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039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春期版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形涛依务4被题及答案一、小论文题(100分)以“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以“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以“货币可兑换”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说明:学习完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形式:小论文。要求:1 .认真研读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的内容。2 .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3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

2、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4 .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5 .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6 .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以“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从预算意识问题方面来理解全面预算预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经营计划,未来某一时期一般指一个会计期间,可以是月、季或年度,简单地说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计划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全面预算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把预算的手段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围绕行业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对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资源配置进行预测、控制和管理。但就是这个全面预

3、算的定义,到目前,有很多企业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以至于单纯的认为预算只是财务行为,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而

4、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预算在计划、协调、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的企业负责人简单地把“全面预算”定位为“财务预算”,甚至定位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甚至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事实上,尽管各种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管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陷入困境。也有很多企业认为预算与公司的战略关系不大,从而缺乏明确手段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进

5、展状况进行细化。有句老话:“三分战略,七分执行”。重战略而疏执行,往往会使有价值的战略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使企业的发展与其设计的战略南辕北辙。相反的,企业制定预算却没明确公司的战略方针,一样也无济于事。因此企业通过全面预算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年度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和各级单位的具体行动相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认为预算只是编给上级或领导看的,与实际工作没什么关联。其实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单单是给上级或领导看,重要的是它能明确各单位的分工,能够减少各单位操作中的隔阂,防止部门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预算能表明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各成员怎样工作才

6、能达成企业的总体目标,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之间预算信息的传递、协调可以引导企业的整体活动,有效地避免无序的部门行为,通过预算编制协调企业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通过预算的执行控制、分析、调整,使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解决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权限划分、职责定位致关重要,为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必然。因此一开始企业就应该对预算的定义来理解透才能完善的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假若企业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那么一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从预算意识问题方面来理解全面预算预

7、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经营计划,未来某一时期一般指一个会计期间,可以是月、季或年度,简单地说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计划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全面预算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把预算的手段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围绕行业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对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资源配置进行预测、控制和管理。但就是这个全面预算的定义,到目前,有很多企业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以至于单纯的认为预算只是财务行为,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

8、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而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预算在计划、协调、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的企业负责人简单地把“全面预算”定位为“财务预算”,甚至定位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甚至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

9、和措施。事实上,尽管各种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管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陷入困境。也有很多企业认为预算与公司的战略关系不大,从而缺乏明确手段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进展状况进行细化。有句老话:“三分战略,七分执行”。重战略而疏执行,往往会使有价值的战略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使企业的发展与其设计的战略南辕北辙。相反的,企业制定预算却没明确公司的战略方针,一样也无济于事。因此企业通过全面预算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年

10、度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和各级单位的具体行动相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认为预算只是编给上级或领导看的,与实际工作没什么关联。其实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单单是给上级或领导看,重要的是它能明确各单位的分工,能够减少各单位操作中的隔阂,防止部门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预算能表明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各成员怎样工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总体目标,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之间预算信息的传递、协调可以引导企业的整体活动,有效地避免无序的部门行为,通过预算编制协调企业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通过预算的执行控制、分析、调整,使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解决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权限划分、职责定位

11、致关重要,为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必然。因此一开始企业就应该对预算的定义来理解透才能完善的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假若企业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那么一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即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包管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济的重要职能表现。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在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有如下方面

12、:一、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学界,经济增长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剔除价格因素以后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另一种说法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加。和前者相比,后者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追求经济增长并不是谋求经济的高增长,而是经济的适度增长。一般而言,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的扩张,即一国GDP的增长。但是一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

13、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帮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帮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二、保持市场物价稳定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假如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帮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假如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办事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

14、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保持市场物价稳定通常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物价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稳定都是不利的。因此各个都把物价稳定作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三、收入公平分配?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公平分配是促进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一种重要目标。四、保障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

15、态。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将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原因有三:首先,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人们工作的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再次,充分就业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则是指在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在量上平衡对等关系。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为主

16、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宏观经济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国内的经济发展区别于其他国家,毕竟主要是依靠引进外资,像是美国则是人居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不需要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政府应当充分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以此调控市场,从而促进国内的经济健康合理发展。常用的经济管理工具如下:一、法律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性手

17、段,法律规则保证了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得以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秩序,这是社会经济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二、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这些经济手段,通常也被称为经济杠杆。政府通过适当地运用这些经济杠杆,可以对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产生某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而“诱导”他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符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所要求的方向。与法律手段相比,经济手段具有较多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具体情况。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18、三、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手段的典型形式。在计划经济下,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可以很快显现,时滞较短,但行政手段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即造成当事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经济丧失活力。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发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除了必要,一般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行政手段。四、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是一个由多种调控措施构成的手段体系,通常包括法律手段,经

19、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普遍性是指法律领域内的规则能够平等地和没有例外地应用到每个个体身上,而无论该个体的出身、性别、种族、宗教等。抽象性是指法律规则不是为某个具体目标服务的,因此每个个体在遵守这些规则时,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

