管理科学的准确性,但无法开展穷尽性的调查研究,同时,管理人员要处理的许多变量极其复杂,无法全部量化处
21、理,因此也就无法找到绝对正确或最优的结论。1 .请论证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互动关系。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互动关系表现:(I)管理学及管理理论都是在长期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得以改进的。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工厂和企业,企业管理实践开始了。以研究企业管理理论为主、对其他各种类型的组织同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学,产生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基础上。20世纪初,工程师泰勒对前人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科学管理原理。实业家法约尔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了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应该坚持的原则,为管理理论的研究构建了基本的框架体系。(2)管理理论揭示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给予实践活动以指导。管理理论的产
22、生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人们试图揭示可用于指导各种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并寻求对原有理论观点的创新。2 .管理和经营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答:管理和经营不是一回事,二者存在以下的区别:1)经营是市场功,管理是内功,要外抓市场,内抓企业。(2)具体内容不同:经营指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管理指制度管理、机制管理、企业文化管理。(3)搞好两者的关键和重点不同:经营以市场为纲,管理以人为本。(4)产生根源不同: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上百年的历史;管理是计划经济时期就有的、集体劳动的产物,从原始社会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5)在学科上,管理包容经
23、营;在企业内,经营包括管理。(6)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天天在变;管理不能天天变,相对稳定。(7)经营是保密的,不能照般,更趋向艺术;管理有模式,不保密,可以买得到,更趋向科学。(8)经营是经济法人、企业家要考虑的:管理是一切组织共有的。(9)经营解决的是方向、战略、市场、效益问题;管理解决次序、纪律、积极性、效率(人、财、物)问题。(10)经营研究市场,是为了创造利润、赚钱(开源)。管理研究降低成本,属于省钱(节流)。(H)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在经营上,方向性错误绝对不能犯。在管理上,犯错是局部问题。3 .传统经营与创新经营的主要区别:答:传统经营与创新经营的主要区别如下:(1)传统经营是生产型
24、、管理型,而且都是小生产:创新经营是市场型、经营型,而且都是大生产、社会专业化分工。传统经营企业的人事结构基本上都是橄榄型,创新经营企业的人事结构应该是哑铃型.(2)传统经营可以一不读书,二不看报;创新经营的企业必须是学习型组织,包括教育和培训。(3)传统经营是能人经济,搞小生产的决策;创新经营是智囊团经济,搞大生产的决策,谋与断分开,众谋独断。(4)传统经营就一个企业搞好、搞活;创新经营必须优势互补,联合起来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好。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更是合作经济,不是你死我活,应该追求双赢,否则只能是渔翁得利。例如,微软拥有苹果公司7%的股份。商号只能有一个,商标可以有多个,分档次经营。(
25、5)传统经营只重视硬件、有形资产,创新经营更重视软件、无形资产。(6)传统经营是先搞生产,后打市场;创新经营是先打市场,后搞生产,甚至不搞生产。(7)传统经营框框很多,不是僵化,就是模仿;创新经营没有任何框框,不僵化、不模仿,而是不断创新、全面创新。(8)传统经营只是口头上承认市场是领导,市场说了算。创新经营必须摆正五个关系,真正承认市场是领导:摆正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先研究市场,后研究企业。以销定产并不先进,是消极、被动顺R着市场跑,只是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以需定产销才是积极、主动地引导消费,创造市场。摆正市场与资金的关系,资金只是现象,市场才是本质。摆正市场与资源的关系,不要片面强调“靠山吃
26、山、靠水吃水、靠资源发展资源经济”。摆正市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只是工具,是为市场经营服务的。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进步。企业内应该有概念工程师、技术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三类工程师配套,来保证以市场为导向。摆正市场与生产的关系,生产不是一线。第把手应该主要抓市场经营,而不是抓生产。组织机构应该向一线调整,但不是向橄榄型调整而是向哑铃型调整,蓝领是大头的企业是落后的企业,白领是大头的企业才是先进的企业。企业的分配必须向一线倾斜,分配应该向白领倾斜而不是向蓝领倾斜,体脑倒挂是创造性劳动不如重复性劳动值钱。这些都说明生产不是一线。企业一线的相对排序是经营、市场调研、开发、销售、管理、生产。后勤是第三产业,应该
27、剥离主业成独立法人。3章答案1 .讨论效率和效果之间的辩证关系。答: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而效果指实践的客观后果。效率和效果是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效率强调在资源不被浪费的方式下开展工作,注重把事情做正确,是个评价过程的个概念。效果强调在正确的时间里,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效果是一个评价结果的概念。2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能够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如何?答:科学管理理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1)科学管理理
28、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是一场“思想革命”。泰勒强调,科学管理是一种概念性的哲学,其精华实质不在于管理上的具体制度和方法,而在于劳资双方重大的思想革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勒创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出发点。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并进行培训和教育,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管理和劳动分离。(2)科学管理理
