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场镇西北侧安置点项目配套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家场镇西北侧安置点项目配套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八施工验收26九危大工程26十其他26说明目录一概述21.1 任务依据21.2 设计标准21.3 工程概况21.4 项目研窕过程2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3三设计依据和相应技术标准33.1设计依据33.2技术规范3四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3五工程地质45.1 场地地形地貌45.2 地层岩性45.3 水文地质条件5地表水5地下水55.4 结论和建议5六设计概要66.1平面设计66.2道路纵段面设计76.3道路横断面设计76.4交叉口设计76.5路基、路面工程设计86.6道路附属设施设计246.7行道树及树池设计25七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257.1环境保护257.2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257.3施
2、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措施257.4营运期间的安全措施26一概述1.1 任务依据1.1.1 项目名称本项目名称为贾家场镇西北侧安置点项目配套道路工程。1.1.2 项目明位1.1.3 项目业主1.1.4 项目性质本项目为城市新建道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1.1.5 项目概况简介本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区贾家场镇,道路位于涌泉安置点地块内,拟建道路设计起点K0+000接东麓大道(X=437790.992,Y=3369816.922),设计终点K0+349.101接国道G318(X=437587.322,Y=3369533.391)。1.1.6 标准(1)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6m。(2
3、)计算行车速度城市支路:V=30km(3)设计荷载路面结构计算车型:BZZ-IOOr(4)净空高度机动车道4.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2.5m:(5)车道宽度16m=4.25m(人非共板)+3.75m(行车道)+3.75m(行车道)+4.25m(人非共板)。1.1.7 概况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区贾家镇西北侧,为贾家场镇涌泉安置小区配套道路,位于基地东侧;项目起点接规划东麓大道,终点接现状G318道路;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地块周边交通路网;地块内雨污水、电力通信等近期均接入配建道路市政管网,通过配建路接入东麓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为16m,设计速度为30kmh,道路总长349.
4、IOlmo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国家85高程基准本次设计包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电信工程、景观工程;燃气预留管位,不在本次实施范围内。项目地理位示意图1.1.8 研究过程本项目根据现有规划、方案设计、现状相交道路等资料,我院配合业主单位开展方案研究,并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沿线重要节点涉及的相关单位进行了技术对接,方案设计目前已完成,并于2022年5月提交给业主单位。根据业主的任务安排,我院组织道路、交通、排水、电力电信、照明、景观等各专业总工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项目组与业主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定时向业主进
5、行工作汇报。完成本次施工图设计成果。(2)道路地形图资料(5)本项目地勘资料3.2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H-202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l93-2012)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m52-2010)5、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6、(2013年版)(建质201357号)11、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zTI88-2012)12、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版)以及国家和当地现行的规范、规程等四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1)项目性质:新建市政道路;(2)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双向2车道;(3)设计行车速度:30kho(4)道路最小净高:机动车道:4.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2.5m;(5)路面荷载标准:BzZ-Ioo标准车;(6)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0年;沥青碎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1 .补充上位规划,竖向设计等规划。回复,目前贾家场镇无法定上位规划,项目
7、根据过程稿规划报主管部门确认标高后完善的图纸。2 .断面上建议修改为3.75+3.75的车行道宽度。回复:按意见修改车道宽度。3 .道路纵坡4.4%,建议进一步和竖向设计优化,自行车道建议取消,建议优化纵坡度。回复:回复:道路纵坡主要控制点为起点(东麓大道),安置房地下车库入口标高、终点G318国道现状标高控制,目前东麓大道的安置房段的平均纵坡为3%,道路起点如抬高,东麓大道纵坡将增大。配套道路纵坡优化至3%,东麓大道将抬高4米。东麓大道坡度后半段坡度将达到4.2%左右。且东麓大道填方将增加,目前东麓大道方案填缺差8万方。建议维持支路纵坡,保证主要道路纵坡。4 .道路路基护坡建议土边坡和地块一
8、并一体化考虑。如喷碎、边沟等。回复:道路西侧与安置房场平标高一致不设置边坡,道路东侧采用为居住用地,目前未提出修建计划,道路边坡采用放缓边坡+绿化处治。5 .多杆合一进行优化。回复:按意见优化多杆合一设置。三设计依据和相应技术标准3.1设计依据(1)项目的招标文件及签订的合同五工程地质5.1 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简州新城贾家社区永盛村G318东侧,交通较为便利。本工程地形起伏较大,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区。5.2 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探资料,拟建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和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lC)泥质砂岩、砂岩,现分述如
