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来水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自来水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 .总则1.1 为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2 公司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有关要求,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的紧迫感、使命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打牢安全基础;公司二级法人单位参照本制度执行。2.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3. 1公司级安全生产例会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公司办公室负责通知,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会议的主要内容:
2、传达、学习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各部门汇报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情况,本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公司领导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安排。4. 2部门级安全生产例会由安全管理部门主持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通知;参加会议的人员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部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会议主要内容:学习、传达上级部门和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有关要求,并对工作的开展进行部署和安排。5. 3安全生产会议纪律参会人员准时参加会议,不得迟到、早退,确保会场秩序,做好会议记录;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做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3. 1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公
3、司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3.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人员。3. 3安全教育分类3. 3.1新员工安全教育新员工必须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级安全教育、部门级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考试合格率为100%o3. 3.2公司级安全教育由政工科、设备安全科组织开展。教育内容是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3. 3.3部门级安全教育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开展。教育内容是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
4、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部门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 3.4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开展。教育内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3. 3.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由设区的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机构实施。3. 3.6安全
5、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6. 3.7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对象:有关部门负责人、从事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教育内容是掌握危害因素的性质、危害机理、预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的常识。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4. 1目的为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供水生产和施工任务平稳运行,特制定本制度。4. 2安全检查的分类按照检查的内容分为日常安全
6、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安全检查。4.3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4. 3.1日常安全检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工艺、电气、仪表、安全操作、现场布置等内容的日常检查。4. 3.2综合性安全检查是指以保障公司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公司级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部门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4. 3.3专业性安全检查主要是指对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消防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4. 3.4季节性安全检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
7、患检查,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7. 3.5节假日前安全检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生产设施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储存等进行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领导带班值班、机电设备、线路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5.安全生产值班制度5.1 目的为保证公司节假日供水安全生产连续性,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供水生产平稳运行,特制定本制度。5.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节假日、特殊时期的值班时间;法定节假日公司领导实行轮班制,特殊时期实行领导带班制;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实行领导带班制。8. 3值班人员职责
8、协调处理安全生产及生产运行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传达贯彻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坚守岗位,不得空岗、缺岗;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如有紧急和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带班领导汇报,迅速安排处理。9.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6.1目的为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平稳运行,特制本制度。6.2费用的设立公司安全生产费用实行专项列支。6.3费用的提取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由财务科负责提取并单独建帐管理。6.4费用的使用经费支出主要用于: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安全设施的购置、维护、保养;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检查;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救援器材
9、、设备的购置等。6.5费用管理由财务部门对安全生产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年度安全生产计划,做好资金的提取落实工作,确保安全投入及时。7.设备设施检修安全管理制度7. 1目的为加强设备设施检修安全管理和完善生产工作区域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检修期间的安全作业和检修后的安全正常生产,特制定本制度。8.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设备设施检修以及临时停机抢修。9. 3检修前要求作业部门必须明确检修内容,检修时间和检修作息时间;所有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必须熟悉安全作业条件,拟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停(供)电作业、起重作业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防范措施,向参加检修的人员作技术交底。10. 4检修中
10、要求检修中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供水设备设施检修作业要求;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检修作业,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撤离人员,采取紧急处置措施。11. 5检修后要求拆除检修临时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畅通,安全防护装置应即时恢复,完善生产工作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设备设施试运行的安全条件,认真做好检修项目的总结工作。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8. 1目的为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进一步做好职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工作,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8.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公司二级法人单位参照执行。8.3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政策依据公司劳动防护用
11、品的发放依据XX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B37/1922-2011)。8.4 劳动防护用品资金来源劳动防护用品费用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提取。8.5 管理职责8. 5.1设备安全科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范围,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8. 5.2供应科负责审查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的资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和发放工作,汇总编制年度劳动防护用品的品种数量及费用计划,经公司审批后执行。8. 5.3财务科根据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年度采购计划提供本年度劳动防护用品计划所需的费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
