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 度的数字经济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 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 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实施情 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 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 紧紧围绕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水平显著提高,数字产业规模持续增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 进,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技术在社
2、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中发挥 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益凸显。目前,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正 处于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培育了城市特色数字产业的发展基础,初 步探索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一系列先进产业集群实现了 量的积蓄和质的提升。(-)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L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针对支柱流程型制造业开展生产控制、能源管控、物料调度、质量检验、设备运维、安全监测等 各领域数字化改造,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建 设。开展数字系统应用试点,支持制造业企业积极应用数字化系统及 平台提升生产线管理和经营管理效率,将成熟经验向同类企业复制推 广,降低企业数字化成本。针对特色产业开
3、展数字仿真、实时跟踪, 缩减研发周期,形成多设备互联、协同和优化的制造新模式。强化能 源管理与生产运行协同,打造信息化集成的危废品流通轨迹监控与风 险防范体系。2 .布局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针对制造业以工业原料制造为主、处 于产业链上游的特点,探索建设以供应链管理及节能环保服务为主的 服务型制造体系。推进工业原材料企业与下游关中地区制造业企业企 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对接,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益供应链等服务 型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支持能源企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能源管理 整体解决方案,开展节能诊断、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系统建设运营等 服务。鼓励原材料企业打造资源回收及再制造流程化管理平台,为下 游企业
4、开展废料及废件回收、终端产品回收、资源节约大数据评估系 列服务。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对社会开放本企业空余的废弃物循环处 理和利用能力。3 .引导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联通上 下游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资源库(知 识库、模型库、工艺库、标准库)。依托平台开展研发、生产、经营、 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应用,在各重点领域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创 新应用典型案例,面向全市开展经验推广。引导企业开展工业设备上 云,重点实施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故障影响大的化工 设备、冶金设备、高能耗设备、通用能源与动力设备等上云行动,强 化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鼓 励城市制造业企业与国内知名工业大数据企业、平台服务商、科研院 所和国家级研究机构合作,支撑企业内外数据汇聚和建模分析,推进 云计算广泛覆盖,打造工业数据应用生态,针对行业特点做好工业大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适应性优化。4 .支持大宗工业品电商及衍生业态发展。鼓励重点行业龙头企业 与国内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建成集订单交互、电子单据、 在线交易、在线支付于一体的大宗原材料工业电商交易服务平台,加 强工业电商平台与智慧物流平台的数据信息共享,打造采购全过程在 线可视模式。加强电商交易结算数据与物流平台对接,为制造业企业 提供交通、场地租赁供应等运营配套服务。拓展工
6、业品展销服务和行 业资讯服务,发挥工业电商平台优势,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推介 活动,提升本地工业品牌影响力。(二)探索数字农业新路径1 .加快推进农业网络化建设应用。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建设, 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提高土壤墙情监测、光照状态分析、 病虫害防控工作质量,实现传感器数据实时接入农业物联网平台。推 动规模化农业生产开展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智能化防灾减灾等工作。2 .提升农业农村管理数字化水平。提升农情信息管理、农产品产 销价格、农业地籍信息管理、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管理等领域智能化 水平。对具备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数字化运 营管理试点。充分运用城市商业技术和
7、产业优势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和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开展农情监测、产量估算、土壤浸蚀防范、 农业用地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态监测等服务,打造市级农业智 慧大脑,服务农业发展顶层设计。建设数字农业农村管理服务平台市 级子节点,提升农业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专家咨询、农技普及、农 业气象等惠农信息下行顺畅度。3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引 进和培育平台型企业,在电商物流、数字文娱、远程办公等领域培育 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平台企业,在医疗、家政、教育、健康等领域建设 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打造赋能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平 台生态。有序发展共享经济,拓展创新、生产、供应链等资源
8、共享新 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共享制造平台,深化共享经济在生活服 务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经济,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 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 长点。积极培育新个体经济,有序发展直播电商,规范推动短视频机 构、内容生产商、文化影视等直播机构做大做强,鼓励微创新、微应 用、微产品、微电影等万众创新。强化灵活就业者劳动权益保障,面 向灵活就业、共享用工提供就业招聘、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4.深化农产品数字化溯源应用。建设农产品全过程溯源体系,接 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农产品追溯平台与市 场主体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等平台的数据对接。