29、论能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的原因20世纪初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不断地扩展,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也较充足,但劳动力相对短缺。为此,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尝试有效利用现有劳动力的途径,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理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提供了途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管理思想到工作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而被公认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3)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科学管理理论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利用现有劳动力的途径,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理论进行一场彻底的精神革命,消除了职工与资本家之间的劳资矛盾。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
30、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注重科学和管理的科学性。科学管理理论重视人的本性,并采取相应科学的管理措施。3 .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科学理论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科学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存在区别的同时也存在一定联系。(1)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区别科学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从管理思想到工作方法,形成的系统理论体系,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公认的管理学产生的标志。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管理科学理论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有ES伯法等人。管理科学理论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
31、工作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科学管理理论在大量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各种观点和方法,通过流水线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措施使得作业活动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管理科学理论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给人们指出了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思路,并在生产、库存、作业计划、物质供应以及宏观系统分析等众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对于涉及因素众多、需要靠经验判断的战略决策等管理问题,其应用范围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局限。(2)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科学理论之间的联系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管理科学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一脉相承。二者都设法寻找到最优的工作方法,都渴望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所不同的是,管理科学理论更
32、加强调系统思想,充分吸收了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新成就,更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4 .工作效率与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管理学理论产生以来,效率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效率问题逐渐分解成两大领域:作业活动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也可以说是组织效率)。二者之间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1)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工作效率是针对每一个个体的,组织效率是针对一个群体的。(2)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工作效率在最初独立工作时,与组织效率无关,但如今,大多数工作都涉及到一个组织,都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人的事,所以组织效率往往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组织效率都是与个人的工作效率有关,个人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着组
33、织效率的实现。5 .如何依靠决策理论来保证做正确的事情?答: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决策准则、决策类型和决策方法的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1)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做正确的事情。决策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成功的管理取决于科学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程序予以保证。决策过程的四大阶段:情报活动阶段,即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也可以说是调查研究阶段。设计活动阶段,创造、制订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抉择活动阶段,从可以利用的方案中选出行动方案。审查活动阶
