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泰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泰州市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创幸福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强富美高”建设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为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三五”
2、期间,泰州交通运输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四个名城,发展要求,以泰州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为指导,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再创新高,“十三五”期,泰州交通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约521.9亿元。二是综合交通网量质并举,泰州市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1.26万公里,较2015年增加3.63%,公路网密度为1.72公里/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航道网密度为44.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三是过江通道发展全面铺开,开工建设常泰长江大桥、靖江江阴长江隧道,实现“两通两建三规划”的7座过江通道布局。四是高速铁
3、路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北沿江高铁完成初步设计预审查,盐泰锡常宜铁路完成可研鉴修评审,江阴第三过江通道已完成通航条件评审,常泰铁路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五是公路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建成泰州至高港高速公路、阜兴泰高速公路兴化至泰州段、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泰州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沪陕高速公路平广段扩建工程、建兴高速、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工程,建成永定快速路、328国道海姜段、东风快速路南段、东环快速路、站前路一期等快速化项目,市区快速路主骨架基本成型。建成352省道兴化段、229省道姜堰段、兴化段和靖江段、334省道泰兴段、355省道泰兴段等项目,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756.47
4、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各市(区)均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泰美农路”品牌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优质文化品牌政务事业类十佳”。六是水运强市地位不断提升,港口设施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1.53亿吨,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达64个,两项指标均居全省沿江沿海港口前列,完成盐邵线三级航道兴化段达标建设,基本建成通扬线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千吨级航道县级节点全覆盖。七是航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投运扬泰机场一期扩建工程,城市候机楼覆盖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姜堰区、泰兴市、兴化市。八是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扬泰机场累计开通国内外航线54条,客货运吞吐量分别位列全国241个
5、运输机场的第51位、第53位,依托动车”进京达沪初步融入全国高快铁路网,全面开展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好巴士1号线建成通车,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沿江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排名跃居沿江第4位、全国第14位、全球第18位。九是绿色平安智慧交通深入推进,强化绿色交通政策引导,聚力打造美丽交通风景线,深入推进“五项行动持续落实防污治理,全面完成平安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加强智慧交通顶层设计,推进科技成果研发应用。十是交通运输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稳步推进法治交通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三五”以来,泰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总体成效显著,但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
6、行的需求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泰州交通运输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高速铁路仍是发展短板,过江通道空间分布不均衡,市域内快速通道偏少,干线公路结构尚不完善,港口综合竞争力不强,运输结构有待调整。二、形势要求(一)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求交通运输把握先行官定位;二是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强有力支撑;三是把泰州打造成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要求交通运输发挥好服务保障;四是建设交通强国以及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要求交通运输抢抓发展新机遇;
7、五是主动迎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交通运输培育发展新动能。(二)运输需求预计到2025年,泰州市营业性客运量为6079.7万人次,年均增速约为-0.86%,是2019年营业性客运量的0.95倍,公路、航空、铁路营业性客运分别为5427.9、89.0.562.8万人次。泰州市货运总量将达到3.1亿吨,年均增增速约为5.5%是2019年货运总量的1.38倍,公路、水路、铁路货运量分别为4266.5、26961.7、17.2万吨。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
8、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交通运输现代化为目标,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的,紧扣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发挥跨江融合先发优势,共建长三角中部发展轴,加快融入苏南、接轨沪宁步伐,努力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部署要求,推动基础设施立体互联、运输服务一体融合、治理体系现代高效,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自觉在新发展格局的大坐标下,全力推进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对外成为国际国内交通大循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9、高效衔接国际国内枢纽高铁站、枢纽港口、枢纽空港;对内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构筑一体化、快速化、便捷化市域交通网络,为“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做强交通支撑,让“幸福出行”成为“幸福泰州”的鲜明特质。(二)基本原则突出重点,科学发展。瞄准“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突出发展重点。坚定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强化通道,完善网络,优化枢纽,加快补齐铁路发展短板,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发挥水运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内的发展,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交通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
