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1362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院扩建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降水工程设计2.2.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L1)1-1杂填土(Qn):杂色,稍湿,结构松散,成份主耍以黏性土、粉土为主,含少量建渣、卵石等杂质,局部含植物根茎,物质和成分不均匀,经调查堆填时间在1-3年,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1-2素填土:灰黄色、褐灰色、红褐色,稍湿湿,松散稍密,成分以粘性土混植物根系为主,夹杂基岩块、卵石等硬杂质,部分区段堆填建筑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大于25%),该层局部分布,回填时间在5年以上。2.2.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中)2粉匕黄褐色,稍湿,结构稍密,含少量氧化铁、铁镒质及云母碎屑等,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

2、中等,含黏粒较重。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3细砂:灰褐色,稍湿,稍密,含少量云母,级配不良,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于卵石层顶面之上。5卵石:灰褐色,稍湿湿。卵石主要岩性成份以石英岩及花岗岩为主,中微风化,磨圆度中等,多呈亚圆形,分选性差,充填中砂、细砂,上部05m1.0m充填黏性土,含量约25%5O%.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本次勘察根据野外钻探取芯鉴定、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iio)测试成果,将其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以及密实卵石.4个亚层:5-1松散卵石:卵石含量为5055%,粒径一般2-4cm,排列十分混乱,互相不接触.N120修正击数/10Cm4击。5-

3、2稍密卵石:卵石含量为5560%,粒径段2-6cm,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4击10击。2.3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本项目勘察报告建议的基坑支护设计指标如下: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人民医院扩建项目位于现人民医院内,交通十分方便。根据本项目总平图、基础图,拟建项目0.00=561.70rn,设三层地下室,基底标高545.55-546.95m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条件,西侧场平标高为556.00m、其余侧场平标高556.00-56LOoln,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O515.25m。筏板与抗水板高差及电梯井与抗水板高差小于4.0m,本次不进行专项设计。2、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

4、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该项目位于现成都市客都区人民医院内,场地内原主要为荒地,现场已经进行平整,整体地势平坦,局部有高差;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勘探点孔口地面标高560.81562.10m,最大高差1.29m,场地地势较平坦。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I级阶地。2.2 地层岩性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层(QLI)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W+吟组成,分别为杂填土、素填土、粉土、细砂、中砂以及卵石组成。地层特征分述如下:场地西侧I为本项目1期己建医技住院楼,其为地上15层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554.9 m。基坑上口线距离建筑3.3m。场地南侧:

5、地上为空地,地下为本项目1期已建医技住院楼汽车坡道。基坑上口线距离坡道2.7m。场地东侧1基坑上口线距离红线99m,红线外为空地、停车场。总体上看,本项目周边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应考虑基坑开挖变形、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54.10 特点、难点和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和难点:(1)受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本基坑设计和施工须严格控制施工期抽水含砂率及基坑变形。西侧距离已建的医技住院楼较近,保证其安全及正常使用至关重要。(2)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拟建场地地理位置极为显要,工程的施工必然将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监督,因此,施工方案必须重点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噪音、扬尘、泥

6、浆、沿路抛洒建渣等污染问题,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4、设计依据(1)本工程设计合同(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20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8)(6)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2014)(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6-2007)指标土星名称重度y(kNm3)粘聚

7、力C(kPa)内摩擦角(0)承载力特征值以(kPa)注浆体与周边地以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杂填土17.558/15素填土18.0810/15粉土19.5181812030细砂19.0O25IOO40松散卵石20.5O36180IOO稍密卵石21.0O38320130中密卵石22.0O40540180密实卵石23.0O457502402.4水文地质条件2.4.1, 地表水勘察期间未见地表水。2.4.2, 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赋存特性,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人工填土和粉土中,具有水位不稳定,水量不大,连通性差等特点,主要受火气降雨补给,受季

8、节影响较大;场地主要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位变化受季节影响,年变化幅度在1.50m3.0m左右。勘察期间处于丰水期,实际量测钻孔稳定水位6.50m9.80m,稔定水位标高552.3Om-555.6Om:场地距离西北侧在建地铁项目约1518米,地铁项目降水导致拟建场地水位低于正负零很多。根据成都地区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该区域卵石层渗透系数K=25.0nd左右。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强透水层。3、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难点分析3.1 场地周边环境条件本基坑支护设计分为基坑支护、降水、监测。周边环境条件如下:场地北侧:基坑

