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等教化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相识高等教化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化心理学?就是探讨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2、高等教化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高”与“专”(3)探讨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高校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供应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化心理学有哪些探讨原则和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化性原则方法:(1)视察法(2)试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化心理学与高等教化和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心理学是探讨心理现象
2、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高等教化:高等教化是培育特地人才的教化,他在整个教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化、本科教化和探讨生教化。高等教化心理学:高等教化心理学则是探讨高等教化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分支。5、在教化实践中应如何运用高等教化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老师必需对老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相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娴熟的驾驭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2)从提高教化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化心理学有助于老师更加深化地了解学生,提高教化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化心理学,
3、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化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3)进行教化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化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的问题。在培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须要在改革中提高。而这些课题的探讨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化心理学的参加。此外,学习高等教化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高校老师自我教化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老师总结工作阅历,自觉开展教化科学探讨。其次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简述人的心理活动
4、结构。(1认知过程1、心理过程:(2)心情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人的心理(1)心理动力:动机须要2、特性爱好世界观(2)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实力2、简述高校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高校生的生理发展特点:高校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其次生长高峰期”后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趋于完善和成熟,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高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认知:留意力基本达到成人水平,有意留意可持续160分钟左右;整个记忆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抽象思维实力特殊是辩证思维实力得到高度发展;想象更加主动主动、目的明确,更多地进行创建性想象。情感:情感内容丰富,不断社会化,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起先趋于平衡,但还不够稳
5、定和成熟,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高校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特征。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自控实力得到新的发展。社会性:社会性须要多元化、群体意识增加、社交范围困难化与扩大化,其整体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3、能依据高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提出详细的措施促进高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改革传统教化观念,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生发展的环境,是学生在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学术氛围中顺当成长。(2)留意提高自身的素养,驾驭肯定的心理健康学问,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建条件。(3)结合各方面力气形成教化合力,普及心理健康学问,开展心理询问;提倡全员参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与互助机制。
6、(4)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教化,大力提倡网络道德.(5)抓好新生入学教化和毕业生毕业教化两大环节。(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随时对重点学生进行追踪,随时了解他们的心情,给与心理辅导。高校老师还要驾驭高校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如气质、特性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4、简述高校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点及发展过程。高校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自我相识方面:相识更具主动性;自我评价实力提高,但存在片面性;自我概念更具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与稳定性。自我体验方面: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波动性,敏感性与情境性,自尊感与自卑感相互交织。自我调控方面:剧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剧烈的独立意识和抗拒倾向,相对薄弱的
7、自控实力。高校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自我意识的分化(2)内心冲突的出现(3)内心冲突的统一,包括主动的自我意识的统一和消极的自我意识的统一。5、如何开展高校生自我教化自我教化是指个体依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须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相识、自我体验、自我限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高校生自我教化的途径与方法(1)全面地相识自我通过他人来相识自我通过自我来相识自己(2)正确地对待自我主动悦纳自我理智对待自我乐观向往自我(3)努力地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志向自我将志向自我细化为详细的子目标培育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念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1、什么是学习?我国学者对学习
8、是如何分类的?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阅历而引起的比较长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更。狭义的学习即学生的学习,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驾驭前人的学问、技能,发展智力和实力,培育特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我国学者对学习是依据学习内容分类的:(1)学问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2、斯金纳如何定义强化?他认为强化的方式有哪些?斯金纳用强化概念取代桑代克效果律中的江上概念,并特殊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意义。所谓强化是由于增加或消退某种刺激而导致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过程。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务叫做强化物。强化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3、格