10、交通运输资源,注重发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作用,统筹建管养运,注重现代交通运输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挥各自的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积极拓展,开放发展。立足泰州市、面向江苏省、放眼长三角,着眼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以更加开放的态势打造对外交通,支撑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加快融入海陆空立体运输大通道,进一步提升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合作交流,加快形成南北跨江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全方位拓展发展潜力空间,服务区域开放大局。倡导集约,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交通运输领域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
11、展,全面加强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引导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节约集约利用岸线、土地、过江通道资源。全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广应用绿色交通工具,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好生态红线避让和生态保护工作,推进交通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改革推动为引擎,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推进交通科技创新、交通运输领域改革。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面向长三角、接轨沪宁(合)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基本成型,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
12、系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的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发达,实现基础设施向强通道、强网络转型。综合运输服务质量更加优质,实现货物运输向降成本、增效能转型、客运服务向强枢纽、便换乘转型,基本实现中心城市至各县级节点0.5小时、市域1小时通勤、2小时通达省内各设区市、3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半日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绿色平安智慧体系更有水准,实现生态环保向增绿色、减排放转型,安全监管向抓本质、抓预防抓转型,科技信息向促创新、促产业转型。交通运输治理体系更具效能,实现行业治理向重信用、依法治转型,自身建设向强党建、强文化转型。表1泰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类别指标单位现状值(2
13、020年)目标值(2025年)属性序号具体指标综合网络1高速铁路县(市)覆盖率%0100约束性2千吨级航道里程占比%7.08.4预期性3港口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个2428预期性4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个46预期性5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28.130.0预期性6高速公路网面积密度km百km25.57.5预期性7市域快速路通车里程km62.0100.0约束性8一镇一环线5.5米及以上路段占比%/100预期性9通用机场数量.个12预期性运输服务10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14.613.0预期性11水路货物运输量占比%77.180.0预期性12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民航直达率%25.050.0预期性
14、13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标台/万人18.519.0约束性14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94.094.5约束性绿色平安智慧15绿色出行比例%65.070.0预期性16新增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占比%/80.0约束性17一般等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率.起/万艘次/2.5预期性18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人/百万车公里00.05预期性19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智慧升级里程占比%05.0预期性注:带*为“十三五”延续指标。-8-四、重点任务(一)打造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加快铁路建设,融入轨道上的江苏建设“两横两纵”高快铁路。围绕“面向长三角、接轨沪宁(合)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发展定位,加快北沿江高铁和盐泰
15、锡常宜铁路建设,加快实现从“高速时代”迈向“高铁时代”,推动泰州建设成为国家和省交通主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紧密结合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进展,加快推进常州至泰州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切实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紧密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动向,加大淮安至泰州铁路规划上争力度,为项目及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有序推进其他铁路前期研究。抢抓铁路大发展机遇期,积极构建铁路骨架网络,积极开展扬州经扬泰机场至泰州城际铁路、靖江至南通城际铁路、宁镇(扬中)泰城际铁路、靖江至江阴城际铁路及延伸线等前期研究,加大高快铁路项目储备力度,加快形成以高快铁路为骨干、都市圈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2,加密过江通道,支撑
16、跨江融合发展推动复合型过江通道建设。以跨江融合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完善布局,协调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等不同过江功能需求以及桥梁、隧道等不同过江形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着力推进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加快过江通道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常泰长江大桥、靖江江阴长江隧道建设,开工建设江阴第三过江通道、张靖皋过江通道,加快实施靖澄过江通道项目,到2025年力争形成四通三建的7座过江通道布局。推进深化张靖过江通道、润泰过江通道、泰兴至扬中过江通道前期研究,进一步做好过江通道规划储备工作。3 .完善公路网络,增强地区服务能力加快高速路快速路建设落地。加快完善“四横两纵”高速公路网络布
