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工程保护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完工程保护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已完工程保护措施本工程B标段工期较长、工作内容多,因此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措施要求较高。制定切实可行的已完工程保护措施,有利于顺利完成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第一节已完工程保护管理措施1、已完工程保护原则1. 1合理的施工流程是产品保护的前提,同时也是非常重要保护措施。1.2 产品保护应遵循先检查后保护的原则。所有工序必须施工单位自检、监理验收、项目部专业工程师抽检合格,并做好产品清洁后方可进行保护。1.3 产品保护应遵循谁施工谁保护的原则。总包单位有责任做好产品保护的后续检查和维护工作,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做好二次保护工作。1.4 产品保护应遵循持续保护原则。在施工过程中细部检查时,工程承包单位有责任
2、做好产品保护的后续检查和维护工作,对于产品保护措施被损坏、拆除的,必须在恢复保护措施后方可进行施工。1.5 产品保护措施应在工程竣工前拆除。1.6 产品保护材料的重复利用。2、已完工程保护管理要素已完工程保护是贯穿施工全过程的关键性工作,作好已完工程保护工作可以使已经完成的工序、分项工程顺利的转入后续工序,从而为单位工程的最终验收和交付创造良好的条件。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多,专业工种交叉作业繁杂,工期紧迫,工作面重叠,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有很大难度,因此提高道路施工工程的已完工程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已完工程保护是工程质量管理、项目成本控制和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制定保护已完工程计划措施,指导我项目
3、部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保护道路施工工程已完工程的同时也保护其它专业的已完工程。已完工程保护工作的责任人为项目经理,施工全过程具体实施人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和各工种工长。3、已完工程保护阶段管理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该项目各分项工程的特点,项目部计划实施的已完工程保护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工序施工阶段分项工程面层施工阶段单位工程完成最终检验竣工交付阶段3.1工序施工阶段,各作业班组长在对操作者进行技术交底时,必须对操作者提出已完工程保护的要求。3.2工序转序联检时,其检查的内容包括已完工程保护。3.3分项工程面层施工阶段,专业工长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已完工程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质量检察员
4、对实施效果进行实地考核。4、已完工程保护管理责任4.1现场材料保护责任由我单位统一供应的材料、半成品、设备进场后,由项目经理部材料员负责保管,由项目经理部发送到各班组的材料、半成品、设备,由各施工班组负责保管、使用。所有材料应码放于材料库房内,并按照公司标识制度进行标识。4.2施工阶段已完工程保护责任设立专门的已完工程保护班组,直接由项目经理领导,人员数量根据形象进度情况随时调整,保证工程已完工程保护处于受控范围内。4.3收尾、竣工阶段的已完工程保护责任收尾、竣工阶段的已完工程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这一阶段主要的已完工程保护的责任单位是施工单位。在工程收尾阶段,各专业分包单位在进入施工作业面时必须
5、持有项目经理部签发的“作业申请单”(按照常规工程作法)方能够进入作业,否则已完工程保护员有权拒绝进入作业。4.4工序交接责任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要办理交接手续。交接工作在质量总监的协调下有序进行,责任工程师要把交接情况记录在施工日记中。施工人员在进行本道工序施工时,如需要碰到其它专业的已完工程时,必须以书面形式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与其它专业分包协调后,其它专业派人协助施工,待施工完成后,其它专业人员恢复其已完工程。4.5已完工程保护技术交底责任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对专业工程师进行已完工程保护交底,各专业责任工程师对各操作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及已完工程保护工作交底。第二节已完工程保护组织措施根据
