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495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卫生健康事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颁布以来,以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引领,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目的,以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提升卫生健康资源的配置、利用和效能水平,推

2、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卫生健康工作扎实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如期的工作目标。(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卫生资源。截止2023年6月底,医疗卫生机构共计5000个,其中医院35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0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0个、其他卫生机构50个,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2020年底增加65%o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共计75000张,床位总数较2020年底增加21%o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共计1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万人、注册护士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

3、5人,卫生技术人员较2020年底增加27%,注册护士增加25%o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卫生专网,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测评。2、卫生资源利用。总诊疗人次数共计6000万人次,其中医院3600万人次;采血次数共计18万人次,血液采集总量达到30万单位,血液供给量达到32万单位。孕妇围产保健覆盖率达到98.8%,产前检查率达到99.8%,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8%,集体儿童体检率达到98%、散居儿童体检率达到98%o建成互联网医院共计10家。率先发放居民电子健康卡共计1000余万张。3、居民健康状况。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为82岁,其中男性78.8岁、女性85岁;较2020年

4、底,人均期望寿命增加0.08岁。常住人口共计1600万人,户籍人口共计1350万人;自然增长率0.8%。,较2020年底,出生率下降15%o(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1、建设高效高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推进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机构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达标,强化市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检验检测、健康大数据分析利用等能力。提升区县中心流调溯源、现场调查处置、基本检验检测能力。建立适应现代化体系的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长效机制,稳定队伍。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优化各级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完善以机构为主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

5、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落实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职责,加强专科门诊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哨点监测能力。强化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控制职责,夯实医防协同的基层基础。提高免疫规划服务质量。加强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建设,全面实施接种门诊智慧化管理,建立覆盖所有预防接种单位的体系以及面向服务人群的服务端,实现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确保接种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工作效率。强化精神防治和心理健康促进。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实精神卫生专业队伍,提高基层心理服务能力,逐步形成精神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和心理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多类别、多层级共同参与、面向群众的心理卫生服务综合体系和精神康复护理

6、体系。强化严重精神患者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常见精神患者识别管理,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增强大众心理保健意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大力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加强源头治理,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推进健康企业示范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提升企业健康管理能力。加强职业病救治保障。加强地方病防治。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消除碘缺乏危害、控制高水碘危害。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质检测的指导,控制饮水型氟中毒、高水碘危害。加强大骨节病病区儿童病情监测,消除大骨节病危害。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

7、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参与防治工作的主动性。2、提升城市公共卫生处置能力健全卫生管理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事指挥体系,明确成员部门职责。动态修订公共卫生预案和技术指南,坚持市、区联动,加强各级各类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化医疗物资储备机制,建设市、区、机构三级医用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监测系统建设。推进监测系统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多部门相关信息的协同共享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机构的多点触发监测;建立健全症状监测系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监测哨点布局。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医疗救治机制。健全救治体系,完善二级以上医院防治设施,加快专科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建

8、立公共卫生培训、演练、征用等机制,提高平战快速转化能力。增强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构建现代化、立体化急救。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机构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充分保障院前急救救护车辆配置数量,以县域为单位,按照每2.8万人口1辆救护车的标准配置院前急救救护车辆,并根据急救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救护车类型,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能力。3、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成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等10个医院,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高层次、有特色的医疗卫生机构,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三级医院达到40个,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重点发展肿瘤、心脑血管、重症、呼吸等

9、临床专科,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等服务模式。扩充无偿献血网点,规划市中心血站第二院区,满足临床用血不断增长的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科,建成20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10个高水准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和医学科技创新合作,推进重大诊断治疗技术的联合攻关,构建全国一流水平的医疗卫生科研创新体系。鼓励市属医院与省内外院校开展合作,促进医院的医疗与科研同步发展。鼓励市属医院加强与驻陕部队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探索医疗卫生领域军地两用的新模式。加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内涵。建立以人为本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发挥公立

10、医院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的领头作用和骨干作用,促进上下协同、区域协同、内外协同。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健全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培育和发展社会办医品牌,支持社会办医机构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办医机构参与医疗服务合作机制。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基地,促进临床、科研、教学协同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检验、影像、病理、消毒、血透等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服

11、务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促进社会办医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鼓励社会办医积极参与医疗机构等级评审。4、打造扎实完备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加强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使县级医院真正成为县域内医疗服务的领头羊。实施20个区县级医疗机构新建、迁建、改扩建项目。加快重症、呼吸、心脑血管、传染等重点学科建设,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孕产妇、儿童及新生儿救治等中心。区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软硬设施,改善基层医生执业环境和服务条。新建、改扩建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村卫生室公有化进程,确

12、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达标、功能分区合理。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住院服务能力建设,配齐医疗设备,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8%的镇街卫生院按照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基本标准进行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o全面开展社区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5、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完善生育和家庭发展政策。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相关生育制约措施,深化人口服务管理改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婚、产假和陪产假制度,为群众生养子女创造有利条,确保全市人口出生率稳定,人口总量保持增长。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

