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随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站位新发展阶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创新、科学、精准、风险、智慧、共治“六大监管”理念,围绕“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服务、大维权”,加快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为实现“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作出市场监管部门应有的贡献和担当。(二)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全局。增强战略意识,强化全局观念,更加自觉地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和把握,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
2、水平。坚持心系人民。必须始终坚持心系人民,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严格市场监管,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依法监管。按照“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厘清职能边界、明确权责范围,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创新摆在市场监管改革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加强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手段创新,努力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坚持严守底线。严守安全底线,认真
3、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坚决在廉洁自律上守住底线、筑牢防线、不越红线。(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智慧许可、便利准入广泛推行,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我市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侵权假冒、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
4、得到有效治理,商标品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质量显著提升。市场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推进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消费维权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场监管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有效。围绕专汽之都、现代农港、风机名城等特色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质量水平一流、具有随州特色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知识产
5、权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更加权威高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序号指标截止2020年截止2025年属性1全市市场主体数(户)217825242854预期性2广告经营单位(户)12572250预期性3有效注册商标量(件)1286818000预期性4地理标志商标量(件)1117预期性5驰名商标量(件)1820预期性6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0.260.38预期性7宣贯卓越绩效模式企业(家)25100预期性8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项)33
6、38预期性9制修订地方标准(项)68预期性10认证有效证书(万张)0.380.57预期性11长江质量奖(项)O2预期性12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9899预期性13药品监督抽检及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98%预期性二、主要任务(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全链条通畅的市场准入环境进入更宽松。落实商事主体登记统一规则,建立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体系,全面完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材料文书、住所(经营场所)等登记管理规则,统一数据标准和平台服务接口,推进登记注册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建设,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记管理。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区域和事项“两
7、个全覆盖“,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现“照后减证”“准入准营”同步提速。登记更省时。加快实现高频登记事项“异地办省域办”“跨市办”,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相关服务事项进园区、进乡镇、进街道、进乡村,打通基层市场监管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涉企“一件事”改革,探索市场监管领域“一业一证”改革,打造更加简约便利行政审批服务模式。扩大“掌上办”登记许可事项,推进登记注册“智能审批”,企业开办时间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全面推进电子证、照、章在政务服务及商业领域广泛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应用,促进“数字随州”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更舒心。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新增市场主体快
8、速增长,新设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企业增长数量显著。实施“数字经济新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新个体。深化“银税互动”“政银保”合作模式创新,健全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登记。加强非公经济党的建设,引领微观主体活力持续提升。退出更便捷。完善企业注销机制,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进一步压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探索推行市场主体强制注销制度,完善企业撤销登记程序,构建便捷有序的退出机制。(二)全面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全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1、加大竞争执法力度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推进竞争政策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全过程,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在制定实施可能影响
9、市场竞争的产业政策前,征询反垄断执法机构意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重大政策措施集中会审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加强和改进竞争执法。建立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机制,严厉打击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不正当有奖销售、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和网络领域不正当竞争等破坏市场交易规则的行为。加快竞争文化建设。加强政策课题研究,加强法律解读、案例警示、合规辅导等媒体宣传,推动形成广大经营者依法公平竞争、消费者自觉抵制损害公平竞争行为的浓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市县知识产权执法联合体系,推进线上线下保护融合发展,创新完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机制。深入开
10、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和治理力度,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入实施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有效提升海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和企业海外维权能力。加强价格监管执法。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检查,突出行政事业性收费、红顶中介、行业协会商会价费行为规范、自然垄断行业价费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违规收费行为治理,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价费环境。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强水电气、教育、医疗、电商、物业、停车等民生重点领域价格行为监管,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百姓合法权益。聚焦社会热点、重要节点,突出抓好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及时处理价格投诉举报,疏解价费矛盾,规范市
11、场价格行为。2、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创新平台经济监管模式,建立完善数据信息共享、日常协调、线索协查、结果反馈等监管机制,推进网监平台建设,加强与全国性大型网络交易平台数据对接,积极运用政企协作平台,提升网络市场监管效能。深入开展网络市场监管“网剑”专项行动,推进网络交易主体规范化建设,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电商企业联系合作,引导发挥行业自治自律作用。加强广告市场监管。健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协同监管,优化广告“监测监管+执法办案+案例通报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政府领导、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广告市场共治新格局。强化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督促指导广告
12、发布单位严格落实广告发布审查制度,促进行业自律。加强合同行政监管。适应新形势下合同行政监管的要求,厘清职责,依法监管,以信用监管为主要手段,全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线上重点领域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加大社会参与度、影响面。对已经开展过专项整治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合同格式条款,适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检查督促整改到位。加强合同行政指导,创新合同示范文本推广工作,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打传规直治理。建立完善党政主导、政法牵头、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综合治理的传销共治新格局,完善部门信息互通会商、联合处置和联防联控制度,推进传销常态化打击与
