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9244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邵阳市大祥区农业农村局2020年4月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基础与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问题和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遵循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实施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构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

2、签。(六)构建新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产业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粮食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蔬菜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水产养殖业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精品水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农产品加工业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农旅融合,观光休闲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重大工程与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农业科技园科技示范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平台创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现代农业仓储、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提升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错误!未

3、定义书签。(六)现代农旅融合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六、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组织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财政投入倾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创新涉农资金管理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投资环境优化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土地流转推动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粮食安全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技术创新支撑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A)金融保险支持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为充分发挥我区在全市范围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按照湖南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邵阳市委“产业兴邵”等系列战略部署,

4、根据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湘发改规划(2019)282号)和邵阳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要求,特编制大祥区“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基础与环境“十三五”时期,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截至2018年末,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455.7万元,较“十二五”末期增长38%。全区水稻播种面积8.6万亩,玉米1万亩,油菜1.2万亩,蔬菜生产面积2.8

5、万亩,水果栽植面积1.5万亩,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3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1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个。“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给我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带来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给我区农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新常态下,中央更加重视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并将“三农”作为财政投入的优先保障对象;乡村振兴战略、湖南一带一部战略、湖南省打造农业优势特色

6、千亿产业工程、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邵阳市百亿农业产业工程等稳步推进,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环境更为有利。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需求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渴望体验农耕文化、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这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三是新时代战略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随着湖南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邵阳市委“产业兴邵”等系列战略部署的落

7、地和持续,乡村振兴战略、湖南一带一部战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邵阳打造农业优势特色百亿产业等宏观调控战略的陆续出台和政策进一步优化,为全区补齐发展短板,扩大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阶段性的发展机遇,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大步推进,为农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活力。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生产要素进一步激活,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产业兴旺、生

8、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格局初步形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释放出更大活力。(二)问题和挑战一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相比发达地区,区内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水、电、路、气、网建设滞后,特别是“气”的滞后制约了现代农业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烘干、储藏等产后设施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自然灾害预警应急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农业靠天吃饭的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区内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种养结构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农业发展支撑能力仍然不强,体制制约产业

9、发展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强,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缺少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支撑,科研与生产衔接不紧,产学研结合不紧,产业各环节信息化链结不紧;专业化基层农技人员匮乏,财政及金融支农政策体系有待加强。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力度不够,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加工转化不够,大众化农产品“卖难”和“个性化”农产品“买难”依然存在,产业链条不长,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品牌意识、抱团发展思路。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10、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和蔬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二)遵循原则1、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突破口,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严重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的攻坚克难的投入。加快科

11、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多依赖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转变,提高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科技驱动力。2、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在继续巩固和加强蔬菜产业的主导地位基础上,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稻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发展“稻+虾”、“稻+渔”、“稻+蛙”等种养循环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近郊地理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开展农耕文化体验,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竞

12、争能力。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污染治理,促进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4、坚持产业化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和经济发展特征,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相对明显,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一定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按照区域经济生态特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发展实施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按产业链实施项目,按产业化经营项目,

13、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走产业化发展道路。4、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格局,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主载体、主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生态环保、绿色健康发展。(三)实施目标1、总体目标充分发挥邵阳国家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园核心区的主导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蔬菜产业为主业,优质“稻+”生产、特色水产养殖为两翼,精品水果、油茶和休闲农业等为辅助的农业产业格局,加大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的投入,打造一批特色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建成

14、一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创建一批农业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至2025年,在稳定壮大蔬菜、水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精品水果、油茶、“稻+”种养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我区农业发展成为市场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环保、人民满意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具体目标经济持续增长。建立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争取一个时期的较快增长,又保持一种良好的增长态势;既实现一个时期的增长指标,又为今后的增长积蓄后劲。力争到2025年我区农业增

15、加值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平均达到28000元。优势农产品面积、产量稳中有进、实现优质有效供给。确保8.4万亩基本农田面积,加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修复、修整、维护;打通农产品加工业水、电、路、气、网“最后一公里”的制约瓶颈;全面完成5万亩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发展粮食生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其中,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3.4万亩,其中,宝庆朝天椒地理标志产品1.2万亩;水产养殖水域1.6万亩(其中“稻+”模式达到IoOOO亩水域,池塘6000亩,其中精养塘5000亩),畜牧总存栏达到12万头(生猪7万头以上,牛1.2万头,羊4.8万头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油菜等作物的

16、机械化程度达100%,水稻产业机械化程度普及到85%,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形成新格局。加强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农产品集聚区)、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0个,创建罗市、板桥2个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创建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稻田虾农业综合种养特色小镇,新增“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50个以上;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25个,专业合作社200个,家庭农场500个,培养壮大集体经济组织55个。在

