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9924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讲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演变参考书目及推荐网站重要书目:1、郭汝槐主编:中国军事史,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2、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17卷20册),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高锐主编:中国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4、高连升:军事史学方法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5、郑文翰主编:军事科学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6、中国军事文化纵横丛书(10册),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2000年版参考网站:军事网:中国军事网:战争研究网:铜雀夕照网:战争的艺术网:中国军事史学术刊物:军事历史研究(季刊),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主办军事历史(双月刊),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主办军事

2、史林(月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办中国军事科学(双月刊),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主办战争史:1、武国卿、慕中岳:中国军事史,湖北人民出版社、金城出版社19851992年2、张习孔: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3、赵振愚:中外海战大全,海潮出版社1995年兵器史:1、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2、王兆春:中国古代兵器,商务印书馆1993年3、刘旭:中国古代兵器图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4、凯风:中国甲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军制史、军种史、军事后勤史:1、徐勇:简明中国军制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2、黄永华:中国古代兵制,(台湾)商务印书馆1

3、994年3、陈恩林:先秦军事制度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4、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5、张铁牛、高晓星:中国古代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6、陈明福:中国历代女兵,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7、贾若瑜:中国军事教育通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8、许长志:中国古代军事教育史,黄河出版社1992年9、黄富成:中国古代间谍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史:1、高连升:军事史学方法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2、袁德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3、赵枫: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4、顾智明: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史

4、,海军出版社1997年5、张文儒:中国兵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杜政:中国古代心理战思想及其运用,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先秦秦汉军事史:徐喜辰、赵光贤、黄今言、安作璋魏晋南北朝军事史: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2000年蒋福亚、韩国磐、黄烈、张泽咸隋唐五代军事史: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长孺:唐书兵志笺证,科学出版社1957年岑仲勉:府兵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王永兴:隋末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中华书局1982年胡如雷、杨志玖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中华书局1990年两宋军事史:漆侠(1978年12月成立全国农民战争

5、史研究会,会长)王曾瑜:宋代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金朝军制,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清代军事史:罗尔纲:绿营兵志,中华书局1984年、湘军兵志,中华书局1984年、晚清兵志及中华书局1997年孙文良:明清战争史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一、学习本专题的意义1、军事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部分,是自古至今的战争及有关军事活动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事史是中国史的重要分支,涉及的范围很广阔。至少包括兵制史(军制史)、战争史、兵器史(军事技术史)、军事历史地理以及军事理论和思想史等等。2、军事历史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很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6、。历史学工作者有必要了解一定的军事史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3、军事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它与历史同时期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宗教、民族文化和思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选择军事史某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深入而视角独特地研究某个时代的变迁。二、中国军事史与相关社会历史学科1、经济史(1)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实力,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因此,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经济史和军事历史是最紧密相关的。(2)国家土地的大小决定资源的多寡,资源的多寡决定能够动员和维持军队的数量。双方军队力量的对比则决定了战争的胜负。经济发展与军事的基本规律,在和平时期和休战时期,从事战争准备,加强边防,

7、增强国家军事实力而加紧生产、工程建设、移民等。2、政治史军事指挥体制:从“礼乐征伐由天子出”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J唐玄宗安史之乱以后“宦官监军”成为制度(而从宦官监军到宦官借此专权是唐代政治走向腐朽没落的标志)。宋代的遥控指挥。3、宗教史农民起义:黄巾军、孙恩、红巾军、徐鸿儒、唐赛儿、王聪儿白莲教、太平天国。4、文化史5、考古学具有军事价值的遗物:碑铭、古代建筑和军事工程,文书、兵器、陶佣等。三、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1、从争夺资源的原始社会战争到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阶级社会战争。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原始战争不具有政治目的,没有阶级对抗和奴役的性质。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或是用于祭

8、祀,战争通常是以一方部落被消灭或被驱走而告终。列宁:“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J阶级社会中,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包括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2、从群体格斗到步车协同作战(1)群体格斗。*交战胜负,决定于参战人员的数量、体力状况及勇敢程度。*原始防御工事以及“攻”与“守”的雏形出现(2)步车协同作战司马法严位:“立卒伍,定行制,正纵横”。步兵列阵于前,战车列阵于后。指挥官以金、鼓、旗帜等听视信号指挥战斗,强调队形严整。每前进一定距离,即停止整顿一次队形,军队只能在平坦开阔地形作缓慢的直线运动,实施正面攻击。

