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防止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开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为大家采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送阅读与收藏。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味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味音乐艺术的魅力。【预习】(课前)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初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刚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3、教师引出问题:终究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蓦地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无非随便说说罢了”。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1)盲姑娘家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
3、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抛却对艺术的憧憬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心与体谅等(感情朗读)。(2)师:盲姑娘这么,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刚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答复,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答复?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2、梳理问
4、题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味贝多芬内心情感。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不少想法要释放出来一贝多芬。4、欣赏月光曲片段。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味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温和良的心。领略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一、检查预习
5、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辈子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完毕。)把课文分成两局部,应该怎样分?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二、初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2、学生默读思量后讨论。(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
6、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儿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三、深入理解1、指名学生朗读二至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许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目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2、贝多芬是人民爱慕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
7、而感到深深的遗憾。)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无非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抚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5、盲姑娘非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
8、冲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干。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一、复习旧课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二、深入学习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似披上了银纱,显得分外清幽。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皮鞋匠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似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
9、这样的感觉?(他好似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蓦地,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宛然也看到了”?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彻底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
10、,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三、分辨联想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照射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请学生试背第9自然段。月光曲贝多芬盲姑娘知音弹奏想听感动再弹入神动情记录本陶醉激情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1、通过学习课文,积累幽静、
11、波涛汹涌、陶醉等词语。2、在教师引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3、开展想象,根据提示发展说话练习。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1、开展想象,根据提示发展说话练习。2、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一、引新,导入新课1、听音乐,提醒课题:月光曲。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名曲暗地里的故事。(音乐月光曲的引入,让学生伴着优美和谐的曲子,进入课文的情境中,从听觉上刺激了学生,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因素,对课文产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检查预习,完成填空:月光曲是由著名的音乐家()谱写的。说说你对贝多芬有什么了解?补充介绍贝多芬。(
12、适时对学生发展课外知识的补充,为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品格作铺垫。)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月光曲的内容:指名交流。学生自由读,找出旋律变化的内容,说说理由,指导朗读。合作读整段文字。(采用倒叙的手法,让学生从文字上感受月光曲所描绘的魅力意境,再利用音乐、图片进一步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学生,发展朗读训练,使学生的语言和乐曲融为一体。)三、讲读课文,深入感悟1、过渡引入故事,理解茅屋这个词,开展想象,说话练习。2、引读兄妹俩的对话,开展想象,体味贝多芬的心情变化。3、学习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开展想象,体味贝多芬的惊喜。4、读句子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显得分外清幽。体味贝多芬的创作灵感。(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
13、通过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学习来体味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发展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四、回顾前文,点明主题1、再读月光曲的内容,体味作家创作的动力。2、再一次感受乐曲的力量。(读,学生表达。)3、理解兄妹俩的陶醉。4、总结。(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感受乐曲带来的震撼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月光曲好奇同情冲动贝多芬走近走进茅屋月夜美景同情穷人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味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
14、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初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时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莱茵幽券蜡瞎陌盲键粼缕恬汹录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券:qudn(下边是“刀”不是“力)恬:tidn(不念qi)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幽的笔顺: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
15、解疑)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僻静,很清静。目生:生疏,不熟悉。清幽:凄清而幽静。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三、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四、练习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微弱的烛光十六七岁的姑娘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上轻纱似的微云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波涛涌汹的大海美妙的琴
16、声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誉写生字新词。(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芬、券、盲、纯、汹。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3、重点段:第8、9自然段。(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味贝多芬的思想感情。(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
17、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三课时(一)答复课后设计的思量题,勾画重点词句。(二)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三)观察幻灯片,发挥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刚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
18、说月光曲。板书课题。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3)新词:幽静:僻静、清静。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者思想活动中。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者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刚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联贯。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弱小的波浪闪闪发光。(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简介贝多芬)3、配乐朗读或者范读课文,学生自悟。(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
19、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局部。本文可分两局部: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找学生读传说局部,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局部份层,并归纳层意。第二局部可分三层:第一层(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
20、光曲。第三层(10)讲贝多芬“疾驰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目标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味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检查: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1)学习第一段。齐读课文,思量: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一、二层,思量答复: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
21、?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a、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冲动的赞叹,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冲
22、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出示幻灯片:阅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答复下面问题: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似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宛然也看到了”?讨论、交流、点拨提高:a、贝多芬看到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似披上了银纱,显得分外清幽,贝多芬还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这些都是他看到的实在事物。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月光曲。他弹的是由他看到的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因为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使贝多芬想到,夸姣的音
23、乐应当赋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他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似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蓦地,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些都是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产生的联想。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她宛然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射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皮鞋匠从妹妹的表情中产生的联想。因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
24、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她“宛然也看到了”。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注意表达出穷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不同语气,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抚哥哥以及贝多芬说明来意时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叹、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认出自己的深深冲动等,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三)课堂练习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在书上。2、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冲动
25、的思想感情。)(-)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局部第三层。2、回归全文,归纳中心。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检查。(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齐读指名读)(2)说说文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际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2、学习第二局部第三层。(1)齐读第10自然段。(2)默读、思量:穷兄妹俩彻底被音乐陶醉了,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打出幻灯片,让学生子细观察图,启示学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话把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表达出来。)(一阵风把茅屋里的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似披上了银纱,显得分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
26、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似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蓦地,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宛然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海,在月光照射下波涛汹涌、向岸边涌过来、涌过来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贝多芬曲终人去,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此时的贝多芬又怎样?情感有了什么变化?(贝多芬疾驰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
27、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从“疾驰”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异常冲动,他要把月光曲记录下来的心情也非常急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俩被琴声陶醉、贝多芬异常冲动的语气读出来。)(3)回归全文,归纳中心。(让学生依据板书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讨论、交流。)本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演奏带,让学生边听边进入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1)整篇课文应该用徐缓、抒情的基调读。(2)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内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
28、微云,这时用逐渐增强、有蜿蜒的语气读;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彻底被破坏了,这时用高昂激越的语气读。可以齐读、指名读,反复练习,把握好语气、感情。必要时教师示范读,以到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4、指导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师引读:一阵风。月光,茅屋里的一切,显得。贝多芬望了望,借着,按起。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边观察边练习背诵。)(教师引读:皮鞋匠。他好似,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蓦地,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着她。她宛然也看到了,看到了,。学生闭目想象画面,想象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展开的联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产生的联想,到达背诵
29、。)(教师引读: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他,花了,把刚刚弹的曲子一一。这段主要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怎样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去干什么了?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到达背诵。)(三)总结、扩展1、环绕重点,学习表达。(1)本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么?(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详细、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读出文中哪些是由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他好似面对着大海,涌过来。她宛然也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样写就把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对大自然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2、综合训练,开展技能。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1、誉写生字、新词。2、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阅读短文,说说哪些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出来。浓重的大雾弥漫在乾坤之间。我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箱。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海里蓦地展现一个神奇的想法:瞧,这云雾迷蒙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