34、段,对过去所作的抉择进行评价。(2)要做正确的事就要做科学的管理,科学的决策就要按照正确的决策过程进行,管理人员需要在环境分析、问题识别、拟定方案、方案的评价与筛选、行动方案的实施调整等各个环节都做好充分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6 .中国古代有关人员管理的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答:重视人是企业成功的根本,而中国古代的有关的人员管理思想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1)相关的中国古代人员管理思想孔子一方面认为所有人都有追求富贵的欲望,因此,使人们生活富裕,是统治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孔子强调用“义”制约“利”。反对不正当的利益,主张:“见利思义”,希望用仁
35、义的思想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孟子认为人本性善良,倡导以“养心”来扩张人的善良本性,并提出“养心”的途径和方法:第一是尽心。第二为反求,反求就是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第三为博学深造。第四是经受各种磨练。他要求既要造就一批德高望重、善于管理的人才,也要塑造出能接受管理、德性善良的人民。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是指人生下来就有求生和享受的欲望,因此,必须以礼义教化和法律强制手段来治理。(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指导意义中国古代的这些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一些民族企业家把古代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以“服务社会,便
36、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天津东亚毛纺厂的大楼上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的大字,以此作为东亚的“厂训”。这都是对古代管理思想的灵活运用与实践。7 .论述霍桑试验在管理理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答:进入20世纪,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主流,人们把人当作机器一样看待,把分配给工人们的任务和工作设计得非常简单。让工人们仅做简单易懂的工作,同时辅以物质刺激,以此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理论取得了成就,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霍桑试验由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于1924
37、年实施,其目的是考察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是验证科学管理理论的有效性。霍桑试验结束后,埃尔顿梅奥等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CE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管理与工人管理与士气等管理著作,他们的理论构成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强调: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职工;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新型的领导方式,注重提高职工的满足感。霍桑试验引发了大量学者去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等问题。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办的一次由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等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大
38、家对这门研究人的行为的一般性理论采用什么名称问题进行了讨论,决定采用“行为科学”这一名词,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产生。这一学派的管理理论包括了人际关系学说和之后产生的各种有关人的行为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学说。8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对管理实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答:企业文化理论告诉人们,管理的核心是人,而管理人的方法应该是通过文化的微妙暗示和非正式的规则,使人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满意,并愿意努力工作。(1) 1981年,理查得T.帕斯卡尔和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以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能、作风和崇高目标7个因素(简称为7S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管理中的硬要素(战略、结构、制度)和软要素(人员、技
39、能、作风、崇高目标)的区别,强调了软要素的作用。(2) 1981年,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出版了引人瞩目的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来自日本的挑战,该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明确指出,一个企业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3) 1982年,追求卓越书中,小罗伯特沃特曼和托马斯彼得斯通过43家美国最成功企业的调查研究,把7S模型中的崇高目标改为共同价值观,阐明了企业文化的驾驭力和凝聚力是卓越企业成功的主要特征。(4) 1982年,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有:企业环境,它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价值观,即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
