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资料2023年整理-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不良资产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资料2023年整理-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不良资产问题的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论文题目: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不良资产相关问题的研究考生姓名:张小俊专业:国际金融准考证号:014408210186通讯地址:填写自己的学校或家庭住址邮政编码:430081联系电话:123456789日期:2009年9月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办制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相关问题也是加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相关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和缺失。我们运用合理模式处置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将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金融信用意识,实现金融安全和社会信用建设的良性互动,提高农村金融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把农村
2、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处置过程变成促进政府信用、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的过程,将有助于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是一个全国性相关技术难题,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触改革的主要成本。这一成本的直接体现是其不良资产的三个基本成因政策性转嫁相关问题、乡镇企业贷款相关问题和企业逃废债务间题。资产处置中的作用进行了逻辑归纳政府政策扶持、履行承诺、承担责任,监管当局完善法规、放宽限制,信用社提足拨备、加快核销、创新思路、专业清收。关健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金融改革AbstractToresolvenon-perfbrmingassetsofruralcr
3、editcooperativestostrengthenChinascreditsystemisalsoanobjectiverequirement.Thenon-perfbrmingassets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reflectsoneaspectofthecreditsystemconstructionofChinaslaggingbehindandmissing.Weapplytherationalmodeofdisposalofnon-perfbrmingassets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guardagainstanddefu
4、sefinancialrisksinruralareas,willhelptoenhancesocialawarenessoffinancialcreditandachievefinancialsecurityandsocialinteractionofCreditConstructiontoimprovetheruralfinancialoperationsqualityandefficiency.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tobecomenon-perfbrmingassetsdisposalprocessforgovernmentcredit,socialcre
5、dit,corporatecreditandpersonalcredit-buildingprocess,Willcontributetoourmaterialcivilization,spiritualcivilizationandpoliticalcivilization,isafar-reachingsignificanceoftheeventisanationaltechnicaldifficultiesbecauseofcommitmenttoruralcreditcooperativesinruraleconomicdevelopmentandreformofthemajorcos
6、tofgoldtouch.Thecostofadirectreflectionofitsnon-perfbrmingassetsofthethreefundamentalcausesoftheshiftofpolicyissues,townshipenterprisesandcorporateloansanddebtevasionquestion.Thedisposalofassetsoftheroleoftheinductivelogicofgovernmentpolicysupport,itscommitment,responsibility,supervisoryauthoritiesi
7、mprovethelaws,deregulation,creditunionssetasideenoughprovisionstospeedupwrite-off,innovativeideas,professionalclearincome.Keywords:ruralcreditcooperatives;non-performingloans;financialreforms摘要1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不良资产的现状和存在相关问题3(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31 .不良贷款占比大32 .风险程度高33 .时间跨度长3(一)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桎梏4二,农村信用社不
8、良资产的原因分析4(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本,直接体现为政策性转嫁相关问题4(二)发展成本,直接体现为各类借款人逃废债务相关问题5(三)改革与发展交织的成本,典型体现是乡镇企业贷款相关问题5三,不良资产相关问题产生的影响6(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影响6(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农村经济的影响7(三)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宏观金融体系的影响8四.应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策略选择9(一)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相关问题的关键:选择有效模式91 .财政补贴核销模式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分析92 .内部消化模式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分析12(二)运用AMC模式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选择
9、141 .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优势152 .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16结束语19参考文献21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不良资产的现状和存在相关问题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1 .不良贷款占比大截止2004年3月底,某些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总额为161919万元剔除已用央行票据置换剥离部分,占资产总额的15.10%。其中不良贷款151826万元,占贷款总额的24.3%,占不良资产总额的93.77%,其他不良资产10093万元(包括存放同业6527万元,同业拆借729万元,抵债资产770万元,其他资产2067万元),只占不良资产总额的6.23%o2 .风险程度高根据调查,这些不良资产中已有828
