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284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授课人:第一支部书记XXX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中国与世界利益和 命运深度交融交汇的大势,多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这是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 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启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就是力 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 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 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 需要持续团结奋斗的历史

2、进程。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 续弘扬和践行团结奋斗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阵厉奋发、 笃行不怠,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奋力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华民族”入宪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宪 法保证。2018年宪法第一次将“中华民族”入宪,在“平等 团结互助”基础上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征首 次写入宪法,从根本法高度肯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确立了 56个民族的宪法地位,反映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守望相助的共同心愿,体现了我国民 族工作发展的新成就

3、、新使命和新要求,为国家认同、中华 民族认同提供了宪法依据和基础,为处理好新时代的民族关 系、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宪法遵循,是全面依法治 国方略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 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以宪法修改为契机,引导 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用法治理念、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依 法打击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切实提高 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

4、本 政治制度,为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出了历 史性贡献。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 中国民情的根本民族制度。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契合,各族群众之间的政治交流和政治 联系更加通畅、便捷。在民族事务治理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 机制,通过平等的对话与协商,扩大共识,各族群众之间的 政治互信得到加强,产生一些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治 整合模式,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 结合,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程序、议程的完善和创新,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夯实了物质基础。习近

5、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实现小 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 命。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在艰苦奋斗、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新征程上,团结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 须坚守人民立场,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坚定不移地 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团结奋斗中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 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密切联系群众, 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6、沃土中,在零距离接触中充分了 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紧紧依靠人民群 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解 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幸 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教育、就业、医疗、住 房等民生领域的各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 需所急所盼所想,以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实际行动,不断 满足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丰富化的需求,提升 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新时代仍需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积极谋篇布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 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7、体意识新实践。在宏观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的历史 条件需要主动把握时代的主题,从宏观视野审视,才能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有政治视野。做好民族工作 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 民族问题,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主心骨,面对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更加需要通过加强 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更高水平。其次,要有发展视野。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 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 标。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 能实现的。要着眼于铸牢

8、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这个总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新发展措施,取得新发展实效,不断 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精神、社会、文化、法治基础, 不断壮大中华民族共同体实力。再次,要有世界视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相 连。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 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 和铸牢,两者相辅互相成,相互促进。要把握国内国际两个 大局,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融互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惟其如此,才能在大变局时代继续开拓发展新空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统筹兼顾

9、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 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 认识和妥善处理其中的重大关系。首先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置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大局来审视和谋划,注重发展目标长期性和阶段性 统一,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增强“五个认 同”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中华民族一家亲感情,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要统筹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关键是统筹好 “一”和“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

10、出,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 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 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正是统筹解决好了 “一”和“多” 的关系,才使我国民族关系得以健康发展,为解决民族问题 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再次要统筹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民族工作千头万绪、 纷繁复杂,要统筹兼顾好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关系。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 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既把发展当成解决民族 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 三个积极性,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以 培育

11、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争取人心、增进团 结,建设和维护好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创新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惟进取也, 故日新。”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由“站 起来”到“富起来”,在“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路上更要统 一思想、凝聚共识,在理论、制度、实践方面创新发展中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理论创新,不仅要坚定走中国 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还要积极回应新时代民族工 作、民族问题、民族事务等议题的理论需求,进一步丰富马 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更好地完善中国特色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坚持制度创新,在坚定政 治制度自信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 善多民族国家建设制度,完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制度设 计,使中国民族事务治理制度更加定型、完整。坚持实践创 新,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维护国家统一、民 族团结的任务依然繁重,要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新发展,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民族团 结进步教育,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人文化、大众化、实体 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混居,增强“五 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确保中 华民族在团结奋进中凝聚起磅礴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