40、。英雄人物,他们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且自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即企业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向职工表明企业对他们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文化网络,即组织内部主要的(但非正式的)联系手段,也可以说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工具”I.你如何理解动态复杂环境?答:环境的复杂性一般从环境因素的多少及其变化程度两个方面来衡量,从以下静态与动态复杂环境对比,可更深入地比较了解动态复杂环境以及企业发展方向和措施。(1)在静态环境中,企业优先考虑股东的回报,然后是员工利益,最后才是客户利益。在动态环境中,企业家将客户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上,公司的存在是为客户服务,员工是提高客户满意度、了解
41、机会所在的前锋。(2)静态环境中的企业是努力维持现有优势的。而动态环境中每种优势都将被瓦解,企业不仅要满足眼前的客户需求,还要取得未来占有率。策略预测就是抢在客户之前了解他们的新需求。(3)在静态环境中,速度是指提高工作流程的运作效率的速度,而不是组织和策略改变的速度。在动态环境中,公司的精力要集中在发展快速行动和改变的能力,要领先竞争对手来制造破坏,迫使竞争对手被动回应。(4)动态环境的重心不是维持现状,而是破坏现状,让竞争对手不停地猜测公司的下一个行动,追求“创新”制造新科技和产品,改变公司内、外部市场。(5)静态环境的竞争规则是长效规则,而在动态环境中以取得暂时优势为重心。公司寻求破坏既
42、有的竞争规则,特别是对竞争对手有利的竞争规则。外在竞争规则的改变来自组织内部重心的改变。(6)静态环境中,“告示”的目的在于巩固公司的策略优势。动态环境中,“告示”清楚地表示求胜的意图,而不是在价格上合作的意图,藉此动摇竞争对手的决心。(7)静态环境中,策略是一系列稳定不变的行动,目的是维持公司的优势。动态环境中采用更动态、更难料的策略,串连一系列的暂时优势并破坏竞争对手,公司的计划要迂回前进,以一连串行动攻打竞争对手,或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4章答案如何认识组织使命以及组织目标的关系?举例说明。答(I)组织目标的定义与作用定义: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每一个组织都有目
43、标,例如:争取在2010年GDP达到5000亿元,这是某地方政府的目标。三年内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出口销售额6000万美元,这是企业的目标。平均每月运送旅客8000人次,保持安全生产日累计859天,显然这是运输公司的目标。作用:a.目标为组织确立了明确的方向,每一个组织都会在一定时期确定其追求的发展方向,组织目标集中体现了组织的意志,通过明确的目标可以把组织成员联系起来,使分散的个人力量协调起来共同向着同一方向努力。b.组织目标可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干劲,即目标具有激励人奋斗的作用。c.目标是组织决策的依据和考核的标准,目标为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评估工作绩效提供了依据,可以说
44、目标是衡量组织和组织成员工作绩效的最基本尺度。(1)组织使命的含义和作用含义:组织使命是组织的最高层次的目标,它对组织其他目标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组织使命确定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方向。组织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具体地说,组织使命包括两个方面:组织哲学和组织宗旨。组织哲学是指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组织宗旨是组织准备为什么样的顾客服务,以及将来成为什么样的组织或者期望成为的组织类型是什么。作用:a.指导组织经营领域和战略目标的确定。b.为组织职工提供共同的经营理念。c.指导组织的经营资源配置。d.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组织使命和组织目标的关系从组织哲学的角度分
45、析,组织的价值取向、信条成为组织战略决策的基本准则。那些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价值取向、信条的组织,其经营中的重大决策就会把利润放在第一位,其业务方向的选择、为顾客提供的一切服务都以盈利率最大化为出发点。战略目标的确定也会把利润、销售利润率等反映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作为重点目标。那些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组织价值取向、信条的组织则会把顾客的需要放在首位,经营业务的开展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获得利润。组织的战略决策坚持首先满足顾客需求,其次考虑组织的盈利目标。经营活动的开展首先为顾客着想,再为组织自己着想,为了赢得市场可以放弃组织的部分利润。战略目标的确定把产品、服务的改进放在第位,能够
46、把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从组织宗旨的角度分析,组织宗旨明确了组织的基本业务方向,以及未来组织的理想状况,组织的经营业务的发展和战略目标要坚持这一基本方向并将组织宗旨具体化。因此,组织使命从根本上指导组织业务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制定。(3)举例惠普公司的组织使命是:创造信息产品,以便加速人类知识的进步,并且从本质上改善个人及组织的效能。这确定了惠普公司的经营方向,为其战略目标:为中国用户提供科技领先的产品与服务的制定提供了依据。2如何理解组织使命的构成要素?答:组织使命是组织的最高层次的目标,它对组织其他目标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组织使命确定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方向。组织使命内容
47、的要素并没有统一的理论要求,只要具备组织使命的主要要素即可。一般认为,有效的组织使命应当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要素:(1)用户(CUSIOmerS)或者服务对象。组织为谁服务?(2)产品或者服务(ProductsorService)O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项目是什么?(3)市场(Marke1.s)。公司在哪些地域竞争?(4)技术(Techno1.ogy)。公司的技术是否是最新的?(5)对生存、增长和盈利的关切(COnCernforSurviva1.,GrowthandProfitabi1.ity)组织是否努力实现业务的增长和良好的财务状况?(6)观念(Phi1.osophy)。组织的基本价值观、信念
48、、志向和道德倾向是什么?(7)自我认识(Se1.f-concept)。组织最独特的能力或者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8)对公众形象的关切(ConcernforPub1.icImage)。组织是否对社会、社区和环境负责?(9)对雇员的关心(ConcernforEmp1.oyees).,组织是否视员工为宝贵的资源?3如何制定组织使命?答(1)制定组织使命的程序组织使命的确定应当有一个比较严密的程序,一般来说,组织使命的制定程序有五个阶段:各级管理者起草组织使命。把各级管理者的组织使命综合为几个方案。将综合后的组织使命方案下发给各级管理者征求意见。方案组确定组织使命方案。提交董事会讨论通过。(2)组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