9、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杂填土():杂色,稍湿,以回填黏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砖块及建筑垃圾,硬杂质含量为25%35乐局部可达40%。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均匀性较差,层厚一般0.61.0m。回填年限约3年,欠固结。(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黏土(Q4el+dl)粉质黏土1(1):黄褐色,稍湿湿,可塑状,以黏粒为主,含粉粒和铳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分布不连续,厚度在2.04.8m之间。粉质黏土2(2):黄褐色,稍湿。显,软塑状,以黏粒为主,含粉粒和镒质氧化物。切面稍有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一般。分布不连续,初勘期间仅在1个钻孔中揭露该层,厚度2.8m
10、。(3)白垩系下统苍溪组泥质砂岩、砂岩(KIC)场地下伏基岩地层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泥质砂岩、砂岩。泥质砂岩:棕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黏土矿物,层面近水平,经现场多处基岩露头实测,其倾向在300330间,倾角在35间。砂质结构,薄、(7)道路交通等级:中型:(8)抗震要求:7度设防。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规范要求果用值道路等级支支路计算行车速度(km/h)3030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150无设超高Ja小圆曲我半径一般做(m)85无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极限(ft(40无平曲践极网最小长度(1)50无随曲跳最小长度(m)25无最大揪坡一般值(%)7.04.4停车视Wim)3030凸型竖附
11、跳般最小半径m)4003500凸型竖曲城极限最小半径(m)250无Pll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900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50无转曲线极限最小长度(II)2526纵坡城小长度(B)8521.157(按现状道路交叉口)道路标准轴蛾BZZ-IOOBZZ-IOO交通饱和设计年限(年)1010沥出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IOIO交通设施等级DD注:(1)各种市政管线按现行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执行;(2)本次设计的技术指标均在规范的范围内合理取值。严格的分界线。此外,在强风化岩石内部出现全风化夹层,在强风化岩石内部夹薄层中风化,或者中风化岩石内部夹破碎岩石,呈强风化。基岩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
12、合接触。5. 3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拟建场地勘察期间除场地中部分布3处灌溉池塘,及数条沟渠外,无其他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工程场地中分布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水量受季节影响较明显。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IC)泥质砂岩、砂岩的节理裂隙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岩石倾角和裂隙分布范围与地形控制。勘察期间属平水期,未揭露稳定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位。5.4结论和建议5.4.1 结论(1)该场地整体稳定,地形起伏较大,无不良地质作用,本次勘察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适宜建筑。(2)场地抗震设防
13、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O.10g,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0.45s。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处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应不低于标准设防类。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质较软。基岩顶板起伏较大,埋深在09.2m之间。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3个亚层:全风化泥质砂岩(1):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风化呈土状,质地软弱。分布不连续,层厚l.l2.9m强风化泥质砂岩(2):组织结构部分被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薄饼状,质地软弱。分布不连续,层厚0.82.5n中风化泥质砂岩(3):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呈长、短柱状,岩体结构基本
14、完整,构造层理清晰。岩质较软,属软岩,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岩芯长度一般1225cm,最长约40CnuRQD值:50-60该层埋深一般在1.59.2m间,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部分钻孔未揭穿该层。砂岩:棕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层面近水平。砂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基岩顶板起伏较大,埋深在0-10.4m之间。该层主要集中在场地东侧区域,尤其是东北角的浅丘挖方区。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3个亚层:全风化砂岩(1):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风化呈粉土状,质地软弱。分布不连续,层厚0.72.5m.强风化砂岩(2):组织结构部分被破坏,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质地软弱。分布不连
15、续,层厚0.64.如。中风化砂岩(3):组织结构较完整,岩芯呈长、短柱状,岩体结构基本完整,构造层理清晰,锤击声音清脆,属较软岩,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岩芯长度一般1225cm,最长约40cm。RQD值:6575。该层埋深一般在1.04.4m间,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钻孔未揭穿。本次勘察各风化带的划分主要以钻孔揭露和现场鉴别为依据,实际上砂质泥岩、砂岩的分布并无明显统一的界线,常存在二者的互层,他们的风化程度受裂隙发育程度、地下水、岩石抵抗风化能力等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影响,风化带均属渐变性质,无抗浮应由具有资质单位做专项抗浮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抗浮岩土工程设计有关参数
16、选用可参照表3.2-2相关参数表格采用。(5)主要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按照下表采用。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星号地编岩土名称l(KNm3)地基承数力基本容许值%)压缩模见卬MPil)底擦数基摩系上抗剪强度指标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rt(KPa)时坡挖率议有临放开坡建俵钻(冲)孔灌注桩粘聚力标准值CK(KPa)内摩擦角标准值(度)桩的极限侧El力标准值q(kPa天然抗E强度f,.(MPa)1-1杂填土18.0/1:2.025-302-1粉质黏土(可塑)19.51201305.00.202515401:1.550-602-2粉质黏土(软塑)18.580-902.8/1512/1:2.