17、局,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网络规模与系统容量,增加与周边地区快速联系能力。加快推进沪陕高速公路平广段扩建工程、建兴高速、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靖江江阴长江隧道北接线、如常高速黄桥至泰兴段、宁盐高速、东兴高速、江阴第三过江通道北接线,扩建京沪高速公路广陵枢纽至靖江段、盐靖高速。有序开展泰锡常高速公路(靖澄过江通道北延高速公路)等方案前期研究,加大高速公路项目储备力度,提升过江通道服务腹地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沿江港口集疏运能力。完善市域快速路网,建成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姜高路二期快速化改造、流湖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快开展229省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前期研究,促进市域快速路互
18、联互通,有力支撑“三泰一体化”。结合盐靖高速公路扩建、市域快速路建设,优化新增盐靖高速、启扬高速沿线等一批互通。加密干线公路网络。围绕“一主两副、一带四轴”市域总体发展格局,加密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建成353省道泰州段、232省道泰兴段与靖江段、姜高公路改扩建、465省道兴化段改扩建、125省道兴化段改扩建、436省道泰兴段,开工建设328国道改线、232省道泰州城区段、355省道高港段改扩建、344国道兴化中堡至周奋段改扩建、506省道北延海陵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泰州东部干线等一批项目纳入省道公路网规划。开展公路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推动公路服务设施与公路建设同
19、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力I3强“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争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000公里、桥梁改造500座、安防工程2000公里,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创建引领作用,以“一镇一环线”为载体,大力实施“农路+”模式,加快驿站等公路服务设施配套,筑牢“泰美农路”农路品牌建设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和更有力的支撑。提升公路养护品质。加大财政对公路养护投入力度,逐步提升县道养护大修工程规模,建立以
20、路况水平、服务需求、安全运行以及投资效益评估等核心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推进养护工区标准化及养护作业机械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普通国省道公路清扫和小修作业机械化率100%。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制定泰州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持续推进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公路养护生产组织模式,深化全生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全面开展预防性养护。4 .建设江河要津,发挥水运资源优势强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加快泰州港口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充分发
21、挥泰州承南启北、横贯东西的区位优势及丰富的航运资源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水运枢纽健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中心港。系统优化港口布局,加快推进泰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和港口岸线资源整合规划编制,严控增量、做优存量,高效集约利用长江岸线。科学研究长江邮轮专用码头选址,积极发展邮轮经济。加快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充分发挥12.5米深水航道效应,结合货种结构调整要求推动货主码头公用化、通用码头专业化。加快推进永安一二期码头改建、靖江新港二期至六期升级改造、泰兴七土于虹桥码头改造、靖江八土于博联码头改扩建、永益华元码头改扩建、大明物流码头工程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现有码头岸线使用效率。推
22、动一批岸线利用效率低、码头能力利用率低、资源使用综合效益低的老旧码头实施“拆小建大工程。推动新生、夹港物资中转站等浮码头拆除,原址报批新建5万吨级以上大码头,提升靠泊能力、提高装卸效率。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疏港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提升公路集疏运能力。推动港区疏港铁路、港区铁路装卸场站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促进集疏港铁路与干线铁路和码头堆场的衔接,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综合利用铁路支线、高等级航道、高等级公路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内河水运设施。推动兴东线航道整治工程,完善内河干线航道网,提升内河集疏运水平,打造里下河腹部地区串联连申线及京杭运河的黄金水道,实现江河
23、海联运无缝衔接,成为里下河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有序推进姜十线航道整治工程前期研究,打造通南地区重要疏港航道,提升通扬线与长江联通便捷性。提升连接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乡镇的干线连接线、支线航道规划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内河小散码头整治,同步规划建设一批等级标准化、布置集中化、作业机械化的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规模化作业区。5 .强化机场配套,融入世界级机场群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着力提升扬泰机场基础设施运输保障能力,加快扬泰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前期研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打造江苏航空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彰显融合公商务、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机场品牌,支持将旅游产品整合到航空出行服务平
24、台。完善城市候机楼布局。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紧密结合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形势要求,在市域(郊)铁路规划框架内加强扬州经扬泰机场至泰州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推动机场与轨道交通有效联通,提升地区竞争力。加快永定西路向西与328国道江都段快速衔接,建立泰州直通扬泰机场的快速通道。推动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和服务范围,加快兴化等通用机场建设。以产业基础为依托,政策扶持为保障,培育通用航空发展相关产业链,提升通用航空发展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结合通用机场实现观光旅游、应急救援、商务飞行和业务培训功能。6 .完善枢纽布局,提升客货周转效率有序推进客运枢纽建设。配合高铁建设进程加快推进泰