9、式塔学派是如何相识学习的?格式塔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洁集合;他们重视知觉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创建性思维。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连接。(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依据有意义学习任务的困难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1)代表性学习;(2)概念学习:概念的发觉和概念的同化;(3)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5、人本主义是如何相识学生的?人本主义从人性本善的基本立
10、场动身,认为在教化中应当充分信任学生有实力、有责任自己教化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学生与生俱来具有向善、向上的资质。人本主义信任,学习者都具有自己选择学习方向,自己发觉学习资源,以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实力。6、什么是视察学习?视察学习是怎样实现的?视察学习是通过视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视察学习是通过(1)留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实现的。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如何理解学习?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强调心理学对人的各种认知过程的探讨,并依据对各种认知过程的心理学探讨提出相应的认知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认为学习既有串行处理的
11、过程,又有并行处理的过程。8、建构主义学生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时常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学问阅历,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阅历,依靠他们的认知实力,形成对问题的说明,提出自己的假设。9、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包括那些阶段?(1)动机阶段(2)领悟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10、高校生的学习有何特点?(1)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2)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有更多的自
12、由支配的时间;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3)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4)学习具有探讨和探究的性质。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问与技能学习1、广义学问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是陈述性学问?什么是程序性学问?广义学问: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相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陈述性学问:也叫描述性学问,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干脆陈述的学问。这类学问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这类学问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也把它称为记忆性学问。程序性学问:也叫操作性学问,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详细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想其存在的学问。它主要
13、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学问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学问或过程性学问。2、什么是学问的表征?陈述性学问和程序性学问是怎样表征的?学问的表征是学问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陈述性学问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或图式来表征的。程序性学问以产生式、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3、举例说明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命题例子:“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命题。命题网络例子:金丝雀是金丝雀吗?金丝雀是鸟吗?金丝雀是动物吗?图式例子:“去舞厅跳舞”包括:到舞厅所在地、购票、进场、跳舞、退场。4、比较陈述性学问和程序性学问的学习阶段有何不同?陈述性学问的学习阶段:(I)新信
14、息进入短时记忆,并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学问建立联系,继而出现新的意义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程序性学问的学习阶段:(1)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学问建立联系,继而出现新的意义建构。(2)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是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3)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5、什么是同化?用同化理论说明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同化: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主动精神,即有意学习的心向;强调心学习的观念必需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
15、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涵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下位学习:假如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涵性和概括性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学问,新学问与旧学问所构成的这种关系是一种类属关系,又称下位关系,那么,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6、策略性学问在学问学习中的地位如何?策略性学问也是一种程序性学问,不过,一般程序性学问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学问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前者是对外的,后者是对内的。它体现着学习者处理内部世界的实力,体现着个体自我限制
16、与调整的实力。7、在学习中如何运用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精细加工策略:简洁学问的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困难学问的精加工策略: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学问,联系实际。8、什么是运动技能?它如何分类?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实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实力。分为:连续一断续;精细一粗大;内反馈一外反馈;简洁一困难。9、运动技能是怎样形成的?运动技能通过操作定向、操作仿照、操作整合、操作娴熟四个阶段形成。10、如何培育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1)精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
17、楚的动觉。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1、举例说明什么叫迁移?“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J就是强调迁调的作用。“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等也可以从迁移的角度加以理解。2、什么是正迁移?什么是负迁移?正迁移指从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主动影响;负迁移指从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消极影响。3、比较传统迁移理论的异同。形式训练说:在各种官能之间,或者说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一般性的思维技能,通过训练这种一般性思维技能可以促进其发生迁移,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共同要素说:指两次学习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假如学习内容中元素一对一的对应的相同因素越多,迁移效果就越大;相同因素越少,迁移效果就越小;假如
18、没有相同的因素,迁移就不会发生。阅历类化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是迁移发生的前提,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所获得的阅历的内化。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并不在于驾驭原理和阅历的概括化,而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特殊是对手段一目的之间关系的觉察,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技能的根本。学习定势说:指在先行学习中改进学习的一般方法,也会在后继学习中促进迁移的发生。分析一概括说:认为学习的迁移在于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和相像的条件,这种通综合分析和概括就是迁移发生的基础。4、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