17、03O-4O4-1全风化泥质砂岩21.01201305.50.252515451:1.560704-2强风化泥质砂岩22.528030015.00.3550251401:1I5(M6(4-3中风化泥质砂岩24.0800900/0.45300352801:0.75/6.07.05-1全风化砂岩21.5130-1406.00.252815501:1.570-805-2强风化砂岩23.030035018.00.4060301601:1160-18(5-3中风化砂岩24.59001000/().50400403201:0.7!/15616.注:杂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35.六设计概要6.1平面设计(1
18、)主要控制因素1)道路红线图;2)沿线小区、桥梁等建筑物:3)沿线已建或已设计道路。(2)平面设计(3)场地地基土在不污染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4)地下水在不污染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5.4.2 建议(1)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结合本工程性质,地基基础初步建议如下:拟建建筑工程均为多层建筑,其高度不大,荷载较低,如验算满足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础,以可塑粉质黏土、全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当基底为强风化、中风化泥质砂岩、砂岩时,也可采用独立基础;当基底为杂填土及软塑粉质黏土等软弱土层时,不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如软弱土厚度较薄,可采
19、用素碎换填至上述可用持力层顶面,如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为桩端持力层。拟建配套道路填方段应清除表层的全部杂填土层和表层耕植土后,然后采用合格土或级配砂卵石回填至设计标高。挖方段可直接以可塑粉质黏土和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2)基坑支护可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和地质情况等因素,根据安全等级采用放坡、土钉墙或排桩进行支护,并须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检测。(3)场地防水设防标高应高出室外地坪0.5m以上。(4)场地主要出露地层为弱透水层,建议设置集排水井和抽水井、盲沟、排泄沟、水压释放层等措施将渗入基底的水及时抽排,保持地下水位始终处在安全水位以下,避免对地
20、下结构产生破坏;或采用锚固抗浮法,如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抗浮水位建议分区按场平地面绝对标高考虑。纵断面设计采用黄海85高程系。纵坡及坡长:拟建道路:K0+05L0道-K0+327.944段纵坡为4.4%,坡长为231.472m。交叉口段顺延东麓大道横坡K0+000-K0+051.072段纵坡为T.5%,坡长为51.072m,道路终点接现状G318交叉口K0+327.944-K0+349.101段纵坡为2.401%,坡长为21.157m。全线坡长为349.IOlmo6.3 道路横断面设计本项目道路横断面布置根据东部新区横断面导则及前期方案论证确定,均为单块板设置,车行道为向外单向坡,横坡为15
21、%,骑步道道为内向单向坡,横坡为坡向内侧2.0%。无路缘石设计。拟建道路红线宽度16m。道路横断面断面具体划分形式如下:16米=4.25m(人非共板)+3.75m(行车道)+3.75m(行车道)+4.25m(人非共板),另外道路东侧规划红线外各设3米管线埋设带。6.4 交叉口设计和已设计道路相交时,道路红线与已设计道路红线保持一致,在和规划道路相交时,道路红线与规划保持一致,在和现状道路相交时,道路红线与现状道路保持一致。本项目严格按照规划给定的坐标控制点和规划道路走向定线。按照规划给定的道路红线和切角值控制道路红线。本次设计道路中线长度349.IOlm,道路红线宽度16m。设计范围为:K0+
22、000K0+349.101;实施范围为:K0+018.068K0+344.247。拟建道路设计起点K0+000接东麓大道(X=437790.992,Y=3369816.922),设计终点K0+349.101接G318国道(X=437587.322,Y=3369533.391),道路平面为一条直线。道路于本次拟建道路起点处K0+000处接与东麓大道相交的十字型平面交叉路口,终点处K0+349.101处接现状与国道G318相交的十字型平交口。具体走向及实施边界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6.2道路纵段面设计(1)主要控制因素沿线控制标高主要有已建的国道G318及小区出入口标高。(2)纵断面设计结合现状地形
23、,满足排水及规范要求进行拉坡,同时做到与规划结合,满足行驶舒适性及路线整体感观的要求。设计考虑因素:1 .本道路排水管线覆土对路面设计高程的要求。2 .相邻现状道路高程。3 .按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设计。4 .周边安置房控制高程根据以上原则对道路纵断面进行设计。纵断面设计中路面设计高程是指道路中线位置路面高程。交叉口范围内施工图阶段进行单独的竖向设计,以保证交叉口范围内排水通畅。拟建道路各节点设置一览表序号交叉道路处理方案是否满足规划及交通组织的要求1与东麓大道“十,型平面交叉,不设置灯控满足2与国道G318“十”型平面交叉,不设置灯控满足考虑到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道路红线等因素,本项目
24、平面相交路口均平面交叉不作渠化设计。交叉口范围内的计算行车速度按主线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交叉口竖向设计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交叉口竖向设计详见交叉口设计图。6.5路基、路面工程设计6.5.1 路基工程设计(D项目周边现状道路中线周边现状为现状水田及山体,地势较为崎岖,存在高填深挖地带,项目填方段施工时需清表清除现状腐殖土区,在清表后,裸露的干燥粉质粘土层适合作为路基持力层,但尚未完全排除地下水影响路床稳定的可能,为保证路基稳定,车行道在处置措施上选择先清除表层06m粉质黏土,后采用采用破碎后的中、强风