9、上口线距离红线2.9-12.3m,红线外为空地、停车场,距离磨底河最近329n.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成井质量,在滤水管由外到内采用50目、IOO口、150口滤网缠绕,在缠绕滤网之前先将降水管中的蚕丝管缠绕上层尼龙过潴网,保证粒径较大的砂砾与滤网分离开,降水管井抽水含砂量的体积比小于1/10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5.3 抽水设备和排水系统(1)根据设计单井流量和设计降深,抽水设备可选择QS型潜水泵,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合适流量和扬程的潜水泵,扬程宜为50m,功率不小于7.5kwh.(2)排水系统基坑开挖后现场十分狭

10、窄,不具备设置明沟排放抽取的地下水的条件,加之基坑坡顶附近有一定变形,明沟容易开裂渗漏,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因此,降水井至沉淀池之间采用铺设排水钢管或PPR管形成主排水管,降水井排水管接入主管,排入沉淀池中。沉淀池的设置根据现场市政管网分布情况布置,共设置4个沉砂池。沉淀池采用红砖砌筑,内外面1:2水泥砂浆抹面,排水管的水经三级沉淀后排入城市雨水管中,沉淀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预制钢沉淀池。排水系统由基坑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布置,应保证排水顺畅,不对基坑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5.4 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1)抽水前应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2)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

11、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3)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后,可每三天观测一次水位:水位观测允许误差为5cm。(4)绘制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5)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取保达到降水深度。(6)抽水设备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7)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防止渗漏。(8)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9)现场应准备足够功率的备用柴油发电机,当发生停电时,及时切换电源,保持正常降水。(10)为r减小降水工程对地铁7号线轨道

12、的影响,本项目临地铁侧抽水应进行动态控制,在(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13)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T111-2016)(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15)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O72-2O11)(16)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成建委发2009494号)(17)成建安监发2(H12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18)成建安监发201237号“关于进步强化我市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19)成都地区基

13、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20)业主提供本项目地下室建筑和结构图纸(电子版)(21)现场实测和走访了解的基坑周边环境条件5、地下水控制方案5.1 管井降水和明排方案(1)本项目采用降水井+坑顶截排的降排水措施。(2)本工程共布置21口降水井,井间距20m左右。井深35.0m(整平标高56l00m下)。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外径36Omm的钢筋硅井管。(3)场地周边设置4个沉砂池,设置位置现场确定。(4)降水井与沉砂池之间采用不小于630Omm大小的PPR或钢管作为排水主管道。(5)本工程坡顶设置截水沟排除地表水,坡底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排除地下渗水,排水沟、集水坑制

14、作见大样图,集水坑间距3050m.5.2 降水井结构开孔钻头直径:58Omm终孔钻头直径:600mm降水井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其外径360mm,内径300mm,分滤水管和盲管两种,长度均为2.5m。井管布置方式:降水井深度为350m,分别共由14根井管组成。降水井从上至下为10.0m并壁管+12.5m滤水管+25m井壁管,底部封管。滤水管体位置可根据凿井中地层情况作合理调整,应注意避开砂层。填砾规格5-1Omm砾石,填砾厚度I2cm1 1)AB段、GA段采用排桩+斜G支护,桩径1.5m,桩长13.5-15.5m,桩间距2.5m。2 2)BC段、CD段采用排桩支护+锚索,桩径12n,K13.5-

15、17.0m,桩间距2.2m:桩身设置1道锚索,长度16.020.0m.(3)DE段、EF段、FG段采用排桩支护+锚索,桩径1.2m,桩长17.5220m,桩间距2.2m:桩身设置2道锚索,长度20425.0m。(4)基坑内基础高差小于30m与集水井基坑、电梯井基坑,由施工单位自行考虑开挖。7支护设计施工总说明3 .1总体施工流程安排(1)复核场地内、周边全部地下管线,复核建筑图纸;(2)定位放线,施工全部基坑支护旋挖钻孔桩;(3)施工基坑支护桩冠梁;(4)分层开挖基坑,并分层施工桩间挂网喷射碎面层,按标高施工锚索,开挖基坑到设计底标高:(5)地下室施工完成,基坑按设计要求回填。4 .2建筑材料