19、些?(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2)已有阅历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分析概括的实力、元认知策略:(4)定势的作用。5、论述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提高高校学生学习和教学的效率?(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也是特别重要的环节,它贯穿着教学的全程,并指导教学的进行。因此,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本身的意义是自不待言的。(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行能将一门学科全部的学问都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行能毫无选择的学习全部内容。因此,要使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驾驭尽可能多的有用的学问阅历,教材就必需科学精选。(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精选的教学材
20、料如何编排才能发挥教学内容的最大可迁移性呢?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在编排的时候要从促进迁移的角度动身,以最优的学问结构,最佳的呈现方式来帮助学生乃至老师实现迁移。(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实施的。良好的教学程序能促进学生迁移实力的发展。因此,有效地设计教学程序对于教学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5)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很多探讨和实际的教学都证明,很多学生虽然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学问,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致使迁移受阻,出现我们常说的“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因此,要促进学生迁移实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迁移0主要应从下面两方面入手:第一,
21、要培育学生的迁移意识.其次,老师还应当培育学生的迁移实力。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建力1、什么是问题?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如何理解问题的?所谓问题,在心理学上是指那些不能干脆用已有学问阅历处理,而必需间接用已有学问处理的情境。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将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须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给定、目标、障碍。2、问题是如何分类的?(1)按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否明确划分为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2)按层次和水平分为呈现型、发觉型和创建型问题。(3)依据解决问题过程是否受对手解题活动影响分为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4)依据要解决的问题占解决问题
22、者相关学问的多少可以将问题分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3、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哪些特点?问题解决:是由肯定的情景引起的,依据肯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特点:(1)问题情境性;(2)目标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4、问题解决过程有哪些主要观点?联结主义:将问题解决过程看做一种联结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宜的联系得以建立并通过强化而巩固,问题得以解决;反之,不相宜的联系渐渐消退,问题就无法解决。格式塔学派:认为问题解决是对情境的整体理解,强调问题解决的“顿悟”性质。杜威五步模式:(1)遇到疑难或困惑;(2
23、)确定疑难的关键之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各种假设分析评鉴,选出最佳假设;(5)验证、证明、驳斥和改正假设。5、试分析与评价问题解决的模式。奥苏伯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过程;(4)解答之后的检验。吉尔福特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不仅在于它以智力结构模型为基础,结合信息加工过程,而且在于它将问题解决和创建性有机地联在一起,使其成为一种有独特价值的问题解决模式。6、影响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1)有关的学问阅历;(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
24、心情和动机状态。7、促进问题解决应当驾驭哪些策略?(1)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学问结构。合理的学问结构的特点:具有高度精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具有双重学问结构;具有大容量的学问功能单位;具有大量程序性而不是事实性的学问。(2)帮助学生驾驭运用思维策略。心理学家带有普遍性的看法是:问题解决思维策略的训练是把重点放在课题的学问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3)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学问的习惯。8、如何界定创建力?创建要经验那些过程?创建力:依据肯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奇、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实力。创建要经验的过程:打算阶段、孕育
25、阶段、明朗阶段、证明阶段。9、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创建力?(1)学问。学问阅历为创建供应原材料。一般来说,学问阅历与创建力是呈正相关的。但在某些条件下呈负相关。(2)智力。高智力是创建力的必要条件,高创建性必需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但高智力不是创建力的充分条件。而高创建力却是高智力的充分条件。(3)人格。创建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自重与胸襟开阔等人格特征。10、如何开发高校生的创建力?(1)创设利于创建性发挥的环境。老师应当遵守并用以激励学生创建性思维的五条原则:敬重别出心裁的疑问;敬重别出心裁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2)激发问题
26、意识开发创建力。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问题的敏感性、感受性。即擅长去发觉问题。问题意识的来源:新奇心、怀疑精神。学校教化必需强化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的头脑中充溢问号,而不是充溢句号。(3)运用创建思维规律开发创建力。依据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调互补律,在教学中,既要留意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不被已有的偏见束缚,同时也应留意培育学生的聚合思维。依据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依据逐步推理方式进行思维,既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律,依据逐步推理方式进行思维,也要留意培育学生在学问或信息不足时,亦能依据有限的数据和事实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快速识别、敏锐洞察、干脆的理解和整体的推断
27、,进行直觉思维的培育,从而使学生这两种思维得到协调发展。依据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培育学生的纵向思维,引导学生擅长依据事物的发展逻辑依次,一步一步地去绽开思维,如此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必定有助于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同时还要留意加强培育学生的横向思维,即引导学生擅长多方面地从其他有关的甚至无关的学问阅历中吸取养分,受到启发,从而创建性地解决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在教学中,既重视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也肯定要重视培育他们的正向思维。依据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擅长把学生的这两类思维结合起来。(4)教学活动具
28、有创建性。老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使教学活动富有创建性:第一,要是教学活动具有新奇性:教学活动的立意要新;内容新、方法新,组织实施的措施新;课要常讲常新,每讲必新。其次,要使教学活动富于变更。第三,要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第七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1、什么是动机?什么是学习动机?动机:是由某种须要所引起的干脆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意须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是如何分类的?(1)认知内驱力:即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须要,要求驾驭学问的须要,以及系