9、建立包装标识、追溯赋 码、信息采集等农产品追溯管理基本制度。以大型农业企业自建农场 为依托建立农产品种植和畜牧养殖溯源基地,试点建设基于区块链技 术、涵盖农产品种植养殖、采收、加工、储运和消费全过程的溯源体 系,打造城市溯源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品牌溢价。加强农业物 联网数据采集、分析及与溯源体系的对接,扩大溯源数据丰富度,提 升产品吸引力。(三)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1 .构建特色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园、数字供应链产 业园,加快建设横向联通各园区、纵向打通各行业的智慧物流大数据 平台,推进物流集聚区体系化、智能化协调管理。建设一批立体化、 自动化物流平台,推进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
10、度与高效储运、 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共同配送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深度开 发和广泛运用。对现有仓储物流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探索开展流程 瓶颈探测、操作流程优化和设备修理预测等业务。鼓励物流企业创新 车货匹配、运输路线优化、库存预测、供应链协同管理等智能化业态。 针对危化品及固废仓储运输设施车辆加装特适性智能装备,提升安全 监测、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物流企业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2 .整合布局智慧文旅产业。依托中医药文化、工业等特色旅游资 源做好一日游 两日游 三日游线路设计,提供便利的旅游 信息服务。持续推进数字化工程,结合5G+4K、虚拟/增强现实 (VR/AR )等技术开发在线旅游、教育等
11、应用,提升文化数字传播效 度。依托VR/AR技术建设旅游数字馆和线上工业旅游馆,举办线上 文化旅游活动,发挥在线平台资源优势,鼓励通过直播、短视频等线 上渠道带动智慧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旅游、智 慧旅游、虚拟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康养产业有机 融合,运用虚拟展示、数据分析、三维成像等技术实现康养产品的开 发与营销。3 .构建数字社会场景。引导有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跨 区域治理一体化能力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群。加快推进建设城 市大脑 城市智能体,打造城市智能运行的数据底座。支持开发 个性化、特色化应用场景,聚焦群众关注的城市病问题,开展典 型应用场景试点
12、。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数字挛生城市。支持县城 开展智慧化改造,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小 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推动乡村治理、公共 服务等数字化转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振兴应用场景典 范。聚焦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深 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4 .创新数字化生活服务业态。加快生活服务供给端互联网融合对 接提升供应体系智能化水平,推广生鲜食品点对点供给、电商直供、 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探索无人配送、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生活服务业 中的应用。加强消费者信息技能培训I,在社区、镇村等基层组织互联 网应用技能讲座,
13、面向老年人等群体普及有关知识。加大新产品、新 业态、新模式应用宣传,开展体验周、体验展等宣传活动,建设一批 线上线下新兴消费体验中心。强化农村电商中心下行物流服务能力建 设,打通农村地区网购最后一公里。(四)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1 .大力发展数据中心装备制造业。依托数据中心装备生产企业, 培育发展海量数据存储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设备、数据采集产 品及大数据一体机等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推动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核 心装备产业化。积极推动数据中心暖通、电力、通讯等相关配套装备 研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数据中心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等 相关产业,打造重要的数据中心装备制造基地。2 .积极推动配
14、套电子元器件产业高端发展。以数据中心整机装备 制造为牵引,积极发展相关配套电子元器件产业,面向芯片、元器件、 高频频率器件、集成电路、新型电路板、高纯硅材料、物联网传感元 器件等重点产品,开展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提升 配套电子元器件产品性能和质量,大力推动配套电子元器件在智能终 端、5G、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差异化应用和迭代 升级。3 .大力引导新型显示产业跨越发展。大力推动显示器件和终端产 业化,积极布局全息、柔性、量子点、激光显示等前沿显ZF技术,加 速拓展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领域应用。加快发展4K/8K 超高清视频产业,以行业应用创新为引导,带动
15、制播设备、终端产品、 显示面板、芯片、应用服务等产业配套产品升级发展,打造国内领先 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五)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城市样板L加快发展特色大数据产业。应用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信 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建立大数据科研室和培训教室,开展 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存储服务、数据库、深度学习及下游应用等领 域研究提升大数据关键环节的创新水平。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 数据分析等需求不断优化大数据服务。支持本地大数据产业特色集聚 化发展,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商业应用、旅游、中医药大健康、物流仓 储等城市特色产业全周期、全链条交叉融合,扩宽数据应用场景,发 挥融合赋能效应。4 .强化云计算技
16、术应用。依托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云数字经济 产业园,联合云计算中心,着力培育云端生态系统,推进城市各领域 信息系统的平台化、集约化、智能化进程,建设工业云、农业云、旅 游云等公共服务云平台。构建城市时空信息云,建设物流和商流相融 的物流云服务平台,整合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云计算生态 体系,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六)做强做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1 .加大软件产品研发力度。加快研发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基 础的云计算操作系统、桌面云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软件、虚拟化软 件等基础软件。大力发展大容量数据存储与处理、云计算平台资源监 控与管理、大数据挖掘分析等软件产品,推动基础软件产品的研发和 产
