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893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20062010年)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进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在“十五”进展的基础上,加快进展步伐,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迈进的关键时期。为了继续抢抓机遇,加快改革与进展步伐,开创我校办学的崭新局面,特制定我校“十一五”进展规划。一、“十五”期间学校进展的要紧成就(一)校园建设成就显著,办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从2000年开始积极策划建设青岛科教园,2001年正式动工,到2005年,一个面积适中、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已基本建成。青岛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建筑总面积6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51万

2、余平方米。学校5年时间完成的校园建设面积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十年校园建设面积的总与。(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我校在校生为6433人,2005年在校生达到两万人,“十五”期间在校生规模净增14000人。在办学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五年来,学校累计利用社会资金与银行贷款近8亿元,新增教学行政用房31万平方米;五年共投入仪器设备经费8000多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到L26亿元以上;新增纸本图书47.5万册,图书馆藏书达141万册。与教学有关的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三)专业结构调整成绩突出,实现了由单科性学院

3、向多科性大学架构的转变“十五”期间,涉农学科不断壮大,农学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更加明显,新兴学科与专业进展迅速,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目前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4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范围已覆盖农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多科性大学的组织架构。(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学校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五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5项,3个省级试点专业、4门省级试点课程全部通过教育厅的验收;校内立项教改课题260项,建设优质与重点课程84门,

4、已有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3至2005年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9篇。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实施了学分制改革,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落实了有关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了教风与学风建设,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固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农业高校前列,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5年平均为36%,累计为全国各高等学校输送了2812名硕士研究生,在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选拔与公务员考试中,我校毕业生均受到欢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五)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绩喜

5、人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9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3项,省部级课题292项,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经费3067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17部,发表学术论文4329篇,获得授权专利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项。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02年全国高校科技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我校名列第34位,山东省高校第一位。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六)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生教育步入快速进展的轨道学校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各学院也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办学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以学科

6、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目前,我校已经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与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研究生教育稳步进展,到2005年底,硕士学位点数由2001年的7个增加到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含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447人。(七)人才工作得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十五”期间我校引进教师520人,引进学科带头人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3人,对学科与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9%o按照职称统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o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结

7、构较为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部分学院的师资已基本达到创建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水平。(八)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团结向上、共谋进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切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探索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新途径与新机制。适时调整了院系设置,完善了内部管理结构,为实现校院两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奠定了基础。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了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与依法治校的水平,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呈现出团结向上、共谋进展的良好氛围。(九)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固与与谐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突出,组织得力

8、,成效显著。党委提出的“莱农进展,我在其中”已经成为全体菜农人的共识,为学校快速进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在学生工作中积极推行学生自我管理、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进学生宿舍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10月,学校在全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已经构建起“具有莱农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德育工作体系。二、学校改革与进展面临的要紧困难与问题(一)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思想文化底蕴不足,传统的管理思维定式制约着学校的进展学校的持续、健康进展,需要软件与硬件的支撑。尽管学校在办学规模、校区建设与教学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大学教育思想与文化建设还没有引

9、起应有的重视,封闭办学、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仍然不一致程度地存在;在学校改革与进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外开放意识不强、干事创业意识不够、经营服务意识不浓、制度与规范意识不足等问题;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官本位思想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学术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与规范;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思想认识与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大学的管理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确立,管理视野还需要进一步开阔。(二)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多数学科的科研定位与学术方向还不够明确,竞争力不足由于管理体制、申报周期与学位点名额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校研究生教育进展、特别是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面临着较大的外部困难与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从学校自

10、身来看,也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是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目前研究生数量还不及在校生总数的2.5%;其次是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数量较少,多数学科的科研定位与学术方向还不够明确;第三,近几年进展起来的非农学科师资队伍与科研力量较弱,还没有形成应有的竞争力。(三)科研力量不强,进展不够平衡,不利于创建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就整体而言,学校的科研条件还很不足,特别是校内科研基地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现有的科研场所与设备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特别是在组建学术团队或者研究中心方面做得还不够。各个学院的科研条件、科研力量与科研水平差别悬殊,优势学科与专业、