17、全区基本形成以新型经营主体主导、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加速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加速发展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加速发展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休闲旅游等产业,通过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和休闲农产业比重,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深度结合。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作部署,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域美丽乡村

18、,围绕“五美”目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自治功能,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战场,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保持农村环境净化美化,争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市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8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5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其它所有行政村(社区)都达到区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积极构建“规划引领布局美、融合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宜居宜游生活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农产品绿色发展及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新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得到提升,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轻简化栽培

19、技术、减肥减药“两减”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系列先进农业综合技术。全区建成3万亩高标准种植、养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新增农产品绿色认证产品20个以上,所有农产品进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全覆盖。全区每个乡镇建立1个动植物检验检疫室,建设现代化的基层动植物防疫体系;全区“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5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取得长足发展,主要农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和供给能力增强,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基层科技队伍得到壮大。针对农业发展制约瓶颈,加大高层次科技人员的

20、引进、抓好本土专家的培育、引入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机制,建立2个省级以上的科研平台,构建稳定的人才、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组建一个真正懂技术、善管理、沉得下的基层科技服务团队,下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通过产业调研,不断优化和壮大基层科技服务队伍。三、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以保障粮、蔬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前提,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构建六大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足我区农业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效益为目标,加快构建具有我区特色

21、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优质粮食产业(1)把稳定粮食面积、主攻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确保全区双季稻面积稳定在2.5万亩,积极打造板桥乡、蔡铐乡、檀江街道双季稻功能区,板桥乡、罗市镇“稻+”优质稻米生态种养循环区,到2025年,全面完成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粮食生产。(2)全力打造“稻+虾、稻+鱼、稻+蛙种养结合产业基地”,突出农田综合利用。2025年,确保全区“稻+虾”、“稻+鱼”、“稻+蛙”种养生态立体产业基地10000亩。2、高效蔬菜产业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提供蔬菜种植水平、确保蔬菜种植安全,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目标。充分利用近郊区

22、域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升“菜篮子”工程,以扩建大棚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为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5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3万亩,其中地理标志产品宝庆朝天椒1.2万亩。大力发展小拱棚、塑料大棚、连栋大棚、温室,提高蔬菜生产设施抗灾能力,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蔬菜总面积的80%以上。3、特色水产养殖业把巩固和加强区内虾、鱼等水产养殖作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以罗市、板桥、蔡铐为核心,辐射全区。加大四大家鱼的合理养殖,巩固现有的“稻+虾”、“稻+鱼”、“稻+蛙”特色模式种养规模的前提下,到2025年,实现水产养殖水域1.6万亩,其中“稻+”模式达到IOOOo亩水域,选择蔡铐、

23、板桥、罗市、檀江4个乡镇(街道),实现200亩规模的“稻+虾”模式70%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在传统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垂钓等休闲渔业,大力发展甲鱼、牛蛙等特种养殖,实现特种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做大做强我区特色水产养殖产业。4、现代畜牧业紧紧围绕“高效、优质、集约、生态”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稳步发展我区畜牧产业,建立具有大祥特色的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以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动全区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争取到2025年,90%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全区生猪年出栏15万头以上,存栏7万头以上;稳步发展牛羊等养殖,确保2025年存栏肉

24、牛达到1.2万头,出栏1.7万头以上,羊存栏4.8万头以上,出栏7万头以上;适度发展蜂、家兔等特种养殖;家禽年出笼500万羽以上,存笼200万羽以上;蛋鸡、肉鸡养殖规模化程度达到85%以上;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力做好各规模场养殖环保设施配套工作及散养户粪污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守护我区绿水青山。5、精品水果业把发展精品水果产业作为提升我区农业园艺产业上档次的重要手段来抓。以板桥、蔡铐为核心,重点发展葡萄、草莓、黄桃、酥脆枣、蜜柚等精品水果,到2025年,建成葡萄、草莓、黄桃、酥脆枣、蜜柚等五大精品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IOoOO亩,

25、提升园艺产品品味,丰富地方水果产业。(二)构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当前,我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山塘、水渠破损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低,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抓住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农机装备、生态环境等关键环节,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健全现代农业保障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喷、微灌工程示范基地。全面总结和推广立体种养、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利用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进农田排灌工程修

26、复和建设,增强抵御洪涝、干旱的极端恶劣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扩大我区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为我区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建立河道整治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疏通水系,确保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2、加强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稳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减少低产田”的思路,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完善田间排灌设施和机耕路桥,配合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增强技术承载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方便农机作业,达到高产稳产粮田要求。到2025年,全面完成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其中,蔡铐乡1.3万亩,板桥乡1.2万亩,罗市镇1万亩,檀江街道