12、资金的审计工作。12. 5.4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和收发工作,负责建立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基础资料档案。12.6 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周期电工发放绝缘鞋每人每年1双、安全帽每人每叁年1顶;机泵维修工、管道维修人员、管道安装人员、管道测漏人员、水表维修人员发放安全帽每人每叁年1顶;机泵维修工、管道维修人员、管道安装人员、管道测漏人员、水表维修人员、校表人员普通防护手套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提出申请由领导审批后发放。12.7 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要求公司应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员工在公司内部发生岗位变化和人员调动时,须
13、本人写出书面申请,部门领导签字,经查证属实,由政工科审批备案给予更换或补发;根据生产工作的需要,各有关部门要配备公用劳动防护用品,如:公用绝缘手套、防毒面具、防化服、绝缘靴等、反光背心等由使用部门列入年度部门费用计划,经公司批准后按照计划购置,购置后由部门专(兼)职人员保管。12.8 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部门应教育和监督本部门员工按照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部门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规定要求,在发放和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12.9 督管理工会、设备安全科负责对
14、劳动防护用品质量进行检验监督。9.应急抢险物资管理制度9. 1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物资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故,特制定本制度。9. 2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及数量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有防汛物资、供水管道抢修物资及应对水质应急处理物资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应急需要日常储备。13. 3应急物资储备职责供应科负责供水管道日常抢修应急物资储备,存放在供应科仓库;水厂负责防汛、水质应急处理物资储备,存放在水厂仓库;仓库管理员负责应急物资的保管,定期检查,保证应急物资数量充足。10.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4. 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明
15、确安全责任,保障人民群众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5.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抢修、维修施工现场。16. 3现场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围挡、安全警示标志,危险部位悬挂明显警示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灯;施工现场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落实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加强较深管沟、深基坑的防护措施,在临近高压线路吊装施工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规范布置作业场地、道路、临时
16、用电线路,合理安排主要机械设备、车辆、材料,符合安全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146-2005)安全技术规范,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并有检查验收记录,落实好施工现场的配电、保护装置,避雷保护、用电安全措施;施工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易燃易爆物品做到分类存放,通风良好,对配电室、仓库、施工作业层、生活区域设消防灭火器,专人保管使用,并挂设警示牌,现场消防设施和消防责任制度等应按消防要求落实;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符合安全要求。11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11.1 目的为加强用电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用电,特制定本制度。11
17、.2 2所有从事电路安装、维修和电器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获得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11.3 电工作业要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并持证上岗。11.4 4一切电器设备必须接地可靠,使用手提移动电动器具(如电钻、电锤等),要戴绝缘手套;或者使用配备电器保护装置的电动器具,保护装置由使用部门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11.5变配电场所、各控制室等应符合用电安全规定,并在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准随便进入。11.5 6变配电室不能堆放杂物,要定期做清洁,经常检查设备运行及电线线路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11.7 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上述场所的规范用电、安全防护、设备及线
18、路的安全运行状况、卫生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11.8 8操作电器装置应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不得任意开动电源装置,严禁在电源装置上放置物件。1L9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盘、按钮开关、插座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放电或带电部分裸露等不良现象。11.10 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施,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11.11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打火、异味、异声、高热等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关闭电源,若发现电器故障(漏电、保险丝熔断、电线绝缘损坏、控制失灵、电机损坏等),应及时找电工检查、修理,非电工人员一律不得拆修。确认安全时,才能
19、继续使用。11.12 接触电源必须有可靠的绝缘措施,并按规定严格进行检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高电压的场所、电线裸露的地方,应设立醒目的危险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电击事故发生。11.13 电器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报告报告公司领导、设备安全科等相关单位,保护好现场,以便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11.14 电器设备维修时,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和验电制度,未经有关人员批准,一律不准带电作业,在特殊情况下,应有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IL15配电箱或配电柜内的闸刀严禁带负荷操作,电气设施附近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电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11.16 安全工器具的电气
20、试验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绝缘鞋、绝缘手套的试验周期为半年;绝缘杆的试验周期为1年。11.17 电器设备检修人员应配备的安全防护用品有: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靴、其他电工所使用的工具等。12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2.1目的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12.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12.3培训、考核、复审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由设区的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机构实
21、施。12.4日常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或转借;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及特种作业人员所在部门均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做好特种作业申报、培训、发证和复审工作;特种作业人员一般应保持相对稳定,公司内调动工作时,调出、调入部门应及时通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办理档案变更手续;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考试,井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1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3.1目的13.1.1为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等事故,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制定本制度。13.L2本制度所称有限空间是指
22、:凡在进入或探入炉、塔、釜、储罐、槽车、管道、烟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及容器式净、制水设备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以及从事具有易燃易爆、汽油、挥发性溶剂、有害、有毒气体介质设备、管道内的施工、堵漏,工作场地狭窄、活动及逃生受限制的作业,统称有限空间作业。13.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有限空间作业。13.3程序13.3.1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部门作业前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13.3.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须填报泰安市自来公司下井作业审核表。13.3.3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向本部门负责人、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公司领导逐级申报,经核实后,由本部门组织安全负责人或技术员共同对作业进行
