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作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作方案为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建立健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坚持统筹协调、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市场导向,通过严格产业准入、绿色载
2、体打造、存量企业转型、科技服务赋能、绿色能源供给、政策支持引导,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减污降碳,全面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二、主要目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执行绿色政策法规标准、创新绿色发展机制,逐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稳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能力和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坚决完成能耗强度、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目标任务。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十三五”末明显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
3、放实现总量动态平衡。三、重点任务(一)严格产业准入1 .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市“6+3+X”产业定位,聚焦区“3+4”产业规划,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先导产业,逐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激光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数字经济、虚拟现实、增材制造、量子通信、氢能、固态电池等未来绿色产业,谋划研究元宇宙概念产业。加大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产业项目引入,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责任单位:发改局、资规分局、科技局,各园区、各镇)2 .严格项目准入。立足现状水平,对标行业标杆、能效
4、先进标准,研究建立能耗、环保、安全等区级准入标准和重点行业标杆水平,引导区域能效水平、COD、VOCS排放总量等相关指标逐年向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新增用能项目能效水平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准入。严格环境准入,新建项目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和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以上,执行最严排放限值,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刚性要求,严格执行能耗指标、煤炭指标等量(减量)替代规范。研究落实双碳目标具体举措,加大源头管控,强化生态固碳减碳。(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工信局、资规分局、行政审批局、应急管理局)3 .科学精准评估。落实重大项目高质量引建工作规程,对拟落户固定资产投资10亿
5、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或单独供地项目,开展项目联合评估,分析项目的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环保程度、能耗限度等,综合研判项目建设对完成能耗“双控”、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目标任务的影响,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优选项目落户建设,更加精准服务项目引建工作。(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工信局、资规分局、行政审批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各园区、各镇)(二)绿色载体打造4 .科学规划定位。充分考虑园区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亮点,科学编制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聚焦科创高地、绿色园区、转型样板,运河港聚焦对外开放窗口、产业集聚高地、公铁水联运
6、枢纽、产城融合试点,明确产业定位,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严格准入标准,落实园区开发建设的规划要求。(责任单位:资规分局,各园区)5 .强化循环发展。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协调处理内涵,着力推动污泥处置与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与污水处理、焚烧炉渣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有效衔接,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发展。推进光大工业固废处置、运河港产业园水生态处理、明德环保工业污泥资源化利用、“十必接”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收集分质处理,推进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建设。到2025年,推
7、进开发区、运河港产业园创成省级智慧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园区等。(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各园区)6 .低效用地盘活。对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亩均产出效益,深入开展低效产业用地摸底排查,调查分析低效用地的现状、成因等特性,积极介入“僵尸企业”、破产企业资产司法拍卖和破产重组工作,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引导存量工业用地多途径盘活利用。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做到一地一策、分类处置,坚持协议置换一批、限期开发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收购储备一批、实施转让一批。持续深化实施低效产业用地清理盘活,每年清理盘活低效用地不低于3000亩,腾出发展空间。(责任单位:资规分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财
8、政局,各园区、各镇)(三)存量企业转型7,“智改数转”提升。深入落实省市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区级“智改数转工作方案,实施“龙头带动、百企智造、千企上云、万企联网”工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智能车间建设等具体举措,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以上,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责任单位:工信局,各园区、各镇)8 .标杆示范引领。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组织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环保。招引一批绿
9、色供应链龙头企业,建立绿色发展示范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加大绿色制造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和低碳认证等,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工厂、绿色车间和绿色产品等。到2023年、2025年,新培育市级以上绿色标杆企业分别达到2家、4家以上,市级以上绿色工厂分别达到10家、20家以上。(责任单位: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各园区、各镇)9 .节能减排提效。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控,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用能在线监测,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依法开展能源审计,大力挖掘节能潜力。强化企业排污监管,配套
10、建设在线监测设施,推动企业进行清洁化改造,提升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推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其他行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每年实施节能减排项目20个以上。(责任单位: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各园区、各镇)10 .“散乱污”企业整治。建立健全“散乱污”企业自动发现、识别认定、联合执法、出清盘活的全链条长效监管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无治污设施或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以及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违规生产国家禁止产品等企业,一律依法关停整改。对列入关停取缔、整合搬迁的企业,一律依法实行原址“两断三清”,实现全
