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112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2篇供借鉴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供借鉴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总评年”。做好*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围绕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这个根本任务,以落实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以争创新一届精神文

2、明建设先进典型为契机,坚持稳中求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进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活动,着力加强党对*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公司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1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系列辅导读物和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新思想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

3、到文明创建全过程。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运用文明实践阵地、各级各类学堂讲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先锋”“*党校”等载体加强学习,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2 .掀起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整合各级各类宣讲力量,形成“专家学者专题讲、领导干部带头讲、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面讲、先进典型示范讲、青年骨干交流讲、基层员工结合实际讲”的浓厚氛围。推动二十大宣讲融入中心,走进基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宣讲指方向、接地气,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3 .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化“

4、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积极参加“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开展“我是二十大宣讲员”“青春遇见二十大”等活动,组建一支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队伍,运用“微宣讲”“微视频”“网络课堂”等形式拓展宣讲平台载体,采取现场宣讲、研讨座谈、互动交流等方式开展一系列主题宣讲活动,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公司落地生根。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4 .大力开展文明新风行动。依托精神文明教育培训中心,以“文明*城、有礼*人”为主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活动。强化公益广告宣传,充分运用好市直开放共享的“公益广告资源库”,让新一批公益

5、广告进楼栋、进营业厅。加强公司LED屏幕、媒体机、展板等载体宣传,将噪声污染防治纳入公益广告宣传内容。持续推行“八不行为规范”活动,深化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垃圾分类等文明风尚行动,树立和弘扬时代文明新风。5 .选树先进典型。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创建“六星”党支部、“创双优、我行动”等选树先进典型工作,组织参加“服务之星”争创活动。开展“学新进树典型”系列宣传,通过典型引领使“奋斗正当时”“奋斗成就梦想”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关爱礼遇先进典型,树立“德者受尊、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6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宣传“福”文化,把“福”文化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

6、容。落实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创新活动特色,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和节日习俗。7 .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弘扬诚信文化,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员工诚信合规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支持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失信行为,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推动形成诚实守信、重信践诺的良好风尚。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普及与市场经济和现代治理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共同打

7、造“诚信。8 .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全面提升全员国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公司网络安全管控,强化网络资产和漏洞监测运营,提升公司整体网络安全水平,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网络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和业务培训。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增强舆论引导正能量。发挥各部门合力,探索“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新方法,积极参与*市争优争先争效,文明我先行”主题网络文明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统筹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

8、文化,进一步清朗网络空间。9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工集中培训、日常教育与自我提高,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竞赛、工匠精神,用情用力讲好*故事,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合力。10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支持正确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组织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了解掌握职工队伍物质需要和精神诉求。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性开展“三必访、四必问、五必谈”活

9、动,完善职工心理咨询、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员素质、培塑民族精神。IL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省、市“道德讲堂”讲座。三、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12 .深化企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文明

10、单位创建与公司新战略落地和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升级结合起来,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积极做好公司各级文明单位的摸底调研、监督检查等工作。*公司作为通信服务窗口,致力提供高品质服务、文明服务。践行*文化,营造全公司重点工作抢抓执行、守规矩担使命、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汇聚广大干部员工向心力,形成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和无需提醒的自觉,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规模快发展。1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形成以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创建中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4 .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工作,发挥志愿服务品牌

11、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团员青年组成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工作,踊跃参与扶贫济困、爱心慈善、社会救助、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单位在职党员、团员50%以上。常态化与市、县残联共同开展帮扶残疾人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关怀探视、智能技术运用等方式帮助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落实好*市优化星级认定工作机制、志愿服务保险、礼遇优秀志愿者、文明实践积分银行等制度。积极参加各级志愿服务大赛、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提升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15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

12、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任务,大力发挥单位自身优势,加强单位与地方联创共建,积极参与所在地的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重大赛会服务等重点任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开展结对帮扶村镇(社区)等公益活动,落实科技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耕地认领活动,扛起央企责任,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共建活动,落实“到社区集中报到“专项行动要求,落实“五个一”要求,既1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场志愿服务活动、1场慰问帮扶活动、1场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至少帮助解决1个基层治理问题和若干个群众反映实际困难。组织党员每年至少认领1次“兼职网格员”工作服务事项,

13、至少参加1次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共同担负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城市基层治理。四、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16 .加强全面领导。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切实担负精神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本单位工作全局,在推动物质文明积累的同时实现精神文明的升华。17 .加强统筹协调。各单位要按照市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监督检查。18 .加强队伍建设。以“四力”为重点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努力建设政治过硬可供参考上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党课讲稿供

