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二。二一年四月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特点及主要技术标准1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3四、监理工作流程5五、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要点8六、监控工作手段、方法及措施36七、具体旁站部位和工序50高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1)已批准的轨道交通资阳线土建工程监理规划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3)已批准的设计文件4)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5)国家现行与本项目专业工程相关的其他规范、验收标准、技术标准6)国家、省市关于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7)成都地铁相关管理规定(2)编制说明:本细
2、则针对轨道交通资阳线工程吕家咀站及临空经济站高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进行编制。二、工程特点及主要技术标准1、工程特点本监理标段线路总长度38.7公里,两站之间距离约为17公里,两站之间相隔距离长,管理难度大,且新建车站部分主体结构为轨行区,工程质量要求高;高架车站涉及的高空作业、临边作业、吊装作业等多,安全风险大,安全管控要求高;2、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行车速度:140kmh,远期预留160kmh;(2)设计坡度:1)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一般不宜大于30%。,困难地段可采用35%。;最小坡度不宜小于3%o;2)车站一般采用平坡;区间地面线和高架线,当具有有效排水措施时,可采用平坡;3)道岔宜设在
3、不大于5%。的坡道上,在困难地段应采用无祚道床,尖轨后端为固定接头的道岔,可设在不大于10%。的坡道上;(3)曲线半经:1)车站正线:一般应设在直线,必须设置于曲线时,曲线半径不小于1500m;2)辅助线:一般情况不得小于250m;困难地段不得小于150m;3)车场线:一般不得小于150m;(4)车站有效站台长度:95m;(5)轨距:采用标准轨距1435mm;(6)道床:正线、配线及出入段线主要采用预制板式无昨轨道,在线下基础己施工的18号线代建段采用双块式轨枕无昨轨道;车辆段库外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碎石道床,库内线采用钢筋混凝土短轨枕整体道床;(7)无缝线路:正线、配线、试车线的直线及曲
4、线半径220OIn地段均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8)设计使用年限;D地下结构:主体结构及内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2)高架结构:桥梁主体结构为IoO年;3)路基主体工程:不少于100年;3、主要质量标准(1)吕家咀车站:为地上两层双岛四线车站,其中,地上一层为展厅层,地上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备用房为外挂三层结构(含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兼做筏板基础,车站总长95米,宽度35.3米。主体结构采用轨道梁与车站主体结构刚接的建-桥完全合一的结构形式;1)桩基:C35水下混凝土;2)承台及基础梁:C35混凝土;3)展厅层下柱、设备用房地下一层板、墙柱:C40、P8混凝土;(2
5、)临空经济站车站:为地上三层侧式高架车站,车站总长95米,总度19米。采用四柱三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1)桩基:C35水下混凝土;2)承台及基础梁:C35混凝土;3)上部结构梁、板、柱:C40、P8混凝土;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1、监理工作范围包括资阳线全部地下车站、高架车站及盾构区间、高架区间、中间风井、明挖法区间、矿山法区间、场段及其出入场线等土建施工监理以及相应施工范围内的前期工作、相关专业的接口协调工作等。其中:新建吕家咀高架车站及临空经济高架车站,福田站新建配套用房。2、监理工作重点高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监理工作重点为对放线定位、支架搭设质量、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模板安装质量、混凝土浇
6、筑及养护质量进行过程监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作重点包括以下方面:2.1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程师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检查:(1)审查施工方案;(2)督促施工单位针对塔吊安装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组织进行安全专项方案的专家论证工作。并按照成都地铁相关规定完善报批手续;(3)审查是否分包及审查分包单位资质;(4)检查施工单位技术、质量、安全体系建立情况,检查主要人员资质情况、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制是否满足现场施工需求;(5)检查施工人员、机具设备、材料等开工所需条件具备情况;(6)检查施工单位技术交底情况;(7)检查施工单位安全三级教育及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情况情况;(8)检查进场人员健康情况需
7、满足地铁业主相关要求;(9)检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情况;(10)对进场的大型机械设备检查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相应证明文件,并组织进行验收工作;(11)组织做好开工前安全条件验收工作;(12)检查、符合现场测量放线情况;2.2施工阶段(1)对进场材料进行见证取样或平行检验;(2)检查现场放线情况,对桩位进行复测;(3)依据设计、规范及批准的施工方案,对进场机械设备、现场场地布置、施工各工序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过程检查、控制;(4)对混凝土浇筑、现浇梁预应力张拉及压浆、塔吊安拆、日常起重吊装作业等进行旁站;(5)及时签署质保资料;(6)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四、监理
8、工作流程1、原材料、构配件监理工作流程:2、隐蔽工程检查监理工作流程:3、工序验收监理工作流程:五、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要点1、控制目标1.1、 质量目标高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国家和有关部门现行的规范、标准;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00%o1.2、 安全目标(1)杜绝生产安全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2)杜绝因建设引起的特别重大和重大交通事故;(3)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因建设引起的较大交通事故;(4)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和因建设引起的一般交通事故;1.3、 环保、水保目标(1)施工扬尘、有毒有害气体及固体排放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以内;(2)施工污水排放控制在沿线地方各市排放标准以内;(3)
9、环境敏感地区施工现场场界噪音达标排放;(4)能源、原材料消耗控制在计划以内;(5)环境事故责任为零;2、质量监控要点1.4、 1模板工程(1)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2)对模板及支架,应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模板及支架施工图;支承于地基土及支承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上的模板支架,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地基土及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验算;(3)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宜选用轻质、高强、耐用的材料。
10、连接件宜选用标准定型产品;(4)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硬度;清水混凝土的模板面板材料应保证脱模后所需的饰面效果;(5)制作胶合板模板时,其板面拼缝处应密封。地下室外墙和人防工程墙体的模板对拉螺栓中部应设止水片,止水片应与对拉螺栓环焊;(6)与通用钢管支架匹配的专用支架,应按图加工、制作。搁置于支架顶端可调托座上的主梁,可采用木方、木工字梁或截面对称的型钢制作;(7)支架立柱和竖向模板安装在基土上时,应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的垫板,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8)竖向模板安装时,应在安装基层面上测量放线,并应采取保证模板位置准确的定位措施。对竖向模
11、板及支架,安装时应有临时稳定措施。安装位于高空的模板时,应有可靠的防倾覆措施。应根据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采取合理的竖向模板抗侧移、抗浮和抗倾覆措施;(9)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支架搭设应完整,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10)对大尺寸混凝土构件下的支架,应满足以下要求:其立杆顶部应插入可调托座。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
12、于1.5m;支架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5/1000,且不应大于100mm;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不应小40N-m,且不应大于65Nm;(Il)采用碗扣式、插接式和盘销式钢管架搭设模板支架时,碗扣架或盘销架的水平杆与立柱的扣接应牢靠,不应滑脱;立杆上的上、下层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1.8m;插入立杆顶端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650mm,螺杆插入钢管的长度不应小于150mm,其直径应满足与钢管内径间隙不小于6mm的要求。架体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节点间距;立柱间应设置专用斜杆或扣件钢