17、业化。重点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 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高端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 系统等软件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2 .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加快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 品的研发,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工控安全 等领域,推动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大力支持信息安 全服务发展,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集成、安全加固、安全审 计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从事网络安全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咨询、 服务运维、检测认证和安全培训的本地化企业。3 .发展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充分发挥数据中心规模及数量优势, 围绕系统运维、安全测评、软件研发
18、、文化渲染、在线服务、金融保 险等产业,弓进和培育一批从事系统运维服务、IT服务管理、信息安 全服务、软件运营服务的大数据服务外包企业,全面助力大数据产业 发展,实现产业价值链重组及资源配置优化。(七)构建高效数字政府1 .打造数据共享的政务云平台。强化市级政务大数据目录建设。建设市、区(县)、镇(街办) 三级数据目录链管理体系,按照各部门三定职责梳理数据目录和 数据项,并通过资源目录接入各部门数据系统,形成由基础库和主题 库组成的政务大数据库。加强政务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托国内 知名大数据标准化机构及企业实现政务数据标准化存储、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共享。做好政务数据上云工作,加快城市市智慧
19、型数字化社会 治理云平台与各部门各单位数据对接,促进政务数据汇聚、管理和共 享。打通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间的接口,推进跨地区数据共享应 用。按照风险可控、脱敏先行、按需有序的原则,向研究院所、商 业企业、公众等开放交通、生态、金融信用、食药安全、医疗健康等 政务数据。除负面清单的数据外,逐步扩大数据开放范围。提升 政府决策办公效率,引进大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企业,开展政务大数 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开发OA办 公系统移动端应用,实现异地公文处理、行政审批。2 .建设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增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和便 利度。将城办 APP作为全市线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开
20、发Web、 小程序、自助机等不同方式用户接口。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信息统 一受理、协同办理、统一反馈,建设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3 .优化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防设施建设。确保安全系统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 步建设、同步运行,保证政务数据和政府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强化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安全管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风险评估。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数据确权、数据流通、数据审计监督等制度建设, 明确数据安全权责界限。强化数据全流程管理,对政务云数据中心的 建设运营企业建立数据全流程跟踪和追溯体系,确保核心环节可检查、 可追溯、可控制,避免关键环节偶发事件导致的
21、数据链失效及数据泄 露。定期开展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态势分析评估,发生重大信息安全 事件时及时按需采取措施封堵政务信息系统漏洞,加固信息安全防火 墙。4 .数字技术赋能管理体制改革。助推简政放权,确保证照、社保、 交管、税务、不动产等高频事项移动端顺畅办理,实现政务事项办理 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优化升级。提升基于政务大数据 的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水平,探索与新业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 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探索建立覆盖各区县、各部门的生态分析 研判平台,实现及时预警和整改监督。设立长效机制,对网上政务事 项和政民互动事项的满意度开展评估。创新探索互联网+微网格 基层治理模式,建立落实村(社区
22、)一乡镇(街道)一县(区) 一市四级梯度化联动治理体系,为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打造数字化 的综治中心移动端小程序入口。(八)提升社会管理数字化水平1 .完善智慧城市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数据治理能力,推进新型智 慧城市建设。构建城市大数据平台,汇聚社会和互联网数据,促进城 市治理、生活服务和产业经济发展提升。加快城市感知网络建设,加 速布局能源安全监控中心等一揽子社会治理信息化项目,在社区网格 化精细化管理基础上,推动智能设施、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养 老等一揽子社会服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优政惠民六个一(一 格通、一卡通、一站通、一号通、一点通、一网通)基础工程。加速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
23、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融合应用,打 造基础设施智慧化融合示范城市。2 .促进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依托城市智慧型数字化社会治理云 平台,深度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大数据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 应用,构建生态环境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推进地水防治、 生活污水治理、土壤监测等领域智能治污和精准管控。充分发挥商业 航天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优势,加快环境监测网建设。(九)打造数字公共服务体系1 .加快医疗数字化进程。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5G+人工智 能融合应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开展健康 管理与惠民服务。加速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全民健康信 息平台。鼓励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开
