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8731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DNA重组技术中的剪切与拼接”模拟活动的教学组织作者:张书玉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年第10期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ECoRIdATTC-CTTA皑一ICC(GG一GGG1.CCC一Icggg-一GGGC%一AgeIAkcGGT-TGGCy-I一Jgatcc-CCTA单一MboI-ATC-一CTAQjT-图1TggatcccgggaattcaaccggtgaAcctagggcccttaagttggccactTggatcccgggaattcaaccggtgatccAcctagggcccttaagttggccactagg切割前切割AtcccgggaattcaaccggtgGggccct

2、taagttggccacta切割后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一基因工程中围绕限制酶的相关知识非常少,但所能延伸的知识非常多,而且这一内容是非常抽象的,学生难以想象。以往在进行这种类型内容的教学时,通常是教师通过PPT将相关内容进行“孜孜不倦”的讲解,学生一听就懂,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一遇到问题就错。其实关键点在于学生所“得”到的是我们教师强加给他的,甚至是“死的知识,遗忘或不会运用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有时教师也会设计模拟活动,学生动手剪接,但这种模拟活动仅仅是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单重演提供一段DNA片段和限制酶,所有学生用的限制酶都是相同的。这样的活动不能从根本上对限制酶的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

3、例如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可能得到相同碱基序列的DNA片段等,其模拟活动仅仅是让学生感受一下限制酶是如何对DNA片段进行切割的。二、课题背景基因工程属于生物科技前沿的内容,这一专题的教学需要把握两个重要原则基础性和渐进性。如果违背了这两个原则,学生就会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望而却步。因此,在学习限制酶与DNA连接酶时,首先,可与必修课本中有关DNA结构的知识紧密联系,有了DNA结构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这两种酶的功能。另外,模拟制作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经验,避免纸上谈兵,创设富含科学内涵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动手过程中较好地理解限制酶和DNA连

4、接酶的剪切拼接要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模拟制作DNA重组模型以及和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活动过程分组:6组,每组6人。材料用具:打印有碱基序列的DNA片段纸条(6种不同的颜色,相同的DNA序列,每张纸条反面分别编号16),剪刀。组织活动:活动1当学生明确磷酸二酯键的位置以及限制酶的特点之后,展示图1(在设计限制酶种类时,充分考虑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的多样性,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学生讨论得出:限制酶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不同的限制酶可能识别相同的序列,切割位点可能相同,可能不同,等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图示:切割D

5、NA分子时产生的两种不同末端。如果此时就让学生动手模拟限制酶的切割,很容易出现一刀切(所有片段都被切割为平末端)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利用投影再次展示切割位点、过程及结果,强调限制酶识别特定序列,切割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活动2每个学生拿到一张打印有相同碱基序列的DNA片段纸条,如图2所示(在设计碱基序列时充分考虑图1中的6种酶都能找到对应的识别序列,其中某种酶设计为2个识别序列),按照所给的特定的限制酶对其切割:以剪刀代替限制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投影打出6种不同的限制酶(如图1所示);每名学生按照纸条反面的编号指定其中一种限制酶,小组内

6、同学选择的酶不能重复。提问:你切割后得到了怎样的末端?注意与你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你们得到的末端形态、碱基序列相同吗?可以借助教材完善你的答案。在活动过程中,友情提醒学生找到相应的识别序列后先用笔在剪切位点上做记号。当然仍有少数学生出现了失误,但是在剪切过程中或是与组内同学进行比较时,便能及时发现。此时笔者提醒学生如有失误举手示意,并再次发放对应的DNA片段纸条,把原先剪切错误的纸条收回,以免混淆。生1(展示小组所得到的末端):我们小组里得到的有的是粘性末端,有的是平末端。生2:我们切割后得到的末端,尽管各自用的不同限制酶,但有的粘性末端的碱基序列是相同的,有的不同。活动3笔者肯定了学生的答

7、案,并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手中的DNA片段切割后是否可以还原到原来的状态?你们所得到的DNA片段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连接?如果能够连接,前提条件是什么?利用投影展示DNA分子的连接过程及结果,指出切割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分子,是靠DNA连接酶来完成的,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此时在小组内已有若干剪切下来的DNA片段,有的是粘性末端,有的是平末端,有的末端碱基序列相同,有的不同。在此之前,因为组内每个成员的纸条颜色都不同,所以对于剪切下来的DNA片段,学生能够准确辨认出对应的限制酶。通过组内合作交流,体会DNA拼接的结果及条件。生3:切割后可以还原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我的这个DN

8、A片段可以与A同学的DNA片段进行连接,但与B同学的DNA片段不能进行连接C生4:能否连接的依据是两个DNA片段的粘性末端所暴露出来的碱基序列是否可以配对,平末端则无此要求。此时笔者在加以肯定的同时再次发问:你们所得到的情况都是如此吗?生5:我觉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原来的DNA片段切割后还可以自我连接成环。因为我手里的这个DNA片段存在两个所给同一种限制酶(MbO1.)的酶切位点,我把它们切割后得到的片段也可以首尾相连(见下图),因为首尾存在相同的粘性末端。对原来看似很抽象的DNA自我环化,学生在实际动手中形成了正确的认识,教学难点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模拟活动由此得到了升华。笔者课前围绕“限制酶

9、”这一重要概念,联系相关知识(主干知识:限制酶具有特异性识别碱基序列并且在特定位点对DNA进行切割。延伸知识:不同限制酶可以识别相同碱基序列但酶切位点不同、不同限制酶酶切后得到的DNA末端碱基序列也可以不同,等等)对教材进行重新演绎,精心预设了六种不同的限制酶与一段相同的DNA片段,通过学生动手剪、拼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部同学之间不同结果的比较,有效拓展了知识。学生们通过亲手操作(模拟过程)与比较,较为真切地感知了限制酶的特点,并且在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发现,真正实现了理解性学习。注:本课例为第三届“苏派名师教学思想研讨活动青年教师展示课。(作者单位: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