29、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须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解决问题实力或胜任工作实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须要。(3)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须要。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怎样?首先,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适当的学习动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主动性高,行为质量高,则行为效果好。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当然重要,但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质量才是最关键的。4、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该理论激发学生的动机
30、?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一反应构成的,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那也就不行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找寻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找寻。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当某种行为发生后赐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可采纳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
31、望和诱因的乘积来确定的。在此基础上,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胜利的动机和避开失败的动机。据此,将个体分为力求胜利者和避开失败者。力求胜利者将目标定位于获得成就,胜利概率在50%的任务最能调动其主动性。避开失败者将心态定位在如何避开失败,倾向于选择特别简洁或特别困难的任务。在教化活动中,要调动力求胜利者的主动性,就应当供应新奇且有肯定难度的任务,支配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而对于力求避开失败者,要支配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假如小有胜利便立即赐予嘉奖或强化,评定分数也要适当放宽,并尽量避开在公开场合指责其错误。6、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三维度六因素
3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作出主动而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海德、罗特、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行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缘由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实力凹凸、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老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作出主动而正确的归因:(I)要引导学生找出胜利或失败的真正缘由,即进行正确归因。(2)老师应依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成果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主动归因,即训练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7、自我效能感理论是谁
33、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基本观点是: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确定的:一个是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一个是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盼。期盼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果期盼,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想。假如个体预料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另一种是效能期盼,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实力推断,即人对自己行为实力的推想。当确信自己有实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明显,自我效能感产生于某一活动之前,是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做出某一行为进
34、行的主现推想。在教学中应从以下两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结果期盼)。通过设想“可能自我”的训练,使学生相识到:自己可以限制将来的胜利,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2)为学生供应挑战性任务。使学生能从任务完成中获得有关自己实力的信息,从而增加自我效能感。8、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合理运用嘉奖与惩处(5)利用竞争与合作(6)增加自我效能感(7)进行归因训练第八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何为群体?与一般人群相比,群体有什么特征?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为了肯定共同目的,以肯定的方式
35、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群体的特征:(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肯定的共同目标。(2)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3)成员间心理相容度比较高。2、社会助长是一种什么现象?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的现象。弗里德曼等人认为,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行为的内驱力,这就出现了社会助长作用。3、心理学家们是如何说明从众现象的?心理学家从分析从众行为的缘由的角度说明从众现象,认为从众有两个基本的因素: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4、班集体对学生个体有什么作用?具有良好班
36、风的班集体,其主动因素多、进步力气强,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正面教化和主动影响。它既能防止班级内部不健康小群体的形成,抵制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蚀,削减和消退不良行为的产生;又能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传播、汲取和加强,保证学生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对于培育高校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其他各种优良道德品质,熬炼高校生社会适应实力,完善高校生的特性,增进高校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5、如何塑造具有高凝合力的班集体?(1)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创建同学相处的机会。(3)发挥学生干部骨干作用。6、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间有主动和消极两方
37、面的相互作用。主动作用:(1)能满意高校生多方面的心理须要;(2)增加信息的沟通。消极作用:(1)阻碍正式群体工作的绽开;(2)传播小道消息。7、简述高校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同等性;(2)感情色调深厚;(3)富于志向化。8、高校生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1)同等原则;(2)敬重原则;(3)真诚原则;(4)理解原则;(5)社会交换原则。9、高校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发觉并赞许别人的优点;(4)合理对待指责。10、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哪些技巧?(1)避开争辩;(2)维护他人的自尊;(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指责;(5)加强交往,亲
38、密关系。第九章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1、什么是品德?品镌与道德有哪些区分和联系?品德:品德亦称道德品质,它是个人依据肯定的道德规范实行行动时,常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品德与道德的联系:(I)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详细表现,离开社会道德就不会有个人品德。(2)个人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学校道德教化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更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品德面貌。品德与道德的区分:(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以行为规范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它依靠于整个社会的存在,不以某一个体的存亡为转