10、87万元形成实际损失,占不良资产总额的51.19%;有46606万元虽未形成损失但实际上难以收回,占不良资产总额的28.78%,有13057万元可部分收回,占不良资产总额的8.07%,仅有19369万元风险程度较低,有还款保证,仅占不良资产总额的11.96%。3 .时间跨度长成因复杂,清收难度大。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最早的可追溯到包产到户的改革开放前的村集体贷款,其后在乡镇企业大发展时也形成了相当部分的不良资产,在本世纪初还因为政策性原因形成了部分不良资产(关于其成因相关问题后面还将详细分析)。经过近几年多次的“拉网式”清收,现存的不良资产可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清收难度非常巨
11、大。我国农村信用社在2003年改革试点解决方案实施之前,截至2002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98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938亿元,不良贷款5157亿元,不良资产率为36.59%,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资本金严重不足,经营已经陷入严重困境。至2003年末,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余额为23595亿元,贷款余额为16713亿元,不良资产为5061亿元,不良贷款率29.57%。据调查,当时情况严重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平均在50%左右,在某些省份甚至高达80%以上,资本金严重不足。即使国家利用票据置换1650亿元的不良资产,仍然有高达3000亿元左右的历史包袱亟待解决。经过试点改革,截至2
12、004年底,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78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955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451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1%。2005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含改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下同)不良贷款余额3851亿元,不良贷款率17.53%(扣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不良贷款率为21.23%;各项存款达30694亿元,资本净额达1037.18亿元,资本充足率达5.89%;各项贷款21968亿元。截至2005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22008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0.9%),各项存款余额3262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0.8盼,不良资产余额3719亿元,不良资产率为
13、16.9%。截至2006年末,按“一逾两呆”口径,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额30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1.56%,比2002年末下降25.37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38843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95%;贷款余额26236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88%。农业贷款余额1210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117%,比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增幅高29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占其各项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40%提高到46%;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81%提高到91%。总之,农村信用社的深层次矛盾和相关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信用风险依然十分突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相关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
14、远。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原因分析(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本,直接体现为政策性转嫁相关问题金融体制改革成本包括两部分,传统体制下的历史性成本累积和体制转型时期的新增风险。1994年前,农村信用社处于农业银行的直接领导之下,各种形式的不正当干预和风险转嫁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带来了消极影响。农业银行基层机构指令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贷款,19941996年行社分门办公时,农业银行个别机构采取“突击换据”的方式又将很多自身发放的不良贷款转嫁到农村信用社。可见,1996年改革以前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可以归纳为传统体制下的沉淀成本。1999年后,因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城信社等
15、政策性原因导致农村信用社接收了相当部分的不良资产。据统计,某地区农行转嫁形成的不良资产有9824万元,承接的农村基金会不良资产有13185万元,并人的城市信用社不良资产有35853万元,仅此三项形成的不良资产就有58862万元占所有不良资产总额的36.35%。这是改革进程中的成本,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可控制”范围之外的成本。在此情形下,受益的是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农村信用社自身却成为成本的直接承担者。(一)发展成本,直接体现为各类借款人逃废债务相关问题由于司法行为不规范和地方保护意识,农村信用社贷款诉讼案件胜诉率高而执行率却很低,费用名目繁多且越来越高,依法收贷得不偿失同时在企业破产过
16、程中,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或局部利益考虑,纵容企业逃废债务,甚至组织企业通过破产逃废、悬空金融债务,致使金融债权不能充分行使。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农村信用社在地方政府、司法机构打交道时“底气不足”,缺乏上级的支持,维权难度较其他银行机构更大。最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对供销合作社相关系统占用银行贷款的清理和落实,同期办理的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经省、地、县联合行文已置换完毕,而农村信用社虽多次向上级反映,但借据的置换、利息的按季拨付相关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据统计,全市农村信用社因企业逃费债务形成的不良资产有26786万元,占所有不良资产总额的16.54%。实际上,这部分成本体现为农村信用社对地
17、方经济发展的转移支付,受益的是地方经济和某些个体,农村信用社再次成为成本承担者。(三)改革与发展交织的成本,典型体现是乡镇企业贷款相关问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度被认为是解决“三农”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样板模式。因此,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乡镇企业被当作各级政府的政治任务而遍地开花,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当然要大力支持,投人了大量的信贷资金。部分乡镇企业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而成为清理对象,被政策性关闭,这部分损失理应视作改革的成本由政府承担。目前某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中有40443万元的乡镇企业贷款,占不良资产总额的2