27、0.7万亩,雨溪街道0.3万亩。3、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坚持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为立足点,确保地力稳定,大力推行减肥减药“两减”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系列先进农业综合技术。推动我区肥料施用结构日趋合理,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开展耕地质量预测预报。构建起覆盖全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耕地质量特别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动态、长效、有效监管。4、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围绕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普及发展传统农机。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饲料加工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展油

28、菜直播和移栽机械的试验示范、收获环节机械的研究,建立一批新技术的典型示范基地;围绕推进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特色农机。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重点加强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保鲜储藏及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示范推广。在规模养殖方面,加强畜禽养殖机械、高效渔业机械的研究推广,全面提升高效农业集约化水平。5、加快屠宰冷链体系建设。按照我市屠宰企业布局,全力做好我区机械化屠宰场建设工作,同时做好冷库、运输集散中心建设工作,全面改善当前活禽活畜交易模式,从调畜禽向调肉转变,切实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及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将现有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生产

29、实践,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总结提炼进而开创新的理论与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创新是现代科技最重要的基本品质。“十四五”期间,我区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点: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无缝对接,大力引进高级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建好用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平台,强化科技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建立起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科技创新模式。重点围绕邵阳市农科院、农业科技研发大楼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专家委员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与湖南农业大学、邵阳学院、市农科院等高等院所的创新合作能力,建立2个省级以

30、上的科研平台,健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技企结合+技物配套服务”的科技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农技推广员、科技特派员、农村“土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区科技创新推广能力。2、加强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农业科技队伍不到200名,“十三五”期间,在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时暴露出了一些困惑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科技服务工作经费不足、队伍生存和产业发展困难;管理体制以快为主,人员交流、队伍补员停滞;行政事务及经营活动牵制精力较多,专业工作受到影响;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等。“十四五”期内,要直面困难,改观现状,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

31、,建立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体系,实现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区内重点企业全覆盖。真正建立起一个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科技服务体系。3、培训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十四五”期间,将实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长效机制、职业农民培训长效机制。每年邀请省、市高级农业专家,采取面对面课堂授课、种植、养殖关键生产阶段定期田间实际操作授课、农闲阶段集中授课等多种方式,开展专门针对农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村干部分专业开展为期3-4天的创业课堂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者既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现代生产技术,又了解市场营销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方面的知识,促使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得到进

32、一步提升;开展农技人员集中系统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开展针对广大农民的面对面课堂授课,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使得参培农民每人掌握两项左右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既要注重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创新,又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期培训还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实地参观学习,真正培养和造就有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四)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现代流通业态为先导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1

33、、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我区蔬菜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加快组建合作社联合组织,积极发展社民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到2025年,全区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200家。2、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和土地流转机制,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到2025年,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占

34、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农产品集聚区)1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5个,努力创建罗市、板桥2个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创建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稻田虾综合种养特色小镇,新增“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50个;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25个,专业合作社200个,家庭农场500个,培养壮大集体经济组织55个。在全区基本形成以新型农业主体主导、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3、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立足我区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

35、,高标准建设好国家农业科技园,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特色蔬菜、特种水产等加工产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规划区集中集群发展。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4、大力推进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主体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实现农超结合,产销联动。建成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连锁超市、配

36、送专卖为先导,电子商务等为补充,功能齐备、制度完善、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1家年销售5亿元以上的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1个具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5、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区、乡、村三级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的仓储、冷链物流基地,打造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中心。成立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机构,建立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规范体系,提高生产、加工、配送、中转等流通环节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覆盖冷链

37、全过程的果蔬冷链物流标准,实现冷链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冷链物流“不断链”。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包装、低碳配送、绿色采购等生态物流,在果蔬等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减少物流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文明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果蔬等农产品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权威、信息量大、发布及时的全国性果蔬信息网,实现果蔬等农产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通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果蔬等农产品的冷链环节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建立“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的农产品可追溯冷链物流体系。(五)构建农产品质

38、量安全保障体系1、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以全区的蔬菜主导产业和板桥、蔡铐、罗市的特色水产产业农产品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形成我区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全区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K)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

39、溯。2、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建立1个综合性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每个乡镇建立1个专门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主要生产基地全部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3、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设。在区内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10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生产、流通中的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4、农产品

40、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区农检中心为支撑,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5、农产品品牌创建。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引导区内产业科学布局;坚持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为导向,在优势产区培育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做大做强区内绿色蔬菜、水产、优质稻、精品水果品牌,“稻虾”、“稻鱼”、“稻蛙”种养生态立体农业品牌;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新增绿色产品认证2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5个,新增“邵阳红”