13、集中式打击相结合,强化线上线下同步治理。坚持群防群控,深入开展无传销城市、乡镇、社区、乡村创建活动。创新分类监管和行政指导,建立直销行业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推进企业自我约束与行业自律,促进直销行业健康发展。3、全面加强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全面清理市场监管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探索推行实施后评估制度。普及市场监管法律知识,培育市场监管法治文化。落实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加强网上学法用法。提高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水平。健全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深化市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优化执法资源,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相对集
14、中行政处罚权,建立系统行政执法监督指导和统筹协调制度,全面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推进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大数据执法运用能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监督执法,实现执法全程可留痕可追溯。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构内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全覆盖。综合监管、智慧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抓好“黑名单”管理。进一步推动部门
15、联合惩戒,对违法企业加大信用约束力度,发挥社会共治力量,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健全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企业自我纠错、重塑信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基层部门机构设置,建立职能职责清单,健全工作制度体系,统一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范围,推进基层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队伍,优化基层干部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加强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完善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和组织激励措施,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市场监管队伍。(三)遵循“四个最严”要求,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充分发挥好食安办的牵头协调作用,深入开展食
16、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双安双创”行动,强化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农村食品安全、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小餐饮店、小食杂店、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重点领域问题治理。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加强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制度。全面提升科学监管能力,强化检查核查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测评价体系建设,严管疫苗、血液制品、注射剂等高风险品种。开展“两品一械”专项检查,完善药品安全应急机制。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推进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机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完
17、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大力实施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坚持“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加强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技术指导,强化隐患整改落实和化解消除。对于隐患严重不能保证安全的,要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改,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完善安全监察平台,试点应用“应急+监管”“互联网+监管”,推进气瓶“二维码十信息化”管理和电梯“统报+维保”模式。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产品生产流通全领域全链条监管机制,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突出食品相关产品、纺织产品、家居产品、日用消费品、重点生产资料等产品监管,制定重点监
18、管产品目录,加大危化品及其包装物产品专项治理和监督抽查力度。完善监管信息系统。严格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强化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监管。健全缺陷产品伤害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召回管理制度。加强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完善消费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协作机制,加强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形成维权合力。深入开展“放心舒心消费在随州”活动,培育一批创建示范商户、维权站、街区。加快12315消费维权工作体系纵向一体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标准化、便民化、品牌化,加快形成覆盖广泛、遍布城乡的维权网络,畅通消费维权“最后一公里”。聚焦百姓衣食住行游购娱,紧盯假冒伪劣、网络交易、霸王条款、消费欺诈等热点难点
19、问题,大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消费维权分办、受理、回复制度建设,强化维权责任,提升消费维权质量。(四)提升质量高线,加强随州品牌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水平。深入推进质量提升“万千百”工程,每年推动3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25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3家质量标杆企业。深入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共享出行、外卖团购、体育休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产品智能化升级。实施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完善随州市优势商标名录,打造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随州制造”“随州地标”随州农业随州旅游”品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深入实施高价值
20、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和运用示范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国际化、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市场化知识产权运作机制,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从追求数量向量质提升转变。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加大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广告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作用,促进广告产业持续增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推动广告与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等发展战略深入融合,助推我市专汽产业、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随州特色的新型广告产业
21、生态圈。大力发展公益广告,传播社会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健全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开展“标准化+”行动,推动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先进制造、新兴业态、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卫生健康、现代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打造标准化样板,发挥标准化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市级地方标准监督管理,引导和培育团体标准健康发展。继续推动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比对关键性技术指标,查找存在问题和差距,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向高水平标准看齐来倒逼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加