13、管斜杆加强模板支架;(12)模板拆除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13)多个楼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1.2.2、钢筋工程(1)钢筋的规格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2)钢筋在运输和存放时,不得损坏包装和标志,并应按牌号、规格、炉批分别堆放。室外堆放时,应采用避免钢筋锈蚀的措施;(3)钢筋的表面应清洁、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应在加工前清除干净。带有
14、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除锈后如有严重的表面缺陷,应重新检验该批钢筋的力学性能及其他相关性能指标;(4)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5)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6)受力钢筋的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圆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作受压钢筋使用时,光圆钢筋末端可不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2)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
15、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直径为28以下的500MPa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直径为28mm及以上的500MPa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3)框架结构的顶层端节点,对梁上部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当钢筋直径为28mm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钢筋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6倍;(7)除焊接封闭箍筋外,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及设计有专门要
16、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2)圆柱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两末端均应作135弯钩,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3)拉筋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10倍;4)焊接封闭箍筋宜采用闪光对焊,也可采用气压焊或单面搭接焊。焊接封闭箍筋下料长度和端头加工应按不同焊接工艺确定;(8)钢筋连接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9)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二个
17、或二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10倍;(10)机械连接接头受力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接头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Il)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1)每层柱第一个钢筋接头位置距楼地面高度不宜小于500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长边(或直径)的较大值;2)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12)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应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应小于50Onmb凡接头中点位于
18、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应属于同一连接区段;(1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受压接头可不受限制;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耍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超过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超过50%;(1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纵向受力钢筋绑扎。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
19、度应为1.34(乙为搭接长度);(15)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板类构件不宜超过25%,基础筏板不宜超过50%;2)柱类构件,不宜超过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16)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2)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3)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4)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5)构
20、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6)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7)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距离宜为50mm;8)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优先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9)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10)次梁钢筋宜放在主梁钢筋内侧;11)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部,并在墙边弯折锚固;(17)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宜采用金属定位件。钢筋安装过程中,设计未允许的部位不宜焊接;1.2.3、混凝土工程(1
21、)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宜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设备集中搅拌;(2)混凝土运输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3)混凝土原材料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经试验确定:1)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2)当有抗冻、抗渗、抗氯离子侵蚀和化学腐蚀等耐久性要求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应计入环境条件对施工及工程结构的影响;试配所用的原材料应与施工实际使用的原材料一致;(5)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
22、采用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等措施降低水泥用量,并宜采用低、中水化热水泥;2)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品种等宜通过水化热和绝热温升试验确定;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6)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7)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料前,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2)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3)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4)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
23、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8)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2)承包商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送料单,核对混凝土配合比,确认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坍落度;(9)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C;(10)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
24、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三)混凝土应布料均衡。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防止模板、钢筋、钢构、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的措施;(12)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1)输送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输送高度和距离、混凝土工作性确定;输送泵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和施工条件确定,必要时宜设置备用泵;输送泵设置的位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应畅通;2)输送混凝土的管道、容器、溜槽不应吸水、漏浆,并应保证输送通畅。输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防雨等措施;3)输送泵的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输送泵设置