18、4.98%。同时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行政干预间题。由于政绩目标和局部利益的驭动,不少地方政府在缺乏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乡镇企业,视信用社为“出纳”,一度出现了“企业立项找政府,政府拍板定本次项目,信用社受命出资金”的不正常现象,迫使信用社很不情愿地发放了一些违规贷教,给信用社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据统计,此种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有13977万元,占所有不良资产总额的8.63%。地方政府、村委会及税务、工商、司法等职能部门的贷款也有10195万元,占所有不良资产总额的6.30%。综合以上情况,即使按最保守的方式估计,因体制转型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他致型”不良资产约
19、占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80%以上,而因自身管理因素导致的“自致型”不良资产低于20%o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既恶化了信用社的外部经营环境,也使其处于极端严重的经营困境之中。三.不良资产相关问题产生的影响(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影响1.导致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严重不足,在金融市场中丧失竞争优势。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不足总社数的40%。巨额的不良资产数额和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在侵蚀农村信用社资本、削弱农村信用社的实力的同时,还会导致许多农村信用社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严重的会使农村信用社出现支付困难,增加农村信用社破产、倒闭的风险。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还
20、使农村信用社丧失竞争优势。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介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都使得农村金融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根底薄弱的农村信用社来说,要抵御资金雄厚的国内外大银行的冲击,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发挥它们规模小、经营灵活、基层网点多的优势,不断扩大基层服务范围,扩充服务品种。不良资产的存在导致其资产负债结构的恶化、经营风险过大,从而使得它们的竞争优势无法发挥。2 .导致农村信用社收益相关能力下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是指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按期足额回收甚至无法回收的资产,有多少不良资产,就会相应减少一定比例的收入,即不良资产与农村信用社收入负相关。一
21、直以来高额的不良资产,不仅减少了农村信用社的利润,还使农村信用社出现亏损,资产收益难以上升。由于借款人或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还贷相关能力,为了保证利润实现增加,农村信用社只有一方面用新贷款充当旧贷款的利息,进行利息的资本化;另一方面将贷款利息简单转入未付的贷款本金中。这两种做法,虽然在账面上农村信用社是保有一定的利润,但反过来却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增长速度。3 .加剧农村信用社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非对称性,增加其流动性风险。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一般是通过吸收社会存款和发行金融债券,而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条件所限,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方式来获得资金,其期限一般都相对较短,并且还允许存款人提前支取存
22、款。但贷款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而且农村信用社一般不能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形成了“短借长贷”。这样,农村信用社就存在着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期限上的不对称,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增加。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必须随时为自己的负债业务支付款项;另一方面,其资产业务却没有这种硬约束。在不良资产增加的情况下,资产收益减少,而负债支付并不减少,从而加剧了这种非对称性。这会导致农村货币供应的不稳定性,进而直接影响社会信用链条和人们对金融安全的信心。(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农村经济的影响1 .阻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一套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最优配置的市场机制。而这一机制有效的前
23、提条件是是否能够实现各竞争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目前通过国家的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不良债权的重组和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而广大的农村信用社仍然背负着历史的沉重包袱,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实现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也无法建立金融市场有效的竞争机制的。2 .造成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我国农业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相关问题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有两万六千余家,截至2006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达38843亿元,贷款余额26236亿元,农业贷款余额12105亿元,占全国金融农业贷款比例的91%,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比例分别为5%和2%,见图3.3。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
24、的主要资金融通渠道,它的高效、安全运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不良资产大量沉淀而形成的风险制约了信用社信贷资金的进一步发放,不良信贷资产的比例越高,可用于信贷投放的资金就相对越少。这是由于不良信贷资产占用了本来可以用于信贷投放的资金,减少了可以用于信贷投放的资金余额;同时,由于不良信贷资产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和流动性,农村信用社对新吸收来的资金必然小心使用,产生“惜贷”现象,相对减少贷款投放,从而相应地降低信贷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客观上起到紧缩金融投资的作用,也难以按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形成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三)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宏观金融体系
25、的影响1 .不良资产会给经济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所谓银行不良资产的通胀效应是指在特殊的经济金融环境里,由于借款者使用信贷资金的低效果导致的银行信用被动扩张。不良资产的通胀效应在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环境下最为明显。不良资产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如下:在农村经济金融环境中,借款人或企业在从农村信用社取得借款后,通过购买活动,把资金交付给其他经济主体,而后者要么将所取得的资金存放在农村信用社,形成新的信贷资金供应;要么进行新的资金循环,直接形成新的市场相关需求。另一方面,借款人或企业从农村信用社取得借款后,并没有通过高效果的运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没有形成有效的供给;没有创造出与