16、721混凝土强度等级(1)旋挖桩桩芯:C30商品税。(2)冠梁C30商品碎。(3)网喷磅:C20碎。4.2.2 水泥标号(1)桩间喷射碎水泥标号:P.C32.5R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2)锚索注浆水泥标号:PQ42.5R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应使用大厂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4.2.3 、钢筋(1)钢筋直径8mm和IOmm采用HPB300级,其他均采用HRB400级,材质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2)钢筋笼必须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若采用焊接接头,钢筋焊接前必须按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

17、后方可施作。焊接工艺及质量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枯水期、平水期或地下水相对IM乏时,降水井可根据地下水位间隔抽水,当汛期或地下水位丰富时,可考虑降水井全数抽水。5.5降水影响说明根据已有工程经验,地下水降低导致地基土附加应力增加引起的沉降十分有限,可以不考虑其影响:其次,在成井质量符合耍求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抽水出砂率,根据已有经验,降水也不会造成环境问题。6、基坑支护方案6.1 设计要求和原则6.1.1 基坑安全等级依据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D的规定:周边建筑距离基坑深度V1.5倍基坑深度,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6.1.2 坑侧壁重耍性系数本工程基坑安

18、全等级为一级,基坑侧壁玳要性系数为1.1:基坑使用年限1年一一自基坑工程整体开挖至基坑底起算(按正常施工进度)。6.1.3 设计原则基坑支护设计的总原则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高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支护方案必须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保证基坑周边建筑、地下管线及市政道路的安全;(2)支护结构在保证安全、满足国家相关法规、规范的前提下,从工期、人材机料、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力求方案的经济、合理、可行;(3)综合考虑现有施工场地的各种施工条件,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4)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施工便捷、高效的要求:(5)基坑开挖后,基坑周边5m

19、范围内禁止堆载。6.1.4 荷载取值坑边荷载:15kPa;汽车坡道20kPa:建筑按每层15kPa,6.2 支护方案简述本次设计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基坑开挖深度9.05/5.25m,开挖深度较大,采用成都地区较为成熟的桩锚、斜撑的支护方式,分述如下:梁牢固连接。冠梁不留设施工健,当由于特殊原因必须留设施工健时,须按规范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处理,不应设置在转角及其附近15m范围。(3)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焊长度大于5d。采用单面焊接时,搭接焊长度大于10d。(4)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平和竖向误差不超过50mm。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5)施工工序为:放线一开挖基槽一浇筑型层一支模一绑扎

20、钢筋一验筋一浇筑混凝土。7.5、 斜撑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顺序场地开挖至支座桩顶标高附近(保留支座桩与支护桩的之间土体)f定位放线一施工支座桩,同时安装冠梁位置三角箱T支座桩达到设计强度,吊装斜撑、支撑杆件T分层开挖、支护剩余土方至坑底标高一主体结构修建并留洞一基坑回填至支撑下05m-拆除斜撑一完成基坑加固工程。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间做好相应监测。(2)支座桩施工注意事项支座桩身混凝土强度强度C30.采用机械成孔,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桩施工放线时,应时桩位坐标、各项高程数据进行仔细核算,确保准确无误,并核对与拟建基础关系避免侵占主体建筑基础。(3)支撑杆件施工注意事项支撑杆件支撑采用直径60

21、9mm壁厚16mm钢支撑。支撑应安装牢固,避免脱落。支撑杆件使用期间严禁机械碰触,以免发生意外。(4)拆撑或换掾基坑回娘至支撑下05m方可拆除斜撑。斜撑在抗水板、侧墙的洞口防水应结合主体设计图纸进行施工。7.6、 桩间土、网喷支护(1)桩间土、网喷挂钢筋网,喷射C20混凝土进行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80mm。(2)钢筋网双向,8200*200:桩间上加强筋M61000,与桩上植筋固定,植筋型号为016,植筋长度210d,竖向间距1.0m。3)应分层及时支护,避免桩间上垮塌,分层厚度一般不超过2.0m。(4)护壁须设置泄水孔,竖向间距LOZOm(据现场实际情况定),水平间距同桩间距。(5)施工工序