9、四、夏商周军事概述1、战争理论的产生(1)鸣条之战,初步认识到政治与战争的关系,采取争取民心、用间等措施,并注意选择有利的进攻时机;(2)周灭商之战,制造假象,麻痹敌人;(3)周公东征,采用先弱后强的战略。2、军队编制的发展与军事纪律夏:王室卫队(贵族组成)+战时民军商:常备军(右、中、左三师)+地方军什(什长)行(百夫长)大行(千夫长)师(师长)5车为1编队,5队为1“马亚”一4“马亚”为1“多马亚”西周分封制:王师:宗周六师(西六师)+成周八师(东八师)周代后期扩充到22师。步车合同编组:车1辆,马4匹,辎重车1辆,官兵30人(甲士10人,车上3人,车下7人,后勤10人)5车1队一2队1官

10、5官1卒一2卒1师尚书甘誓:“左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射猎与占卜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战)事则岁三田J五、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1)列国普遍地扩军备战军事编制:从师到军西周初年,天子辖西六师和成周八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西周晚期,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J郑国楚国(兵力50万人,7000乘车)齐国秦国晋国(兵力30万人,4000乘车)一宋国一吴国(四军,十余万)一越国(五万人)可能性:社会生产力发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为扩军备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列国实行奖励人口增殖的政策促进

11、了人口和兵源的激增。激烈的兼并与争霸战争使列国的扩军成为生存的需要;反之,列国的普遍扩军又加剧了兼并与争霸战争的历史进程。(2)诸侯兼并与大国争霸方伯政治(霸主政治)史记周本纪:“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2、春秋时期常备军的编制国家军队+边防军+私属军队车兵的鼎盛时期+萌芽状态的舟师、步兵和骑兵乘:轻车1辆(甲3人+徒兵72人)+重车1辆(后勤徒役25人)世兵制与民军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国人的分化与武士阶层的出现与固定(2)兵役范围扩大“选(庶)民之秀者为土”(3)赋税分离行政费用称税;军事费用与兵役合称赋。3、战国(1)兵器数量品种增多,战斗性能提

12、高。战争规模扩大和城市攻防战增加。(2)文武分职和独立军事系统的出现蔚缭子原官:“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韩非子显学:“明君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3)军将的任用和指挥权的集中世卿世禄制被废除,军队中的各级军官绝大多数是在战争中由军功大小而提拔。采邑制俸禄制韩非子外储:“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虎符与调兵权集中到国君手中(5)郡县征兵制春秋每家征兵不超过1人,往往数家轮流出1人为兵,战国一切适龄适役人员都要服役,甚至连女性都要参战。(6)常备军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战国时期提高了士兵选拔的标准和待遇:齐国:拳术与技击魏国:耐力与行军速度车兵、骑兵(40岁以下,1米73以上)特种兵:吴“长足”、“

13、大力”韩“超足”、“弩兵”越“习流”(7)军功爵制史记商君列传:“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秩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J出土秦简军爵律、商子杀敌1人,免全家赋徭。杀敌将1人,授爵1级,赐田1顷,宅9亩,庶子1人百人以下小分队作战,杀敌33人为满功,军官各授爵1级大队作战,攻城时杀敌8000人,野战杀敌2000人以上,均为满功,军官均升爵1级,功大者可升3级伍1人逃走,余下4人受2年徒刑。能杀敌1人,免。报阵亡而后又回者罚为奴隶。主将被杀,卫队受罚,能杀敌将1人,免。攻城时,突击队18人为1队,临阵逃脱者在千人大会上车裂。完成任务

14、,均赐爵1级,阵亡者又家人继承。连得战功,爵位至第九级五大夫,可以食邑300户。如犯罪可以用爵位来抵罪。奴隶立军功可以成为平民并获爵位,还可以用军功使自己的家人升为平民。(8)兵种编制1、步兵成为主力兵种军队规模增大;战场扩大,地形条件限制战车作战;城市攻防战中战车作用减小;远距离杀伤兵器对车兵威胁越来越大。2、胡服骑射(BC307)3、军队编制5人1伍(伍长,5人)5伍1两(两司马,25人)4两1卒(卒长,100人)5卒1旅(旅帅,500人)5旅1师(师帅,2500人)5师1军(军将,12500人)六韬:5骑1长,10骑1吏,100骑1率,200骑1将战斗队形:30骑1屯,60骑1辈秦始皇兵

15、马俑:4骑1组,3组1列,9列为1个作战单位(108骑),并配战车6辆六、先秦时期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思想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墨子之备城门十三篇1、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认识智力的重要作用,强调以智为先,谋定而战。孙子兵法从军事哲学的高度揭示了克敌制胜的一般战争规律。“兵者国之大事”的慎战战争观;“道天地将法”的多因素制胜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料敌定谋先决条件说;“兵者诡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制胜战略思想;“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争取主动权和强调突然性的战术思想;“虚实”、“奇正”、“分合”等等作战原则。2、在战争观上强调“人和”,认为政治上团结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主张以最少次数的战争达到战争目的,反对穷兵薮武。在战略战术上,强调料敌、应变,因形用权,认为“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3、名将白起的作战思想(1)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2)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3)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