26、相关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的商品,割断了资金的正常循环过程,在减少了社会总供给的同时,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巨额的不良贷款;而且,不良贷款越多,信贷资金周转速度越慢,生产一定规模的有效供给所需要的资金量也就越大。这种总供给和潜在的总相关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进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2 .不良资产会使国家税赋收入减少,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一方面,银行是国家税赋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增加,盈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将会导致国家税赋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不良资产比例与所付出的财政成本正相关,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比例偏高,国家的挽救成本也较高。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各国为挽救其脆弱的银行部门就付出了高昂的
27、代价。据统计,挽救银行部门的成本(占GDP比重)分别为:印度尼西亚13.1%,韩国18.2%,马来西亚10.5%,泰国20.9%。危机给上述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使经济发展缓慢甚至陷入衰退。由于不良资产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陷入衰退,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只能以0.5%左右的速度增长。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包袱沉重,给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是导致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严重不足、收益相关能力下降、增加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二是阻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从而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是
28、会弱化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刺激农村经济增长政策的作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影响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化解农村信用社庞杂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相关系统稳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四.应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策略选择(一)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相关问题的关键:选择有效模式由于我国资产市场的不完善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的特殊地位,不良资产流动模式、购并模式和破产清算模式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处置中不具可行性。下面将主要对财政补贴核销模式、内部消化模式和AMC模式进行探讨。1.财政补贴核销模式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分析实施方式2003年8月农村信
29、用社改革试点解决方案开始实施,按照解决方案中提出的“国家适当扶持”的要求,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由中央、地方和农村信用社三方共同化解。其中,中央主要是从资金、财税、利率三方面给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有力的政策扶持,这也是国家首次拿出大笔资金协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地方扶持政策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出资、提供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资产和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资产等。中央的资金扶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人民银行按照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安排专项再贷款;二是人民银行按照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采取专项再贷款还是中央银行票据,由试点地
30、区自主选择。解决方案对专项再贷款及中央银行票据作了进一步阐释:专项再贷款利率按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减半确定,期限根据试点地区情况,可分为3年、5年和8年,资不抵债数额按照信用社法人单位计算,以省(区、市)为单位汇总,由省级人民政府统借统还。中央银行票据期限为两年,按不低于准备金存款利率按年付息。所发票据不能流通、转让和抵押,有条件可提前兑付。除了资金支持以外,国家还在财政、税收、利率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给予政策扶持。财政方面,对亏损的农村信用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贴补利息给予补贴。在税收方面,从2003年1月1日起到2005年底,对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暂免征收企业
31、所得税,其他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试点地区所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此外,在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地区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允许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在基准贷款利率的1-2倍的范围内浮动。效果分析1 .绩效分析据统计,至2006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共计对29个省(区、市)的2396个县(市)发行专项票据1656亿元,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1353亿元,弥补历年亏损挂账303亿元;对陕西省发放专项借款1.4亿元。专项票据发行和专项借款发放共计占核定资金支持总额的99%O对江苏等先行试点省(市)的160个县(市)共计兑付专项票据9
32、4.6亿元,用于置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和历年的亏损挂帐。湖南省2005年发行人民银行专项票据的情况如表:湖南省2005年人民银行专项票据的发行情况单位:万元市名发放金额市名发放金额长沙市54141常德108599株洲105319娄底95662湘潭65905郴州56421衡阳119206永州37307邵阳58386怀化16389岳阳75786湘西自治州65285益阳59845张家界15654总计933905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沙市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此外,截至2006年末的数据表明,财政以保值贴补和税收减免的方式向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总计187亿元的资金支持。截至2005年末,财政部已经核定保值贴
