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的特点及价值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美的特点及价值功能.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美丽的特点及价值功能美学范畴上的不同类型,在审美阅历上表现为不同的美感0美感心理活动由事物和对象的美所引起,美的事物和对象在其为美这一点上是共同的,由此而形成的美的熟悉的内容和审美阅历活理的不同形态。根据美学史上的传统分法,美感的阅历形态,有柔美的美感、崇高的美感、悲剧的美感、喜剧的美感幽默感诸种。各种美感形态的心理构成因素和心理过程中的作用、性质、相互关系以及冲突运动都有相当的区分。美丽也即美学范畴中的美丽。不过,在汉语系统中,“美丽”一词似更能传达该范畴的特点。博克分析该种对象的特征时说:“第一,比较小,其次光滑;第三,各部分看出变化;第四,但是这些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融成一片;第五,身材
2、娇弱,不是突出的现出孔武有力的样子;第六,颜色鲜亮,但不剧烈刺眼;第七,假如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上其他颜色,使它在变化中得到冲淡。这些就是美所依存的特质,这些特质起作用是自然而然的。比起任何其他特质,都较不易由主观任性而转变,也不易由趣味分歧而混乱。”他从阅历中所概括和这些性质自有其道理。简约地说,美丽的形式特点之一在于“小二空间体形上小,小山小河小树,小小的婴儿,乃至小狗小猫小鸡小鸭,都给人美丽之感0也有动态力气上的小,例如一阵微风,小溪的流水,水面的涟漪,静谧的月夜等等。当然,此处之“小”是个抽象的相对而言的形式,的确,低矮缓平的小山是美丽的,尽管“小山”比较一匹粗壮的“大马”大很多,大马
3、倒无美丽之感。形式特点之二为“柔”,柔有松软、严厉、柔顺、温顺诸意。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姚鼐说:“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白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思,1其形式特点之三为“秀二秀指秀丽(汉语中秀丽是种明显的美的属性)、秀气、清丽等,秀丽之中含有某种恬淡自如I、妩媚无争之美的意味,也有不突兀、不蛮野、祥和润敛之气蕴。“余震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眺枳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松山居秋瞑桦)皆可视为这种美的境界。美丽作为人的审美心理感受,也有其内在特点。在心理上,柔美的
4、对象给人亲近感,让人觉着温馨可人,可亲可爱。例如面对一婴儿赤子,谁都有抚爱关注的心态产生。博克指出,美丽感不是来源于人类“自我保存”的情欲,而是来源于“相互交往”的情欲,这类情欲主要是与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认为爱是一般美感的主要心理内容。他说:“美的消失引起我们肯定程度的爱,就像冰块或烈火之产生冷或热的观念一样灵验J爱指的是在观照任何一个美的东西不论其本性如何的时候“心灵上感”把美感中爱的情感如此突出地强调提出,说明他己经较为明显地留意到美丽美感的心理特征。同时,在美丽的美感中,对象所引起的心情和情感活动,除审美的开心情感外,就情感的整体而言也是和谐全都的,这同崇高美感中有不开心的情感活
5、动相伴随,并有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过程,就有明显区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友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观赏它、喜爱它,犹如喜爱我们友爱的人一样。”这种和谐情感体验,在美丽的美感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显著。在此美感中,由于对象的刺激相当严厉,松缓,我们对于对象始终没有抗拒、没有不适应的感受,而是感到对象对人有一种吸引力,使人难舍难分。法国美学家顾约说:“在生物中秀美的动作总是伴着两种相邻的情感,一是高兴、一是亲正像康德所说的美丽感是一种“自由的”观赏,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接触到了美丽感中心理活动的谐和状态。美丽在生活中的价值表
6、现在多方面。首先一个基本点在于,任何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和心理状态必需保持起码的和谐平衡,不然此生命精神将处于崩溃混乱之境地。人的心理当然也要有感动兴奋(这在后面分析),但若始终处于极度亢奋之中,谁也承受不了。和谐平衡是基础状态。所以美丽于这个角度说是人的基本需求,它使个体安静愉悦、身心舒适、轻松自如。人受到美丽的熏陶影响,感受力会更加细腻与敏感,对事物、对大自然、对他人更加充满着挚爱之情,更善解人意,富于温顺之情。其次,在群体生活和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美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互助关系,沟通心灵与协调行为,使群体与社会更加安定与团结。再次,艺术中的美丽对象将审美者引入“家园故土”,抚慰人在现实搏击竞争中心灵的伤痕,它如母亲的怀抱让人产生新的力量和获得归宿感。(本文档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