25、化岩石(利用挖方段)设置08m路基加强层并碾压夯实后方可进行新建道路路基施工,在人行道上采用清除表层0.4m粉质粘土层并采用破碎后的中、强风化岩石(利用挖方段)设置0.4m路基加强层并碾压夯实后方可进行新建人行道路基施工。相关拆除及工程量均已计入道路工程数量表。场地现状(2)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处理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进行路基设Ho坚持遵循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经济有效的措施,保证道路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路基处理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路基填料应均匀、密实,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土基顶面
26、抗压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e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路基填料强度、压实及粒径技术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城市支路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料CBR(%)压实度()填方路基O-306295l30-80439510080-1503294150150229215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6295I(X)30-804力95100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必须达到上表所列填方区压实度要求。由于人行道下管线较密集,且覆土较浅,无法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因此该部分路基采用轻型击实标准,其压实度
27、不小于92%。填方基底处理路堤段一般清表厚为50Cnb在植被茂盛,腐殖土较厚地段,清表厚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清表原则为彻底清除路基填土范围内的耕植土和腐殖土。水田、积水洼地,填筑路堤时,应排除地表水、清淤后方可填筑。地面坡度陡于1:5的填方路基(包括纵断面方向),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Onu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路基加强层路基加强层处理优先采用破碎后的中、强风化岩石,若外用外购材料应采用砂砾石作为路基加强层,车行道下为0.8m;人行道下40Cm加强层。1)填方路段:清除表土及不良土后,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压实度要满足填方路基的压实度要求,然后采用合格土分层回
28、填至路基顶面以下加强层深度,然后用破碎后的中、强风化岩石(利用挖方段)铺筑路基加强层底。2)挖方路段:本次设计挖方段挖方深度较大,路基全部落于中风化岩层段不设置路基加强层,半填半挖路段在填方部分采用破碎后的中、强风化岩石(利用挖方段)铺筑路基加强层底。路基边坡由于本次设计与道路东侧房屋共同实施,故本次设计将道路东侧红线外视为建筑场平区,不再进行边坡设计,道路西侧正常进行边坡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及地勘建议值,对填方部分第一级边坡采用1:1.75放坡8m,第二级及第三级均采用1:2.0坡率放坡到坡底,填方坡均采用直接喷播植草的防护形式,挖方边坡第一级岩质边坡按1:0.75放坡,而后第二级
29、第三级边坡均采用1:1坡率进行放坡,第一级岩质边坡采用挂网喷植生碎的防护形式,第二及第三级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的防护形式,具体防护形式详见DL-14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设计图。2、特殊路基处理本工程特殊路基主要包括:填挖交界、软土路基等。(1)填挖交界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当原地面横坡大于1:5小于1:2.5时,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米,路床进行80CnI砂砾石加强处理方式;当地面横坡大于1:2.5时,原地面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面底面以下铺设23层土工格栅,格栅伸入挖方段长度不小于5.0米,路床进行80Cm砂砾石处理。(2)杂
30、填土、素填土根据地勘报告,杂填土及素填土不宜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根据地勘,本段道路杂填土平均厚度为0.6m,清表0.6In后,本道路杂填土层基本全部被清除,可直接填筑路床路基。3、路基边坡防护(1)填方路堤段为避免坡面雨水冲刷,坡面防护应及时。由于本项目道路东侧即将开发,本次设计路堤边坡采用喷播植草方式防护。以预防为主,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工期安排紧凑,早开工,早结束。做好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准备好防雨物资,如篷布、罩棚等。加强巡逻检查,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2)施工注意事项在冬期施工中,既要防冻,又要快速,以保证质量。科学合理进行施工部署,尽量将土方和土基项目安排在上冻前完成。做
31、好防冻覆盖和挡风、加热、保温工具等物资及措施准备。当路线经过低洼的填方路段时,除必须设置砂砾垫层或井字型砂沟以加速排水外,在路基施工前还必须沿路线纵、横向开挖排水沟,以排除地表积水、降低地下水及降低地表土含水量。为便于路基填筑,应在水田地表汇水上方增设截水沟,以及增加临时排水设施排除地表水,以降低雨季对路基施工的不良影响。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路床范围(080厘米)必须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及设计要求精心施工,认真处理,处理后的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对于路基范围的管道沟槽开挖和回填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回填的填料和强度