25、位置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13)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14)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输送泵管的直管和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输送高度的0.2倍,且不宜小于15m;(15)混凝土输送布料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布料设备的选择应与输送泵相匹配;布料设备的混凝土输送管内径宜与混凝土输送泵管内径相同;2)布料设备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布料设备工作半径、施工作业面大小以及施工要求确定;3)布料设备应安装牢固,且应采取抗倾覆稳定措施
26、;布料设备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施工设施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4)应经常对布料设备的弯管壁厚进行检查,磨损较大的弯管应及时更换;布料设备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并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16)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D应先进行泵水检查,并应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水检查后,应清除输送泵内积水;2)输送混凝土前,应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3)输送混凝土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应在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输送;4)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应设置输送泵集料斗网罩,并应保证集料斗有足够的混凝土余量;5)吊车配备斗容器输送混凝土
27、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以及混凝土浇筑方法选择不同的斗容器;斗容器的容量应根据吊车吊运能力确定;7)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宜直接装入斗容器进行输送;斗容器宜在浇筑点直接布料;(17)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18)混凝土浇筑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1)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2)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进行,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19)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
28、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1)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2)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区部分;(20)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21)柱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存在差异时,在混凝土浇筑时,应按以下要求执行:1)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2)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
29、小于500mm;3)宜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22)泵送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D采用输送管浇筑混凝土时,宜由远而近浇筑;采用多根输送管同时浇筑时,其浇筑速度宜保持一致;2)润滑输送管的水泥砂浆用于湿润结构施工缝时,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接浆厚度不应大于30mm,多余水泥砂浆应收集后运出;3)混凝土泵送浇筑应保持连续;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应采取间歇泵送方式;(23)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弱混凝土层,并应清理干净;采用洒水方法进行充分湿润,并不得有积水;2)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
30、小于L2MPa;3)柱、墙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接浆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接浆层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4)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强度等级宜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筑;(24)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2)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14d;3)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通过监测确定,差异沉降应趋于稳定后再封闭后浇带;4)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25)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或附着振动器,必要时
31、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26)混凝土振捣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2)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3)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4)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L4倍;(27)特殊部位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加强振捣措施:1)宽度大于0.3m的预留洞底部区域应在洞口两侧进行振捣,并应适当延长振捣时间;2)宽度大于0.8m的洞口底部,应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3)后浇带及施工缝边角处应加密振捣点,并应适当延
32、长振捣时间;4)钢筋密集区域或型钢与钢筋结合区域应选择小型振动棒辅助振捣、加密振捣点,并应适当延长振捣时间;5)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流淌形成的坡顶和坡脚应适时振捣,不得漏振。(28)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29)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2)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3)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4)后浇带混凝土的养
33、护时间不应少于14d;5)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30)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C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31)覆盖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进行;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覆盖物应严密,覆盖物的层数应按施工方案确定;(3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表面以内40mm8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5C时,可结束覆盖养护。覆盖养护结束但尚未到达养护时
34、间要求时,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直至养护结束;(33)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继续养护;其他部位柱、墙混凝土可采用洒水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34)混凝土强度达到L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35)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OnI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Omnl300三;2)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
35、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OnI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Onim20mi;3)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36)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2)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3)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4)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5)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6)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37)设备基