39、移。而品德则是一种个体现象,它要依靠于个体的生存而存在。(2)道德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要求,特殊是肯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品德的内容往往只是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3)道德是肯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制约,而且也要受生理、心理规律制约。(4)道德是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探讨的对象。品德则是教化学、心理学探讨的对象。1、2、品德的心理结构是如何构成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道德相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机构成的。3、简述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
40、杰运用临床法对儿童的道德推断进行了实证探讨,揭示了儿童道德推断的发展进程。他将儿童的道德推断区分为两级水平,即他律和自律。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趋势。这两种水平他是依据两个参照点划分的。这两个参照点一是敬重准则,一是社会公正感。皮亚杰认为对这两个参照点的相识水平是儿童品德是否成熟的标记。皮亚杰认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详细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A、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阶段B、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阶段C、从听从的公正到公允的公道的公正阶段Ds从抵罪惩处到报应性惩处阶段4、简述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采纳“道德两难法”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对一系列
41、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推断和推理的状况。他把儿童的道德推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常期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这个阶段的儿童为了避开惩处或获得个人奖赏而听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可表现为两个阶段:惩处与听从定向阶段功利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许和表场或维护社会秩序而听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可表现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定向阶段(亦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亦称原则的道德水平。处于该水平的行为者,其行为推断已不限于遵从某个特殊的权威人物,而是与人共同担当责任,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已被内化
42、为他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了。可表现为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5、简述班杜拉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的大多数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的视察而获得,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视察而变更。通过对榜样的视察来获得的行为变更不同于学习者对刺激作出反映的干脆学习,而是一种间接或替代的学习。班杜拉所说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榜样,即让活生生的榜样在视察者面前作真实的行为操作。另一种是符号榜样,即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的榜样。6、简述埃里克逊森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埃里克逊通过临床视察和阅历总结,提出道德或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1)学习信
43、任的阶段: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自主感与羞愧感、怀疑感的冲突。(3)发展主动性阶段:主动性与内疚的冲突。(4)变得勤奋阶段:勤奋感和自卑感的冲突。(5)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6)担当社会义务阶段:亲密与孤独的冲突。(7)显示创建力感的阶段:创建力感与自我专注的冲突。(8)达到完备阶段:完善对无望、厌弃的冲突。7、如何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1)行为重复。创设道德情境,让良好道德行为重复发生。(2)行为仿照。供应良好榜样,让学生仿照。(3)组织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有意练习。(4)与坏习惯作斗争。9、学生不良品德是怎样形成的?应采纳那些方法加以矫正?
44、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缘由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缘由:来自家庭方面的缘由:(1)家庭成员的溺爱、迁就;(2)家庭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3)家庭成员教化的不一样性;(4)家长缺乏表率作用;(5)家庭结构的剧变。来自社会方面的缘由:(1)广义的社会环境,指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2)狭义的社会环境,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学生的挚友、邻居、社区以及影响个体的各种社会活动。来自学校方面的缘由:学校是特地的教化场所,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化来获得的。但由于某些教化工作者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方法上的偏颇,也会在肯定程度上间接地造成或助长学生的不良品德。主观方面的缘由:(1)不正确的道德相识;(2)
45、异样的情感表现;(3)明显的意志薄弱;(4)不良习惯的支配;(5)某些性格缺陷;(6)某些须要未满意。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1)防范协约法;(2)表征性嘉奖法;(3)强化暂停法;(4)过错矫正法;(5)榜样示范法。第十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化1、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它主要包括智力正常、心情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反映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有较强的心情调整实力(4)适应社会生活(5)酷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6)人格完整
46、和谐(7)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对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有何意义?(1)有利于高校生相识自己的心理,培育健全的人格。(2)有利于高校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3)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实力发展。(4)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实力。(5)有利于培育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校生。3、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着手:(1)学习辅导:加强学习心理教化,老师要管教管学,驾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特殊留意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学习心理教化,关注高校生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同时,激发高校生学习的爱好和求知
47、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培育他们从发展变更的事物中进行学习的实力,使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具有适应环境和职业变更的实力。(2)生活辅导:使学生了解人的心情变更特点,驾驭调整心情的方法,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使学生了解社会变更发展的重点及趋势,脚踏实地,提高心理承受实力,以充分的心理打算和较强的适应实力去迎接急剧变更的时代;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基本学问与技能,学习与他人交往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与同学、异性及老师各方面的关系;使高校生了解青年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正确相识自己、相识社会,加强心理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化。(3)生涯辅导: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实力的培育;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做出合理的选择;自身潜能的开发。4、高校生心理健康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1)生物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社会、学校、家庭(3)生活事务因素(4)个体因素5、什么是心理障碍?高校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