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方案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大扶贫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精神和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的要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意见的通知工作内容,结合我区实际,用四年时间创建充分就业区,特制定本工作方案,请各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将乌当打造成为充分就业区而恪尽职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
2、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中共第十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和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为目标,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关注就业、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区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二、总体要求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目的,以“民生为本”为工作主线,坚持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推进扶贫战略行动,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围绕“三个姊妹篇”坚持以我区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开展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
3、作为重要抓手,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改进就业服务,让劳动者享有更充分的就业创业机会。三、创建目标(一)就业调控指标1.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到2020年,保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稳定增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3000元和20000元,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中有效劳动力(有效劳动力即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人均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 .全区实现高就业率低失业率目标。到2020年,城镇有效劳动力就业率达95%,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农村有效劳动力就
4、业率达95%,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援助率达100%,总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3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和乡镇。到2020年,实施“三位一体”创建模式,即全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率达94%(市级93%)以上,成为充分就业区,全区经济社会指标达标,确保辖区内有效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4 .保障困难群体充分就业。到2020年,深度扶贫就业取得实效,为全省贫困劳动力提供4万个就业岗位,组织有劳动能力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开展全员培训。确保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覆盖率达10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率达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为零。2017年一2020年主要就业指标
5、序号就业指标户数、人数(万)备注1 新创办经济实体数1.2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8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4 失业再就业人数0.85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8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9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二)就业质量指标1.就业结构优化,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初步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格局,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的协调,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2 .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全区统筹职业培训达2.6万人,
6、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3 .劳动收入合理增长,适应小康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平均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企业工资水平持平于全省平均水平。4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适应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四、主要工作(一)推动经济发展拉动就业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促进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等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机制。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纳
7、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年度考核,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创业创新项目、教育培训项目等,特别是重点项目,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政府金融办、区投资促进局、区旅文局、区统计局)。2,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促就业的关键作用。围绕以“七个一”为抓手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以“123+X”工程为重点特色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以全域旅游为统揽乘势推进大旅游
8、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中努力挖掘就业岗位。(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投资促进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分局、区住建局、区旅文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交通局、区统计局)。5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创新发展,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格局。探索融资创新,积极指导和协助融资主体开展融资方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探索“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登记模式,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依
9、法停征和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向乡(镇)、社区行政村(居委会)延伸,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生态文明局、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政府金融办)。6 .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引导就业。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大众创业为突破,立足贵阳服务全省,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职业能力,每年为全省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围绕当地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开发挖掘适
10、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搭建好劳务输出的桥梁,开展劳务协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盘活现有培训资源,组织来筑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确保每一个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牵头单位:区农业局、区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发改革局、区旅文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粮食局)o7 .发挥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支持民营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以控股、参股、联合持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
11、重组。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投资,交叉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贯彻“省第三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措施的通知等文件落实,以我区开展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和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积极扶持培育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产业中间组织,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
12、区民政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政府金融办、区地税局、区国税局、区工商联,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二)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创造就业1.推动大数据、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吸纳产业人才就业。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大数据“十大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呼叫中心、软件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业态,做实做优做强已建设的1.2万席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坐席。全力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医药产业示范区和产业园发展。加快医药产业与大数据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力的制药企业实施触网行动,推进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支持企业依托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吸纳全产业链各类人才就业创业。(牵头
13、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发改革局;责任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区投资促进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旅文局、区人社局)2.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按照国家、省关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大数据与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落实省“千企改造”工程,围绕增加工业有效供给、提高工业供给质量,统筹推进“千企改造,一企一策”工作,启动实施工业大数据行动计划,建立全覆盖的服务及工作机制,对新上规企业做到新增一户、纳入一户,指导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企业转型升级方案编制。(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科
14、技局、区投资促进局、区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3,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拓宽一产就业空间。要坚持按照“统筹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参与“思路,坚持以农业科技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支撑,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运作模式,引导优势企业向园区汇集,建设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要围绕山、水、林、泉做好文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把农产品做成商品、体验品,真正成为农文旅结合的民周末花园。结合“大扶贫”战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