24、展预约挂号、线上诊疗、档案查询 等服务。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完善医院与区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推 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2 .扩大在线教育产品供给。加快发展在线教育服务,实现优质教 育资源的有效共享。鼓励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VR/AR、全息投影 等数字内容产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开展智慧教育示范点创建 和应用推广工作,不断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 改造,建设教育综合服务平台。3提升社保数字化水平。推进互联网+人社融合应用,深化 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线上办理深度和效率,推进社保经办信息 化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化建设,依托城市就业和人社一体 化服务平台,逐步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平台
25、、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 相结合的公共社保服务平台。4.完善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农村经济、 农村管理、农民生活综合大数据服务云平台,推广远程教育、远程医 疗、金融网点进村等数字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 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鼓励将信息技术引入乡村振兴,开发乡 村振兴大数据支撑平台,拓展乡村振兴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1 .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和先进泛在 的无线宽带网络,持续推进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 )的下一代 互联网部署应用。开展千兆光纤接入试点和移动网络扩容升级,完善 5G+光网双千兆商用试点示范,5G网
26、络全市连续覆盖,重点工 业园区、数字园区、智慧农业基地等深度覆盖,与工业互联网、物联 网建设协调多网资源共建共享,扩大5G应用和产业布局,推动5G 技术与工农业生产、生产生活服务、生态监测、智慧城市、医疗教育 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窄带物联网(NB-IOT)规模建设 和应用,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重点场所、公共设施的部 署应用。2 .布局先进算力基础设施。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面向 未来的智能计算产业。面向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对数据中心等设 施开展专项优化行动,推进数据中心资源规模化集聚。支持企业、运 营企业合理布局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带动算力和数据资源集聚发 展。支
27、持先进计算、超级计算、分布式计算等前瞻技术的研发、设备 制造、服务升级、生态建设、人才培育和应用创新。3 .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运用物联网、边缘及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能源、电网、水利、市政、文 化、教育、体育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 级。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部件的智能互联,实现多网 融合。(十一)促进数字经济人才引育1 .加强数字人才引进。制定数字人才引进政策,完善数字人才培 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数字经济人才柔性招引机制,加大 投入、长租短借,采取引智合作、兼职招聘、智力咨询、交换使用、 人才派遣等灵活方式引进人才。依
28、托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吸引省内知 名高校毕业生来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数字经济人才 引智工作站,鼓励企业在国内外人才智力集聚区设立人才飞地 储备数字经济高精尖人才。2 .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扩大城市大数据学院招生力度,建成 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人才学院,打造地区数字经济人才新高地。开展 数字知识和技能教育,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支持数字经济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数字人才培养基地,鼓 励多种电商服务平台培养数字服务技能型人才。加强农村电商人员培 训,鼓励参加高峰论坛、会议、外派学习、实地考察等,提升农村电 子商务运用和管理水平。建立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目录和数据库
29、。3 .搭建平台,发挥数字人才示范作用。依托联盟、协会、院校、 科研院所等开展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大赛,从技术水平、应用效果等方 面遴选优秀案例和应用方案,推广经验并促进试点示范,加大数字经 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宣传。开展青少年VR/AR、机器人 等领域培训和科普知识活动,通过与机器人、智能交互等载体的互动 体验,丰富青少年的数字生活。依托数字经济示范区、产业园,构建 多层次、多模式数字经济平台载体,广泛集聚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4 .改善数字人才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产城融合水平,建设先进便 捷的基础设施和完善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数字化物业管理平台, 优化重点数字园区交通条件,降低通勤时间
30、,为在定居数字人才创造 宜居、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扶持、 奖补机制,健全数字技术成果分配、激励、奖励机制,留住人才。(十二)强化数字科研创新能力L搭建研发服务平台。整合研发创新资源,为水泥、智慧物流、 中医药等重点领域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配套能力强、功能健 全完善的研发服务体系。鼓励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服务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开放科学仪器设备,为小 微企业提供检测、试验、分析等服务。2 .推动创新载体建设。建设数字经济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奖 励支持数字企业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数字经济 创新中心,布局大数据、云计算、
31、物联网,促进数字经济科技成果转 化和推广。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企业研究所等建立创新平 台。3 .强化研发配套能力。整合市域内检验检测资源能力,打造集设 备信息、样品管理、结果查询、认证认可等功能于一体的检验检测公 共服务平台。通过发放检验检测券等措施鼓励大型企业向社会开放自 身检验检测实验室和测试中心。积极引进国内知名质量服务机构在城 市设立标准与检验检测服务中心,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过程质量提升 服务。围绕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工业 软件和新型工业APP测试床。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研 制。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数字产品、软件产品等知识产权保护, 提