41、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50个。(六)构建新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体系1、区内河流重点流域水源污染防治推动区内水源污染防治工作,启动邵水上游沿岸及支流檀江沿岸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区内邵水河、资江重点流域截污,全面推行水环境治理河长制管理体制。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全面覆盖”的原则,有计划、有步聚、有方法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工作。在召伯村、台上村、罗塘村、板桥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行动,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建立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3、农村垃圾污水、黑臭水体整治行动。以加强生活污水、

42、垃圾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重点对所有河道的黑臭水体、村庄内及周边坑塘、沟渠的黑臭水体、垃圾污水进行全面治理。在“十三五”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和建立一套农村黑臭水整治体系、垃圾污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标准体系,农户受益率达90%上,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根本改变。4、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以规模生猪养殖场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场施策,着力推进粪污收集、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5、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行动。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科学施策,精密安排,重点加强对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回收等方面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绿

43、色生态化发展,农业面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选择台上村、板桥村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6、美丽乡村创建行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到2025年,创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其它所有自然村达到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打造4条最美“四沿”景观带,即:龙头一召伯一立新农业产业景观带、台上一清风农业产业景观带、檀江河(罗市社区一檀江社区段)景观带、S217(清风村一罗市社区段)景观带。7、乡村旅游创建试点示范行动。鼓励各村社区依托当地特色及优势开发乡村旅游,积极开展乡村旅游试点示范。在“十三五”末选择蔡铐村

44、、召伯村、台上村、罗市社区、罗塘村开展乡村旅游点创建试点示范,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十四五”期间在全区推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8、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示范行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释放农村“沉睡资产”,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实施。在“十三五”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和建立一套科学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9、长效管护机制建设试点示范行动。建立美丽乡村集体管护、承包管护、专人管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护机制,完善专业化市场化建设,运行管护与农户自主

45、管护相结合的机制。建立环境污染治理管理制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清扫保洁管理制度、落实建管“村社区为主”工作机制。10、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试点示范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管护格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环境质量,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产业布局(-)粮食产业确保10万亩基本农田面积,全面完成5万亩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稳定2.5万亩的双季稻,确保水稻粮食种植面积的主导地位;根据区内各乡镇的区域特征和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红薯、马铃薯、豆类等优质旱粮。(二)蔬菜产业蔬菜

46、产业建设以“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和品牌农业”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科研院所,确定大祥蔬菜为主导特色产业,发挥自身优势,提升都市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和加大科研投入。发挥近郊区域优势,根据我区资源禀赋条件、蔬菜产业基础,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统筹生产、加工、产地市场、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蔬菜供应基地示范片。到2025年,建成5万亩的蔬菜示范基地,稳定城镇常年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确保蔬菜供应和质量安全。具体按照“核心区-示范区”层次布局。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延长大祥区蔬菜全产业链。

47、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大祥区万亩特色蔬菜产业,提升邵阳蔬菜品牌形象。()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优质特色水产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以罗市、板桥、蔡铐为核心,辐射全区。开展四大家鱼的合理养殖,巩固即有的“稻+虾”、“稻+鱼”、“稻+蛙”特色模式,开展“菜-虾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研究与示范。实现综合条件好的乡镇200亩以上规模的“稻+虾”等模式村村全覆盖。(四)精品水果业以板桥、蔡铐为核心,重点发展西瓜、葡萄、草莓、黄桃、酥脆枣、蜜柚等精品水果,建成葡萄、草莓、黄桃、酥脆枣、蜜柚等五大精品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10

48、000亩。(五)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畜禽屠宰业等。建设一批产地储藏、保鲜、产后商品化处理等初加工设施,扶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成全市乃至湘西南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推进农产品多级系列加工加快发展。培育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行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全产业链标杆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跨界联合、融合,推动加工业专业化、集团化。(六)农旅融合,观光休闲农业依托农业特色资源,发展创意农业,促进农旅融合,挖掘农业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事体验等多重功能,推动农业资源与旅游元素良性互动,打造一批知名休闲农庄、村、镇和精品线路。以蔡铐故居、召伯遗址为主线,打造伟人文化片区、休闲农业片区、环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圈、宝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带。五、重大工程与项目(-)农业科技园科技示范工程围绕“建设湘中丘陵山地高效高值农业产业综合体,打造丘岗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引领邵阳农业转型升级”的园区建设总体目标,继续完善园区建设,做好园区水、电、路、气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维护和宣传园区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区内国家农业科技园的科技引领作用,保持国家科技园区在我区的科技龙头地位,围绕园区的“五大工程,八大基地”,在全区开展重科技、学科技、扬科技的科技活动,发挥园区品牌效应、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