33、补息88亿元,实际拨付39亿元,累计减免农村信用社营业税47.6亿元、所得税26.4亿元。地方政府也已经出台并逐步落实各项配套扶持政府,据调查,截至2005年末,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直接或间接增加支持资金546亿元。实践表明,财政的扶持政策对加快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处置的作用是有效的、是符合当前国情和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的,其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如下:1)历史包袱初步化解,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3月,按“一逾两呆”口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3074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0.6%,比2002年末下降2164亿元,比例下降26.3个百分点5。2)截至2007年3月,农村信用社存贷
34、款余额分别为4.2万亿元和2.9万亿元,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112%和107%。农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40%提高到47%;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81%提高到93%。3)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截至2007年3月,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共组建银行类机构103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4家、农村合作银行89家,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1453家。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参加改革试点的省(市)均成立了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明确并初步落实了省级政府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35、职责。2006年末,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西藏无农村信用社,除外)全面推开。2 .局限性分析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中损失率较高。据调查,基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损失率平均在20%左右,特别是在抵债资产处置过程中会因为市场价格、供需状况、抵债物品管理等因素,造成抵债资产的损失。从对农村信用社以资抵债的调查情况来看,抵债资产越多,规模越大,信贷的风险就越高,收贷的难度就越大。具体表现在:一、不易保管。由于收回的抵债资产品种繁多,信用社又没有较大的场地,大部分资产只能露天存放,加上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致使这部分财产长期遭受风吹雨淋,削
36、弱了抵债资产的价值,还极易出现丢失、腐烂、变质现象,加大了信贷资产风险。二、评估变现难。由于大多抵债资产的使用范围较窄,难以估价。加上有些乡镇企业处于城郊结合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区,抵债资产变现比较困难。三、处置费用多。根据抵债资产管理办法和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文件规定,处理抵债资产所得的收入,应先交税、保管费、评估费及支付其他的各项费用后,才可以收回贷款本息。数据来源: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票据兑换后不良资产清收进展较为缓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置换后,在处置清收中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缓慢。例如,大庆市辖内6家农村信用联社在改革试点中,共获得专项中央银行票据3.5亿
37、元,用于置换不良资产3.1亿元,占专项票据额度的87%。但截至2005年末,大庆市6家信用联社仅处置资产119万元,仅占置换不良资产总额的0.3%。在我省情况也大致相同,截至2005年末,益阳市辖内6家农村信用联社共认购专项票据59845万元,但全市农村信用社清收的已置换不良贷款仅为62.5万元,仅占置换资产的0.14%o解决方案中提出,专项票据到期时,以县(市)为单位考核,对符合条件的人民银行将给予兑付,其条件是:实行乡镇信用社和县(市)联社两级法人体制的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2%;实行统一法人体制的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4乐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乐按“一逾两呆”口径考核,不
38、良贷款比例较2002年12月末的降幅不低于50%。很多农村信用社认为央行票据就是提供的“免费午餐”,拿到了央行的专项票据,以往的不良资产负担就大大减轻。实际上,对于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资产部分,人民银行的兑付要求包括:专项票据到期时,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例未达到规定的,人民银行给予推迟兑付期2年,该期限内不计付利息。在推迟兑付期限满时,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例仍未达到上述规定的,人民银行以其不良贷款和历年挂账亏损置换回专项票据。也就是说置换的不良资产仍划归农村信用社所有,这将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再次急剧升高。因此,在运用央行票据置换后,对农村信用社资产处置还需要有硬性的约束,否则改革将难以
39、达到目的。2.内部消化模式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分析实施方式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内部消化模式是指通过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增加利润来增强其化解不良资产的相关能力、减少不良资产数额,实现信贷资产的结构优化。农村信用社自主消化不良资产可以从拨备前利润中提取坏帐准备金;如果利润不够,则可以从资本金中进行冲消;对于资本金也不足的农村信用社,内部消化模式可能暂时还不能采用。这是试点解决方案中提出的不良资产处置途径之一,也是农村信用社减轻历史包袱、追求长远发展的有效模式,但这种模式需要农村信用社自己承担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财务损失,在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效果分析1 .绩效分析数
40、据表明,截至2006年末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总额为3033亿元,比2002年末减少了2124亿元,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至2006年末银监会发行专项票据共计1656亿元,其中用于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1353亿元)和减去通过其他途径如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增加支持资金546亿元,农村信用社通过内部消化模式处置的不良资产额为225亿元,占不良资产减少总额的10.59%。2 .局限性分析现阶段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不足、收入盈利相关能力有限,使得农村信用社运用内部消化模式处置不良资产受到一定的现实制约。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至200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10年连续亏损,2004年实现十年来首次盈余。截至20