11、绝大多数的硕士学位点、重大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要紧集中在园艺、植保、植科、动科、资源与环境、食品、生命科学等7个学院。科研整体实力不强的状况与学院之间进展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创建高水平多科性大学的进程。(四)师资总量不足,新进教师比重较大,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繁重与学校进展规模相比,我校师资总量仍然不足,一些新建学院与新建专业师生比较高,师资缺口较大,教师教学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近5年新进教师人数较多,且多数为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都亟待提高,教师在职培训培养的任务很重。具有较大学术影响与较强团队组织能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匮乏。部分学院与学科的师资队伍整体素养较好,但

12、学术竞争力不强,学术产出数量不多、水平不高。(五)学校应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科学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学校规模增长较快,办学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受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制约,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将会承受较大的内外压力。加强内涵建设,以质量求进展是我校的必定选择,全校对提高办学层次与教育质量的愿望十分强烈。另一方面,没有规模的适度扩大,学校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继续扩大办学规模会对提高办学层次与教育质量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与增强办学效益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与解决的重要问题。(六)两地办学,形成优势互补的跨地区办学格局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莱阳校区

13、与青岛校区各有优势,两个校区的功能定位与资源配置应达到优势互补。青岛校区面临着新建校内实习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际困难,而莱阳校区既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与有利的地缘优势能够弥补青岛校区的不足。但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因素,青岛校区与莱阳校区优势互补的理想办学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如何使莱阳校区既能满足学校有关学科专业实习与科研的需要,又能充分发挥其教育资源的效益,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七)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权力的集中化、行政化倾向较为明显,学校学术管理中普通教师参与不够,教师参与校院各级管理的渠道有限,基层的管理权力较小,不利于发挥

14、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校内津贴分配向教师倾斜还不够充分,对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三是管理机制陈旧,与学校改革与进展的实际需要不相习惯,办学资源闲置与浪费现象还不一致程度地存在。(八)对外学术交流与开放办学有待加强,与新的办学环境相协调的办学氛围与沟通、利用机制还没有形成随着青岛校区的建设与办学主体向青岛的转移,我校对外学术交流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势头,但举办、承办的学术会议仍然较少,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人数仍然不多,而且覆盖面较小。在外聘兼职教师、联合开展高学历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承接横向科研课题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反映出我校办学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经费投入与管理手段跟不上学

15、术交流与开放办学的要求。在主动融入青岛经济社会进展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路与有效的机制。青岛市的地缘优势与对外联系的便利条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形成与新的办学环境相习惯的办学氛围。三、“十一五”期间学校进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过去的五年,我校改革与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展望未来,我校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也有着良好的进展机遇。(一)学校进展的要紧挑战1 .两个校区分别隶属于两个不一致的行政辖区,需要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两校区办学是我校面对的基本领实,未来进展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青岛的区位优势,从青岛获得更多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并在青岛建设国际性

16、大都市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充分珍惜在莱阳办学数十年间与烟台市、莱阳市所建立起来的传统联系,继续争取当地政府的懂得与支持,充分利用莱阳校区的办学资源,继续坚持服务烟台、莱阳的办学传统。未来学校管理决策需要平衡多种双边关系,以利于两个校区的协同进展。2 .有效地处理坚持农科的办学优势与传统与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远期目标的关系,将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与外部关系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是我校进展的长远目标,但长期以来,我校要紧进展农学及有关学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优势与传统。由农学院进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不是简单的更换校名,而是办学宗旨、办学类型的重大调整,是学科专业结构、教育教学

17、、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大转变。要实现这一调整与转变,学校不但要付出长期的、艰巨的努力,而且务必争取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广泛懂得与支持。3 .提高办学层次面临着猛烈的外部竞争压力提高办学层次,争取获得博士授权单位资格,在部分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未来几年,我校不仅将面对来自省内有关高校的猛烈竞争,而且还可能受到有关政策的限制,这无疑将增加我们工作的难度。4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我校改革与进展将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既是对我校本科办学实力的检验,又是对我校办学水平与进展能力的考验。学校应当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制定明确的战略措