23、风险识别,制定防护措施;有限空间作业部门负责人应安排好作业监护,组织落实防护措施,防护措施落实后,按照市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要求进行作业。13.3.4泰安市自来公司下井作业审核表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作业详细地点、部位,作业期间应根据有限空间内介质的危险程度进行实时监测。13.3.5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要监守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对进出有限空间的人员、防护器具、施工工具核实查点,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13.3.6作业人员应掌握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呼吸器等个体安全防护装备。13.4安全教育有限空间作业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器具使用及
24、急救常识教育。13.5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根据事先危险因素分析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13.6应急处置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配戴隔离式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4.1目的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保障企业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14.2适用范围凡在公司内储存、使用、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的部门。14.3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本要求危险化学品指危险化学品目录中规定的物
25、品,按其性质危险程度、储存数量、工艺条件特殊性划定危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运输、装卸。14.4危险化学品的审批购买、运输、使用、储存、销毁危险化学品的部门须经公司审核同意,向公安、应急管理部门办理取得许可证件;14.5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熟悉和掌握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理方法;操作人员应对危险化学品的领用及退还情况详细记录;库管人员应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和抢修措施,并具备可靠的防护用品和消防设备。14.6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或专用储存柜内,并设专人管理,特殊
26、危险品放置在保险柜中,严格执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雷、灭火等安全设施;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抢险处置预案;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厂房、仓库应设置明显警告标志,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1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5.1目的为做好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确保出现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处理,特制订本制度。15.2报告程序和时限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30分钟之内向公司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公司必须在1小时之内向上级主管部门
27、和县级以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上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15.3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或初步估算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15.4报告处置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部门应积极协助公司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妥善处理事故的善后工作,分清事故原因,做好安全防范措施。16.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6.1目的为有效控制潜在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从
28、源头控制事故和危害,并为确定安全管理目标、指标以及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确保员工安全、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16.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现场、设备、人员。16.3编制依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4-2017)16.4职责(1)公司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公司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及指导性文件,落实履行好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职责;确保本公司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
29、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金投入、物资保障;发挥领导小组成员作用,监督其履行职责,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奖惩。(2)设备安全科负责风险的识别评价及监督检查工作,对各部门履行安全管理及风险管控职责情况进行监督。(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4)对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规行为,任何部门或个人均有权向公司报告。16.5工作程序(1)公司工艺流程图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加压用户(2)风险的识别范围风险的识别包括公司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常规与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公司现场的工作人员、外来施工人员和相关方、公司作
30、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3)组织活动的选择各生产工艺流程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及采购过程;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过程;原材料供应方、基建相关方的活动等。(4)危害事件分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害人刺等伤害,以及机动车辆造成的伤害。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触电:是指人体触电事故。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
31、)、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人体内外灼伤)。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高处坠落:是指在高空作业中发生坠落或由地面向下坠落(如井、隧道等)造成的伤亡事故。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堆置物倒塌等。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爆炸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其他伤害:除以上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等伤害和非机动车辆碰撞、轧伤、中暑、冻伤、电磁辐射、食物中毒等。职业病危害:如机械性噪声造成噪声聋;粉尘造
32、成矽肺、有害气体吸入。(5)危害因素原因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反操作规程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安全防护栏不牢固、损坏,物体存在能量释放,物体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等。管理的缺陷:如对危险设备无安全操作规程、无管理控制措施等。作业环境因素:如作业环境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6)成立评价组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管理人员参加,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公司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各科室、部门以负责人为组长,班组长、员工为成员,组成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措施制定评价小组,深入挖掘生产现场存在的风险。(7
33、)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评价方法及公式:D=LXEXC1.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具体分值见表1);E一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具体分值见表2);C一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具体分值见表3);D风险值(具体分值见表4)o表1说明:1.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Io2.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说明:人员出
34、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说明:将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规定其分数值为l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8)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风险分级职责:通过对风险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风险分四级管理与控制:一级风险:属于重大风