32、应达到路基填料强度要求,分层压实后的压实度应达到填方路基规范值要求。应注意各施工段在彼此交界部位的衔接,既要注意在结合部位不出现填筑路堤的压实薄弱段,也不允许路基各部几何尺寸错位,同时,还应注意路基与桥涵构造物间的顺适衔接,给路容增辉。建议加强各工序间的合理配合,如路基施工至路床标高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尽快铺筑路面各结构层,避免路床未经隔水处理长期暴露,汇集雨水下渗软化路基,造成(2)挖方路堑段为避免坡面雨水冲刷,坡面防护应及时。由于本项目道路东侧即将开发,本次设计路堑边坡第一级岩质边坡采用挂网喷植生性的防护形式,第二及第三级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的防护形式。4、路基路面排水路基东侧填方设计0.
33、50.5米浆砌片石梯形排水沟,挖方路基边缘设置0.5X0.5米浆砌片石矩形边沟,并在第一级边坡平台及坡顶设置0.5X0.5m截水沟,保证路面及边坡排水顺畅。路面水通过设置在路面最低点处及路面边缘的雨水进水井汇集后排入道路下设置的雨水管道中排出,坡面水统一流入路堤排水沟后在适当位置散排出路基。(5)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路基施工应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设置相应的软基、边坡监测措施。加强施工地质编录,并核对地质情况,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或地质情况异常,应立即通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以便于调整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全段路基施工宜在旱季(每年10月至次年5
34、月)进行,以避开雨季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和农灌期用水需要所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和干扰,使挖方地段不至泥泞难以作业,填方地段则可减少对过湿路段地基的特殊处理,有利于路基压实成形,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道路施工前,施工方应认真研究地质勘察资料,与设计方充分沟通,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甚至采取必要减震隔振措施,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和加强对可能产生影响的毗邻建筑物及既有市政管网的观测,跟踪记录其有无裂缝以及发生发展情况,并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1)施工措施道路等级支路设计时速30kmh路拱横坡1.5%标准轴载BZZ-IOO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设i十候刑军限IO年交通等级中型交通土基回弹模量3
35、0MPa路面设计弯沉值26.0(0.01mm)3)路面结构计算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860万次/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材料及设计计算参数见下表:结构层面层材料计算参数表结构层材料规格层位抗压回弹模量(MPa)16P劈裂强度(MPa)20C15CSBS细粒式改性沥青AC-13C上面层14001800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C-20CF面层130018001.0结构层基层及底基层、垫层材料计算参数表结构层材料层位抗压回弹模量E(MPa)抗压模量E(MPa)劈裂强度a(MPa)弯沉计算拉应力计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0038000.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40036000.44)路面结构上面层:5
36、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AC13C下面层: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0.6cm稀浆封层通车后路面破坏。未尽事宜除请参见有关设计图外,应严格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008)执行06.5.2 路面结构设计路面设计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提供一种路面结构,它在设计使用期内能按目标可靠度满足预定的适用性能要求。同时,这种路面结构所需要的材料、施工技术和资金,符合地区具体情况所能提供的条件和经验。(1)路面结构设计路面设计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结合道路交通量,参照周边道路路面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1)设计参数自然区划:V2;自然条件:成都地区属亚热带
37、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H降水量为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o(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2)路况参数上基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级配碎石总厚