18、施,全面贯彻落实“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切实做好迎评促建的各项工作,确保学校改革与进展目标的全面实现。(二)学校进展的要紧机遇1 .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着较大的进展空间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将越来越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进展、促进社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特别是山东省的高等教育规模将继续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速度,研究生教育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高等教育的结构也在调整之中,这都将有利于我校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稳步进展,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办学层次结构。2 .胶东半岛

19、新兴经济带的崛起将为我校提供不竭的进展动力根据省政府制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进展规划,胶东半岛有望成为继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之后全国开放程度最高、进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青岛将成为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与北方航运中心,成为带动全区、辐射全省、服务沿黄海省区的龙头城市;烟台将进展成为联结东北三省、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我校地跨青岛、烟台两大中心城市,是半岛地区农业科技与经营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最具优势的高等院校,在参与振兴半岛经济的宏伟事业中,我校将获得不竭的进展动力。3 .青岛校区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我校奠定了一个较高的进展平

20、台青岛校区的成功建设,有效改变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难、招生难、对外交流难的逆境,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未来进展充满希望与信心。青岛的城市品牌与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引进与招聘高素养人才非常有利;青岛是一个经济外向型城市,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国际国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学校因此有了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融入主流学术圈的更好条件。四、“十一五”期间学校改革与进展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与战略选择(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进展观,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进展研究生

21、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努力形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互协调与支撑的职能体系,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立足半岛区域经济,服务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把学校建成一所农科与生物科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多科性大学。(二)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专业工作,习惯社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知识、能力与素养全面进展。紧密结合社会进展需要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致力于为半岛区域与山东经济与社会进展服务,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与社会进展的奉献度,努力成为区域内可依靠的人才、智力与技术资源中心。(三)办学定位1.总体目标定位:把学校建成以农业科学与生物科学为优势与特色,

22、农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进展,整体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多科性大学。2 .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3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进展研究生教育,适度进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4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半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进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与科技服务。5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习惯现代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进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养高、习惯性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四)战略选择为实现建设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的中长期进展目标,我校将实施“三步走”进展战略:第一步,“十

23、一五”时期是我校改革与进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学校将从以规模扩张与校区建设为主的外延式进展转变为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进展,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层次与社会声誉,坚持在切实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进展、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从2011年到2020年,坚持适度外延式进展,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已有学科专业的办学实力,适当增设有关文理学科专业,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步建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专业构架,奠定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基础。第三步,再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面提

24、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目标。五、“十一五”时期学校改革与进展的要紧目标、任务与措施为了全面贯彻学校进展的指导思想,落实办学定位与进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学校工作务必实现5大目标,完成5大任务,落实10大措施。(一)要紧目标1.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成3-5个博士点,硕士点达到45个左右,建成5个左右教学研究型学院。2 .在校本专科生规模达到255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达到1500人左右,教学研究型学院本研比要达到5左右。3 .本科专业数达到60个左右,教学研究型学院所设本科专业年招生规模不低于60人,其他学院各专业年招生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人。4 .建成一批省

25、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及青岛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5 .专任教师总数很多于1380人,培养与引进10名国内知名专家,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学术骨干,200名学术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一)要紧任务1.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实验与实践基地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评估规范,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大教学投入,切实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用房、实验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生文体活动用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资料室、语音实验室等要紧场所的生均办学指标达到良好以上评估要求,实现学生规模增长与硬件建设协调进展。重点建设好化学、生物、电工电子、食品工程培训、工程技术培训、