41、05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不足总社数的40%。以湖北广水农村信用社为例,该市农村信用社2004年至2006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2.37%、3.78%,各年的盈余分别为654万元、794万元、1560万元,而2006年该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为23760万元,其有限的资本金和各年盈余相对于自身高额的不良资产数额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湖北广水农村信用社2004年-2006年各年盈余和资本金情况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不良资产额(万元)268302521723760各年盈余(万元)6547941560资本充足率()1.442.373.78资料来源:湖北广水农村信用社实
42、地调研整理得来。在对该市农村信用社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的下降中因贷款基数增长而“稀释”的成分不容忽视。从表3.3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市农村信用社2004年至2006年间不良资产绝对额分别下降了2554万元、1036万元、2544万元,不良资产率分别下降了10.55%、4.10%、9.15%。而该农村信用社2004年至2006年的贷款额和不良资产情况是:自2004年以来,该市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年度增长分别为29.30%、9.12%、12.75%,每年的贷款额增长都非常快,尤其是2004年贷款额增加了近30%。与此同时,该市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率在2004年至2006年中分别下降
43、9.15%、4.10%、10.55%。湖北某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下降的驱动因素分解年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贷款额(万元)61973801298743498584贷款额年增长率()29.309.1212.75不良资产下降额(万元)254410362554不良资产下降()9.154.1010.55绝对额下降引起/占比()4.1/451.29/312.92/28贷款额增长引起/占比()5.05/552.81/697.63/72注:数据来源:对湖北某县农村信用社实地调研整理得来;绝对额下降引起的不良资产下降率幅度是按不良资产下降的绝对额除以上期贷款总数,即假定贷款不增长的情况下,不
44、良资产率下降的幅度。从表可以看出,该农村信用社近两年不良资产率下降的驱动因素中贷款增长的影响比重很大,而且每年呈增长趋势,2004年、2005年、2006年各年由于贷款增长引起不良资产下降的比重分别是55%、69%、72%,这有可能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迅速下降的假相。(一)运用AMC模式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选择通过以上对政府补贴核销模式和内部消化模式的实施方式和运行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式在前阶段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处置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农村信用社部分不良资产的化解,但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专项票据置换后清收处置进展比较缓慢,处置损失率较高。
45、就目前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看,各农村信用社可能很难在票据兑付前完成置换资产的处置工作,达不到兑付条件将不能获得人民银行的票据兑付,不良资产仍将划归农村信用社。同时,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处于发展转型阶段,资本金不足和收入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内部消化模式的运用。因此,在现阶段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将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利用AMC的专业优势进行清收和处置,将有助于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选择,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分析其可行性:1.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优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不良资产的高峰期,成立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一段较长的时期,集中、逐步处理不良
46、资产,使得银行重新获得良好的流动性、并且恢复为一个健康的银行,这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我国在广泛吸收国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成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而建立的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经过八年来的具体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化员工队伍,形成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技能,同时也建立了国内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培育了一批从事不良资产交易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群体,这种制度安排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已经发挥出了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优势。由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理不良资产,可以获得专业化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好处。资产管理公司不开展银行的信
47、贷业务,只处置不良资产,可以迅速形成专业化优势,并积累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同时,由于不良资产比较集中,便于分类管理,分类处置,形成规模经济。这里的专业化并不完全是指劳动分工的细化,而是指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体制。各资产管理公司都分别围绕资产处置中涉及的人事、财务、后勤、业务管理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能从激励与约束、资源与环境、体制与政策等全方面服务于不良资产处置。这就是独立的、专业化单位的优势,是农村信用社内部部门难以模仿的。2 .相关技术手段优势。专业化的效果最终体现为大量的处置相关技术及规范的处置流程等。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内逐步处理不良资产,因此,可以把处理不良资产
48、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并且可以等待有利时机,在重组经济资源的过程中实现最佳的二次配置。为了促进不良资产的处置,我国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可以做的绝大部分业务,基本上都赋予了资产管理公司,使得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远比银行宽泛的资产处置手段和金融从业范围。中国证监会还批准了资产管理公司具有证券承销和推荐上市的从业资格。由此可见,国家授予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是很多的。可以说,凡依法可采取的资产处置方式,资产公司都可以采取。3 .组织制度优势。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网络比较简单,主要在各重要省会城市设办事机构。机构任务比较专一明确,能最大限度地保全和回收不良资产;机构的独立性较强,在处置资产时不易受到地方行政的干预以及银企关系等因素的干扰。即使将来其因为持有大量地方企业股份而呈现地方化的倾向,也只会对资产处置中的地方干预形成一定的内部制约和抗衡。从制度的角度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是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