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刘红东教学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情况2、分析各大洲之间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教学内容:1、本课重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物物种交流的影响2、本课难点: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明清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通过展示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西红柿、辣椒、南瓜等有关的菜品。并进行以下设问来进行导入这些菜大家都吃过吗?这些菜的食材是什么?你知道这些食材都是外来的吗?那么他们是从哪里传过来来的?是什么时候传过来来的?传过来之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方式:图片展示,教师提问意图:快
2、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第二环节:通过立体地图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食物物种的分布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花生、向日葵、菠萝、腰果、可可、烟草等。亚洲: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非洲:咖啡方式:呈现立体地球图形,在立体地图上展示各种食物物种的起源地分布意图:增强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构建一些主要食物物种起源地的空间分布情况第二环节:通过在展开的立体地图(地图视频)上制作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常见的食物物种在各州的交流情况路线1: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如:玉米、番薯、番茄、烟草玉米:玉米起源于北美洲。哥伦布远航归来,带回欧洲。随后玉米从
3、欧洲逐渐传播到亚地区。玉米传入亚洲可能的途经:一是通过陆路从西亚土耳其经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二是通过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开辟的东方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马达加斯加,尔后传播至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清朝吴其溶绘制的玉米图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消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番薯:番薯又名甘薯、山芋、红山药、红薯、白薯、土瓜、红苕等。哥伦布从美洲返航时,将番薯带到
4、了欧洲,西班牙的水手在16世纪上半叶又把番薯带到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再由此传到了亚洲各国。番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番薯传入中国的路线有二条:第一条路线是分别由陈益和林怀兰从越南传入广东的东莞;第二条是由陈振龙从菲律宾携薯种到福州。番薯的适应性很强,耐旱、耐瘠、耐风雨,病虫害也较少,收成比较有把握,适宜于山地、坡地和新垦地栽培,而且不和稻麦争地。由于具有这些优点,故而番薯在明清时期从海外引进的农作物中传种尤为迅速,并且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番茄:番茄又名西红柿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1523年,西红柿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随后在欧洲传播。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
5、国家。16世纪中叶德国学者绘制的番茄植株和果实图英国人于16世纪绘制的马铃普图烟草:烟草还有“相思草”(由于吸烟能使人上瘾成癖,使人对之念念不忘,故而烟草又别名“相思草”。)等别称。原产于南美洲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地。之后烟草的使用向北传播,到1492年,哥伦布抵达时,己经延伸到了美洲大陆的每个角落。哥伦布在返航时,将一些烟草带回了欧洲。随后现在欧洲传播,之后再从欧洲传到亚洲非洲。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代万历年间。对于烟草传入中国的路线,吴啥在谈烟草一文中认为当时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早的一条,是福建水手从菲律宾(当时称为吕宋)带回烟草种子,在福建种植,再南传广东,北传浙江。第二条路线,是
6、从南洋传入广东。第三条路线,是由日本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辽东。路线2:亚洲一欧洲一美洲如: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路线3,非洲一欧洲一亚洲、美洲如:咖啡咖啡原产于非洲,15世
7、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这些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方式:通过转动的地球,标注食物物种传播路径意图:增强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主要食物始终的传播路径第三环节: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各州食物物种交流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明清的影响影响:(D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玉米、马铃薯、番茄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
8、中,供人们观赏。从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经过欧洲农艺家的改良培育,番茄逐渐变得红润多汁、鲜美可口。荷兰画家梵高1885年创作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这些物种传到中国之后,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饮食结构。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图2.6欧洲的人口增长(的2000llMS年)数据来源:麦克伊韦迪:世界历史人口图集,东方出版社,1992
9、,第7、10、12、15和19页)。图2.1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公元tT2IOO2OO2年)数据来源: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学概论(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第14页。(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
10、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方式:图片展示,教师讲解意图:引导学生数据分析,理解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第四环节:通过现在粮食危机,引导学生珍惜粮食随着新航路开辟之后的食物物种的交流,各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是世界人口增长也非常迅速,到今天粮食安全依然是重要的国际问题。2014年,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4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我们中国在党的领导之下,我们早已经摆脱了饥寒交迫的岁月,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依然是吃不饱饭的状态,所以仍需要节约粮食。联合国幅食及农业组织Cnglith关于帼农组织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