14、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杰发生根本性转变。2021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平视一代”与上好“大思政课”之间的逻辑关联,不断深化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聚焦平视一代的新特征和新变化,不断探求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进路。一、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的意义所谓“平视一代”是相对“仰视一代”“俯

15、视一代”而提出的全新概念,其有机嵌套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立体结构中。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独特文化优势、广泛现实基础和全新时代际遇。1 .中华文化是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的独特优势。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最深沉而厚重的精神记忆,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巨大的惯性和拉力,使不同历史阶段之间呈现出特定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状态,构成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进行再生再造的密码,给人类社会生存带来了某种规范的秩序和意义,其富含的博施众利、忠恕宽仁、亲仁善邻、和达共赢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基因,形塑着中国人的国民

16、性格、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负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价值追求和伦理气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熔铸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起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这一独特文化优势驱散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笼罩的思想迷雾,挣脱了封建腐朽思想文化的精神牢笼,打破了以西方为蓝本、东方从属西方的殖民主义叙事,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极大增强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民族聚合力和价值认同感。新时代青年之所以能够平视世界,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一灵魂居所的滋养与哺育,其为平视一代在生活意义和生存价值层面赋以道德遵循和价值规范,

17、在家国层面和民族认同层面提供笃定前行的精神密钥和崇高追求。因此,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大思政课”要发挥育人实效,离不开中华文化强有力的价值支撑。2 .百年历史成就是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带领人民辟除榛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构筑起新一代青年平视世界的底气与信心。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启了全

18、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使“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这些事实为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素材,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年走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迷思,确证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的高度自信。在2020年由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五四”调查中,对“青年人国家认同感”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7.8%的受访青年表示“感到很荣幸身处这样的国家“,97.现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我和我的民族命运与共”,96.5%的受访青年确认“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有我的担当“。可见,中国成功开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的正确道路,及其拥有的强大发展能力,已成为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坚实的现实基础。3 .“两个大局”是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的时代际遇。党的XX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平视一代”身处“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历史交互处。一方面,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升温、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各国依赖程度加深,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这些历史之变导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同时蕴藏着蓬勃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日益彰显,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近年来,作为

20、对现有全球和区域治理机制的有益补充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创新现代化模式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我国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并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些融入全球发展大局的建设性措施以文明共通的思维超越了现代化线性进化的逻辑,为平视一代参与国际交流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质言之,尽管国内国际环境发生复杂变化,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这些时机和优势在创造了新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更为重要的时代责任与使命。二、“大思政课”与平视一代的价值契合上好“大思政课”与平视一代之间是主动适应和求变的双向

21、互动关系,平视一代是“大思政课”的现实主体,“大思政课”是平视一代的思维训练场。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需要,也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根本问题、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1.上好“大思政课”是平视一代发展的价值吁求。首先,上好“大思政课”是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影响和冲击的需要。当前一些如历史虚无主义、西方自由主义的错误思潮通过抢占舆论阵地来消解青年的意识形态信仰,其“在内容上大多模糊话语概念、宣称价值中立,并善用隐性化话语手段,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合理性辩护、为资本霸权服务,并试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o平视一代大多处于思

22、想最活跃最敏感、最容易受到某种思想观念影响的青年时期,难免因这些思潮的冲击造成价值标准的混乱,因此亟须通过“大思政课”澄明平视一代的思想误区,巩固好阵厉奋进的思想基础。其次,上好“大思政课”是主动融入全球发展大局的需要。21世纪的世界格局和各国的发展模式都在发生姬变,国家和地域的现代化已然突破现有地理边界而具备世界性标签,由此促成了异域间人才、技术、文化等要素的流通互鉴,这就迫切要求“大思政课”对世界形势和最新发展动向作出科学判断和阐释,培育平视一代的全球眼光和世界历史视野,以期实现个体发展与全人类福祉增益的有机协同。再次,上好“大思政课”是培养可堪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习近平强调,教育

23、“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重要论述意在着重诠释“大思政课”完善品格、释放潜能、充盈精神、提升素质的价值功能,以塑造平视一代的独立个性人格体系及其主体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入源源不断的鲜活能量。2.“大思政课”对平视一代具有重要价值指向。“大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工程,具有超越传统思政课程的战略性、叙述性、社会性等鲜明特征,影响着“平视一代”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首先,“大思政课”的战略性有利于强化平视一代发展顶层设计。“大思政课”将传统教育中把思政课本