36、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施工缝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2)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深度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处;3)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5Omnb且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5倍;(38)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设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1.0;2)在水平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复核校正;垂直施工缝或台阶形施工缝的垂直面处应加插钢筋,插筋数量和规格应由设计确定;施工缝的留设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7、;3)施工缝、后浇带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结构构件厚度或高度较大时,施工缝或后浇带界面宜采用专用材料封挡;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临时设置施工缝时,施工缝留设应规整,并宜垂直于构件表面,必要时可采取增加插筋、事后修凿等技术措施。施工缝和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1.2.4、大体积混凝土(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2)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C;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4)混凝土浇筑体
38、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3)原材料:1)水泥的选用,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外,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2)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外,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乳粗骨料宜选用非碱活性的骨料;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3)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拌合用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外加剂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外,其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若耐久性要求较高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4)配合比:大
39、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外,应满足以下要求:1)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4)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5)水胶比不宜大于Q55;6)砂率宜为3842机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4)混凝土浇筑:1)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2)超长大体积混凝
40、土施工,应选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施工、跳仓法施工(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等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3)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500mm;4)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5)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
41、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6)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b、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c、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8)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9)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5)大体积混凝土拆模时间,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
42、20;(6)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除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3)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4)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5)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
43、整保温养护措施;6)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构应尽早进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7)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1)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2)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3)雨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措施。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
44、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8)温控现场监测与试验:D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2)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3)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4)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5)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6)保温养护
45、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7)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处的温度;8)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9)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3、安全及文明施工监控要点3.1、 基坑工程基坑施工应合理设置逃生通道,按方案“先撑后挖,分层开挖”,及时架设钢支撑,严禁掏底开挖。3.2、 吊装作业(1)长度小于Im的杆件及小件、散件吊装必须采用吊装专用“盛器”,“盛器”规格由各投融资单位统一确定,施工单位不得私自改变标准;(2)严禁单点起吊,吊装钢丝绳应尽
46、量采用双数匹数、较多匹数,以削减单匹受力。应尽可能地缩短吊车臂顶与吊钩之间的钢丝绳长度,最大限度防止被吊物旋转;(3)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现场必须做到“五严禁”:D严禁使用没有制造资质企业生产的设备以及未经检验合格的大型机械设备;2)严禁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大型机械设备;3)严禁大型机械设备违章作业;4)严禁大型机械设备带故障作业;5)严禁自轮运转等轨道运行设备擅自上道运行;(1)施工现场构筑物、起重作业机械及被吊物与外电线路应满足规定的安全距离;(2)对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的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他可靠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
47、技术人员、专职安全人员、产权单位人员全程旁站,防护设施架体应牢固、稳定,并应悬挂明显警示标志;(3)对于吊装作业,应严格控制以下方面:1)应在临路侧设置“硬防护”措施,固定吊装设备站位;2)严格吊装作业前报监理申请“吊装令”;3)严格执行起重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十不吊”;即:超载不吊、六级以上强风不吊、散装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斜吊不吊、指挥信号不明不吊、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吊物边缘无防护措施不吊;(4)钢丝绳检查:1)监督、检查承包人索具是否满足钢丝绳应无死弯、不起油,在任何一个断面内的断丝数量不得超过此断面总根数的5%;2)当接头采用插接时,插接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总长度不得短于300mm的要求;3)接头采用钢丝绳夹连接时应有足够的绳夹数量,并紧固牢;4)钢丝绳表面磨损或锈蚀的折减系,钢丝绳的安全系数、钢丝绳的检验和报废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5)吊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