35、险,公司级、科室(部门)、班组、岗位管控。二级分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级、科室(部门)、班组、岗位管控,公司进行控制管理。三级风险:属于一般风险,科室(部门)、班组、岗位管控。四级风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一级: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二级:橙色风险高度危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设备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
36、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三级:黄色风险中度(一般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三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部门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造成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四级:蓝色风险轻度(低风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四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
37、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9)管理内容设备安全科对公司风险进行登记,及时对新产生的风险进行登记和建档,建立健全重点监控风险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风险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风险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各科室、部门定期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将风险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告知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各工序风险内容;必须对风险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监控,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对风险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存在安
38、全隐患部门,应当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报告公司。财务科必须保证对风险进行安全管理和整改所必须的资金投入。(10)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分级负责:公司从部门一线员工到公司领导,全部参与到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的过程当中;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部门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切合实际、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自主建设、持续改进:公司依据本行业领域实施指南、体系通则,建设符合公司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系统规范、融合深化: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
39、切实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注重实际、重在落实: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保证体系建设的时效性和实用性。16.6分级管控的效果(1)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2)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3)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4)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5)保证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清单,使隐患排
40、查工作更有针对性。16.7持续改进(1)评审公司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2)更新公司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主动、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法律、法规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3)沟通公司通过培训、安全例会、应急演练、风险公示等安全活动建立不同职能、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
41、控沟通,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17.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7. 1目的对公司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缺陷等进行辨识,以确定隐患、危险有害因素或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订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保证公司的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7.2 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安全隐患分类、排查、治理办法,适用于公司人、物、管理缺陷方面的隐患排查工作。17.3 编制依据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3011-2017)17.4 职责(1)公司是事故隐
42、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落实主要负责人及每位公司员工的事故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2)公司主要负责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分管工作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3)公司主要负责人保证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4)设备安全科负责督促、检查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隐患情况,对公司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5)设备安全科负责公司
43、级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验证,同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负责公司各类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各部门上报事故隐患的统计、汇总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评审、修订安全检查制度,不断提高安全检查深度和广度。(6)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整改。(7)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同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17.5 工作程序(1)组织机构公司主要负责人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直接责任人,设备安全科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各部门的安全隐患
44、信息并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及建议;各部门负责人及班组长组成部门领导小组,对本部门内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及上报。(2)隐患分级基本要求: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
45、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3)隐患分类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资质证照;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其他方面。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场所环境;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现场其他方面。(4)隐患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
46、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前检查等。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工艺、电气、仪表、安全操作、现场布置等内容的日常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和巡查。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公司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公司级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部门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专业性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消防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
47、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主要包括: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为重点;夏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火、防静电为重点;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滑、防静电为重点;季节性隐患排查由设备安全科及相关部门进行检查。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生产设施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储存、应急工作等进行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领导带班值班、机电设备、线路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5)隐患排查内容根据公司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安全基础管理: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工艺管理主要包括: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操作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