15、农村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和“双百双千”工程,发展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龙头企业;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种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互联网+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乡镇电商服务平台和行政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全覆盖,推动“黔货出山、网货下乡”。(牵头单位:区农业局;责任单位:区供销社、区发改革局、区规划分局、区投资促进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旅文局)4.围绕现代服务业和山地旅游,做大三产就业体量。构建以“六位一体+三生合一”的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以花画小镇、香纸沟、相思河、云雾山、盘龙山、普渡河等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批精
16、品旅游景区,大力提升“泉城五韵”旅游品质,加快南明河下游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构建全域“快旅慢游”旅游交通系统,支持一批具有艺术性、实用性、便携性的特色旅游商品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生态、山地和民族文化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加大金融城“引金入筑”力度,积极推动大数据金融、众筹金融、移动金融、区块链金融为特色的新金融业态健康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工程,进一步推进物流、商贸、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养老、文体娱乐等新型消费产业。(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政府金融办;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投资促进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
17、、区旅文局、区人社局)。(S)积极推进大众创业1.拓展创新创业空间。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按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以大数据国际化、高端服务与现代制造、山地农旅文化和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完成“五个建设”工作任务,即: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基地、建设一批商贸企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农业创业示范村,以创业带动就业。(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财政局、区政府金融办、区农业局)2,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结合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用活
18、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天使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有条件的可整合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基金滚动使用,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支持。积极探索创新反担保方式,对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大型商场、加盟连锁企业给予一定的融资服务;简化申报程序,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牵头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教育局、区投资促进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3,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措施、优化纳税服务,切实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补贴政策,适当调整创业奖
19、补资金标准,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挥创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业氛围。(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旅文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工商联、区妇联、区残联)(四)实施终身职业培训制度素质就业1.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标准、工厂化教学”为引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教材开发管理、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实现“招生就业两旺”的目标,培养更多适应市场和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20、。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紧密联系产业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拓展职业培训、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每年的职业教育经费支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设备项目中,将技工学校纳入。(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旅文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2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加快改进普通高校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积极向应用型和技能型培养方向发展。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教师专业技术
21、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实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旅文局)3.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建立统一的实名制信息管理平台和培训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搭建互联网移动培训平台,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新型培训模式,促进劳动者接受终身职业培训。支持企业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技师培训。加强教学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大力培养高技能
22、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继续打造“技能之星”竞技品牌。(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局、区商务局粮食局、区旅文局)(五)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就业1.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力度。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总量、素质、结构的要求,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培育壮大人力资源产业,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努力构建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担公益性服务、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市场主导的工作格局。着力增强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竞争能力,使之达到一定的规模,适应多层次、多样化、灵活性的服务需求
23、。(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团区委)2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功能,构建乌当“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机构的作用,做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全区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按照精准发力、绩效管理的原则,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模式,向社会购买就业创业服务成果。通过创业创新电子券等新型模式,为创业者购买各类社会化服务,同时鼓励和扶持各类创新载
24、体提供多样化创新创业服务。引入专业机构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监测与年度绩效评价,重点评估服务创新创业的效果。(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大数据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局、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团区委)3 .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就业”工程,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库和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库,推动相关部门数据的协同共享,实现就业管理服务的全程信息化。结合“互联网+”行动,开发筑民生(人社)APP、移动终端、电子地图等,开展个性化、订制式等精准服务。支持社会机构利用政府数据开展专业化就业服务,推进就业信息的共享开放
25、。各级财政要将就业补助资金重点向“智慧就业”工程倾斜。(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局、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团区委)。4 建立就业创业统计监测体系。探索建立充分就业城市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经济统计指标,把促进就业创业相关的各项活动、项目均纳入统计范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劳动力调查和失业预警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开展就业监测,建立健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分析制度。加大就业统计调查监测人员、经费和软硬件等保障力度,推进就业统计监测信息化建设。(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局、区卫计局、
26、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团区委)。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人社局,陈文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昌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创建工作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协调指导、督查落实和考核工作。按照责权明确、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为推进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工作任务逐级量化,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
27、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资金保障。要根据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目标,在区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确保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顺利推进。积极探索各项就业资金绩效评价,形成合力。(三)政策保障。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支持。用足上级政策、规范现有政策、创新急需政策,形成突出重点、普惠各类人群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系统梳理市级各层面现有支持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立、改、废”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台促进就业的行动计划、创业创新空间的管理办法、充分就业社区及行政村的认定机制、民营经济信贷、担保补偿资金的管理规定、充分就业城市指标统计监测制度等,完善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的政策体
28、系。(四)服务保障。深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务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对实施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和办理环节进行归纳梳理,编制标准流程,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加大“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发挥基层公共就业创业平台作为保障民生和推动经济的桥梁作用,健全机制,畅通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应用、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五)机制保障。建立科学的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指标和考核体系,以目标责任制实行充分就业城市统计报表报送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科研机构参与,确保总体方案、考核指标、重点创新数据等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二是建立责任明确、指标细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把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考核范围,健全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创建充分就业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督导检查,对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充分就业社区及行政村创建进度等进行绩效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建立创建充分就业城市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所使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年度评估,确保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