24、位化、简单化为一门“课程”提升至培育可堪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强调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审视,优化和拓展了平视一代培养的站位与格局。其次,“大思政课”的叙述性有利于增进平视一代的家国认同。通过叙述的方式阐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用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方式底气十足地讲好中国故事,既能避免学术化教条化的说教,也在纵横比较中发挥“大思政课”对平视一代化育品格和凝聚共识的功能。再次,“大思政课”的社会性有利于淬炼平视一代的实践才略。“大思政课”将理论启发和实践锻炼作为平

25、视一代发展的一体两面,不仅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宣贯基础理论,也善用社会大课堂进行实地操练,在注重文本研究、概念演绎和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使平视一代在实践情境中明辨是非,促进知、情、意、行的深度融合。三、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的实践基点习近平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必须紧扣如何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这一论题,着眼不同受众主体的认知规律,锚准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的关键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形成具有共识性和操作性的发展进路。1 .平衡供需匹配,推进“大思政课”内容优化。首先,要准确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

26、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贝L突出“大思政课”的政治导向和时代导向,紧密联系平视一代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择优选用具有前沿性和典型性的教育内容,比如通过北京冬奥会、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等现实鲜活素材的讲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党百年来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逻辑主线和继承关系,教育平视一代更好地把握隐含在党史发展中的逻辑力量,夯实其信念之基,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其次,发挥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注重发掘和提炼特定地区民族节庆、民俗风情及红色文化等历史学习教育资源,辩证理性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化成果,通过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素

27、材的搜集、梳理、整合,借助生动、深入且具体的纵横比较,引导平视一代形成高度的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再次,要找准与平视一代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和激活兴趣的切入点,挖掘与整合内隐于不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加工重组、聚合优化,实现课程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着力突破思政课“孤岛化”困境,避免专业课程囿于专业化和技术化,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同向同行、相得益彰中实现“1+12”的育人效果,打造集思想含量和理论含量于一体的思政“金课”。2 .凸显主体角色,激发“大思政课”内生活力。上好大思政课要回归人的主体性,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平视一代思维特

28、点、心理感受、思想诉求与精神需要,从被授课对象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入手,以互动对话和过程性评价激活主体,充分利用同龄人讲思政课、任务驱动小组学习等方式,激活平视一代学习内生动力,开设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观摩示范课,全面打造“大思政课”学习共同体。同时要以高标准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社区、街道学校、农村等地进行实地授课,引领平视一代的发展不断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另一方面,“大思政课”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淡化思政课教师的地位,要抓住思政课教师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育人主体定位,以“六个要”和“八个统一为原则,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坚持“四有”好教师标准,形成以专任教师为主

29、、优秀政工干部为辅、社科名家和党政领导为特色的多元师资体系,打造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用高质量高标准构建大师资体系,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发扬人文关怀精神,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平视一代成长规律的认识,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协同共振,不断提升“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效果。3 .广拓创新思维,延展“大思政课”实施渠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为上好“大思政课”提供了介体支持。平视一代是随着信息化进程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这也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承载和传播形式创新,把准平视一代思想脉搏,坚持开门办思政

30、课,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项目化和制度化精细管理,持续开展好“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系列品牌项目,实施对话式、专题式和辩论式等多元教学方法,以丰富的形式与透彻的理论释疑解惑。其次,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网络思政建设,突出文化育人、宣传育人、阐释育人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5G、VR和AR等新兴技术手段融入平视一代“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最优路径,助力其与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翻转课堂”,建构多维的学习场域,实现教室小课堂、网络新课堂以及社会大课堂的多维联动。再次,打

31、造“大思政课”延伸平台,营造多阵地育人环境,推动思政课教学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思政课作为主渠道与日常思想工作主阵地之间的结合、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之间的融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育人的结合,从而更有质量地上好平视一代“大思政课”,真正达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4 .回归实践转化,善用“大思政课”推动发展。“大思政课”将教学场域延展至社会生活空间,突出社会即课堂的教学理念。正如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大思政课作为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干渠道,其所禀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是毋庸置疑的,然

32、而,要将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为”导向转化为现实,关键在于坚持“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要坚持“大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平视一代了解和相信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同时要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向,把解决实际问题和上好“大思政课”相统一,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思政课”成效,又通过“上好大思政课”降低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从而引导平视一代通过社会实践验证理论的真理性,运用科学理论思维析事明理、解疑释惑,不断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走向社会的实践中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阔步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