32、升知识产权执法监管能力。优化专利转化政策,提高专利转化质量 和效率,提高数字经济专利转化供给侧水平。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公共 服务平台,创新产业模式、强化维权意识,促进各方机构多方联动, 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 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培育,鼓励企业运用专利、版权、商标等方式保 护品牌价值。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市场主体小、散、弱。在平台化模式和网络效应的驱动下, 数字经济对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要求较高,大企业由于技术、 平台、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更为凸显。城市 数字经济体量较小、布局分散、产业链个别环节缺失。目前引进 和
33、培育的数字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龙头企业偏少,市场知名度 和业务范围普遍较小,难以形成集群效应。2 .资金来源亟需进一步拓展。围绕数字经济各领域的融资渠 道比较单一,金融市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不够活跃,尚未形成有 效的市场化融资机制,难以撬动社会资本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有 效支撑。与此同时,受财力所限,政府对数字经济各领域的支持 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城市市数字经济企业特别是平台、服务类企 业以轻资产为主,在融资评估等方面不具有优势,亟需拓展新的 资金来源。3 .数字人才短缺且面临虹吸效应的压力。城市市人口体量小, 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空白,现有 职业技术教育并未设置数字经济、
34、信息化等学科专业,职业培训 输出的人才资源尚不足以满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需 要。对城市等周边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如何在承接产业溢出的基 础上充分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是城市市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破解的 难题。4 .产业承接条件和实力有限。数字经济相关产业集群化特征 显著,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实现产业融合,主要业务 转移面临较大内生阻力,对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城市在全民数字意识、数字素养、数字技能、数字经济产业链上 下游配套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与等区域中心城市在数字经济 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的能力。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完善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导。统筹
35、协调数字经济发展,做 好下半期规划目标任务分工,明确发展数字经济的职责定位,构建上 下衔接、统筹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牵头单 位和责任主体,统筹推进本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高校专家、 行业协会代表、优秀企业家的作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智库,定期组 织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活动,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二)优化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 办公室和产业发展双办公室的作用,健全周推进、月调度、季点 评、年考核的定期推进机制。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数字经济共商咨 询制度,吸引行业组织、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各界专家积极参与 城市市数字经济专家顾问团的工作,为
36、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升政策 制定的科学性提供智力支持。(三)拓展资金支持渠道。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创新投入方 式,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数字经济产业 园、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带 动实体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强化 政府性融资担保,重点对平台建设、企业培育、服务创新、人才集聚、 数字化改造、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 示范园区、示范平台项目等,支持企业申报重大技术产业化、智能制 造、绿色制造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落实国家、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小微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
37、政策。(四)健全政策治理体系。针对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 政务数据应用等重点领域出台专项实施办法,完善和加强人才、税收、 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B月确各项政策的牵头制定单位和牵头落 实单位,确保相关政策的高效制定和高质量落实。制定大力发展数字 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重点任务推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 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估体系,对政策落地效果开展定期评估,建立政 策规划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建设数字经济监测统计平台,定期发布数 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五)加强标准规范建设。严格执行政务数据采集、数据格式、 数据质量、敏感数据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目录分类与管理、共享交 换接口与服务、多级共
38、享平台对接、平台运行管理等国家标准和规范, 保障政务数据顺畅共享。明确数据分类确权,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准则,执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交换、使用等标准。(六)强化数字安全管理。以数据平台运营企业为主体,健全关 键设备和系统可信审计制度,建立数据全流程跟踪追溯体系,确保核 心环节可检查、可追溯、可控制。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保护。定期 开展关键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安全检查及演练,消除安全 隐患。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 安全防护水平,强化对安全节点的防护。(七)推进产业合作交流。定期举办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论坛。 发挥城市市数字经济专家顾问团的智库作用,落实常态化的咨询机制, 邀请专家为数字经济发展把脉。积极举办工业品电商、流程型智能制 造等领域的会展、沙龙等活动,紧抓活动机遇,促进国际国内科技创 新交流和互利合作,提升城市数字经济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数字经济 领域重要企业和研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标准制修 订、市场拓展、项目投资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