20、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手段的典型形式。五、总结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控手段。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目标的,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中间目标。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事人可以独立地做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场经济条件

21、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以“货币可兑换”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货币可兑换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自由兑换等,这些概念让人们不好理解。但是,你要了解了货币兑换,这些概念就容易明白了。货币兑换,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周朝分封国家以后,各国都制造自己的硬币,这些硬币在不同国家之间流通和使用往往都需要兑换。即使是铜币等贵金属货币,由于成色和含量不同,在中世纪的欧洲也需要兑换。不同硬币之间的兑换就是汇兑,汇兑的比率就是现在意义上的汇率。因此,货币的汇兑和汇率在

22、中国的历史上早就存在,而且是贵金属之间的兑换。当黄金和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之后,世界各国都认同其作为支付、流通、清偿和储藏手段,汇兑和汇率似乎就消失了,在理论上,人们会把这样的时代称之为金本位或银本位,如果是选择铜作本位币,甚至叫铜本位。其实,纸币出现以后,在一个国家内部,纸币与白银和黄金之间就有了汇兑和汇率,这就是金汇兑的货币制度。只因纸币和贵金属在国内一般不实行自由兑换,故不把这种现象作为汇兑和汇率去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和战后的美国由于持有大量的黄金(美国1945年持有世界黄金的75%,2万多吨),曾经分别规定英镑、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英镑和美元纸币得以在世界流通和使用,从此,各

23、国纸币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原来各国纸币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只能在国内流通和使用,但不能跨境使用,而英国和美国在规定本币与黄金的汇兑比率之后,承诺以黄金兑换各国持有的英镑和美元,英镑和美元便可以在世界流通,英镑和美元就成为准黄金。理论上便把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汇兑本位制度。而各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其实是根据各国纸币本身与黄金的汇兑比率的历史变化来套算的,这就是各国纸币之间的汇兑和汇率的由来。但是,纸币美元能够在国际流通和使用,一旦成为事实,就产生了美元依赖,因此,1971年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被取消以后,纸币美元就成为事实上的国际货币,储藏黄金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储藏美元等国际货币的需求,美国因此

24、似乎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而发行美元。国际计价体系和结算、清算也以美元来进行,美国控制了国际金融的话语权。纸币货币的可兑换问题在黄金退出流通舞台后就出现了。但在金汇兑制度下,货币的可兑换问题不突出,也不那么重要。原因在于黄金可以作为支付和最后的清偿手段。但是,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汇兑制度崩溃以后,在黄金成为商品而不再是世界货币时,货币的可兑换问题就产生了。因为黄金可以在本国生产和制造,但美元纸币却不能在非美国生产和制造,你必须拿资源、商品、服务等出口到美国来获得美元,再拿美元来解决进口资源、设备、技术等问题。因此,如何获得足够的美元来保证国内对美元的需求,或者保证对外贸易、服务的支付需求就成为

25、一个问题,这就是理论上所说的经常项目可兑换问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对贸易和服务的跨境转移和支付不施加汇兑限制,没有汇率歧视和多重汇率安排,承诺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币。这一切,都是围绕货币兑换来说的。实际上,如果世界上只使用一种货币即世界货币,就不存在货币兑换和汇率问题。因此,货币兑换,在金本位下,是指不同硬通货之间的兑换,或者说劣币与良币之间的兑换。纸币出现以后,货币兑换即指纸币与白银、黄金之间的兑换。当纸币区分为国际货币(可自由兑换货币,也叫储备货币)与非国际货币(不可自由兑换货币)之后,货币兑换就表现为本币与国际货币的兑换,尤其是核心货币的兑换。不同纸币之间的兑换

26、,也是货币兑换。因此,货币兑换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外汇管制的放松或取消、贸易开放和自由化的标志。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后,何以出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根源在于早期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主要是贸易和服务,投资、债务、证券等导致的资本流动出现后,可兑换问题就延伸到了这些项目,这些交易本身也要被许可,这些项目交易的货币也要可兑换,即外部资金进入这些项目不仅要许可,还要可以兑换为本国货币在国内交易,这些资金的出境和在境内获得的利润、利息等收益要可以出去,国内到境外去进行这些项目的交易也要被许可,本币要可以兑换为国际货币。因此,资本项目可兑换本质上和经常项目一样,都是指外汇管制的取消和放松,是指对外开放和自由化,当然,资本管制也要取消或放松。由于资本开放本身面临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和投机,本国不能制造和印刷国际货币,因此,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谨慎。也就是说,自由化和开放程度需要根据发展状况来确定,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这里的关键在于本币不是国际货币,如果本币是国际货币,情况就不同了。正因为如此,货币可兑换问题起源上是储备货币国家对非储备货币国家提出的要求,当然,也是非储备货币国家开放和发展的需要。人民币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乃至世界货币,就可以实现完全可兑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