13、项奖励政策。认真做好独生子女家庭帮扶关怀工作,确保经济扶助、医疗保障、养老扶贫等帮扶政策落实。持续推进健康家庭示范建设。提升妇幼和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三级标准,增加免费药具发放渠道,推进方法知情选择。完善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与临床融合机制,持续强化孕产妇保健服务,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保障母婴安全。深入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妇女防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贯彻落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14、规划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力量,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大公办和普惠制照护机构建设力度,建设市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截止2023年6月建成100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星级示范机构,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病等重点婴幼儿接受照护指导率达到98%以上,多元化、全覆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积极干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发动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自主参与健康教育。在所有区县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工作,以近视、踽病、肥胖防控为重点开展综合干预。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2%以上,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完善视力档案。县级及以上综

15、合医院要开展眼健康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优化老年人健康服务。构建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从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务、老年友善环境等四个方面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作。截止2023年6月,80%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服务体系。统筹考虑老年人保健一预防一治疗一康复一护理一安宁疗护等综合性、连续性健康需求,加强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性病健康管理,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和痴呆患病率。增加专业康复护理机构,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建立老年慢性长期处方制度。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

16、因素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持续保障脱贫人口健康。巩固健康脱贫成果,继续改善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持续改善医疗条。不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率和服务能力。实施全民健康行动。推进健康行动,以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延长健康寿命为发展目标,实施全民健康素养行动。持续推进爰国卫生运动,开展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专项行动,构建起成熟的全民参与体系,扎实推进健康细胞示范建设。6、推动中医药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坚持中西医并重,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为重

17、点,培育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打造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截止2023年6月,建成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个,培育建设省(市)级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2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市级以上特色专科。建设省级名医中心、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及中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促进中医药发展纳入全市医疗卫生规划体系,布局中医药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3个区县公立中医医院新(迁)建项目建设,促进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截止2023年6月,全市中医类医院床位达到1万张。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城市中医医院参与医疗集团、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

18、县域医共体,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均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站、80%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1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示范中医馆。强化中医药在预防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和救治能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鼓励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7、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三医联动改革。推广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力推动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推进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医用耗材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稳步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总药师制度试点,

19、推动服务管理模式转型,促进合理用药。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发展,探索开展三级医院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试点。加快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患者有序就医。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完善医院治理体系,统筹落实政府办医职责,严格落实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职责,合理界定举办政府监督职责和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健全医院运营和管理机制,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健全完善以民主管理、医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制度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

20、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全方位的绩效管理。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支持互联网+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医疗服务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重构医疗市场竞争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定价、医保支付等工作的落实。探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8、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推进以生物试剂、可穿戴设备、医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建设一批药品、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等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打造生物医药产

21、业集群。推动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制造的有机融合,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更多医疗健康新业态,构建医、养、健、智四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拓展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健康产业信息统计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鼓励发展基因检测、移动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促进健康产业多维度发展。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以5G等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诊后护理等医疗领域融合应用。鼓励有条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服务,逐步实现患者居家

22、康复,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复诊服务。9、强化发展支撑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校园引才、定向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多措并举,广开渠道,积极引进各类卫生人才100O人以上。加强对基层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日常培养,鼓励和支持社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常态化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落实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扩大全科医生培养和转岗培训范围。开展订单式社区老年照护以及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招聘行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可优先聘用中医药类毕业生,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低于60%o实施中医药专家服

23、务基层行动,鼓励三级医院中医类别副主任以上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在薪酬水平上,人社部门、财政部门会同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对公益任务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的公立医院适当予以倾斜。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内部分配向关键岗位、群众急需岗位和业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倾斜。进一步深化医改,创新管理方式,全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对全市公立医院按实际需求重新核编,增强单位用人自主权,实行岗位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加快发展智慧医疗服务。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建设智慧医院。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支持医疗卫生

24、机构通过自助机具、线上服务、移动终端等多种途径,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解决支付堵点问题。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加快有关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联通共享,拓展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及时结算,为就诊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加快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优化就医流程。逐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审方、复诊、用药指导、心理与健康状况评估、接种预约以及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跟踪随访、家庭心电监测、社区预约转诊等功能。医联体、医共体等要以信息通支撑服务通,强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引导患者有序便捷就医。推动

25、医疗大数据推广应用。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强应用支撑和运维技术保障,打通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加快建设和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在健全医院评价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机构监管等方面综合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及时掌握和动态分析全人群发生趋势及全球疫情信息等公共卫生风险,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与响应能力。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伴随经济社会水平稳步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与城市发展存在一定错位

26、。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学历及专业分布不均衡;重点及优势学科建设领队人才不足,部分学科建设滞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预防控制体系尚不健全。预防控制人才队伍不稳定,面临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不彻底。医联体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无法完全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协作和全面的医疗配合。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协调推进机制不健全,重医轻防现象仍未扭转,分级诊疗成效不显著,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四是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对发展需求的预见性不足,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各机构之间、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

27、建设严重滞后。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一)制定科学应对机制。直面上一阶段凸显的问题,结合卫生事业发展新常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在目标制定上增强工作实施结果的可量化性、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健全科学应对体制机制,将卫生健康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二)做好深入调查研究。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念,对现在和将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形势作客观判断,深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推进落实,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先行先试上的表率作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适当提出有意义、可落实的超前目标及创造性举措来,切实做好卫生健康事业的各项工作。(三)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卫生健康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规划落实。加强联系沟通,加强政策联动,围绕职能转变和规划落实,加快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发挥主力作用,牵头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强化规划落实,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四)持续加强政策保障。完善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投入机制,保证财政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多元化、多途径筹集资金,确保各类卫生建设项目、设备配备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全面落实社会办医各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做好与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其他卫生专项规划等规划的衔接,保障医疗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