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815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9.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主要病虫害.ppt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辣椒主要病虫害,青枯病,症状: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条萎蔫,表现为中午阳光强烈时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有臭味。,褐斑病,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中心渐变为灰褐色或深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染病部位直径可扩至1cm或更大,但有时又可愈合。茎蔓、叶柄、梗节染病部位边缘黑色,中心浅灰色。均为近圆形病斑。如果摘除侵染病叶,通常植株叶色不再变黄,病害严重时,可产生大量落叶,但果实不受侵染。属于真菌性病害,病毒病,危害症状:常见的发病症状有3种类型A.花叶型病叶出现明显黄绿

2、相间的花斑、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B.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C.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和主茎,出现系统坏死条斑,常造成早期的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病毒病,叶片畸形或丛簇型,疫病,辣(甜)椒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

3、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辣椒疫病发病原因,辣(甜)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

4、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白粉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辣椒白粉病以前发生量很小,一般不需要防治。近年来不少的保护地都有发生。只危害叶片。开始在叶片正面布满淡黄色褐斑,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满田都是黄叶、枯叶或落叶,而且果实变小。叶片背面的病玉斑上生有白色粉状物。,病害症状:定植后,起初病株白天枝叶萎蔫,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颈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及根茎部。该病近年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害日趋严重。发病规律: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

5、翌年主要初侵染源,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播种、定植过早,气温低,地温低于 12 发病重,炭疽病,辣(甜)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炭疽病发病原因,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

6、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灌水、昆虫及农事活动传播,种子可以直接传播。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7,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最适宜发病和侵染,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难以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虫害严重时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猝倒病,病害症状:育苗前期猝倒是在种子发芽至出苗前发生的猝倒,种子萌发的胚芽或子叶在未出土时就受到侵染,表现为烂种、烂芽。育苗后期猝倒是经幼苗出土后发生的感病幼苗,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在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可绕茎一周或半周,使幼苗茎部缢缩,子叶尚

7、未凋萎之前幼苗便倒伏于地面。温度大时,病残体表面及附近土壤表面有时会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最终导致幼苗腐烂或枯死。,猝倒病,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过冬。一般在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冷凉条件下育苗最易发病。苗床未经消毒处理,或播种密度过大,分苗、间苗又不及时,或保温、放风不当,或幼苗徒长、受冻,或低温高温持续时间长,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苗床发病时,最初为零星分布,积水或苗床棚顶滴水处往往是发病的中心,并以此向四周扩散,引起幼苗成片折倒。,叶枯病,病害症状:辣椒枯萎病于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

8、区,后期全株枯死。剖检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发病规律: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 2428,最高 37,最低 17。该菌只为害甜椒、辣椒,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 2 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发病更重。,褐腐病,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及植株顶端生长点,染病组织由褐转黑,脱落或掉到植物枝上。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或灰白色的毛状物,顶生肉眼可见的大头针状、球状体,即孢囊梗或孢子囊。果实染病,

9、变褐软腐,果梗呈灰白色或褐色。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腐生性强,只能借助风雨或昆虫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绵腐病,病状:甜椒、辣椒绵腐病苗期即可发生,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黑斑病,症状:黑斑病菌主要侵染果实。病斑初显淡褐色,不规则,稍凹陷。一般一个果实上只生一个病斑,其直径为l020厘米,上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时病斑愈合,形成列大的病斑。发病规律:黑斑病,属真菌,半知菌类,暗梗孢科,砖隔孢亚科,交链孢霉属,细交链孢霉。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

10、残体,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外,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下年的初侵染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可直接侵染。显症后,很快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发生与日灼病有联系,多发生在日灼处。,白星病,辣椒白星病是辣椒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又称斑点病、白斑病。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受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量叶片脱落导致减产。危害症状:辣椒白星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叶片染病,从下部老熟叶片起发生,并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始产生褪绿色小斑,扩大后成圆形或近圆形,边缘褐色,稍凸起,病、健部明显,中央白色或灰白色,散生黑色粒状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田间湿度低时,

11、病斑易破裂穿孔。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干枯脱落,仅剩上部叶片。,早疫病,症状:辣椒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2-6毫米,黑褐色,具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上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繁殖体。为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可分布十几个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叶柄及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污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霉点,后形成煤烟状物,可布满叶面、叶柄及果面。引起病叶提早枯黄或脱落,果实提前成熟但不脱落。危害症状:茎、叶、枝等肉质组织常染病,其症状为折倒。幼茎染病部位迅速扩展为不规则水浸状区域萎缩变细,致使幼苗死亡。枝条染病后,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后变成褐色至灰白色

12、,病斑向下蔓延至分枝处。在死亡植物组织表面常会有大量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受侵染叶片和花器同果实相连时,果实也会染病。果实染病初现青绿色软斑,迅速扩展为整个果实腐烂。,菌核病,病害症状:苗期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迅速绕茎一周,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但不产生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病苗呈立枯状死亡;成株染病主要发生在距地面 522cm 处茎部或茎分杈处,病斑绕茎一周后向上下扩展,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髓部解体成碎屑,病茎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干燥时,植株表皮破裂,纤维束外露似麻状,