11、区“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责任单位:工信局、生态环境局、资规分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各园区、各镇)(四)科技服务赋能11 .先进技术引入。充分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政策,促进绿色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梧桐引凤人才计划,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和技术需求,支持引导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争取绿色技术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每年实现科技研发经费增长8%,转化科技成果项目60个,引入高技术人才45人。(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人才办,各园区、各镇)12 .科技服务助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绿色设计
12、、节能服务、环保服务、新能源服务、绿色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机构,提升工业领域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服务能力,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环境导向(EoD)的开发模式,促进节能节水服务向咨询、管理、投融资等多领域、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延伸拓展。每年招引、培育科技型服务业企业5个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各园区、各镇)(五)绿色能源供给13 .综合能源保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能源管理智慧化发展,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全力保障综合能源有效供给,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集中
13、供暖供冷、中水回用、污泥掺烧等能源、资源集中循环利用、现有管网提升改造等项目,全面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到2023年,国能三期热电联产项目、恒佳热能高温高压蒸汽项目建成投产,中新旭能热电联产项目一期投产。到2025年,中新旭能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强区域综合能源保障。(责任单位:发改局、住建局,各园区、各镇)14 .能源高效利用。坚持先立后破,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落实新、改、扩建项目煤炭减量替代,巩固减煤成果。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基准和标杆水平,引导企业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升级步伐,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联动”,持续推动
14、煤电机组超低、超超低排放改造。(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各园区)15 .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化升级。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全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积极打造光伏开发示范园区、示范镇街、示范企业,以光伏试点推动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每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兆瓦以上。(责任单位:发改局,各园区、各镇)(六)绿色政策支持16 .完善政策引导。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处理设施升级的支持力度,支持引导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节能改造、清洁生产、能源审计、建设能耗在线监测平
15、台,鼓励企业实施通用设备能效水平提升行动,主动淘汰低效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等。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发展引导资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和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等政策。(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财政局)17 .绿色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企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对绿色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奖励。充分发挥“宿数贷宿园保”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作用,动态建立支持绿色发展备选企业库,每年支持企业不低于50户。增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功能,每年投资区内绿色项目3个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健全绿色产业投融资对接
16、机制,每年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4次以上。积极争取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责任单位:财政局,各园区、各镇)18 .优质土地供给。开展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提前推进空间规划、用地指标设定、产业准入等,明确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排放、亩均税收等基本指标,优化审批流程,提高供地效率。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工业用地可有条件兼容生产服务、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可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可由15%提高到30%,主动对接试点全域空间指标与其他指标组合流转机制。推进开发区、运河港产业园开展试点工作,优选列省、列市重大项目作为具体实施
17、案例,压缩重大项目建设周期,助力工业项目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资规分局、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财政局,各园区、各镇)19 .正向清单激励。加快制定绿色升级正负面清单,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清洁生产。对重点行业进行绩效分级,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将绿色企业纳入能耗双控”、重污染天气正面清单,落实环保信用体系共享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绿色企业,按规定落实信任保护原则,降低随机抽查频次,优先争取各级策应扶持资金,执行管控豁免。(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局、工信局、财政局,各园区、各镇)20 .生态产品价值增效。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调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和生态产品
18、动态化监测机制,逐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市场交易、绿色金融等制度,有效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到2025年,初步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更好促进一二三产绿色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发改局、资规分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各园区、各镇)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产业项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园区和区直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局,具体负责产业项目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工作。相关区直部门立足部门职能,出台具体工作
19、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加强政策引导。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要加强谋划,在产业发展、绿色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符合政策条件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重点项目,优先争取国家、省、市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三)加强监测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绿色标准,完善绿色发展地方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统计调查制度,做好统计监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指标,加强业务指导和统计分析,为产业项目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指导。(四)加强宣传倡导。充分发挥标杆示范型企业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讲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故事,积极宣传正面典型,适时曝光负面典型。健全信息公开渠道,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营造绿色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