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501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的重要 性在于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大地上正在展开的伟 大实践,有一系列亟待求解的理论问题需要思考与解答;也在于这一 伟大实践是在文化久远、传统深厚、历史跌宕、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 进行的,由此形成的理论视域、理论意向、理论课题及理论资源,具 有极富典型性的理论原创意义;又在于伟大实践所面临的难题、所取 向的目标、所拓展的路途,具有事关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即如何在 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中,建构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性,步入全新的文明 社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

2、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进一 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 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 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实践与精神是一对基本的哲学关系,西方二元论的基本倾向是割 裂二者的联系,把实践归依到精神中,使之成为精神实践Q马克思主 义经典理论家否定了这种割裂,匡正了这种颠倒,揭示了实践对于精 神的本源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创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 统具有颠覆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本质的理解,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精神 的特征

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 讲话中提到的“变革性实践” “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便是对 伟大实践展开过程的特征性把握,即过程特征、发展特征、效应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类型揭示见诸特征的内涵,即“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的展开是物质性 的,具有直观性,即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切身体验;实践的内涵则 是精神性的。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精神的思考,就是在实践的直观性 中揭示精神的普遍性Q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 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所阐发的理论体系中,已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实践精神进行了严谨且要点突出的概

4、括,由此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理论 空间。对比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状况及现实困境,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 精神可以从六个方面予以阐发。第一,自主性。自主性亦即自我主体性,具体说就是自我设定、 自我规划、自我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 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 手中。”这就是对自主性的强调。从哲学上来讲,这是马克思主义主 体哲学的现实体现一一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发无 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时,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性便被充分地 展示出来;毛泽东同志对“自力更生”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对“自 立自强”的强调,都是自主性的体现。自主性的心理根基是“

5、四个自 信”,这在当下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尤其具有关键性意义。第二,顶层设计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证,是毫不动摇 地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在现代化实践中的战略体现。习近平总 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 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顶层设计是一个 国家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见诸制度的体现。对比西方所谓民主国家, 那里的各种“民主”力量各求其利,各言其事。西方现代化日渐委顿, 一个制度性原因就是没有凝聚众心,由此带来的是“西方人再也不知 道他想要什么”,“按照占支配地位的观点,政治哲学是不可能的第三,承续性。这是实践精神历史发展的体现。历

6、史是一个由前 而后的承接过程,环环紧扣。历史固然有其具体存在,以事件、经典 著作、人物事迹及物质文化等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但更重要的是, 历史以一种历史效应的方式发挥作用,它以思维结构、习俗的方式得 以延续,随时被构入现实的社会心态及日常交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 践精神,是注重历史承续的精神,是弘扬优秀传统的精神,是“守正 创新”的精神。守正,是对历史延续的守持;创新,是有所守持的历 史发展。像中国这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其现代化的历 史基础得天独厚。第四,和谐性。和谐是差异的融合,它的前提是正视不同事物、 不同人群的差异,但不认为差异就是对立,而是致力于差异的融合。 融合的根据一是传

7、统的心理亲和感,相信人性具有彼此融通的自然力 量;二是制度的公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 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 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 J这一说法的根据在于社会利 益得以统一的制度保障,即统一到人民利益上来。对此,习近平总书 记提到,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这在西方是无法做到 的,个人意识的膨胀、经济利益的集团化及垄断寡头彼此钩心斗角的 利益争夺,导致西方的利益标准共识度低。社会价值尺度混乱,很多 西方人陷入难以解脱的迷惘与绝望。部分西方学者认识不到问题的根

8、源,试图通过辩论与协商来加以解决,如尤尔根哈贝马斯,但利益 差异与对立的不可协调,决定他们的想法于事无补。而中国传统和而 不同的文化底蕴,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使和谐社 会与现代化进程相得益彰。笫五,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 新就是谋未来J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观的表述。没有创新就没 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创新的动力是不断探索,创新的保证是激励 创新的社会发展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创新的过程则是继往开来,与时 俱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既是中国特 色的,又是创新发展的,是需求、道路、目标的统一。西方的现代化 也有创新,但其需求、道路、

9、目标与中国有天壤之别。科学创新的共 性因素无须多谈,在文化上,西方的创新主要是将现存之物或现存之 思推向极端,进而标新立异地另求一端。这种极端而反向的思维本身 常常不是创新,而是变形的复归。第六,前瞻性。前瞻从实践论说即目的预设。中国式现代化前瞻 的立足点高远而且开阔,唯有通过顽强斗争,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 地。孔子曾有“叩其两端”的说法,提供了 一种富于智慧的思维方法, 即对欲为之事的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予以综合的思考,找到其中的融通 点。两端之上端,在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高端设计之端,另一端是人民 利益之端,取其中,即上下融和,通力而为。以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精神的六个方面,均具有鲜明的中国 特色,即过程的主体化、历史的现实化、传统的当下化、延续的创新 化、过程的目的化、差异的和谐化。这六个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是 充分中国化的,那种“现代化二西方化”的谬说,无等号可言,自当 休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