25、州南站、黄桥站、泰兴东站、靖江东站、兴化东站等建设。深化高铁综合枢纽规划建设方案研究,配套公路客运站、公交场站、旅游集散中心等设施,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零换乘”。开展高铁综合枢纽集疏运体系专题研究,加快快速路、干线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布局衔接,把泰州南站打造成为服务泰州市域、辐射锡常泰都市圈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有序推进宁启铁路姜堰站综合客运枢纽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推进高港北站、曲霞汽车客运站建设,完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引导货运枢纽建设落地。加快高港(苏中)智慧物流园、泰州(城北)铁路物流园、姜堰铁路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优化综合型物流园区发展布局,以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发展靖江粮食产
26、业园、江苏三江现代物流园、泰兴虹桥物流园、江苏(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园、高港综合物流园、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姜堰三水物流港等7个重点物流集聚区,以特色产业为导向,发展现代工业、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产业特色园区,加快发展泰兴市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兴化粮食交易市场、泰州医药物流集聚区、泰州保税物流集聚区、高港临港快递产业园等5个特色物流集聚区。(二)构建高效率货运物流服务体系1,调整运输结构,提高铁水货运比重推进货运铁路扩能。完善铁路货运体系规划布局,加快启动新长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着力推动铁路货运场站设施升级改造,充分挖掘与利用既有资源,提高普货铁路通行能力,释放货运功能。引导鼓励年货运量1
27、50万吨以上的重点企业、物流园区选择铁路运输方式,支持重点开发园区、重点企业及重点物流园区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动泰州港铁路支线前期研究,探索利用宁启铁路开通海铁联运。结合高铁规划建设,开展高铁快运发展规划研究。实施港航战略联盟。借力发展国际运输,通过加快与上海、盐田、重庆等枢纽港以及国内外航运企业合作,借助国际枢纽港的航线资源,通过与其深水直挂的方式,解决远洋运输需求,适时开辟近洋航线,提升泰州港集装箱对接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以集装箱运输为抓手,大力拓展航线资源,重点发展泰州港高港港区集装箱江海联运业务,使之成为江苏长江北岸、南京以下中段承接上下游干线港集装箱物流的重要节点。加快建设泰
28、州港集装箱”公水联运、江海直达”示范项目,形成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多式联运线路、枢纽场站、组织模式和信息系统。引导航运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物流功能集聚,依托物流园区加快集聚加工、交易、配载、配送等增值物流服务功能,延伸港口产业链。加强港口与综合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或者保税仓库等联动发展,拓展保税仓储、国际物流分拨配送、进出口贸易等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加快推动泰州港与上海、宁波、重庆、盐田等港口密切合作,开展货物中转联运等业务。引导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加快培育龙头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服务方式。鼓励“互联网+
29、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支持无车承运人发展,支持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进一步整合中小货运业户,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向供应链管理服务方向转型。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无车承运人企业,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企业联盟、品牌连锁等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运营优势,降低运输成本。鼓励道路货运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拓展服务网络,延伸服务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2,发展航空货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性航空物流港。深化与有关物流企业的合作,逐步开通国内和国际货运航线,建立全方位、一体化、专业化的航空快递集散中心。全面拓展航空货运产品。积极拓展地方特色货源及高附加值货运产品,
30、引入冷链物流企业、冷链食品贸易商、生鲜电商等,提升扬泰国际机场医药货运功能,扩建国内出发货物区,服务医药等特色产业。3,推动现代物流,加强配送网络建设建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积极申报创建绿色城市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积极引导物流园区、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及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建设,完善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城市货运配送信息管理及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从事城市配送的运输企业和车辆,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工程,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和城市配送企业应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城市绿色配送车辆市区便利通行政策,对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和货运配送企业发展多种形式
31、的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和夜间配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便利店合作开展网订店取(送)”合作模式,切实解决物流体系中“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提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申报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推动建立“资源共享、服务同网、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区)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建设。推进“一点多能、多站合一”的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着力实现交邮运力资源互补共享,在保障安全出行的前提下,鼓励开通交邮融合镇村公交示范线路。充分与农村电商、特色农业等结合,拓展农村物流服务功能,促进“交商”“交农等多种模式发展。依托农产品产地和源头市场,建设预冷、低温储藏
32、、保鲜、初加工等配套设施,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三)构建高品质公众出行服务体系1 .升级城际客运,打造区域连通网络持续拓展航线航班。加强与国内各省会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空中快线”和干线运输,加密优势航线航班。密切跟踪疫情期间国际航班管控政策变化,及时恢复国际航线航班,巩固加密亚洲航线,力争开辟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客运新航线。深化与春秋航空公司的合作,发挥基地航空公司优势,重点加强低成本航空发展。强化铁路运输服务。结合铁路互联互通进程,积极争取宁启铁路动车组列车线路车次。加快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把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宁启铁路打造成为泰州联系全国重要城市的主要方式,促进城市