38、度:72Cm土基顶回弹模量230MPao非机动车道结构组成:8cm深蓝色透水混凝土(C30)15cnC30透水混凝土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路基顶面回弹模量20MPa,压实路床,压实度292%人行道结构组成为,8cm浅蓝色透水混凝土(C30)15cmC30透水混凝土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路基顶面回弹模量220MPa,压实路床,压实度292%(2)缘石、路边石人行道嵌边石采用芝麻灰花岗岩,直线段长度60cm(曲线段50Cm),基座为2cm厚M7.5水泥砂浆铺筑。(3)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及验收弯沉材料设计参数的取值,材料设计参数的取值见下表。材料名称厚度(cm回弹模量(Mpa)15C辟裂强度(MP
39、a)竣工验收弯沉(O-Olmm)201CI5,C细粒式改性沥者混凝土AC-135140018001.620.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7120018001.025.6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15000.529.5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14000.4562.9级配碎石底基层20200198.3土基30292.5注: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抽I00KN,轮胎压强为0.7Mpa,单轮迹当量圆半径10.65Cm测试.各数值要求均为各结构层顶面弯沉值。土基回弹模量不小干30MPa,水泥稳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按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表433/要求执行,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为37MPa,4
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不低于2Mpa:(4)路面材料技术要求各材料选用及施工要求应按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执行。1、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BSAC-13沥青结合料:要求采用SBSI类(AD)改性沥青,基质沥青要求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的70号A级,用热塑性苯乙烯一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改性剂,改性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等级应满足PG76-22,SBS改性沥青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沥青:本工程表层基质沥青和下面层沥青均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表面层改性沥青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改
41、性材料为SBSl类(ID)热塑性弹性材料。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和SBS(I-D)类改性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等分别见下表: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技术要求表项目70号测试方法针入度(25C、100g、5s(0.1mm)60-80JTJT06(M-20针入度指数PI-l.5l.0JTJT0604-2000延度15X;(cm)不小于100JTJT0605-I993延度10X?(cm)不小于15JTJT0605-1993残留物针入度比25,C(%)最小60JTJT0604-2000延度5,C(cm)最小15JTJT0605-1993SHRP浙吉结合料性能试验动态剪切76rG*sin(Kpa)最小1.0A
42、ASHTOM32O-O3T315-04RTFOT试验后SIIT0M320-03T24003动态剪切76tG*sin6(KPa)最小2.2SIITOM320-03T315-04压力老化后AASHTOM320-03R28-O2动态剪切31CG*sin(Kpa)最大5000AASHTOM320-03T315-04蟠变劲度T2C(Mpa)M值最大最小3000.3AASHTOM320-03T313-04路用性能分级PG76-22AASHTOM320-03注: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吉结合料的质歆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粗集料:粗集料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
43、JJI-2008)第8.1.7条规定要求。沥青面层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颗式破碎机加Io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应对沥青的粘附性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掺加部分消石灰或水泥代替石粉等措施。必要时可同时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掺入量由试验确定。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应采用玄武岩制成。
44、粗集料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表面层下面层测试方法表观相对密度(g/cm3)22.6J2.5T0304-2005吸水率(%)才22T0304-2005软石含量()才3*5T0320-2000坚固性(%)1212T0314-2000*乐碎值(%)*2628T0316-2005*洛杉矶磨耗损失(I.A)%)2830T0317-2005*磨光值(BPN)240T0321-2005软化点CC)不小于46JTJT0606-2000609动力粘度(Pas)不小于180JTJT0620-2000密度(15C)(g/cm3)实测记录JTJT0603-1993蜡含量(蒸储法)()不大于2.2JTJT0615-2000闪点(C)不小于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