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6课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嘉定一中叶晔教学目标1 .知道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能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2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的分析,初步掌握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等不同的视角,较全面解释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弊端。3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分析,认识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悟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重
2、点与难点重点: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1 .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同时完成了农业的集体化,支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故为重点。2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取得重大成就,又存在着严重问题。应让学生认识,苏联模式曾经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既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又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它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而只能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对中国
3、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重要影响。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仅仅74年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了,曾经的社会主义老大哥永远地成为历史。这不由得让人思考苏联的探索到底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我们又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6课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2 .问题一:20年代中期,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但斯大林上台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了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工业化,这是为什么呢?本环节意
4、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材料一、二、三的分析知道:由于经济的落后和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围攻,斯大林模式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必然性。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带来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1929年12月的讲话)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加速推进工业化。3 .问题二:苏联工业化的特征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文献选读”和材料四、五,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归纳出工业化的特征是以重工业为先导、片面追求高速度、以国家计划为指令。另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告诉学生,(1)斯大林认为,苏联当时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战
5、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在重工业里更偏重军事工业;(2)如何“跑完这一段距离”,当时最流行的词就是超前!(3)计划就是法律。计划的核心是命令,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发布命令,整个国家不折不扣地执行。通过讲解,为下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埋下伏笔。4 .问题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并出示一五、二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的资料(材料六),引导学生认识工业化的成就。指出在西方国家面临经济危机侵袭的时候,苏联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可谓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
6、法,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所沿用。5 .问题四: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原料支持,对于苏联这么一个没有殖民地的大国来说,这些资金和原料从何而来呢?引出第二目农业集体化。本环节意在通过学生分析、整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在学生阅读课文和材料的基础上,适当介绍剪刀差和贡税,有助于学生理解农业集体化使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苏联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使学生知道农业集体化在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采取强迫乃至暴力的
7、手段,提出“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使农民失去了财富,失去了土地,甚至失去了生命。6 .问题五:历史对斯大林这一经济体制褒贬不一,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怎样比较客观地评价这一体制呢?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斯大林模式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样样管,统统包,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严重地阻
8、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7 .肃反运动本目作淡化处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集体化运动中的计划色彩其实是政治领域权力集中的体现。从20年代末,斯大林的个人权威逐渐增长,为了最终树立个人崇拜,打击异己的政治运动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字,用小字中的数字使学生感受肃反运动的后果非常严重,影响十分深远,给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和国F市共产主义运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8 .问题六: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是否能概括一下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概念的能力。9 .结语:斯大林模式能在苏联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并长期执行,有着很深刻的原因,除了我们课上分析的以外,同学们课后
9、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多角度地去理解这一问题。另外,1936年,斯大林模式作为苏联社会主义经验被写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用宪法保隙它的权威性,不可挑战性。那么,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应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这个问题不一定要求学生回答,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资料附录材料一:“这时(1928年),苏联的经济仍然落后,缺乏维护民族独立的经济基础,在国际市场上难于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P216材料二:“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工
10、业产值仅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7%,仅及美国工业总产值的10%,德国的40%,英国的50%,法国的66%。”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P217材料三: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得不到西欧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援,至少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将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面对这种情况,党不能容忍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下。因为这种落后的危险性在于,孤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随时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优势和军事进攻面前归于毁灭。齐世荣吴于厘世界史现代卷(上)材料四:没有重工业就无法包围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一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五:
11、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揄、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股仍然是1卢布。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六:(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总产值的比重由1913年的4%强提高到10%弱。工业总产值已超过英、德、法(为英国水平的146.4%,德国水平的117.3%),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为美国水平的23%),进入了世界先进的工业强国之列。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P245材料七:据统计:苏联1927年7月到1937年9月,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
12、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此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必修2)材料八:1932年,乌克兰大灾荒板书设计经济落后社会 主 义 工 业 化背景特征成就帝国主义围攻以重工业为先导片面追求高速度以国家计划为指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 体制1936年,跃居世界第二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的继续肃反运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训练设计材料一:斯大林模式是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仅就国际环境而言,20世纪前半期出于战争与革命时代,苏联处于整个资本
13、主义国家的包围中,资本主义随时准备消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如果当时没有采用这一模式,苏联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在战争爆发时也不可能迅速地把所有的力量纳入战时轨道,苏联完全有可能在二战中灭亡。摘自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材料二:几十年来,生铁、煤炭、纲、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摘自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一一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材料四:(20世纪30、40年代苏联的)工人小职员、女佣的工资一般在50250卢布
14、。技术工人可达到400卢布。高级官吏、教授、艺术家、作家工资则一般在1500至IOOOO卢布。有些人每月收入可达200300万卢布。工资差异如此之大,也不得不让人想到剥削。是“胁肩谄笑之徒”和“脑满肠肥之辈”对普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利益”的占有。摘自张建华等红色风暴之谜一一破解从俄国到苏联的神话材料四:70年代中期一会后,在苏联,新技术采用缓慢,经济发展停滞,过时的经济结构没有得到调整,经济效益不高,过去曾经缩小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出现冻结以致出现扩大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摘自周新城对世纪性悲剧的思考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I)根据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参考答案:国内经济落后,国际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围攻。(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有何影响?参考答案:轻工业发展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重工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社会收入差距大,人们的不满情绪严重;社会发展不平衡。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弊端和国际政治形势的需要。政权的经济基础不稳固;社会矛盾复杂化;不利于国际竞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参考答案:略。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