6、本工程各分段施工的实际情况,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已完工程和半成品,通常容易出现二次污染和损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已完工程保护,针对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已完工程保护制定以下措施:1、设立已完工程保护领导小组,设专人负责已完工程保护工作11已完工程保护管理机构项目部成立已完工程保护管理小组,组织机构见下表:已完工程保护管理机构框图领导小组确保已完工程保护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为确保已完工程保护工作的落实,建立已完工程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1. 2以现场生产经理牵头组织并对已完工程保护工作负全面责任。1.3 生产部门及项目经理及各专业项目负责人实施。1.4 各专业承包商按总包单
7、位的要求负责自身施工范围内的作业面上的已完工程保护。2、已完工程保护小组职责1.5 已完工程保护小组在业主或监理单位监督下,负责建立已完工程、半成品保护相关的奖罚制度。1.6 划分已完工程保护的责任范围,并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制定已完工程保护的重点内容和已完工程保护的实施计划。1.7 分阶段制定已完工程保护措施方案和实施细则。1.8 制定已完工程保护的检查制度、交叉施工管理制度、交接制定、考核制度、奖罚责任制度。2. 5制定正确的施工顺序制定重要区域的施工工序流程,将各专业工序相互协调,排出一个空间的工序流程表,各专业工序均按此流程进行有序施工,根据施工流程安排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严格控制工作
8、面的人流量,如不符合流程时间的工种一律不准随意进入其他施工区。严禁任何违反施工程序的作法。2 .6作好工序标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已完工程、半成品标识“正在施工,注意保护”的标牌。3 .7工序交接全部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已完工程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对防止已完工程的污染、损坏或丢失负直接责任,已完工程保护专人对已完工程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2 .8分层分段设专人负责已完工程保护,治安消防、巡视检查、操作人员凭许可证进入施工区域,并在入口处办理登记手续,工作完毕后由已完工程保护责任人及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查明责
9、任者。3 .9对已完成施工的区域,派专人负责保管钥匙。凡未经项目部经理许可,一概不得进入已完工区域。2. 10预验后要修整的项目须持有特殊许可证方可进入现场。2.11全场统一已完工程保护标志,施工重要部位挂牌警示保护。第三节已完工程保护措施1、一般规定工程开工前,已完工程保护小组应对需要进行已完工程保护的部位列出清单,并制订出已完工程保护的具体措施。已完工程保护小组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应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按顺序施工。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之间要办理交接手续,证明上道工序完成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各施工队设专人负责已完工程保护,结构施工阶段,安排2人巡检;施工阶段,每个施工队安排2人检
10、查。各专业队伍必须设专人负责已完工程保护。已完工程保护小组每周举行一次协调会,集中解决发现的问题,指导、督促各单位开展已完工程保护工作,并协调好相互工作的已完工程、半成品保护工作。加强已完工程保护教育,质量技术交底必须有已完工程保护的具体措施。2、道路工程已完工程保护措施2.1 路基路床保护措施2.1.1 为防止含水量过高造成表面弹软,过低时造成表面松散,施工时碾压前应加强对含水量控制。2.1. 2封闭施工现场,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路基路床形成路段。2.1.3减少施工机械在已整形碾压完成的路基上行驶,尤其是挖掘机、推土机等链轨机械。2.2道路沥青面层保护措施2.2.1沥青面层完成后严禁挖掘机、推
11、土机等链轨机械在沥青路面上行驶。2.2.2沥青面层完成后严禁废机油、柴油等撒漏在沥青路面上。2.2.3严禁在沥青路面上拌合或放置水泥砂浆、混凝土,放置污染沥青面层。2.3立沿石保护措施2.3.1立沿石安装完成后严禁施工机械碰撞。2. 3.2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尤其是喷洒结合油时,必须采用毛毡或塑料布对立沿石进行覆盖,发生污染立沿石。3. 3.3立沿石在搬运、安装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4. 3.4立沿石在运输过程中采用捆绑、铺设毛毡草袋等防治碰撞。3、管线工程已完工程保护措施3. 3.1管材保护措施4. 1.l管材存放、搬运和运输时,应采用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装卸。吊装时应至少有两个节点,严
12、禁穿管吊。3. 1.2管材、管件存放搬运时,应小心轻放,排列整齐,不得抛摔和沿地拖拽。4. 1.3下管过程中,严禁将管道从上到下自有滚下,应防止块石等重物撞击管身。3. 1.4回填土中不得含有体积大的块石、砖块和其他杂硬物体,避免对管道造成损伤。3. 2沟槽保护措施3. 2.1定期复测和检查测量定位桩和水准点进行保护,并做好控制桩点的保护。3. 2.2开挖沟槽如发现地下文物或古墓,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水准点或地质、地震部门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3. 2.3在地下水位以下和雨季施工时,应在基槽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先低后高分层施工