26、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物理等8个基础实验教学平台,重点建设好经济、管理、文学类专业综合教学科研实验平台。高度重视青岛校区的校内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莱阳校区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的作用,有效调度现有的教学实践实习资源,努力解决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与教学实践实习条件不足的矛盾,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色。进一步完善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设精品课程,开发优质教材。每年建设1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做好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遴选、资助与建设工作;鼓励教师主编与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建立教材评审制度,对教师主编与编著的优秀教材予以奖励。加强对新上专业的调研、论证、建设与跟踪评估工作,确保新上专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7、与办学效益,保证实现拓宽专业门类、平衡专业布局与申报研究生学位点的目标。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选课机制与弹性学制,为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适当提早毕业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制造条件,为学生转换专业、辅修专业、跨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便利,探索以学生成才与自主择业需要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管理与成果推广工作,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促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强教学档案常规管理,形成与教学评估需要相一致的学校、学院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督导与评估制度,教学能手与名师评选制度,形成教学监管与激励的长效机制。大力普及现代教学与管理技术,提高教师自主开发电子课件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8、的能力,提高教务管理人员操作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2,实施“学科振兴计划”,增强开展高层次教育的学术实力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领导,建立学科建设分层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机制。实行学校、学院及学科点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学校、学院及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所担负的责任及权益。制定学科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每个学院务必制定各自的学科建设规划,学院学科建设规划要具体到二级学科的学术方向,要就学术梯队、学术成果、仪器设备与经费预算的情况做出全面的计划与安排。牢固树立按照一级学科实现重点突破的学科建设思路,优先进展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

29、级学科。大力提倡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提升与改造传统农学及涉农学科,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快规划学科群的进展,重点培养育种、食品、园林、环境、生命、传播、信息等七大学科群。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各类优惠政策继续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倾斜;规范校内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与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遴选与资助制度,确保有限的学科建设经费能够产生较大的效益。积极扶持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学的学科专业进展,找准学科方向,集中力量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通过点的突破确立并扩大学科优势,增强学科竞争力,使学科专业均衡进展。一一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工作体系。机构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分配政策、教师培

30、养、人才引进、科研奖励、教学工作安排、学术交流、仪器购置、实验室管理等均应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壮大与规范研究生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培养管理,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机制,在研究生导师遴选与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健全竞争与激励机制。3 .大力营造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大幅度提高科研水平建立有利于出大成果与学术精品的科研评价、资助与奖励体系,鼓励教师争取大的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校内科研课题优先资助为申报重大科研课题所进行的前期研究,对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在科研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要给予倾斜。适当提高教师职称评定与聘任的科研条件要求,加强对教学研究单位的年度科研

31、工作考核,对重点支持的学术团队、学科或者中心等制定单独的考核标准。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科研协作与攻关。鼓励组建学术团队,充分挖掘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潜力,形成相对集中的科研方向;制造条件与机会,鼓励不一致学科专业的教师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的跟踪管理,切实转变课题研究重申报、轻结果的倾向。建立青年教师与人文社科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力度。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层次的需要实施中青年教师硕士化、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提高新进教师的学历门槛,加大对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

32、位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教职员工进行总量监控与结构调整,严格操纵留用与调入非教学科研人员,降低后勤、行政人员在教职工构成中的比重,优化岗位设置,提高工作效率。区别不一致学科与专业的情况,适当提高人才引进的标准与优惠条件。重点引进学术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作风正派的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在职培养工作,优先安排有进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与教学科研骨干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访问进修,适当降低从事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要求。一明确校、院(部)、学科专业点三级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职责与权利,切实解决人才引进、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脱产进修与攻读学位等方

33、面存在的责任不明确问题,增强院(部)、学科专业点的责任意识,使之承担实质性的责任。一一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与津贴分配方案。津贴分配应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倾斜,向取得重要成就的教师倾斜,向支撑专业进展与学科建设的关键岗位倾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制造性。-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到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制定相应政策与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生产与社会实践,积存实际工作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团队活动,逐步明确自己的学术方向。突破体制限制,大力开发兼职教师资源。发挥退休老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与研究生助教作用,减轻专任教师过重的教学工作负担。5 .关爱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进展认

34、真学习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正确处理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与促进大学生全面进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六个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建立与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聘请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拓展专业知识与能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指导中心,不定期