22、;基坑开挖至每层设计标高一修整坡面一挂网一坡面混凝土施工一设置坡面排水系统一施工完毕。7.7、 预应力锚索(JGJI8-20的有关规定执行。(3)焊条:焊接HPB300级钢筋时采用E43焊条,焊接HRB400级钢筋时采用E50焊条,焊接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GB/T5117-2012)fllGBT5118-2012)的规定。7.8、 4预应力锚索锚索钢钱线采用1X7s62(1860MPa)钢银线,锚具采用OVM或ESMl5-4(5)型锚具。以上进场材料均必须提供齐全的材质证明资料且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7.3 排桩(机械成孔)施工注意事项(1)支护桩采用机械成孔,串筒法水下浇筑工

23、艺,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2)旋挖钻孔桩施工放线时,应对桩位坐标、各项高程数据进行仔细核算,确保准确无误。(3)(a)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b)桩位中心线偏差:沿垂直轴线方向不大于50mm,沿轴线方向不大于150mm:(c)桩径允许误差:50mm:(d)桩顶标高误差:50mm:(e)孔深误差:+300mm;(f)孔底虚土清理较彻底,由于护壁桩为抗水平力桩,孔底虚土厚度不应大于200mm。(4)施工钻孔时应做好地质层面记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相差较大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调处理。(5)钢筋接长:钢筋必须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钢筋直径W25m

24、m时接头采用焊接,双面焊5d,单面焊接IOd(d为钢筋直径),直径25mm时采用机械接头,且在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占总面积不大于50%。采用机械接头的方法接长时需做破坏实验。(6)钢筋笼安放就位前,必须清除孔底沉渣,桩底沉渣不大于IOommI,清孔完成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浇灌桩身混凝土。首批混凝上拌和物下料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7)钻孔灌注桩应采取隔桩施工,在相邻桩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对相邻桩成孔施工。(8)钢筋笼露出桩顶设计标高不宜小于30d,浇注标高应比设计标高增加500mm,浇注冠梁前,必须清理桩顶的残渣、浮土和积水,凿毛清洗至设计标高。(9)施工单位应尽可能

25、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确保施工质量。7.4 ,冠梁施工注意事项(1)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0(2)冠梁施工前应消除支护桩顶的浮浆松软层,梁底部应坐落在支护桩顶新鲜混凝土面上,支护桩钢筋露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浇注砂前,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和积水,保证桩与验收基底标高。回填土要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密实度要大于90%。回填土宜采用粗砾砂、碎石类土,严禁用垃圾土回填。8变形监测方窠8.1基坑监测说明变形测量能有效监视开挖基坑可能对原有建筑物造成影响和新建建筑物的安全,以便即时采取预防措施:在检查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中,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验证基坑工程

26、结构设计和施工的理论及设计参数。本基坑工程开挖深度9.051525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施工应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的相关要求进行变形监测。基坑支护施工应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以确保基坑安全。(1)监测对象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支护结构(支护桩、锚索、斜撑);2)地下水状况: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4)周边建筑:5)周边管线及设施:6)周边重要的道路;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及监测控制指标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3)监测点设置专业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

27、三方进行,按要求编制监测方案,据规范规定进行监测。施工简易监测由护壁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自行监测(含观测),主要内容为基坑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基坑变形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海边不少于3个。施工前布设3个平面基准点和3个水准基准点,至少观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施工时应及时将观测资料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确定基坑变形情况以及是否采取加强措施。本工程监测点布置情况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4)测量精度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6.2.3和表633,相关监测精度要求如(1)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强度等级1860MPa.(2)锚索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1

28、,注浆体强度M30。根据工期要求,水泥浆内可加入适当比例的早强剂。(3)锚索水平间距同桩间距,锚索钻孔直径150mm,采用跟管钻进工艺。(4)锚索正式施工前宜进行基本试验,并根据基本试验调整设计。(5)锚索按相关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验收试验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与轴向拉力标准值的比值应大于1.4倍。7.8、 降排水方案(1)本项目采用降水井+坑内明排联合措施降排水。(2)场地共布置21口降水井,井间距20m左右。井深35.0m。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外径36Omm的钢筋碎井管。(3)场地周边设置4个沉砂池,设置位置现场确定。(4)降水井与沉砂池之间采用不小于300mm大小的PPR或钢管作为排水主