13、以利排水。3. 2.4在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3. 3回填土工程保护措施3.3. 1回填土必须过50mm筛,将尖棱碎石、腐蚀土、冻块挑出。回填时禁止从槽上直接往下倒土,应用容器或搭设溜槽。3. 3.2在回填土施工过程中,如遇降雪应及时用防火草廉覆盖填土,当排水不畅时,应设置临时集水坑,用水泵抽水。5. 3.3同部位的回填土工程宜连续完成,如工程需要分次回填,待第二次回填时,应将下部已回填部分土的表面重新处理,包括清除杂物、夯实等。4、桥涵工程已完工程保护措施4.1基坑开挖保护措施6. 定期复测和
14、检查测量定位桩和水准点进行保护,并做好控制桩点的保护。7. 1.2土方开挖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场地水文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勘察工作,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8. 1.3在地下水位以下和雨季施工时,应在基槽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先低后高分层施工以利排水。9. 1.4在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9.2 回填土工程保护措施9.3 .1回填土必须过50mm筛,将尖棱碎石、腐蚀土、冻块挑出。回填时禁止从槽上直接往下倒土,应用容
15、器或搭设溜槽。4.2.2在回填土施工过程中,如遇降雪应及时用防火草廉覆盖填土,当排水不畅时,应设置临时集水坑,用水泵抽水。4.2.3同部位的回填土工程宜连续完成,如工程需要分次回填,待第二次回填时,应将下部已回填部分土的表面重新处理,包括清除杂物、夯实等。4.3钢筋保护4.3.1防止钢筋污染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用钢筋套管套在每一根竖向主筋上,以防止柱钢筋污染,如有个别污染应及时用棉纱布清理混凝土浆,保证钢筋表面清洁,同时也要防止脱模剂污染。4.3.2板筋绑扎时的已完工程保护必须架设跳板操作,禁止在板筋上踩踏,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安装电管或其它设施时不得任意切割和碰动钢筋。绑扎成型后,应将多
16、余钢筋扎丝和垃圾清理干净。4.3.3支立模板、安装预埋件及浇注混凝土时,不得随意弯曲和拆除钢筋。4.3.4梁板钢筋绑扎成型后,作业人员不能在钢筋网上踩踏、堆置重物,以免钢筋弯曲、移位或变形。4.3.5模板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如发现钢筋受污染,应及时清洁干净。4.4模板保护4.4.1模板支立完毕,应及时将多余材料及垃圾清理干净。4.4.2预留孔和预埋件的安设工作应在支模完成之前进行。支模后,不得任意拆除模板或用重锤敲打模板及支顶,门窗框模板严禁用大锤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4.4.3浇注混凝土时,不得用振动棒或其他物件撬动模板预埋件,以免模板变形或预埋件移位。4.4.4在支好顶板模
17、上焊接钢筋(固定线盒)要垫起,并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在支好顶板模上进行预埋管打弯走线时不得直接以模板为支点,须用木方作垫进行。4.4.5模板安装后,须仔细检查校正,并派专人值班保护。4. 4.6模板拆除后,立即对模板的板面及缝隙进行全面彻底清理,保证下次使用不出现粘模现象。模板使用后要进行维修清理,如模板清理、变形的校正、模板配件的更换等。4.5混凝土已完工程保护4. 5.1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将散落在模板上的多余混凝土清理干净,并覆盖养护。5. 5.2混凝土结硬之前,不得踩踏混凝土表面。并按要求洒水养护混凝土至少7天。6. 5.3不得在混凝土已完工程上随意开槽打洞。不得用重锤锤击混
18、凝土。7. 5.4现浇混凝土拆模后要及时覆盖并洒水养生,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裂现象。8. 5.5挡土墙基础及墙体模板,在混凝土具有保证结构不因拆除模板受损伤的强度后进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75%及其以上时拆除侧模。9. 5.6拆模板时不要硬砸硬撬,损坏混凝土的表面及棱角。基础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方可搭设挡土墙墙体模板。10. 5.7安装模板要轻起轻放,防止碰撞已完混凝土成品。4.5.8施工中要有防雨措施,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终凝前表面遭雨淋水冲。5、砌体工程已完工程保护措施11. 1倒运砌筑石块时需小心,防止石料滑落,砸坏下方已砌筑完成的河道挡墙。5.2雨天施工不得使用过湿的砖石,以避免砂浆流淌,影响砌体质量,雨后继续施工时,应复核砌体垂直度。5. 3雨天施工应防止雨水冲刷砂浆,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应覆盖砌体表面。5.4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最高气温超过30时,搅拌后2小时和3小时内使用完毕。5.5勾缝完成后,及时对挡墙进行撒水养护,防止勾缝处开裂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