35、地举办各类人文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成功人士为学生作报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生活事务辅导、心理健康指导与学术进展引导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新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备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场地、办公条件与运行经费,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接待日制度,开发心理健康指导与心理咨询热线,增强学校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能力。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拓宽学生资助渠道,为全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制造条件。适当提高奖学金的额度,逐步增加勤工助学岗位,使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基本上能够依靠有关资助完成学业;大力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使

36、有信贷需要的学生大部分能够享受贷学金。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在新生与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开设有关创业课程,探索学生就业指导的新形式新方法;大力开发新的就业渠道,努力引导与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同时积极争取向国家机关与科研机构输送优秀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三)要紧措施1.加强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学习,形成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有计划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刻检讨与克服影响学校进展的各类消极态度、作风与习惯,摒弃阻碍学校进展的狭隘个人主义、部门本位观念与小团体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积极进取、顾全大局、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领导团队,鼓励各级管理

37、人员联系工作开展有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学习高等教育理论逐步走向制度化;选择若干所目标学校,通过各类渠道全面研究与学习其先进的方面,推动全校各个部门制造性地开展工作。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到学校举办学术讲座,帮助我们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提高水平;为中层干部外出考察与交流制造条件与机会,使他们学会在比较与借鉴中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2 .高度重视进展规划工作,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与支持体系组织召开学校“十一五”进展规划与远景进展目标专题研讨会,认真研究“十一五”进展规划的基本精神与具体部署,以规划为抓手,全面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各学院与

38、机关部处要根据学校的战略进展规划,制定出本单位能够操作与考核的“十一五”进展规划及中长期进展目标,并根据规划与进展目标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好落实。成立学校进展规划及评估机构,为学校领导做好咨询参谋工作。该机构的要紧职责范围包含:收集反映学校改革与进展的基本数据,建设与保护学校数据库,重点推介国内外高等学校改革与进展的经验教训,编写学校进展年鉴与年度办学状况分析报告,起草学校各类专项进展规划,指导修订学校中长期进展规划等。成立学校进展咨询委员会。聘请全国知名学者、政府与企事业单位领导、地方知名人士与校友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担任进展咨询委员会成员,为学校的进展献计献策。3 .加快全面融入青岛的

39、进程,积极提升学校的地域影响力发挥作物、园艺、植保、畜牧、兽医、食品、生物等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快速抢占青岛的制高点。鼓励教师担任青岛市企事业与政府部门的咨询专家或者技术顾问,鼓励各学院与青岛市有关机构开展联合办学、合作研究等活动。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大力培养习惯半岛区域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学校将根据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的长远目标,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各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青岛及周边市县科研、生产、管理一线的专家或者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其专业智慧与实际经验的作用。-学校要加强与在青高校之间及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40、,各部处与学院也要增强与其他高校有关部门的联系,鼓励我校学生社团与其他高校开展各类形式的交流互动活动。强化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密切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与社会进展的有机联系。增加对口招生与定向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为青岛及胶东半岛培养人才;做好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横向科研的拓展工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进展的能力。4 .深化管理改革,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现代大学管理模式实行办学重心下移,逐步落实学院的管理自主权。重心较低是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越是研究型的高校,重心越低。习惯管理复杂性的加剧与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学院的管理自主权务必受到高度的重视。明确学院(部)在教学管理中的责任,确立院(部)

41、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抓好各教学环节工作,保证教学质量。树立学者治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学校与各学院设立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教师参与管理的机构,与教学与学术有关的重大问题由相应的委员会负责解决。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改善机关工作作风。制定机关与学院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建立机关及学院管理人员服务质量反馈与考核体系,切实改善机关工作作风,形成为教师、学生服务的风气。树立节约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与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学校。发扬自力更生、艰难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多渠道筹措满足学校当前与长远进展所需资金;支持各学院通过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争取社会办学资源。加强办学成

