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186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自2019年以来,天津市河西区把握发展机遇,立足区位优势,提出“打造网信大厦,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规划,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位于新八大里地区的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集聚效应初具规模,使数字经济比肩金融业、设计产业等成为河西区优势产业。2021年,天津市政府印发了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纳入全市数字经济“两谷两园两区“布局,这既是对河西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效的高度认可,更是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契机。结合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指示要求,为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本课题组赴河西区网信

2、办、京东云等地深入调研,分析河西区发展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河西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1.数字经济集聚效应初具规模。河西区定位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主攻方向的数字经济产业,全力打造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建设承载京津冀相关数字经济产业的新高地,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厚植了优势。目前,全区共有数字经济企业1802家,含规上企业81家,2022年营业收入92亿元以上,税收6.75亿元,留区税收2.38亿元。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主要有写字楼8栋、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商业载体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32家。其中,以航天长峰、中交智运、京东科技、东方金信

3、、凌霄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303家,占企业总量的70%,营收42.4亿元,占园区总量的82.3%,税收0.75亿元,占园区总量的59.8%。三年多的时间,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从无到有,初步形成聚集规模,数字经济发展氛围不断浓厚。2 .多元化主体不断涌现。河西区积极培育数字化生态,促进形成多业支撑的产业格局。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显示,河西区数字经济企业涵盖数字产业制造业、数字产业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个大类,软件开发、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27个小类。数字经济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数字经济生态初步形成。从数量

4、上看,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占比较大。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中的软件开发企业448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23家,数字要素驱动业中的互联网批发零售企业152家、数字内容与媒体企业129家。从营收上看,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企业占比较大。2022年,数字产业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计10.3亿元;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营业收入总计19亿元,其中电商企业营收占比较大,总计9.6亿元;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企业营业收入总计39.8亿JTGo3 .人才支撑作用不断凸显。近年来,河西区坚持“天下才天津用”的理念,以人才助推产业、以产业集聚生态,出台河西区引进培育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

5、实施办法,围绕大数据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保障、创新创业平台支持等方面出台16条措施,在“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上进行了初步探索,践行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一方面突出高端引领,对引进的顶尖专家及其创新创业团队或人才项目,给予最高100O万元的经费资助;对引进的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给予5%购房补贴;对引进的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优秀硕博毕业生连续三年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等。另一方面强化人才培养,依托高校定向培养人才,并给予相应的学费资助,鼓励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根据规模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落户河西区的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员单位已达238家,已链接院士专

6、家10位,高校院所21家,相关企业240余家,承担重大攻关任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1项,达成“揭榜挂帅”合作意向16项,特别是该联盟与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天津秘书处落户河西,使创新动能进一步释放。4 .数字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河西区创新探索“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促进”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地产企业的资源优势,在行业服务管理、行业发展规划、产业配套政策等方面为数字经济产业赋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天津市河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西区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建设经济强区打

7、造品质之城的实施方案重要内容;专门制定天津市河西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河西区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把数字经济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并作出系统部署。二是健全推动机制。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指挥部,由区级领导同志挂帅,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由党政部门、楼宇产权单位、招商中介服务机构、行业专家和产业界龙头企业组成,实现载体资源和各招商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出台河西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等政策措施,在数字经济人才就业、入驻特色楼宇、创新服务

8、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政策,突出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河西区发展数字经济存在的短板1.高质量数字经济企业不多。从带动能力看,龙头企业较少,除京东科技、航天长峰、中交智运等企业外,区内数字经济企业主要以初创型小微企业为主,规模普遍偏小,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较少。从企业资质看,依托京东、津贸通等电商及电商孵化器生态链,集聚了一批电子商务企业,但大部分为注册型企业且尚未入驻,少部分入驻企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在细分领域具备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不多。从留区税收看,全区1802家数字经济企业中,有留区税收的企业905家,留区税收1万元以上的企业301家,留区税

9、收10万元以上的企业94家。总体看,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多,但营收和税收相对较少。2 .数字经济企业聚集度不高。除新八大里地区外,全区尚有100O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呈现“多点开花”局面,但区域聚集和规模效应还不够明显。在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内,部分第三方招商机构为使载体快速填满,存在入驻门槛低、招商方向杂等问题,未能与打造数字经济主题园的发展定位相适应。目前来看,网信大厦数字经济企业占比80.9%且业态较为成熟,相比之下,网科大厦、双迎大厦、五福大厦、北大资源新文化中心楼宇内数字经济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支撑带动作用还未有效形成。3 .主题园区融通发展不足。园区尚无统一的运营机构,专业化平台化服务体系