29、管道。(5)本工程坡顶设置截水沟排除地表水,坡底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排除地下渗水,排水沟、集水坑制作见大样图,集水坑间距3050m0集水井位置根据现场条件设置,般在转角处、水量较集中位置设置。7.8马道边坡建议支护方案(1)马道两侧建议采用放坡+网喷支护,放坡比为坡度过高可分级放坡。(2)钢筋网采用8200X20Omm间距布置,面层喷射80mm厚C20细石混凝屋7.9、 土石方开挖与回填要求(1)基坑土方开挖应采取分区分层均衡开挖,开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铺设垫层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避免基底泡水,威胁基坑安全。(2)土方开挖期间必须严格进行基坑变形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甲方、监理和施工

30、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3)混凝土达到70%强度时方可开挖下层,待周边护壁完成后,清理周边,向下挖掘。根据进度要求,土方开挖为支护施工提供L52.0米高连续工作面进行护壁施工,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局部可提供0.51.0米工作面。(4)、机械开挖到设计标高以上30Omm时,采用人工捡底,禁止扰动原状土。(5)地下室结构施工进行基坑土方回填时,所有基坑回填步骤应在主体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方可开始。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内积水、淤泥,支座变形,连接破损等;基坑侧壁渗水、漏水等;降水井抽水异常,基坑排水不通畅。),将以上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便于设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支

31、护结构的可靠性,必要时对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原则。8.3 报警及抢险预案基坑监测数据、现场巡查结果及时整理和反馈,当出现下列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报警:(1)支护结构位移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移限值;筑物、道路、地面开裂:(5)支护结构构件出现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性的损坏;(6)基坑出现局部坍塌:(7)开挖面出现隆起现象;(8)基坑出现流上、管涌现象。当出现危险征兆并报警后,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1)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原因,视发展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基坑回填施工。回填土的范围沿基坑边,回填土的高度不少于基坑深度的2/3,宽度不少于15m。(2)针对具

32、体原因及时采用增加锚杆(锚索)、加支撑、土方回填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3)特殊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具体处理。8.4 、基坑监测应注意的问题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否,除了设计施工外,及时且准确的监测数据,让设计人员及时对基坑的安全性做出评判,也是确保基坑安全的重要措施,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要求。(1)对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监测点应尽量布置在周边环境敏感位置、地质条件较差位置,平面上尽量不要太靠近角点。(2)测点的水平间距应控制在153O米范围。(3)基坑基准点要设置在基坑位移影响范围之外。(4)应尽量增设锚头应力计检测锚索的预应力施加及损失情况。(5)确保基坑的初始值在基坑开挖

33、前测量不少于2次,确保基坑在每层土开挖过程中的下: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要求W1.0,支护结构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要求W0.15。(5)监测报警值本基坑监测报警位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O497-2O19)进行。班顶水平位移最大值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最大值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临近构筑物、建筑物位移最大值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支护结构应力警戒值:相应工况应力设计值,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结构、材料的设计承载能力。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

34、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及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执行。(6)监控周期位移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一次初始值,本基坑为一级基坑,设计深度为2.110.3m,监测周期如下:监测频率同时要根据施工进度及天气变化情况确定。韩期苗工进程监测解4一级刑蠕皮H(m)H31次/(23)dH/3-2H/31次/(12)d2H/%H/3(卜2)次/d林敏后时间(d)7侬/d7-141次/3d14-2815d281次7d8.2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本工程必须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按信息化施工要求工作,记录施工揭露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现场调杳r解的周边环境情况,

35、按照设计要求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同时加起基坑巡查工作(现场巡查时应检查有无下列现象及其发展情况: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挡土构件表面开裂:锚杆(索)锚头松动,锚具夹片滑动,腰梁及(3)基坑安全等级及允许暴露时间:本工程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允许暴露时间为1年(从基坑开挖、支护完成后计算)。当实际施工周期超过允许暴露时间后,应由业主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或组织相关单位对基坑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否则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加固处理设计。凡地下室结构封顶后2个月内或地下室顶建筑物主体结构(含裙楼)施工高度达到5层时,必须对基坑进行回填处理。(4)降水施工应采用