22、快提升计量供给能力。深化计量“放管服”改革,推进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管理机制变革,提升军民一体化计量服务能力,建设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计量校准市场。加强市场计量秩序监测和智慧监管,推进服务业、计量技术机构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搭建诚信计量社会共治平台,构建计量共治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推广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发挥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作用,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分梯次建成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中心,逐步形成检验检测种类齐全、服务高效、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知名度高的检验检测服务品牌。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23、,健全认证与检验检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知识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场监管队伍。按照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坚持岗位练兵和以案代训,加快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职业化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加大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开展好“市场监管大讲堂”,分层分线加强对干部职工尤其是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分类建立市场监管人才库。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守法用法观念,落实学法用法考评机制。加强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市级“互
24、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对苗头性风险和跨行业跨区域性风险的跟踪预警,提升监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强化对各级政府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督,实现监管的“监管”。要加强科技投入和科研创新,加强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各级检验检测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环境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权威发布,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加强舆情引导力度,有效控制网络舆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重大舆情监测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打好舆论基础,在全市范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建立市县应急联动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重大行动(一)“四大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25、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县)创建行动。持续开展药品、医疗器械风险排查行动和中药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深化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行动。加强疫苗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参与的疫苗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强化疫苗流通监管,加强疫苗冷链储存运输全过程规范化管理。针对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食品相关包装物、专汽产品、农资产品、儿童用品、塑料制品等重要工业产品和主导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督抽查、严格过程监督检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有效遏制和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制定特种设备区域监管工作方
26、案,推动特种设备属地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监督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使用登记率,强化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的证中证后监管。(二)质量提升行动。一是抓好质量提升行动各项工作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湖北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实施方案按照目标任务,细化举措,强化责任,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落实并取得成果。二是深入推进“万千百”企业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在全市继续推动3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25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树立3家标杆企业。
27、持续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三是按照湖北省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湖北省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要求,重点围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满意度排名靠后的公共体育、养老服务等领域及地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质量提升行动。(三)计量和认检服务行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计量量传溯源技术体系建设为核心,以计量科技、计量法制建设为抓手,健全社会公用标准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机制,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级,推动省专用汽车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健全产业计量技术服务体系,加大民生计量、能源计量、环保计量执法监管力度,推动随州校准市场规范秩序形成,彰显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在全市开展小微企
28、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推广IS09001质量管理先进方法和工具,通过分析研判,精准施策,帮扶解决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逐步提升小微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四)对标达标行动。在全市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通过产品和服务标准比对,让市场主体了解所执行标准与国际标准及国内外先进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积极培育重点行业领域的标准“领跑者“,鼓励和引导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比对关键性技术指标,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质量提升的方向和重点,建立、优化、完善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以向高水平标准对标看齐来倒逼产品和
29、服务质量提升。(五)商标品牌培育行动。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服务行动。持续推进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农业、制造业、文旅、服务业四大领域,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区域特色品牌。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和省知识产权局“三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力培育地理标志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两香一油等区域公用品牌,积极促进产销对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持续严厉打击商标代理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更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六)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深化知识产权“三大工程
30、”,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制定海外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机制,推动我市优势企业、产业走出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部署安排,以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目标,加大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力度,强化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衔接,及时维护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权益。持续开展专利代理行业专项整治,加大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有效规范全市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推动在全市企业、市场、园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示范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对市场监管事业的领
31、导,把发展规划作为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各地各单位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统筹、加强协调、加强落实,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规划落实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按年度分解和落实工作目标。组织开展规划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统筹规划衔接。要注重工作协调,积极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把相关任务目标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运用创新性思维、改革性举措,创造性地落实好规划任务。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要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作用。(三)强化督查考核。结合年度工作部署和绩效考核要求,将规划目标任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建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制度,对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各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