10、尚未建立。部分运营商意识不够强,仅以楼宇为单位提供物业管理和相关基础性服务,缺乏企业培育、产业促进等专业化服务,特别是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第三方专业服务资源的对接和导入不足。同时,信息共享交流平台不够完善,楼宇内、楼宇间企业缺乏沟通交流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互动模式尚未建立,整个集聚区层面的跨楼宇服务、活动组织和策划不够突出,部分企业对“数字经济集聚区”认知模糊,归属感不强。4 .数字经济生态还需进一步培育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数字经济企业分散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业价值链条中研发、高端生产环节尚不成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足,能够向传统行业赋能并具有鲜明特点的数字技术较为

11、缺乏,上下联动发展的产业互动格局尚未形成,导致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抵御风险能力与恢复能力的产业链韧性不足。政策广度深度有待拓展,现有数字经济政策重“引”轻“育”,缺乏持续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品牌塑造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数字经济新地标”的品牌效应尚未真正形成,宣传和氛围营造工作还需持续深入。三、河西区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1.突出“引”字,完善系统化招商机制。企业聚集是产业发展基础,壮大数字经济产业,必须持续吸引优质企业落户,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首先,着力加强引进领军企业。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打造龙头聚集、平台多元、投资活跃的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其次,精准对

12、接科技型、创新型项目。推进与珠三角、长三角孵化器深入合作,深化“以商招商”“以友招商”“产业链招商”“第三方机构协助招商”等方式方法,主动出击,优化产业结构。最后,积极探索“政产学研资介”协同发展模式。依托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聚焦产业链暴露出的缺位、短板,强化推介招商,建立起“政府出题”“企业答卷”“校企联合攻关”的互联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金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2 .突出“育”字,构建梯队化培育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既要注重招商引资,也要注重对现有企业的培育,着力构建“金字塔型”梯队培育体系,形成滚动发展、梯队化的全链条培育格局。首先,大力推动

13、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新天钢集团、中交系企业等有条件的传统大中型企业“裂变”的专业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依托“北方设计联盟”发展数字设计服务业,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其次,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发挥光电通、航天系、京东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打造产业链“链主”企业,引导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河西区数字经济领域特色品牌。最后,支持“专精特新”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建立企业动态库、开展专题培训、提供融资专项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巩固和提升细分领域市场地位,发展壮大成为单项冠军企业。3 .突出“联”字,搭建协同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服务的过程是展示地区营

14、商环境最直接的窗口,必须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让企业在河西区投资便利、办事痛快。首先,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搭建集政策对接、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财税服务、人力资源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持续向产业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体系化服务和资源导入。其次,畅通沟通桥梁。定期组织党政部门、数字经济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开展座谈交流、撮合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互联互动、“抱团发展”,构建共治共享的园区治理模式。最后,借助互联网技术链接。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云商产业园”等,打破传统物理边界,实现“网络注册、无界办公”;充分利用河西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优化平台,聚焦数字经济领域,通

15、过动态更新数据库的对比分析,查看详细数据和服务流程差异,明确专属分析研判和问题追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为数字经济持续赋能。4 .突出“准”字,加强精准化政策扶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特别是要注重政策的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政策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首先,实施重点领域扶持。明确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定位,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聚焦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创等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其次,实施差异化扶持。建立企业经营发展困难与现实需求情况的动态信息跟踪系统,加强财税支持与经济运行监测,根据各个阶段企业的现实需求,坚持精准“

16、滴灌”,一企一策纾困解难,提升服务水平。最后,实施激励性扶持。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资质以及挂牌上市的数字经济企业给予奖补,壮大产业发展主体,着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5 .突出“融”字,推进融合化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自身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能够带动各个领域实现数字化升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首先,融入传统产业创新发展。鼓励支持数字经济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积极参与政务服务、

17、养老服务、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等领域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河西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融入民生服务个性化需求。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方式,以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为途径,深化智慧创新应用,实现精准服务、全民享有。最后,融入城市治理精细化设计。统筹区内各领域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多部门数据联动共享,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区治理发展格局,提升城区功能品质。6 .突出“广”字,加大品牌化宣传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扩大宣传推介,强化氛围营造,不断叫响河西数字经济品牌。首先,借助外力。发挥世界智能大会平台作用,继续办好智能大会分论坛,积极对接行业资源,引导企业主动融入全球数字经济生态圈。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多方资源,举办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峰会等有影响力的行业峰会、专业论坛和展会等活动;做大做强创新创业大赛品牌,面向全国招募并挖掘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形成储备丰富的数据库。最后,依托已有优势。利用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天津市大数据协会、数字经济工程师培训基地、国家和市级媒体等平台,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加大对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区、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等推介力度,提升河西数字品牌知名度,为打造天津数字经济产业“新地标”做好宣传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