36、信息化施工方法,并进行动态化设计。12、基坑后期维护注意事项(1)在后续施工监测中,应注意坑边堆载不得大于设计容许附加荷载。(2)严禁向坑壁大量排水和用水浸泡基坑四周的土体,应尽量避免地表水流入基坑;(3)在施工地下室时,严禁停断抽水的电源,以防水位回升造成重大损失,后续施工单位应与基坑降水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安全,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4)不得在原支护体系条件下超挖,否则有可能导致基坑变形过大,甚至出现更大的险情,给工程带来安全质量隐患;(5)应加强变形观测工作,在基坑开挖完成后的个月内,应加密观测点、增加观测次数;(6)地下室结构封顶后2个月内或地下室顶建筑物主体结构(含群楼)施工高

37、度达到5层时,必须对基坑进行回填处理。布置有后浇带的,应设理临时挡土结构保证预留作业空间安全。13其他说明(1)基坑施工前,由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应再次对开挖的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及地下管线(尤其是雨、污水管网的漏水情况)等状态进行复核校验,开挖前将场地内的雨污水管断流移除:如遇异常,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同时应拍照或摄像取证并公证。(2)本基坑设计尚未考虑施工现场临时堆载、临舍位置、施工通道等,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时应及时与设计沟通。(3)基坑施工单位编制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周围环境、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救援

38、预案,并对专项方案进行咨询论证。(4)基坑开挖过程中,若通过监测发现基坑或周边建筑物等变形较大,需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是采取补设预应力锚索、增设内撑或回填等方式进行处理。(5)基坑周边设置车辆通道时,道路应为刚性路面,且厚度不得小于300mm,以确保车测试次数不少于一次,位移临近或超过报警值时要加密监测次数。(6)每次监测结果要及时向设计、建设单位、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各方。(7)雨季或出现水管爆裂等异常情况时,要加密监测次数,直至位移稳定、基坑安全有保障才能恢熨正常观测。9质加检验及检测9.1、 间土支护质量检验及检测(1)喷射混凝上强度宜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取样

39、数量按喷射混凝上面积每500m2一组,每组取样试件不应少于3个;(2)喷射混凝上厚度检测的数量按喷射混凝上面积每200m?不应少于1组,全部检测点的面层厚度平均值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最小厚度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的80%。9.2、 排桩支护、冠梁质量检验及检测(1)排桩和冠梁应进行碎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每批次碎的取样试块不少于3组,每组3件:(2)受力纵向钢筋的焊接、机械连接应进行抽样检验,检查数量按相应规程执行;(3)排桩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应进行100%检测。9.3、 预应力锚索质量检验及检测(1)锚索施工完成后,锚索锚固段浆体强度达到15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

40、行锚索抗拔试验;(2)按四川省标准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Ol4-2013)、国家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62012)以及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执行。验收试验抽取每种类型锚索总数的5%且不少于6根。(3)锚索张拉应考虑对临近锚索的影响,应每一层锚索应沿某一方向逐个进行张拉锁定,锚索张拉至设计荷载的1.2倍后,再按设计耍求进行锁定。10信息化施工和应急预案3)本工程必须按“动态化设计,情报化施工”要求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汇总,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将相关信息提交设计、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及业主,必要时调整设计。(2)出现异常

41、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出现异常区域进行回填反压,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辆荷载能均匀传递至下部坑壁土体;不得在基坑边会车。(6)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基坑周边3m范围内不得堆栽,范围外堆栽不得大于设计荷我。(7)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当使用超过一年时,需对基坑安全进行评估,必要时需作二次设计。(8)地下室结构封顶后2个月内或地下室顶建筑主体结构(含群楼)施工高度达到5层时,必须对基坑进行回填处理。布置有后浇带的,应设置临时挡土结构保证预留作业空间安全。(9)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对基坑周边房屋使用现状做充分调查取证工作。(10)未尽事宜,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