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殡葬改革发展的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殡葬改革发展的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我国殡葬改革发展的对策摘要:当前我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殡葬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当前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继而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殡葬改革发展的对策,以此对我国殡葬事业改革发展成就、推进殡葬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殡葬;改革;发展对策;研究我国的殡葬事业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伴随着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发展起来的。在1956年4月27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并且在自愿死后遗体火化的倡议书上签名,从而揭开了我国以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的序幕。50
2、多年来,由于各级党和政府的努力,我国推行的这种从土葬到火葬的殡葬改革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殡葬改革,目前也遭到了人们的质疑。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因此如何推进我国殡葬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了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一、我国传承的殡葬习俗从我国几千年来的殡葬习俗看,其葬法千差万别,祭奠丰富多彩,这主要缘于历史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差异性、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一般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
3、己的宗教信仰、人文伦理和殡葬文化。在藏族,土葬是他们常用的一种葬法。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就建立了墓葬的习俗。佛教传入后,这种葬俗一直延续到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直到后来出现了天葬、塔葬等丧葬形式。在四川、云南、甘肃的部分藏区,土葬用于普通老百姓。石棺葬在西藏比较久远,据考古发现的石棺墓葬最古老的距今已有2500-3000年。它们大多数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南部和东南部。寄棺葬是流行于甘肃舟曲县藏民们的主要丧葬习俗。二次葬流行于四川甘孜的某些藏民区,在这些地区人死后,第一次用的是火葬,火葬后再行天葬,用将耙、酥油等物和骨灰拌合在一起,做成团状用以饲鹰,这种就是所谓的天葬。在彝族,古代行
4、火葬,明清以后逐渐改行土葬,至今在云南省元谋县、永仁县的彝族村寨仍保留有火葬习俗。苗族岂沙人被世人誉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色沙人崇拜太阳神,崇拜树神,过年过节要祭古树,而且实行树葬。因而在岂沙村只见满目树木却见不到坟墓。除了汉民族实行传承土葬外,还有满、朝鲜、蒙古、拉祜、普米等少数民族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都采用土葬或以土葬为主或部分采用土葬,可以说土葬是我国各民族最普遍采用的丧葬方式。对于汉民族来说,天葬和火葬看来很不人道,所以无人采用。从古到今,葬的本意可理解为掩埋,故土葬就有了入土为安的感情色彩和心理安慰。虽说众多民族都行土葬,但民族习俗不同,葬法也不同,如有用棺椁的,有不用的。有讲究厚葬的
5、,也有提倡速葬薄葬的;有捡尸骨和骨灰重葬的等等。二、我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观我国火葬当成方向和目标的殡葬改革过程中,虽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观其目前的现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环境破坏问题火葬是采用物理化学方式来处理遗体,就我国现有的火化技术而言,火葬不仅耗费资源和能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富裕,而普遍采用的火化技术却消耗了大量的柴油、电能。就现有的火化技术,每火化一具遗体平均需耗油15公斤左右,平均耗电3kw左右。不仅如此,火化还把大量可为人类所利用的人体生物
6、能白白烧掉了,部分有用的人体器官也一并烧掉。此外建火葬场需要耗费大量的国有资金。最保守地说,建一个小型殡仪馆得投资3000万元,得占用10亩土地。如此看来十五期间我国新增殡仪馆220个,则共花费国家资金66亿元,共占用土地2200亩。更为严重的是火化不等于火葬,在广大农村火葬区,遗体火化后的骨灰90%都二次装棺土葬,城市居民则将骨灰盒土葬,用大理石、水泥等砌成墓地。这样看来,从传统土葬到火葬的改革不但没有达到节约土地和森林的目的,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2)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就我国目前的火化水平来说,尸体借助燃油高温焚化后,转变成两大部分物质,碳化后的骨灰(灰份)和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7、、二恶英(POPS)类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二恶英是严重致癌物。这种火化释放出来的大量有害气体,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火葬还破坏生态。我国传统殡葬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遗体的全部火化且不保留骨灰,但考虑到民众的入土为安的心理,现今往往借用公墓这种处理骨灰的过渡方式来埋葬骨灰盒。这种习俗让城市居民往往将公墓保管骨灰的过渡方式认定为最终方式。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化,现代装骨灰的骨灰盒和由砖块、水泥、大理石等材料建成的墓穴已经为民大量采用,这种材质不仅无法自然降解,而且不断蚕食着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环保问题。2.社会物质浪费问题(1)占用大量土地如今人们大兴