13、个别出现长 413cm 灰褐色轮纹斑。花、叶、果柄染病亦呈水渍状软腐致叶片脱落;果实染病,果面先变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黑色不规则菌核。,细菌性叶斑病,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时,初呈黄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变为红褐色或铁锈红色膜质状病斑。干燥时病斑多呈红褐色,该病一经侵染,扩展速度很快,成株上多数叶片发病,严重时则大批落叶。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青椒叶片的伤口侵入,在田间借助雨水、灌溉或农具进行再侵染。当气温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7-8月高温多雨季节易流行。9月份气温降低

14、,蔓延停止。地势地洼,管理不善,肥料缺乏,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而使植株延长,发病严重。,叶斑病(色链隔孢),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病斑出现在叶片的正背两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12毫米,叶面病斑浅褐色至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对应部位生有致密灰黑色至近黑色绒状物,病斑上有以暗褐色细线圈,病斑外围有浅黄色晕圈。,脐腐病,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发病在开花末期,被害果实顶部初现水浸状区域,但在花柄上几乎无此症状,染病组织脱水很快,发病部位组织皱缩,表面凹陷,呈浅褐色,表皮坚硬,果实染病表现为早熟腐生真菌常侵入死亡组织,使此区域变黑,内部果肉也变黑,但仍坚硬。典型症状是青椒果实顶部花器残余

15、部分及附近出现褐色坏死斑。发病规律:该病通常是由于果实形成前缺钙而造成。当土壤水分过湿或过干,氮素过高,或种植期间损伤根部均可造成脐腐病的发生。一般土壤钙含量在0.2以下时,也易发生脐腐病。,软腐病,该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随雨水、灌溉水在田间传播。管理粗放、蛀果害虫猖獗的地块和低洼潮湿地发病重。症状:主要为害果实。病果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恶臭,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失水后干枯,易脱落,芽枝霉果腐病,该病只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产生褐色水浸状小斑点,而后病斑逐渐进扩大,呈湿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030毫米,甚至更大,淡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绒丝状霉层

16、,后变为黑色。病果最后干缩腐烂。,叶霉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上表现为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块,叶背部初生浅白色霉层;不久叶正面变为浅黄色至黄色大斑,且数量较多,不受叶脉限制,叶背部霉层逐渐变为浅灰色至黑褐色绒毛状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与霜霉病相比,叶霉病病叶无明显变脆增厚和上卷现象,后期叶片也很少脱落。叶霉病发病初期由下部叶片开始,而霜霉病多由中部叶片开始。,疮痂病,症状特点:辣椒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呈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边缘隆起暗褐色,中间凹陷淡褐色,呈表面粗糙的疮痂状病斑,病斑若沿叶脉扩展,则致叶变形,终

17、致叶片变褐脱落。,黑霉病,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先从果顶开始发病,也有从果面开始的,初病部色变浅,无光泽,果面逐渐收缩,并生有茂密的绿黑色或黑色绒状霉,即病原菌。发病规律:多在果实近成熟或成熟期发生,高湿条件下可见为害叶片。,白绢病,症状:茎基部初呈浅褐色,腐烂,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向茎上延伸,并向茎基部四周地面扩展,在白色菌丝上生褐色菜籽状菌核。后期病株枯死。,茎基腐病,症状:茎基部皮层黑色,逐渐失水干缩,皮下木质部暗色。病部仅限于茎基部。,烟青虫,寄主及危害特点:烟青虫属杂食性害虫,危害寄主多,除茄科作物的烟草、辣椒、茄子、番茄,尤其是烟草和辣(甜)椒易受其害外,还可危害玉米、高粱、

18、向日葵、苕子、豌豆、甘蓝、南瓜和棉花等许多科的作物。以幼虫蛀食花、果危害,习惯上归为蛀果类害虫。危害辣(甜)椒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棉铃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为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甜菜夜蛾,甜菜夜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以幼虫蚕食或剥食叶片造成为害,低龄时常群集在心叶中结网为害,然后分散分害叶片,蚜虫,危害特点:附着在叶面,吸取叶片的营养物质,是传染病毒的主要媒介。,红蜘蛛,危害特点:红蜘蛛以若虫和成虫在寄主的叶背面吸取汁液,受害叶初现灰白色,严重时变锈褐色,造成早落叶,果实发育慢,植株枯死。,小地老虎,危害特点:幼虫将辣椒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严重损失,甚至毁苗。,茶黄螨,危害特点:茶黄螨食性很杂,寄主很广,辣椒被害后叶背面呈油渍状,渐变黄褐色,叶缘向下弯曲,幼茎变黄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矮小,丛枝,落花落果,形成秃尖,果柄及果尖变黄褐色,失去光泽,果实生长停滞变硬。,蓟马,危害特点:为害辣椒嫩芽,影响辣椒生长。因其数量大,如不及时防治,造成损失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