33、间高速铁路有效连接。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推动道路客运与铁路、民航错位发展,持续优化衔接机场、高铁、联通中小城市的道路客运网络。大力推进中短途道路客运班线定制化发展,扩大定制客运业务规模,丰富定制客运服务产品,形成涵盖机场、高铁站、商圈、行政中心、景区、校园、医院等主要客流集散点的定制客运服务网络,加快形成以定制客运为主导的道路客运发展新体系,更好的满足群众们到门”“点到点”的出行需求。开展道路客运停靠站点规划布局研究,科学设置和规范管理停靠站点,加快构建一站多点”的停靠站点网络。推进毗邻公交客运服务的发展,加密毗邻公交线路,加强场站设施配套。推动旅客联程联运发展。加快推进“一站购票、无缝衔接
34、、全程服务”的现代旅客联程运输体系建设。完善旅客联程运输设施体系,依托扬州经扬泰机场至泰州铁路发展空铁联运。优化城市候机楼服务,推动行李托运等服务功能前移,拓展机场巴士、专车接送等多样化末端接送服务。积极发展公铁、公空等联运模式,引导不同运输方式企业加强深度合作,促进道路客运与高铁、民航等运输方式的对接,发展“空巴通”等联运产品,发展行李直挂”“徒手旅行”等服务,推动旅客出行一卡通、一码通”。推动“一票制”客运联程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融,实现一卡到底、随到随走”。2 .完善城乡客运,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以构建45分钟市域通勤圈、提高泰州中心城
35、区首位度为导向,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专项研究,推动多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泰州,加快融入长三角轨道交通网。加强全域公交顶层设计。以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工作指导意见,科学规划城乡公交站场和线网布局,强化农村公路建设与城乡公交线路开行计划的协调衔接,开展“一个标准体系”研究,加强城市公交、镇村公交、乡村旅游公交等多种方式网络融合衔接。持续优化城乡公交线网。充分考虑高铁和路网建设,统筹规划和及时调整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推动公交线网衔接进程,加快构建以“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为骨架、公交干线为主体、支线为补充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乡镇直达、任意乡镇一次换乘可
36、达的出行目标。推进“城市公交下乡“,大力提升城市公交覆盖广度和深度。持续优化镇村公交线网,打破单纯镇域范围内的运营模式,推进“镇村公交进城”,对道路受限、住户较少的区域,优化镇村公交的线路作为支线或者辅线融入公交线网运营,实现运营网络化。加快城乡公交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公交路权优先系统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城市主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在城市主要交通拥堵节点推行公交专用进口道和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加强公交路权优先监管力度,在主要客流走廊安装固定抓拍设备及移动抓拍设备,提高地面公交系统运行效率。统筹城乡公交站场设施资源共享,充分保障土地供给,加快建设和改造标准适宜、功能完善、安全实用的城乡公交站台、首末站
37、、枢纽站、停保场、加气(油)站和充(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换代,增加中高档、环保型新能源公交车的投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制定城乡公交服务质量考评体系,建立并落实与政府购买公交服务质量挂钩的资金拨付制度,不断规范城乡公交运营服务。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公交一卡通。加快建成覆盖全域的智能公交调度和服务系统,推动实现城乡公交统一运营调度、监测分析、实时信息查询和发布。持续推广应用移动支付手段,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化水平。构建,群众享实惠、企业可持续、财政能负担”的城乡公交价格体系,鼓励推行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不断提升城乡
38、公交吸引力。3,创新客运服务,提升交旅融合水平探索运游融合创新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高地,鼓励在传统村落、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乡村游公交示范线路,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服务乡村旅游的能力。因地制宜在公路服务设施增设休憩娱乐、票务、旅游信息和特色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引导城乡公交线路和长距离城市公交线路经停公路服务设施。打造特色水上旅游项目,结合生态旅游特色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拓展低等级航道的旅游功能。推进出租汽车健康发展。引导巡游车和网约车资源整合,促进巡约融合发展。探索统一巡游车和网约车车辆准入和退出机制,打通驾驶员双向流动渠道,推动巡
39、游车与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逐步统一。全面推进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合规化进程,完善网约车管理办法,优化准入条件、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网约车协同监管机制。鼓励巡游车企业积极融入网约车平台,实现平台化发展。适时开展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测评并向社会发布,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加强动态信息监测、风险预警及应急管理处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维护行业稳定发展。推动维修驾培规范发展。提升维修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维修电子档案系统覆盖度,拓展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系统在维修评价、保险理赔、车辆检测、救援、投诉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推动绿色汽修发展,引导维修企业加大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测
40、与强制维修制度(I/M制度)。培育一批信用等级高、技术先进、服务优质规范的M站作为汽车排放性能维护技术示范站,督促技术示范站持续加强技术投入和人员培训。提升驾培行业服务水平,鼓励驾校增加差异化培训供给,探索定制化、个性化、特色化培训。落实“计时培训,先培后付等驾培制度,加强培训服务质量评价和调查反馈通道建设,维护学员权益。鼓励金融等第三方机构在驾培行业开展资金托管服务,避免驾校经营问题影响学员权益。创新驾培管理手段,严格驾培机构信用评定,定期开展驾培机构年度信用评定并向社会公布。加强信息共享,联合公安等部门对不同信用等级驾培机构建立分类管理的联动工作机制。(四)构建高水准绿色平安智慧体系1,发
41、展绿色交通,推动交通持续发展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坚持生态环保理念,将其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坚持节约集约利用,统筹通道、网络、枢纽等设施布局,加强土地、岸线、空域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动废旧路面、沥青、航道疏浚土、港口疏浚土等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推进港区雨水集中、中水回收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坚持运输绿色低碳,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交通廊道,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