42、本核算,坚决杜绝各类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抓好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与完善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探索建立有利于学院自主进展、有利于发挥学校集中采购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共享程度的资产购置与管理使用制度。切实推进后勤改革,引入经营理念,转换后勤工作机制,建立质量与效益俱佳的后勤服务体系。处理好学校后勤的福利性质与社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提高学校自主经营后勤实体的能力,使后勤在成为师生员工满意的生活保障基地的同时,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5 .开展联合办学,提高学校的开放化程度利用好青岛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习惯青岛创建国际化特色品牌城市的需要

43、,适时推进国际化进展战略。积极扩大学校对外交往的范围,继续深化与国外友好学校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韩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各类学术交流,力争在国际化的进展道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办好中加商务学院,确保就读学生的各项权益落到实处;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具体负责办理与国外机构联合办学的各项事宜。国际合作办学要充分调研,广泛求证,不慕虚名,力求实效。一一积极推动留学生教育,争取启动与国外高校互换学生计划,为我校学生直接进入国外高校学习制造条件。鼓励与支持各学院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在其他高校申报博士生导师资格,挂靠其他高校从事博士生教育工作。没有硕士点的学院要积极探索联合培养的路

44、子,积存研究生教育的经验。6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树立积极、进取、开放、务实的学校形象校名是学校最重要的软环境资源之一。习惯学校办学水平、学科专业结构与主校区行政辖区隶属关系上的重大变化,努力做好更换校名工作。新校名应反映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表达学校新的区位特点,与学校的未来定位相吻合。高度重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配合媒体宣传,全方位展示我校的办学成就。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我校扩大对外交往、展示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机会。各学院要重视总结本单位的进展思路、办学业绩,树立与表彰优秀师生员工典型;学校要建设校史展览室,编印专题画册,摄制电视专题片,利用各类可能的、富有实效的方式,面向全

45、校师生员工、面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改革与进展成就。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尽快确立与学校进展目标相习惯的大学文化理念,抓紧开展学校整体形象设计,组织修订校训、校标与校歌,规范校名用字与各类标志性图案,形成独具特色的、较为完备的学校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开展各类规模、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与设备条件。7 .增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设立莱农学术讲坛,实施百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计划。通过各类渠道,每年邀请20名左右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学科建设、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实施千名校内专家学者走出去计划。每年支持200名左右教

46、师外出进修、短期访问、攻读学位与参加学术研讨,保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5年内有2次以上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鼓励各学院积极举办或者承办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会议,5年内各学院至少举办或者承办2次以上国内外学术会议。办好学术期刊与校报,建设好对外学术与信息交流的窗口与平台。8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积极贯彻依法治校原则,认真研究学校面临的各类内外部法律关系,提高学校应对与处理各类法律问题的预见性与有效性;加强学校各项基本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与权威性,培养按章办事的习惯与风气。一一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重大开支的议事规则与程序,加强各部门与单位行政

47、制度建设,健全各类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各类学术性委员会、行政管理委员会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坚持行政管理与民主管理两手抓,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部门与单位、各类委员会有职、有权、有为。大力推进干部公开竞聘与任期制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敬业者奖、渎职者罚的管理机制。落实组织监督与校务公开制度,强化干部述职与离任审计,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环境。认真研究与组织实施教师聘任制。坚持按照专业与二级学科设岗的原则,保证每个专业与学科拥有所需的师资力量;确定合理的岗位津贴级差与任期目标任务,坚持岗位职责、岗位绩效与岗位报酬相一致的用人原则,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48、明确区分教学为主与教学研究并重两种职称类型,适当照顾到各个专业、学科对教学与科研的不一致要求,使具有不一致能力倾向与承担不一致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9 .加强与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改革、进展、稳固提供思想与组织保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深入学习与落实科学进展观,坚持用科学进展观统领学校进展全局,保持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加强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治校办学能力。各级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落实科学进展观的能力、构建与谐莱农的能力。坚持与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制度与议事规则,不断探索专家教授参与治学治校的有效组织形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与依法决策的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