8、造坟之风,坟墓已从椅子坟向圆式陵墓发展,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是外地望尘莫及的。如温州市乐清县方斗岩村一位农民修了一座豪华的冥乐园,葬祖孙三代,墓碑上刻有诗句云:三世畅谈天伦乐,二老相伴一穴眠,七五计划宏图展,十亿人民欢乐天。据统计前些年温州市每年在青山绿水之间要冒出新坟3000座,占用90万平方米的山坡地,加上要修复祖坟,每年要丢掉100万平方米土地。以至温州流传着一首新民谣:温州有三贵,地皮贵,海蛰皮贵,抬棺材的肩皮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土地与生态的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这种死人不断夺去活人土地的现象,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均土地少、人均耕地更少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2)浪费
9、大量钱财现在社会上的殡葬消费和祭奠消费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除了必要的殡葬耗费之外,每年还有大量的金钱,包括现金,木材、石料、水泥、纸张、布匹、能源等财富因殡葬活动而白白地浪费掉。关于丧葬奢靡之风,媒体多有报道,某县一位死者的丧事用花圈两百多个,仅此一项就浪费金钱4000多元。温州市文成县某村一位九十四岁的老太太死去,她的三个儿子请了两个放铳人,在自己家门口朝天放土铳辟邪,据说仅鞭炮就放了近千元,当场炸伤六人,出殡队伍绵延几里,其中有一支乐队,两个大唱班,一个铜鼓队,一路锣鼓升天,好不热闹。中午设宴45桌,这一顿饭就花六七千T1.So三、我国殡葬改革发展的对策实施殡葬改革的初衷是为了破除丧葬陋
10、俗,节约土地资源,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如何更好的推行殡葬改革,其主要措施如下:1 .民政部门及媒体积极正确引导殡葬改革的前奏曲就是要人张旗鼓地宣传其对人类的危害和新葬法对人类的好处。宣传殡葬改革的重人环境意义、社会意义、伦理意义和经济意义,用环境经济学的观点为老百姓算一算环境经济账,用社会经济学的观点为老百姓算一算社会经济账,用福利经济学的观点为老百姓算一算福利经济账。民政部门及媒体要在习俗改革方面抓住典型,按照民俗自身的发展规律加以积极的引导,良好的民风在新的社会里是不难建立起来的。2 .加强政府立法力度、积极倡导绿色殡葬根据目前殡葬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从长远看必须加强政府的立法,从绿色环保的
11、角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政府可通过法律规范、制度引导、资金扶持结合起来倡导绿色殡葬。一是在立法层面上,调整现行殡葬改革方针,修改殡葬管理条例,实行殡葬模式多元化,逐步确立以集人文关怀、生态保护和不占土地、节约丧葬费用为一体的绿色殡葬为主,辅以火化的殡葬改革新体制。二是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绿色殡葬的管理和。三是采用绿色殡葬的公民家庭以适度的财政补贴作为扶持。如2007年7月,河北省迁安市以由市财政负担为条件,倡导使用价值100元以下的一次性卫生纸棺。3 .实行现代文明的殡葬礼俗(1)树葬树葬是在公墓区内或不在公墓区,生者为死者植一棵树,在树前挖一个深坑,将骨灰直接埋入树下的泥土中,树前留下编号,以
12、便纪念。树葬的优点在于骨灰直接入士,不用骨灰盒,既不会造成环境后患,又成为树木的营养物,真正做到了入士为安;骨灰复归泥土,也可成为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网点之一,它既符合生态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轮回观念,同时光秃秃的山坡上出现片片绿色,让亲人的骨灰滋润树木长大,化作春泥来护林这种安葬形式有利用节约资源,对绿树有好处,对社会也有益。(2)电子坟墓电子坟墓是在互联网上将已故者的资料留存,供亲人在网上凭吊。如今祭奠这项人类最古老的行为在信息化的时代里、在互联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利用电子坟墓祭奠亡灵已成新潮。我国的网上祭祖、网上殡葬已陆续推行。2001年1月上海市首家为市
13、民提供丧事活动指南的上海殡葬网正式开通。北京八宝山等殡仪服务业已开设网上服务,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纪念堂,将去世人的容貌、生平等存入网上灵堂,到了清明时节甚至在平时,市民就可以从专门的网站上调出亲人的名字,在网上灵堂上拜祭。虽然电子坟墓实物是不存在,但是利用电子坟墓祭扫能够节省时间和路途,便于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人们祭奠,尤其为行动不便等客观条件不允许者祭奠亲人提供方便。(3)网上扫墓清明节前夕,人们纷纷到公墓为逝去的亲人祭扫墓地,通过烧香、点烛、烧纸钱、烧冥物等传统方式以寄托哀思。这种方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随着电子坟墓的建立,可采取网上祭扫。此方式依托互联网高平台,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文明祭扫方式,我国一些地区已设立了这项服务,值得大力提倡。祭扫的方式包括:献歌、献花、点烛、上香、祭酒、悼词等。这种祭拜方式文明、环保,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四、结论总之现代火葬有害无益,很不值得提倡,它既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又不符合环境伦理道德。殡葬改革是丧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事关社会稳定与。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宣扬新殡葬文化,积极生态型新丧葬,促使新殡葬文化完全融于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