42、航道、绿色机场、绿色枢纽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通扬线生态航道项目和盐邵线生态旅游航道项目,在示范航道沿岸一定范围内建设滨水风光带和人文景观带,力争打造成全省生态旅游航道建设的标杆示范项目。常态化开展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施工环境保护,严控施工污染,优先采用低碳、环保、节能的新材料、新技术。鼓励建设功能复合型过江通道,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与综合开发,统筹港口岸线资源有序开发与利用。推广应用低碳用能装备设备。推进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引导1.NG动力船和运输船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在内河运输船舶中的应
43、用。严格落实营运车辆、船舶准入与退出机制,持续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国三排放货车)淘汰,实施国VI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引导货运企业在新增和更新车辆时优先采购标准车型,鼓励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汽车,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励20年以上的内河船舶淘汰,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和达不到环保标准要求的长江内河航运船舶。加快车用液化天然气(1.NG)加气站、内河船舶1.NG加注站、充电桩布局建设,在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公交场站等区域等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推进新改建的码头工程同步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推进内河新建水上服务区和船闸待闸区低压小容量岸电建设。推动落实船舶受电设施建
44、设和改造。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积极推进“限硫令”实施,严格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各项要求,降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持续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大力推进港口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建设或者改造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设施。推进港区堆场粉尘综合治理,有序推动大型煤炭矿石及重点散货码头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者实现封闭存储。提升水污染治理能力,加快建设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港口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完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规范整治危险化学品码头,推进危化品码头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加强公路设施污染防治,加
45、强施工过程中的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完善施工现场和驻地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措施,加强施工扬尘与噪声监管推进公路施工、养护作业机械尾气处理,推广湿式公路清扫车,禁止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和柴油货车入场。2 .发展平安交通,筑牢安全可靠基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县乡之间和通镇村公交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设计、建设、养护一体化管理水平。加快老旧车船更新改造、船型车型标准化,提升重点运输船舶安全技术性能,在公共交通、普通货运车辆等运输装备推
46、广应用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建设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平台,加强重点桥梁的安全监测,完成干线公路重要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提升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权责清单,厘清和明晰各部门职责边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责任规范。构建重大项目建设运营领域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一超四罚”,加大违法失信惩戒力度。提升交通参与者安全素质与意识。建立交通运输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化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安
47、全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弘扬交通运输安全文化。深化超限超载治理。推进交通运输与公安机关交管部门联合治超,实行驻站联合执法、流动联合执法。加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防联动,畅通信息共享和信息通报渠道。优化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布局,加强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公路源头治超、科技治超,推进公路超限非现场执法,逐步实现对货物装载情况的实时监管,提升公路违法超限运输治理能O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分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联动机制,强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响应机制,健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交通保畅管控机制。优化专业应
48、急救援力量布局,建立突发事件智能调度与辅助决策平台,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物资及装备库建设。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战演练演习,提升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3 .发展智慧交通,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批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工程建设,对既有基础设施要智能化升级改造,对新建的交通基础设施,原则上要体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同步配建智能化设施。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面向新建、改扩建高快速路和普通国省道公路同步开展智慧公路建设,建成常泰长江大桥智慧公路等示范项目,实现“增量”提质升级。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农路,协同建立“精度高、能共享、易维护、可扩展”的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加快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建设,航道工程交竣工时按江苏内河电子航道图标准同步完成电子航道图制作,以航道普查和扫测数据为基础开展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数据采集和更新。开展内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